| 1022夜二技企四甲文創期中作業繳交區歡迎使用 中華科技大學e-Portfolio系統. 試著寫篇文章吧!. | 全部共 23則留言 |
 | 03-20 09:18: | 留言... |
 | 03-20 09:38: | 留言
財務管理
指導老師:洪儒瑤博士
101117032陳添財
目錄
封面……………………………………………………………………1
摘要……………………………………………………………………3
故事內容………………………………………………………………4
文化創意的延伸………………………………………………………6
結論……………………………………………………………………14
心得感想………………………………………………………………14
資料來源………………………………………………………………14
摘要:
四四南村的緣起與竹籬笆的春天
緣起
眷村古蹟
四四南村是台北市第一個眷村,也是第一個眷村古蹟。
在民國88年居民遷出後實施眷村改建計畫,爾後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勘查。
將這對稱的四棟建築物正式列為"歷史建築物",並規畫為臺北市信義公民會館暨文化公園以保存及紀念眷村特有文化。
四四南村名稱的由來:
1948年底,國共內戰進入尾聲。青島的聯勤四十四兵工廠的工人及其眷屬匆匆搭乘太康輪渡海到基隆上岸,繼而遷往臺北市日據時代的日本陸軍庫房暫住。因居住地位于四四兵工廠之南,故名四四南村,當地居民多以“南村”稱呼之。
竹籬笆的春天
臺北101大樓不遠處有一小片老舊的平房。在信義區最繁華的商圈,這一片老房子顯得特別突兀。第一次經過,很容易讓大陸遊客誤以為是待拆的“釘子戶”。實際上,這裏也確實曾經面臨拆遷改建的命運。社區居民和臺灣文化界由此發起的眷村文化保存運動讓它一直存留到了今天,並得了個新的身份——“信義公民會館”。臺北人都知道,她的舊名叫做“四四南村”,臺灣北部的第一座眷村。
故事內容
四四南村是典型的傳統眷村建築模式。像魚骨頭一樣以一條小巷為中心,左右對稱排開矮小、破舊的房舍。主體建築結構及材料由竹片及石灰泥巴糊成。懷抱著“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心,居民以布幔為隔間,因陋就簡地開始了在四四南村的生活。
早期住戶每家大約只有十幾平方米,屋內沒有浴室、廁所、廚房。公用廚房、公共廁所、公共澡堂,一切都是公用。
眷村裏都是外省人,大家在臺灣幾乎沒有親戚,因此遠親不如近鄰,你來我往的生活也造就了眷村濃濃的人情味。
臺灣著名電視人王偉忠回憶自己的眷村生活時說:“眷村孩子習慣跟旁人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就連從小吃的奶都不是一個媽的。誰家媽媽奶少,小孩吃不飽,就由別家媽媽抱過去奶一奶,你奶我的小孩,我照顧你家的小孩,什麼都是大家一起分享,哪還分得清楚你的我的?”
狹窄巷口的老式路燈下可看到一小條文字:“以前眷村的供電是早上6點至8點,中午12點到1點、晚上6點到12點來電,晚上12點以後只有路燈會亮。當時升學壓力大,所以深夜後仍常可見學子在路燈下苦讀。”在四四南村,你甚至還能看到當年巧手的眷村爸爸用炮彈改造成燈罩的臺燈。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流行一句順口溜“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這股風潮同樣席卷眷村,作為有一定文化的、軍人出身的眷村爸爸為了子女讀書,家裏有一點黃金首飾能賣就賣,能抵押就抵押。因此,臺灣有太多優秀人才是從眷村走出來的。
遊客在四四南村還能吃到地道的眷村菜。眷村菜其實也就是大陸各地菜色的大集合,水煎包、燒餅、鹵菜等等,如今臺灣最出名的牛肉面就是當年四川老兵帶來,又融合了各地口味改良而成的。
東西南北菜還能吃到,可是南腔北調已經聽不到了。在《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中,李立群“國與家”的段子,場景就是在四四南村。四面竹籬笆的擁擠空間中,左鄰右舍的爸爸媽媽用南腔北調吆喝著各家的孩子回家吃飯。逢年過節,各家長輩帶著孩子雙手舉香,操著五花八門的家鄉口音喃喃自語,遙寄祖宗。眷村拆遷,老兵凋零,這些聲音漸漸聽不見了。
如今,眷村第二代已是社會中堅。對他們來說,四四南村不只是個社區,不只是一塊地皮,而是“娘胎”。對于眷村第三代,四四南村是“信義公民會館”,一個“文化保護單位”。其實,最初的四四南村,就是老兵在臺灣臨時拼湊的“部隊大院”,老兵們一心盼著離開的地方。沒想到他鄉竟成故鄉,眷村成為這些異鄉人在臺灣永遠的家。
文化創意的延伸
依據「四四南村國家古蹟促進聯盟」的調查,該村興建於1948年,應為國民政府在台灣所建立的第一座眷村,亦是第一座被保留下的眷村。現四四南村大部分已拆除,部分房舍另改建為「信義公民會館」。
南村房舍與一般早期的眷村相同,主要以木材、竹籬、石灰及瓦片所建築而成,為一連棟式的平房,採「魚骨狀」的架構排列,共分甲字號、乙字號、丙字號三大建築群,甲字號位於莊敬路以西,乙字號位於莊敬路以東,丙字號則緊鄰乙字號東邊,並與信義國小相鄰。早期村內無自來水設施、亦無廁所,僅能藉由村內的公共廁所解決方便問題,且各戶空間均不到10坪、巷道狹窄,生活條件極為不佳,直至1999年因火災而拆除時,多半仍維持50年前的模樣。
由於四四南村的居民主體均為廠工,不具軍職、軍階,與國防部的眷改規定有資格適用上的衝突,且南村住戶眾多龐雜,對於拆遷改建的補償遲遲無法達成協議,加上眾多文化界人士反對全數拆除、要求保留部分具代表性的建築,以作為眷村文化的留影。綜合以上諸多的因素,所以四四南村的拆遷案始終懸而未決,直到2001年才正式拍板定案。
隨著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開發及眷村的改建,四四南村住戶於民國88年全部遷出,留下的建物則面臨拆除的命運。為此,社區居民及文化界人士發起眷村文化保存運動,並成立四四南村文史工作室。後經文化局古蹟審查委員會勘查,將四四南村正式列為「歷史建築物」,並指定其中對稱的4棟建築物予以保存並加以規劃。
終於92年10月25日以信義公民會館暨眷村文化公園新風貌展現。
A舘:舉辦特展使用
B舘:眷村文物館
C舘:好,丘餐廳
D舘:里民活動中心
... |
 | 04-09 10:53: |
財務管理個人報告
題目:萬華青山宮夜遊祭
指導教授:洪儒瑤 老師
報告人:企管四甲 學號101117012 楊弘程
目錄
一、 摘要-目的、背景、宗旨、範圍、預期成果
二、 主要內容-故事情節、分析、連結
三、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標的產品或服務、資源、組織、計劃、時程、技術、行銷、預算
四、 結論
五、 心得或感想
六、 資料來源
一、 摘要-目的、背景、宗旨、範圍、預期成果
主要希望藉由推廣青山王宮暗訪活動,來推展萬華地區的觀光發展,並結合現有的知名景點如:龍山寺、祖師廟等結合成一個宗教之旅,並藉由獨特的暗訪行程來留住觀光客在萬華過夜,將原本的半日遊提升為2日遊,這將可以帶動萬華鄰近的飯店業、西門町商圈、萬華梧州街夜市、華西街夜市,等等旅遊相關產業的繁榮。
二、 主要內容-故事情節、分析、連結
每年農曆10月「迎青山王」的祭典活動,是艋舺一年一度的盛會,也就是俗稱的「艋舺大拜拜」。祭典為期四天,活動包括前二日的暗訪夜巡,第三天的繞境活動及第四天的為青山王誕辰。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陣頭齊聚較勁、神兵神將繞境遊行,信徒聚集膜拜,炮聲樂聲此起彼落,場面熱鬧氣氛熱烈……
坐落於台北貴陽街的艋舺青山宮,創建於咸豐六年(1856年),主祀靈安尊王,簡稱青山王,與台北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並稱為為艋舺三大廟,列為三級古蹟。
相傳清咸豐年間,發生的一場大瘟疫,來自福建泉州惠安縣的漁民,奉請故鄉青山王神像來艋舺,希望藉助神威來弭平瘟疫。罹病者前來祈禱庇佑後,多獲痊癒,於是信徒日增並集資建廟,至今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
青山王不僅被視為可消除瘟疫的威靈,也和城隍爺一樣,有掌握陰間司法、賞善罰惡的地方守護神。
「暗訪」指的是神明在夜間出巡,目的是驅逐邪惡瘴癘、探視民間疾苦及緝捕惡鬼凶神。因夜巡是抓鬼除惡的行動,為了防止惡煞跑進來,早期家家戶戶門窗緊閉,且大人會禁止孩童觀看,催促孩子早早就寢。不過,現在就沒有這樣的忌諱了。
三、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標的產品或服務、資源、組織、計劃、時程、技術、行銷、預算
1青山宮暗訪季可以結合旅行業來推廣萬華的觀光,其包含白天附近的龍山寺、祖師廟參拜,西門町的逛街美食,晚上的青山王夜巡活動,廣州街觀光夜市,可作為一個整體系列的推廣,發展一個萬華兩日遊的行程,可以增加地區繁榮及國際光觀光知名度。
2推出青山王相關系列的紀念品:鑰匙圈、吊飾、公仔、平安符。
3每年的農曆10月22日為青山王誕辰,可將這這周定義為旅遊推廣周,在廟宇周邊搭設臨時市集販售特色商品。
四、 結論
青山王巡察暗訪,這在宗教界很少見的活動因為沒有好的推廣及行銷,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若有機會能推展出去,這也是造福地方繁榮的一個契機
五、 心得或感想
青山王夜遊祭的特色只有萬華人才知道,早年家家戶戶都會辦桌宴客視為年度盛事,但是近年來比較不受重視因此希望能藉由活動的推廣來活化萬華這個老舊的社區,讓他從現往日的繁榮。
六、 資料來源
http://blog.yam.com/kristen322/article/25749366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rlz=1C2BLWB_enTW536TW536&biw=1440&bih=775&tbm=isch&sa=1&q=%E9%9D%92%E5%B1%B1%E5%AE%AE&oq=%E9%9D%92%E5%B1%B1%E5%AE%AE&gs_l=img.12...0.0.0.49646.0.0.0.0.0.0.0.0..0.0....0...1c..37.img..0.0.0.NYz14qdtIj0
|
 | 04-09 17:11: | 百年文化汐止紅龜店
汐止百年紅龜店是劉明智在民國前十五年(1897年)建立,原以賣菜和製作麵粉的紅龜為生,初期,並沒有店面,但因為顧客越來越多,便開始租房子當店面。一租就是二十多年,最後決定把店面買下來,成為今天的店面。紅龜店是汐止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連汐止市公所與台北市政府舉辦法會,都指名到汐止紅龜店買紅龜粿。
因為生活需要,以賣菜和製作麵粉的紅龜維生,當時還只是沿街叫賣的攤販.由於後來顧客對產品非常滿意,生意越來越好,才開始租房子當成店面,一租就是廿五年,後來才決定買下來。
這家百年汐止紅龜店真不含糊,賣的東西多到目不暇給,從麵粉紅龜、紅龜勺月餅、粽子、綠豆糕、芋綵翹等等,光是紅龜粿的餡就分成紅豆、綠豆、菜脯、花生等幾種,其中滷肉餡的紅龜粿更是招牌,另外也因應不殺生而製作素食全豬、全羊以及三牲,尤其是麵粉做的五花肉更是唯妙唯肖。
面臨傳統產業逐漸凋零的衝擊,以及快速變化的飲食習慣,唯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不斷變化中的世代存活。讓包著濃濃人情味的紅龜粿度過低潮期,遵循古法的好滋味將能繼續發光發熱。
|
 | 04-09 22:47: | 指導教授:洪儒瑤 老師 報告人:企管四甲 學號101117013 蕭玉苓
• 一、摘要
• 二、主要內容
• 三、延伸文化創意產業
• 四、結論
• 五、心得感想
一、摘要
八斗子地方名稱由來
一種說法是當年杜姓兄弟自閩南帶了十幾斗白米渡海,來到此地只剩八斗,故稱八斗子。
二、主要內容
八斗子本為一座海上孤島,日治時代時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在此填土造陸,將島與基隆山北麓銜接起來。八斗子海深砂淺,是一天然良好漁港。望幽谷、碧砂漁港都是有名的觀光景點,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亦座落於此。
八斗子這一區算是基隆景色最優美的地方,有奇岩怪石的和平島,居高望遠的望幽谷,近看九份美景的深澳漁港等,如規劃一日遊的行程是最棒的,近來潮境公園也已完成,讓這周遭的步道網更趨完整。
潮境公園位於八斗子半島東側,臨望海巷海灣(或稱為換番大澳),原為垃圾掩埋場之一部分,面積約 1 公頃。公園內設有停車場、大草皮、魚群雕塑、腳踏車道、溜滑梯、觀景座椅、噴水池等設施,是一個讓民眾可以談心、散步、觀海、聆濤之優美與寧靜地點。
基隆八斗子潮境公園,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坐擁山海美景,很難想像,公園曾是臭氣沖天的垃圾掩埋場,經由填海造陸,增建休閒設施,搖身一變,變成假日熱門景點。
潮境公園交通路線:
• 國道3號下瑪東交流道,接62快速道路往瑞芳方向直行到底,往基隆方向,即可到達
• 國道1號下東北角交流道,接62快速道路往瑞芳方向行駛到底,接省道2號(濱海公路)往基隆方向,即可到達。
三、延伸文化創意產業
針對潮境公園,我覺得可以介紹長潭里漁村的漁民補魚簡介,向遊客介紹補魚方式,提供遊客換上補魚工作服裝,體驗漁村的文化。
四、結論及心得感想
這處假日風箏聖地,原本是基隆八斗子的垃圾掩埋場,海科館延伸腹地,填海造陸,創造環保復育奇蹟,填出人造地後,不少基隆人才發現,這裡地勢優越,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不開發觀光太可惜,濱海步道憑欄眺望,既看海也看山,對面就是雞籠山以及九份老街,從八斗子看過去別具風情。
|
 | 04-09 22:47: | 指導教授:洪儒瑤 老師 報告人:企管四甲 學號101117013 蕭玉苓
• 一、摘要
• 二、主要內容
• 三、延伸文化創意產業
• 四、結論
• 五、心得感想
一、摘要
八斗子地方名稱由來
一種說法是當年杜姓兄弟自閩南帶了十幾斗白米渡海,來到此地只剩八斗,故稱八斗子。
二、主要內容
八斗子本為一座海上孤島,日治時代時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在此填土造陸,將島與基隆山北麓銜接起來。八斗子海深砂淺,是一天然良好漁港。望幽谷、碧砂漁港都是有名的觀光景點,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亦座落於此。
八斗子這一區算是基隆景色最優美的地方,有奇岩怪石的和平島,居高望遠的望幽谷,近看九份美景的深澳漁港等,如規劃一日遊的行程是最棒的,近來潮境公園也已完成,讓這周遭的步道網更趨完整。
潮境公園位於八斗子半島東側,臨望海巷海灣(或稱為換番大澳),原為垃圾掩埋場之一部分,面積約 1 公頃。公園內設有停車場、大草皮、魚群雕塑、腳踏車道、溜滑梯、觀景座椅、噴水池等設施,是一個讓民眾可以談心、散步、觀海、聆濤之優美與寧靜地點。
基隆八斗子潮境公園,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坐擁山海美景,很難想像,公園曾是臭氣沖天的垃圾掩埋場,經由填海造陸,增建休閒設施,搖身一變,變成假日熱門景點。
潮境公園交通路線:
• 國道3號下瑪東交流道,接62快速道路往瑞芳方向直行到底,往基隆方向,即可到達
• 國道1號下東北角交流道,接62快速道路往瑞芳方向行駛到底,接省道2號(濱海公路)往基隆方向,即可到達。
三、延伸文化創意產業
針對潮境公園,我覺得可以介紹長潭里漁村的漁民補魚簡介,向遊客介紹補魚方式,提供遊客換上補魚工作服裝,體驗漁村的文化。
四、結論及心得感想
這處假日風箏聖地,原本是基隆八斗子的垃圾掩埋場,海科館延伸腹地,填海造陸,創造環保復育奇蹟,填出人造地後,不少基隆人才發現,這裡地勢優越,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不開發觀光太可惜,濱海步道憑欄眺望,既看海也看山,對面就是雞籠山以及九份老街,從八斗子看過去別具風情。
|
 | 04-10 10:43: | 都市裡的公共空間,它的存在,是那麼自然而然,自然到讓大眾容易忽略了它的成長、它的變化。印象中的台北城,是先進、繁華、熱鬧、流行…等等文明的代名詞。不過在城市裡想要看見最原始、最單純的夜空,卻是一種奢望。
公館商圈鄰接臺大校園,擁有繁榮的商業活動及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且因緊臨淡水河岸,擁有豐富的文教、遊憩休閒資源,然而隨著市民休閒生活型態的改變,水岸空間的角色已漸漸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份,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公館水岸總體發展計畫」,以串連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臺大水源校區、自來水園區、河濱綠地、公館商圈與寶藏巖共生藝棧等,自97年起針對公館地區週邊軟硬體設施進行加強與改善,以活絡公館水岸的親水觀光軸帶,打造南區親水觀光新亮點。
下了永福橋,走在思源街上與汀州路的轉角處,濃蔭綠意的人行道旁,看見偌大的幾個字,寫著「自來水園區」。最初的印象,具歷史價值的公家單位。走到裡頭,才能看見它蘊含了許多豐富的資源,除了教育大眾「水」的重要與「水」的變化之外,還有各項親子遊樂設施。還有令人驚豔的巴洛克式建築-「自來水博物館」,與古希臘的帕得嫩神殿(Parthenon Temple)的一些建築特色,如對稱、中軸、幾何曲線頗為雷同,有令人空間錯置的幻覺,充滿濃厚的異國情調。白天的自來水園區,充滿了生命與活力,熱情奔放的戲水設施,讓大眾可以盡情嬉鬧、歡笑。夕陽逐漸西下,喧囂歡鬧的聲音,也逐漸沉靜。黑夜的魅力緩緩佈滿整個園區。夜裡的水舞,多了一份溫柔的嬌媚,彷彿水袖般的舞動著。望著遠方的月亮,抬頭看著另一端的星空,黑沉沉夜色裡透著寶石般的深藍色。點點聚落的星光,忽明忽滅的閃爍著…。緩緩的、靜靜的美景,就在自來水園區裡。與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台大公館鬧區,僅有一牆之隔。
以既有的環境資源借力使力永遠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人文結合休閒打造新式城市休閒.!
打造鬧中取靜.忙裡偷閒的都是秘密小據點.以行動音樂咖啡廳為主.結合河濱綠地.營造出公館的維也納.!
交通便利!綠地.公館.文教素養.河岸自行車道.淡水河岸夜景.交錯成動靜態皆宜之
休閒園地以該地理環境衍生如音樂繪畫寫生主題之行動咖啡廳.
1. 不破壞環境.
2. 藝術文化推動
3. 帶動都市新人文集散地.
附加價值.由商業模式提倡環境保護.如.消費提撥一定額度金額認養水岸綠地維護.
結合各單位之比賽如..音樂.寫生…形成同好群聚如左按模式.!
|
 | 04-10 21:47: | 主題:建國啤酒廠摘要:以保存啤酒文化之古蹟為研究目的,從台灣唯一的啤酒廠演化成台灣唯一可生產啤酒的古蹟,並擁有世界僅存的糖化釜,以此研究了解文創產業對台灣的重要性,並作出文創活動或產品的建議與規劃。很多人喜歡大口大口地喝著「尚青的」台灣啤酒,也對台啤的好處如數家珍,但如果要了解台啤歷史的話,就一定要從台灣啤酒的起源地「建國啤酒廠」開始話說從頭,台啤迷們不能不認識建國啤酒廠。位於臺北市八德路二段的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據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日據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為日據時代台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廠,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
台灣光復後,由台灣省專賣局接收,專賣局在兩年後改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啤酒廠改名「台北啤酒公司」、「台北第二酒廠」,民國六十四年正式更名「建國啤酒廠」。從建廠至今已有八十三年歷史,可說是台灣產業發展、文化與製酒工業進化的最佳見證。 啤酒廠建廠初期年產量約十三萬打,後逐年快速增加,在民國八十二年曾創下年產量一千兩百零六萬打的輝煌紀錄。民國八十二年,啟用全電腦製程與環保先進設備,成為現代化的製酒廠,全盛時期員工有七百多人。尚青的台灣啤酒多年來參加國際酒類評選會多次獲獎,並且深受國內外消費者肯定。建國啤酒廠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廠內的製酒工具和廠房建築儼然是一部巨細靡遺的活歷史,因此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指定該廠為市定古蹟。包括紅樓、綠樓、冷凍室機房、鍋爐室機房、木造建築群等,清楚的呈現台灣建築藝術的演進,其中紅樓所使用的紅磚與現今總統府用的是同一批磚塊,深具保存價值;古老的製酒機房裡有全世界幾乎已看不到的開放式傳統發酵槽、早期鋁製的三百公石酒桶,而四座銅製糖化釜則是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來自德國,造型特殊,有著長長的天鵝頸,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十座、稱得上是古老的藝術品。
|
 | 04-11 00:16: | 留言...主要藉由推廣奉天宮活動,來拓展信義區的觀光發展,並結合附近景點如: 四獸山組成一個宗教健體之旅,藉由獨特的探訪行程,來留住觀光客在信義區過夜,將原本的半日遊提升為一日遊,這將可以帶動信義區鄰近的飯店業、遠至信義百貨商圈、甚至到下午的五分埔商圈、晚上的饒河街觀光夜市,等等旅遊相關產業,帶動附近的新商機。 |
 | 04-11 00:16: | 留言...主要藉由推廣奉天宮活動,來拓展信義區的觀光發展,並結合附近景點如: 四獸山組成一個宗教健體之旅,藉由獨特的探訪行程,來留住觀光客在信義區過夜,將原本的半日遊提升為一日遊,這將可以帶動信義區鄰近的飯店業、遠至信義百貨商圈、甚至到下午的五分埔商圈、晚上的饒河街觀光夜市,等等旅遊相關產業,帶動附近的新商機。 |
 | 04-11 16:31: | 蘆洲—廟口
會稱為廟口的原因,是因為當地的信仰中心湧蓮寺就在這裡。
這裡從早到晚每一個時間的型態都不一樣,早上為一般的早市;到了下午就成為生活百貨的集散地,就是黃昏市場;傍晚則成為民眾休閒購物與餐飲場所,就是大家熟悉的夜市;東西更不用說了,不管是服飾店、地攤、小吃統統都有,蘆洲夜市它不僅交通方便,東西也十分的多,更有許多老店美食可以來品嘗!
藉由整合週圍市場與廟口特殊發展模式,讓其發展成為當地的地標與形象商圈;將可帶動蘆洲當地的旅遊及文化產業的發展。
由傳統市集再發展成形象商圈藉以提升地方特色,從而發展旅遊及地方文化產業。
商圈的特色是早、午、晚都有市集,市居民採購日用品、外食打牙祭、休閒娛樂的生活空間。
1. 商圈雖無天然景觀價值,但交通便利,消費市場皆來自為鄰近區域。
2. 商圈內的湧蓮寺為具知名廟宇,於特殊節日會有相關文化慶典。
3. 在廟口的吃食當中,有一味以七分熟的麵條,與韭菜或豆芽菜置入竹篩,在沸水中涮動,烹調出的「切仔麵」特別受歡迎。這裡的切仔麵仍然便宜大碗而且美味。除了切仔麵,老味道的傳統餅鋪、蚵仔煎等臺灣小吃也都道地美味、便宜實在。
|
 | 04-11 16:31: | 蘆洲—廟口
會稱為廟口的原因,是因為當地的信仰中心湧蓮寺就在這裡。
這裡從早到晚每一個時間的型態都不一樣,早上為一般的早市;到了下午就成為生活百貨的集散地,就是黃昏市場;傍晚則成為民眾休閒購物與餐飲場所,就是大家熟悉的夜市;東西更不用說了,不管是服飾店、地攤、小吃統統都有,蘆洲夜市它不僅交通方便,東西也十分的多,更有許多老店美食可以來品嘗!
藉由整合週圍市場與廟口特殊發展模式,讓其發展成為當地的地標與形象商圈;將可帶動蘆洲當地的旅遊及文化產業的發展。
由傳統市集再發展成形象商圈藉以提升地方特色,從而發展旅遊及地方文化產業。
商圈的特色是早、午、晚都有市集,市居民採購日用品、外食打牙祭、休閒娛樂的生活空間。
1. 商圈雖無天然景觀價值,但交通便利,消費市場皆來自為鄰近區域。
2. 商圈內的湧蓮寺為具知名廟宇,於特殊節日會有相關文化慶典。
3. 在廟口的吃食當中,有一味以七分熟的麵條,與韭菜或豆芽菜置入竹篩,在沸水中涮動,烹調出的「切仔麵」特別受歡迎。這裡的切仔麵仍然便宜大碗而且美味。除了切仔麵,老味道的傳統餅鋪、蚵仔煎等臺灣小吃也都道地美味、便宜實在。
|
 | 04-11 17:20: | 壹、摘要—歷史、文化資產、民間軼事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位於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屬於中華民國國定古蹟(二級古蹟),原來這座由樹壁和尚所創建的北港朝天宮,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更讓我吃驚的 是:北港朝天宮是全省300餘座媽祖廟的總廟,主要奉祀天上聖母媽祖。
歷史:
北港朝天宮夜景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樹璧和尚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湄洲天后宮移駕一尊由宋代所雕塑的軟身媽祖神像至臺灣,因此北港朝天宮至今保有全國媽祖廟唯一以佛教進行祭祀儀典的傳統。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建廟(即前古笨港天后宮),根據《諸羅縣志》的記載名為天妃宮,為大笨港地區最早建立之媽祖廟,最開始只是一間小小的祠堂,到了1730年(雍正八年)重建,又在1773年(乾隆三十九年)擴建。
1837年(道光十七年)於舊廟原址重修,即今之北港朝天宮,自居古笨港天后宮之正統承繼,當時新德泰號商行所捐獻的「雙龍獻珠石陛」,是臺灣現存清朝石雕中的極品,今存於五文昌殿前。到了咸豐初年,再擴建宮殿為四進和東西二室。
1905年(日明治三十八年)4月,北港朝天宮因為大地震震毀,後來由地方人士和當時的日本北港支廳廳長安武昌夫提議捐款重建。1915年(大正四年)3月為方便香客參拜,北港地區鋪設四條私設鐵路。
1921年(大正十年)3月成立管理委員會,由地方士紳取代住持僧侶來管理宮廟事務。
文化資產:
經由地方士紳研究鑑定後,頒布寶璽、缽和昭應錄為北港朝天宮鎮殿之三寶。
寶璽:最初清朝隨媽祖神像渡海而來,為中華民國(臺灣)現今僅有北港朝天宮媽祖才有的寶璽。
缽:是為樹璧和尚的缽上刻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佛家臨濟宗傳下。
昭應錄:記載湄洲媽祖得道昇天後救世感應事蹟。
民間軼事:
地方管理人或主政者到此參拜,是一種贏得民心的方式。日治時代,第一位到北港朝天宮參拜的台灣總督是佐久間左馬太(1914年,大正三年),獻匾「享於克誠」;另一位台灣總督石塚英藏,獻匾「神恩浩蕩」。石塚在位時正在建築基隆港、高雄港及東線鐵路,施工上遇到許多困難,因此到媽祖廟祈求,工程果然順利完成,因此他又到北港朝天宮答謝天恩。
貳、主要內容—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
孝子釘:在清朝康熙年間,有個被後人稱作「蕭孝子」,跟他的母親一起從唐山(泉州府南安縣)來台灣找尋父親,在渡海的過程中,母親卻被大浪沖走,到了台灣時,他同時得尋找父親與母親。這時他到了笨港的媽祖廟,向廟裡的媽祖祈求能早日找到他的父母親,他看到地上有一根粗的鐵釘,於是他便向媽祖請求如果能找到他的父母,就讓這根鐵釘能釘入花崗岩之中,他徒手將鐵釘往地上釘去,鐵釘應聲釘入堅硬的花崗石中。這個消息傳遍了笨港,許多人紛紛幫他打聽他的父母的下落。終於在麥寮找到了他的母親,隨後在鹿港找到了父親。目前孝子釘就在北港朝天宮觀音殿前面的石階中央
坐在井上的媽祖:據說樹壁和尚將湄洲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後,曾在一處古井下休息,也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不過後來當樹壁和尚要動身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後來經過請示,得知媽祖欲在此地建廟,而造就了今日的朝天宮。傳說今朝天宮鎮殿媽祖正下方,即為當年古井所在。
參、 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北港迎媽祖:「北港迎媽祖」是北港朝天宮的年度盛會。每年農曆三月十九這天,北港家家戶戶都會辦桌請遠方來的親友共同享用美食;在廟口的繞境隊伍出發後,北港街頭鞭炮聲四起,信徒即知道媽祖遶境的祭禮行列出巡了,沿路每戶都會準備香案,水果和金爐恭迎聖駕,這在別處是很少見的。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的信仰禮俗中,首先在2008年7月11日被指定為「台灣文化資產」之民俗類後,並與台東炸寒單、鹽水蜂炮並稱為「台灣三大炮」。在迎媽祖的當天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將會伴隨著北港花燈藝閣來遊行。
探路報馬仔
迎媽祖的隊伍裡俗以「報馬仔」於遊行的宮廟神轎與陣頭最前方,「報馬仔」功能除了探路外,遇到沿途有居民觸犯禁忌,得需通知避開,以及告知居民準備香案迎轎。「報馬仔」單腳赤足,一步一腳印的走在遶境隊伍前面,向信眾傳達媽祖「知足長善、感恩惜福」的精神。
千里眼與順風耳
遶境的隊伍裡遠遠就可以看見巨碩的千里眼與順風耳護駕,千里眼眼「觀」人間千里探尋災難,順風耳耳聽八方的哀苦民「音」,民間也有人將媽祖解釋為「觀音」的化身;這時是一種人的心底投射反應到神祇世界。因為媽祖為母性之神,寶相溫柔慈悲,所以配了兩位粗獷威儀懾人的部將,以資制服妖邪,救濟眾生,兩相對照有如儒道精神中的溫柔與剛強、親則以善、憾之以動,靜動相輔的深奧哲理。
創意產業-衣背包
北港文創業者以北港朝天宮轎班衣為藍圖,設計「轎班衣背包」行銷北港媽祖文化,保留衣服完整外型,加上紅、藍、白的亮眼色調與如意圖騰,推出後大受歡迎,已有不少信眾訂購,做為下個月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團的專用背包。
北港文創業者白定芳是媽祖虔誠信眾,非常喜歡媽祖相關文物,她認為媽祖轎班衣以紅、藍2互補色為主,既亮眼又和諧,2年前即設計「轎班衣小吊飾」,帶動「轎班衣」文創產品風潮,陸續有人跟進推出「轎班衣紙袋」、「轎班衣零錢袋」。
白定芳表示,文創產品若要永續經營,不僅要有文化與創意性,還要付予實用性,讓產品成為日常使用的物件之一,因此與設計團隊經過半年研發,日前推出「轎班衣背包」,可側背、後背與手提,兩側袖子則變成零錢包,極具巧思。
白定芳說,朝天宮轎班衣不僅色彩迷人,衣服上使用大量如意圖騰,非常喜氣,且寬鬆剪裁有助排汗,很適合轎班抬轎人員長時間活動,這些都是先人的智慧結晶,希望藉由各種「轎班衣」文創產品,來行銷北港媽祖博大精深的文化。
「轎班衣背包」推出後不到1星期,已有不少信眾訂購,主要是下個月21日,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進香團,將出發徒步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信眾們都覺得「轎班衣背包」是最有媽祖文化特色的隨行裝備。
肆、結論
每年農曆春節開始的北港朝天宮媽祖香盛期活動,朝天宮目前正積極籌畫傳統小型花燈展、名家書畫展、元宵晚會等活動;而北港形象商圈則規劃「喜迎新春,拜媽祖、插頭香、祈平安、納福神」等活動。
北港朝天宮媽祖進香盛期自春節開始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紀念日止,這段期間,估計將有上百萬進香遊客湧進北港參拜旅遊。
旅遊局根據各社團的活動時間、日期,及北港周遭附近觀光旅遊景點、停車場、路線圖等等,納人觀光旅遊導攬圖內,放置在各大超市、朝天宮等地方,免費提供給外地遊客參考使用。
伍、心得或感想
雲林縣有一座文明海內外、歷史最優久、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坐落於北港鎮中山路口的朝天宮,為全省各地媽祖廟的進香團的主要廟宇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是國家級評定為第二級古蹟,也是台灣珍藏最豐富的一座古廟宇,廟內供俸天上聖母所指的是媽祖婆,正殿上俸祀的媽祖神像有三十多尊,其中最尊貴的是正殿正中央最大的那尊媽祖和體積最小的湄洲媽祖,其餘的媽祖全都是分身像,朝天宮內古物有古鐘、鑼鼓、古代器具等等;歷代黃帝的報風:清雍正、清光緒皇帝的玉筆等等;此外還有一枚孝子丁的傳說,朝天宮香火鼎盛,每年前來朝拜的國內外信徒共有數百萬人,進香團達千餘團,遍及全球,可說是國際性的媽祖廟,每年都會舉辦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活動,尤其是每年的農曆春節起至三月底是進香活動的旺季,廟會、藝閣、陣頭、媽祖繞境、祈求平安等等,還有花燈展示都是不容忽視的傳統習俗活動,可說是台灣傳統計祭於一生的重要據點,朝天宮的年度慶典活動中以元宵節的上元燈會和媽祖生辰的繞境最盛大,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紀念日,鎮內媽祖繞境、鑼鼓喧天達到了高潮,到朝天宮參拜時,不要忘記欣賞廟宇的建築藝術之美,有許多寺廟的建築師設計建造、裡頭還有雕刻師早期在朝天宮作的雕塑品,可做為傳授徒弟的教材,可見他的藝術價值非凡,假如你想更了解朝天宮的一些事蹟,可聯絡笨港媽祖文教基金會由他們更詳細的解說。
陸、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6%B8%AF%E6%9C%9D%E5%A4%A9%E5%AE%AE
|
 | 04-12 07:54: | 財務管理個人報告 題目:新莊廟街
導教授:洪儒瑤 老師 報告人:企管四甲 學號101117011 陳奕志
目錄
一、 摘要-目的、背景、宗旨、範圍、預期成果
二、 主要內容-故事情節、分析、連結
三、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標的產品或服務、資源、組織、計劃、時程、技
術、行銷、預算
四、 結論
五、 心得或感想
六、 資料來源
一、 摘要-目的、背景、宗旨、範圍、預期成果
主要在於介紹新莊廟街各項文化古蹟,有各種歷史巷弄及廟宇,讓民眾了解歷史外,也有各種特色店鋪,藉由各項觀光資源,以及夜市的行程,期望可以增加新莊區的觀光人潮。
二、 主要內容-故事情節、分析、連結
新莊的名稱即「新興的街莊」之意,因淡水河帶來的河港利益,是北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舟船熙攘、商賈聚集曾盛極一時,擁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之美譽。為臺北盆地中心都市,土興人旺。嘉慶中葉以後,因淡水河河道淤積失去航運之便,交通輻輳地位讓予艋舺,新莊的發展也就此停滯。沉寂一時的新莊到光緒中葉,因臺灣鐵路興建完成有了重振跡象。但日治初期鐵路改線經由枋橋(今板橋),新莊再次喪失交通地位
新莊廟街範圍以新泰路、新莊路、碧江街、景德路為主。型態業種為服裝、鞋類、餐飲等。本商圈因夜間亦有營業,俗謂新莊夜市。
此地區是新莊早期開發的地區,由於過去新莊是北台灣重要的進出口港埠,來自中國大陸、日本的商船可以航行到新莊,因此屬於台灣早期發展聚點之一,二、三級古蹟廟宇多(三山國王廟、慈祐宮、關帝廟、文昌祠、大眾廟、保元宮、福德祠、潮江寺),具有濃厚的歷史味,老街取地名特有的人情味,從老街巷名回顧當時的生活事件、人名或地理環境:五十六坎仔,從慈祐宮到武聖廟開的店鋪。新莊舊街的形成從這裡開始。廟街的三百五十九巷就是戲館巷,以發源於此的李天祿在一九三一年組「亦宛然」一九一三年由許天扶組「小西園」最為盛名。竹仔市,原來是新莊市販賣竹子的集散地,鹹菜巷此巷以醃製鹹菜出名,都是觀光賣點之一。街坊上至今仍保留巴洛克建築立面。
|
 | 04-13 20:27: | 主題:金瓜石文化資產-黃金博物館園區 摘要: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臨近於東北角海岸線,與九份、水湳洞連成一整個礦業景觀區,過去百年以來曾是盛極一時金礦山城,聚集上萬人口在此淘金圓夢,如今金礦已盡,礦業凋零許久,臺北縣政府於2004年重新整修開幕,園區結合了社區力量,首度以生態博物館為經營概念,將金瓜石地區特殊的自然生態、礦業歷史遺址及聚落人文景觀做一完整的保存與呈現。 創立近八年以來,在地方深根越久,逐漸地負起 地方人士對政府的期待,擔負起地方觀光發展的 責任,藉著各種展覽活動、研究、金屬工藝推廣 教育以及生態旅遊的推行,來活絡地方的文化動力,凝聚共識。簡介:1.金瓜石自2003年獲選為台灣十二大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2009年列入台灣十八處世界遺產潛力點,2011年被擴大世界遺產潛力點的保護範圍,源於該地區特殊的地質礦業與人文景觀。2.金瓜石地區的地質地形相當獨特,侵入式石英安山岩帶來的熱水礦化作用,使金瓜石地區成為台灣產金及銅密度最高的地方,堅硬岩石所形塑出特殊的自然地景,礦石種類豐富,可說是一座大自然的地質教室。 園區園內介紹 黃金博物園區佔地廣達5公頃,園區的主要館區規劃有:a.黃金博物館-介紹與展示礦業文化及黃金物理特性、b.本山五坑坑道體驗-讓民眾能夠深入礦坑坑道體驗採礦情景、c.環境館-展示金瓜石地區生態環境與地質礦體特色、d.太子賓館-日式宮廷建築之美,園區核心發展原則 a.保存與再現礦業歷史與人文特色、b.推展黃金藝術及金屬工藝,建立創意產業、c.成為環境教育的自然場域,推廣生態旅遊、d.社區生態博物館,經營策略 a.水湳洞、九份、金瓜石居民免費參觀博物館、b.定期邀集地方學校參觀導覽博物館-以博物館做為鄉土教學場域、c.新館舍開館前優先開放社區參觀、b.館慶邀集居民參觀導覽並贈送礦工便當-讓居民親近博物館、e.博物館活動期間開放鎮民免費參觀,行銷目標 a.提高黃金博物園區的入園人數與各項體驗活動的參與人數,充分發揮博物園區的休憩與教育功能、b.提升觀光客及民眾對金瓜石的人文史地有更深入具體的瞭解與體驗,活絡瑞芳地區的經濟活動,結論&心得 黃金博物館園區欲展示的是,這整個海境山凹小城的集體記憶、地質生態與人民的生活,透過再利用的一個過程中,以新的材料與語彙介入歷史情境,引領著我們追溯這歷史的金河,仿佛走進了金瓜石各個重要的人文景觀、建築古蹟、生活記憶的場域以及街道的百年不朽黃金傳奇中。讓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也能體驗到金瓜石昔日的繁榮光采,因此、黃金博物館園區除了是個「再生」的博物館外,同時也是個「懷舊」的地景記憶。 |
 | 04-14 14:08: | 象山自然生態旅遊與草編藝術文創
一、象山簡介二、象山特色三、象山自然生態旅遊四、生態結合文創理念五、生態藝術
六、結論七、摘要-生態文創的目的、宗旨及預期成果八、資料來源
一、象山簡介象山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台北盆地東緣的南港山系西側,因山形似象而得名,與臨近的獅山、虎山、豹山、合稱四獸山。
山頂海拔183公尺,高度雖然不高,但因臨近台北市區,交通方便,視野良好,成為台北市民重要的戶外休閒好地方。
象山的由來:
象山所屬的四獸山昔日屬松山區,其人文特色與松山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松山舊稱錫口,早期是平埔族的「貓里錫口社」,清乾隆十年(西元1745年)漢人來此開墾,漸漸形成一個大城鎮。並因鄰近基隆河而成為重要的港口,曾經商賈雲集鼎盛一時。後因河道淤積,加上台北、基隆間鐵道通行,使錫口逐漸沒落。日據時代,日本人將錫口改名「松山」,沿用至今。
二、象山的特色:
象山自然步道則是選擇沿著象山西側山腰及山稜,環繞成完整的循環路線,沿路則多樣之自然生態景觀。
象山給人的感覺是全方位安全防護的步道,在平坦的石階悠閒自在的走著,沿路欣賞花草樹木的大自然的風貌,蘊藏豐富的芬多精,放鬆心情享受大自然的懷抱,是一個休憩的好地方。
三、象山自然生態環境:
象山是一座完整的山稜,坐東朝西,內有稜線、岩壁、山坡、山窪、山谷等微環境的分化。山稜環境屬巨岩地形,植物多為低海拔、岩石地的趨向陽性的植物,如:黃杞、青剛櫟、大明橘、大頭茶等。西側山腰以山窪環境為主,是一遮陽多濕的區域,筆筒樹、菲律賓榕是代表性的優勢植物;以金狗毛蕨為主的大岩壁亦是西側步道的主要景觀,岩生植物頗多。象山為相思樹造林地,經過相當時間的保護,又因台北地區植物發展潛力旺盛,森林重獲生機。目前,象山的大部分地區已由自然萌發天然林,逐漸取代人工相思林。
四、生態結合文創理念
自然生態結合當地文化創意,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的旅遊的方式進行文創整合,並改變國人的旅遊習慣。以往出外遊玩總是純遊樂、走馬看花,如何讓生態以及文創就並存在我們的身邊,是未來的地方文創發展目標。這樣的生態文創之旅就更具有特殊的意義,而對當地文化萌生尊重,也因了解而得到更多特別的旅遊樂趣。
打造生態文創先驅:隨著時間的流逝,台灣的當地文化與故事也逐漸消失淡忘,要是能結合當地生態,以不破壞自然環境情況下,加入文化創意產業,能打破以往展出空間局限於藝術館、密閉空間…等,為了成為世界文創的領頭羊,就能從生態文創開始著手創新。
目標帶動地方的文創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及文創發展不在侷限場所的限制,成為國人以及外來遊客的朝拜聖地。
五、生態藝術
以稻草、枯木、樹葉或石頭等自然資源,不需要的廢棄物注入新的生命,製做各種藝術品。
草編藝術:
纖維強韌的葉子,如:棕梠科植物,椰子葉、蒲葵,稻草。
製作草編:如:蚱蜢、魚兒、草鞋、12生肖、吉祥物等。
葉雕、木雕藝術: 以乾燥落葉及枯木製做各種藝術品,盡情揮灑文化特色元素及生態元素於創作裡。
素描、彩畫、油畫藝術: 象山的自然生態及美麗的視野景觀,都能成為當地文化特色很好的創作元素。
六、結論
生態文創之旅是一種遊憩發展的模式,在自然區域中,對於遊憩與生物資源進行的規劃,如標示遊憩、生態資源、社會環境與經濟區域做相關性的聯結。
事先計畫活動的計畫與導入,促進地方文化,保留傳統價值。
七、生態文創的目的、宗旨及預期成果
生態文創的目的:對環境負責的旅遊的方式,深入探討自然地區,以欣賞自然生態,並結合文創,提供社會經濟的活動。
生態文創的宗旨:提供遊客以體驗自然及文化創意雙重享受的遊程。
生態文創預期成果:聘用瞭解當地自然文化的解說員、藝術的指導老師,確保野生動植物不被干擾、環境不被破壞、必須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隱私 。
八、參考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1%A1%E5%B1%B1_(%E5%8F%B0%E5%8C%97%E5%B8%82)
http://naturet.ngo.org.tw/trail/05_em/index.htm
http://manylake.pixnet.net/blog/post/1949454
http://yearbook.taipei.gov.tw/ct.asp?xItem=56343&ctNode=5689&mp=100036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4%9F%E6%85%8B%E6%97%85%E9%81%8A
http://www.mfa.org.tw/08_rdj.htm
|
 | 04-16 23:08: | 1.範圍
汐止位於台北盆地外緣東南隅,南邊以南港山脈與平溪、石碇兩鄉為鄰:北邊以五指山山脈[1]與萬里區、台北士林區、內湖區相鄰;東鄰基隆市七堵區;西南以河川與南港區為界。四面環山,且交通便利,近年已成為大台北地區熱門的健行登山路線。
2.目的
汐止區境內多山多水,景緻優美,又因為早期周圍山區擁有豐富的煤礦、楠木及樟樹,讓先民得以利用這些天然的資源發跡,曾興過許多大家族。而縱貫鐵路穿過汐止區,為基隆往台北的交通要道。日治時期,此地為一宗教人文繁盛之地,深具地方特色。
3.背景
汐止舊名水返腳,昔日為原住民凱達格蘭平埔族「峰仔峙社」(Ky──panas)所在地。《續修台灣府志》中記載,在乾隆23年(1758年)前後,漢人已在此聚居形成街肆,稱為「峰仔峙庄」。後改稱水返腳,此地名源起與舊名錫口的松山,同為昔日基隆河的重要渡口。根據陳培桂淡水廳志記載:「水返腳,潮水漲至此也。」民國9年乃取其潮汐至此而返之意,改名為汐止。汐止歷史的發展沿革,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明清時期、日據時期、光復後時期。
4.宗旨
汐止以往一度因為喊出「文化立鎮」口號而名噪一時。從一個幾十年來破落的小鎮成為受到全國矚目的明星市鎮,不但各種的媒體競相以大幅版面報導,各種國家大型的公共建設及民間投資也大量湧入,令長久居住在這個破落小鎮的居民,感覺到小鎮逐漸振躍的活力。在這個鼓勵社區營造、鼓勵市民主義、鼓勵公共參與的時代,如果能體察「公共投資是為人民而存在」的意義,將使每一分公共投資,更能達到「以人為主」目標,對民眾積極投入地方營造、關愛鄉土,將有推波助瀾之效。
5.預期成果
使生活空間獲得美化;生活品質獲得提昇;文化、產業、經濟再行復甦;原有的地景煥然一新,進而促使社區活力再現。 於是,不管是在中正路逛老街吃傳統美食、去五堵車站感受人們抵抗水患的毅力、到伯爵山莊與居民分享處理廚餘成果的喜悅,或是到忠孝東路尋找蘇少爺或三棵老樹一口古井的故事、在新台五路旁新社區綠意盎然的開放空間優遊,還是遠赴五指山巔品嚐路邊咖啡……,只要肯用心,輕易就能體驗到汐止在地社區所散發出來的活力。
6.故事情節
汐止舊名水返腳,曾是基隆河沿岸重要的貨物集散與轉運站,在清乾隆年間即已成庄,稱為「水返腳街」,即今日之中正路。而中正路是汐止最早開始發展的一條商業街,素有「汐止第一街」的美譽,過去的發展留下許多精彩的歷史空間,如:牛稠頭碼頭、保甲路遺址、濟德宮(媽祖廟)、忠順廟(能久親王神社遺址)、汐止公園(清末石碇堡遺址)、公有市場(日治七星郡市場遺址)、農倉(汐止公學校遺址)、華南銀行(日治衙門遺址)、汐止教會、隘門遺址等。而老街亦不乏超過三代經營的老店,如:蔘藥行、醫生館、香舖、棉被店、布商、茶行、米店、打鐵店、百貨行、冰廠等,使得老街目前仍為深具地方特色的常民生活消費空間。
7.分析
中正老街為汐止年代最久遠的聚落,承載著汐止人文發展的歷史意義,是全汐止的文化資產,如今卻面臨著河運衰退、水患頻仍、建築老舊與街道狹窄的窘境,已失去往日鼎盛時期的光彩。目前老街雖然以小本經營的家庭式店面或流動攤販的傳統市場的型態存活下來,卻也難抵市內其他交通便利的量販賣場的競爭壓力,有逐漸沒落的隱憂,這也正是台灣許多城鄉在現代化發展中所面臨的包袱。而老街街道巷弄多曲折狹窄,並不適合車輛行駛,也沒有多餘的腹地供停車,傳統市場的騎樓搭棚違建情形嚴重,使得交通問題雪上加霜,更減低消費者前來的意願。
8.連結
中正老街的空間主要特色在於街道尺度親切,沿街建築立面部分仍保存著清、日治時期長條街屋的傳統建築風格與生活型態,其中較具規模的民宅有:以茶葉及煤礦起家的「蘇大老故居」、巴洛克建築風格的「陳家祖厝」、大正時期紅磚洋樓的「火車站前蘇厝」、大正時期中西合璧的「火車站後蘇厝」、創立超過一百年的「建順茶行」、與板橋林家花園及霧峰萊園齊名的「茄苳路周家花園」、以及磚 拱柱造型洋樓的「余厝」等。
9.文化創意產業—標的產品或服務、資源、組織、計畫、時程、技術、行銷、預算
汐止曾被文建會評選為第一階段社區總體營造重點鄉鎮之一,中正老街就是當時汐止的示範營造點,老街涵蓋的禮門、義民、信望三個里從1994年起就以「中正社區發展協會」名義,積極參與文建會相關社區研習活動。自助人助,倘若老街居民能從凝具「社區意識」與發展「文化產業」的觀點來主動爭取這一路段的發言權,將限制轉為潛力、危機變為商機,是讓經濟衰頹的老街重新找回地方活力、重建居民光榮感與認同感的新契機。在開創老街傳統產業轉型為文化產業的時候,「地域性」是一個關鍵性的概念。「地域性」關懷是源自於一種尊重土地與人的生存關係的態度,發掘所有與人文地景、空間形式及常民文化相關的資源,是一種將地方特色重建概念和居民的生活文化結合在一起的活動。它不僅可為居民提供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生活環境,更可在文化再造與產業振興的過程裡,激發居民永續經營社區的動能。首先應將傳統市場朝專業傳統文化市集發展。藉由老街人文歷史資源、傳統技藝、以及傳統街屋風華的引導,結合老街的形象營造,活化社區傳統產業資源,並且有系統地規劃出具有商業、觀光與知性等功能的展演空間,使老街成為台灣深具特色的聚落。以民眾參與規劃的方式重塑老街空間質感,將社區環境改造與歷史空間再利用的工作與居民的藝文活動結合在一起,建設社區新生活,使老街成為在地的文化市集與藝術街坊。汐止過去向以「文化立鎮」聞名於台灣,老街在特有歷史人文景觀基礎下,可推出具社區產業特色的套裝旅遊做深度知性之旅,吸引前來的遊客,並能藉此帶動老街社區總體營造的瑰麗遠景,使老街兼具生活與營生的場所,成為汐止社會變遷的活教室。
10.結論
「文化產業」乃在整合文化與經濟兩個層面,目的是要以文化活動來進行營造社區和振興地方相關經濟,最適合做為中正老街社區總體營造的切入點。文化產業絕對是文化與產業並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不一定都要選擇工商業,一個地方的富裕不一定都是要排除傳統地方產業或文化活動,其實文化活動本身就具有經濟產值的效益。譬如好的文化活動具有把人潮吸引到地方來的效果,無形中帶來了商機和生機,刺激地方的產業再生,往往也成為媒體的報導焦點而達到知名度和形象的宣傳效果。
11.心得
經營社區,需要有堅強的信念,還要有創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行動的力量。所以,只要肯投入,願景其實離我們不遠:
一、 中正老街地方文史與歷史空間加以活化體現,必能再現水返腳風華, 每一社區都有一件值得驕傲獻寶的特色,必能共創汐止地方魅力, 地方特有產業以「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重新開發經營,必能開創出屬於汐止的形象商圈。
二、 汐止市民開始培養公民意識,自己思考自己地方的未來,主動參與關心自己的環境,並且因為社區營造的努力,使得政府資源相對配合協助。人助自助,汐止人可以擺脫天災人禍的悲情夢魘,共同創造生活新樂土。真正地把自己的家園營造成一個具有文化魅力、人人樂於居住的美麗環境。
13.資料來源
◎ http://www.sinew.idv.tw/cul1/cul2index.htm 汐止文化網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1%90%E6%AD%A2%E5%B8%82
維基百科—汐止區
◎http://www.xizhi.ntpc.gov.tw/_file/1287/SG/39571/FG00000012870000
00_2_4.html 汐止區公所
◎ http://www.google.com.tw/webhp?hl=zh-TW GOOGLE背景圖片
|
 | 04-17 23:30: | 財務管理個人報告文創產業-彈珠汽水 摘要: 大補內就是彈珠的日文
彈珠汽水最早是在19 世紀中葉時由英國人發明,並曾經在歐洲市場風行一時,後來輾轉傳至荷蘭,又於幕府末期由長崎引進了日本,並開始大量生產製造。這種冰涼、爽口的彈珠汽水在二戰期間,非常受到日本士兵的喜愛,當時甚至在軍艦上都有生產彈珠汽水的設備。因為這種包裝瓶特色就在於瓶口栓塞著一粒彈珠,因此日本人叫它「ramune」,也就是日文中彈珠的發音。主要內容:台灣僅存的玻璃瓶汽水製造工廠,除了可口可樂還有部分產品因應保留原味仍用玻璃瓶裝,堅持採用最傳統原物料生產最有古早味的汽水,台灣最專業,也是最堅持品質、 最多專利支持、只做最講究原味的彈珠汽水,納姆內彈珠汽水是為市場上的領導品牌。
大補內彈珠汽水結合觀光工廠新概念,開創傳統產業另一生機,觀光工廠集教學、觀光與廣告三大功能,值得大小朋友深入體驗,更具實質教育意義. 本廠經營理念為「不要第一,但求唯一」,追求「唯一」就希望有特色,而讓消費者開眼界不虛此行,觀光工廠公開產業製造技術與營運經驗若經營得法,可以讓參觀者從驚奇、訝異、理解、感知體驗而有別於一般旅遊千篇一律的單一美感與享受,DIY彈珠汽水.做喝玩到飽!!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滿懷舊風情的觀光工廠,在流行復古的現代又重新被記憶起,一瓶瓶的彈珠汽水有甜滋滋的涼爽感與童年回憶!大人與小孩在同一時空喝著親手製作的彈珠汽水,共同創造新的時光畫面。
您也可以前進銅鑼納姆內彈珠汽水觀光工廠,親手製作古早味飲料─彈珠汽水,重溫童玩舊時光,亦可走訪頭屋百茶文化園區品嘗各種草本養生茶品,或是到通霄精鹽廠觀光工廠「鹽來館」賞鹽雕、認識海洋及鹽業相關文化。
「遊觀光工廠,親子間肯定可帶回滿滿的寶藏!」苗栗傳統產業在經濟部及縣府團隊的輔導下,以觀光休閒結合文創突圍而出,成功再造第二春,也向國際市場打開一扇大門,我竭誠邀請五、六年級生爸媽帶著孩子同遊,實際體驗手工製作的用心和情感,享受另一種休閒旅遊風情。 |
 | 04-19 00:20: | 指導老師:洪儒瑤 學生:林淳浩101117018 題目:永續港邊、韌性無尾港 目錄:一、摘要 二、主要內容 三、文化創意產業 四、結論 五、心得感想 六、資料來源 摘要:2014無尾港苦楝祭 推廣永續發展教育、實踐韌性無尾港永續未來,舉辦【苦楝祭】,要帶您品味在無尾港的苦楝花香及生態之美;推廣環境教育,促進在地社區參與意願, 關心在地永續發展、提升民眾環境素養。主要內容:海洋聚落-港邊社區 港邊社區行政區域屬宜蘭縣蘇澳鎮港邊里,由於東邊緊鄰太平洋海岸,先民係由平埔族及數個海洋特性族群組成,甚至琉球漁民也曾居住過此地,區內涵蓋兩個主要聚落(嶺腳庄及港口庄)及三個小聚落(澳仔角庄、三面城庄及過江仔庄)。住家戶數共有約300戶,居民1600人左右。「無尾港」原為文獻記載中的「馬賽港」,在蘭陽平原的最南端,從武荖坑的溪谷向東奔流,流過依山傍海的小聚落,是這些漁村居民的生命之水,提供飲用、洗滌、灌溉、運輸、捕魚的功用。港邊社區位於無尾港下游出海口處,居民早期以漁業為生及部份務農,是傳統小農漁村落。早期近海漁業資源豐富,多數居民靠近海漁撈及牽罟捕魚為生。活動內容:一、 環境教育推廣活動(一)、無尾港賞苦楝:由專業環境教育志工帶隊解說導覽。(二)、無尾港賞鳥:由環境教育志工在賞鳥平台定點解說導覽。二、 藝人現場音樂演奏:無尾港環境學習中心苦楝樹下三、 環境行動(一)、苦楝步道營造1、地點 1:港邊社區通往海邊步道兩旁2、地點 2:城隍爺廟(原大眾爺廟)往港口步道(二)、低碳永續家園示範:1、推廣低碳零垃圾,遊客自我實踐環境友善行為2、可食地景 (Ediable Landscape)觀賞地點:岳明國小校園、港邊社區周邊四、 無尾港綠色產業體驗活動 (使用者自付費用)(一)、柴燒窯烤Pizza DIY(二)、柴燒窯烤麵包、吐司(番薯、芋頭、鮮奶口味)現場訂購(三)、時間: 10:00 ~ 15:00五、 環境教育志工招募、活動諮詢服務:無尾港無尾港環境學習中心,接受民眾經過上述活動後﹐所產生的問題諮詢(一)、地點:無尾港環境學習中心(二)、時間:09:00~11:30AM 結論:無尾港地區70年代時,政府將無尾港地區規劃為蘇澳火力發電廠,但因燃煤火力發電廠,污染性嚴重,受到環保人士及社區居民的抗爭,後來改設立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因水鳥保護區,生態豐富,是一處推廣生態教育的好場所。於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本地青年朋友為實現反火電後,帶動社區營造發展,便在86年1月2日,成立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主要宗旨:「環境生態維護及教育理念的推廣,社區文化保存」。
資料來源:無尾港文教促進會 http://www.wuweiriver.org.tw/index.asp 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http://www.necoast-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0558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72)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672/tony0672.html
|
 | 04-19 04:36: | 指導教授:洪儒瑤教授 學生:李禹璁101117023
題目:平溪文化創意產業
平溪自成一獨立且佈滿芬多精的綠色山城。 平溪支線鐵路是扮演促進山區聚落發展的交通命脈,天燈為平溪最主要的經濟活動,本計畫為平溪最新景點,天燈派出所的營運計畫。
|
 | 04-19 06:21: | https://www.dropbox.com/s/h785z7hodnr8efn/%E6%96%87%E5%89%B5.ppt |
 | 04-20 09:24: | 財務管理個人文創期中報告大綱:1.暖暖的地理環境 2.暖暖的地名由來 3.暖暖的歷史 4.暖暖的景點 5.暖暖的未來規劃 6.文化創意-古早味枝仔冰 7.結論-心得感想 8.參考資料 |
 | 04-21 12:20: | 夜企四甲101117034陳亞萱
一、摘要:
今日台灣各地方的發展現況發現,台灣地方再發展的成功案例似乎不多見,唯有「九份」地區屬再發展案例中相當特殊且具代表性的地方。九份從一衰頹的典型「礦業聚落」發展成一北台灣著名的觀光景點,發展的過程無庸置疑是產業轉型成功發展過程。九份的房屋建依山而建,呈現獨有的層次美感。上下層房子都有階梯通道,拾級而上,在舖著黑色油毛氈的屋頂之中,穿屋走巷,走進古老的風情景象,吸引各國觀光人潮而帶來龐大的利益商機!
1-1 研究目的:
1. 瞭解瑞芳地區九份文化的歷史。
2. 瞭解瑞芳地區九份觀光產業與傳統地方文化資源結合的發展及特色。
3. 瞭解瑞芳地區九份觀光產業發展對地方的影響。
1-2 研究背景:
這些年來,在地方政府特別重視發展文化觀光產業下,每一個鄉鎮都有獨特的節慶活動與休閒旅遊觀光景點,像是九份、金瓜石等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的地方特色及文化,這都是觀光結合了地方文化及傳統產業所達到的成果,也改變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許多因為觀光而產生的新興產業不在少數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觀光產業發展對地方帶來的改變。
1-3 研究宗旨:
九份近年來特色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許多外國遊客來到九份也都紛紛指名要住民宿,民宿走親民化、客製化、也更獨特,營造家的感覺,九份的民宿沿用了日據時代的特色建築,吸引了大批日本、大陸、香港、馬來西亞的旅客青睞,而房客有高達九成都是國外背包客,為了體驗特別的台灣文化增添不一樣的回憶。
1-4 研究範圍:
九份隸屬於新北巿瑞芳區,是位在台灣東北角的丘陵地,一座依山面海、歷史悠久、敦厚古樸的採金山城。
• 基山街:九份主要的景觀聚集在基山街,匯集了許多主要的景觀,也保留了許多日治時代的舊式建築,算是九份最熱鬧的街道,傳統美味的小吃最集中,例如:阿柑姨芋圓、芋粿巧、阿蘭草仔粿等都很有名。
• 豎崎路:是特殊的「丰」字道路,為九份的直向道路,為一條300多個石階的階梯路,很多舊式建築都聚集在此,大部分觀景茶館聚集,其中在豎崎路與輕便路交會處可看到九份最著名的建築,也是全台灣第一個電影院──昇平戲院。
• 輕便路:此路原是條通往五番坑礦坑的台車道(昔稱輕便車),後來台車道於1954年拆除後,便成為九份的重要街道。輕便路前段有城隍廟和教會,是當地的宗教信仰區。不少民宿聚集在此,有九份金礦城懷舊壁畫,還有一些花店也在輕便路上。
• 穿屋巷:指連接主要道路的小巷弄,不但可省下來回折返「丰」字路的時間,也可避開壅擠人潮。
1-5 預期成果:
藉由觀光局統計觀光巿場的101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表,「九份」為旅客最喜歡的熱門景點,也可了解國內觀光服務品質與國際旅遊觀光競爭力之參考。
受訪旅客遊覽的熱門景點中以「九份」最獲喜愛(喜歡比例為33.04%),其次依序為「太魯閣.天祥」、「日月潭」、「阿里山」、及「野柳」,喜歡比例皆在18%以上。
由來臺主要目的分析,觀光目的旅客最喜歡的的熱門景點為「九份」;業務目的旅客最喜歡的的熱門景點為「臺北101」;國際會議或展覽目的旅客最喜歡的的熱門景點為「故宮博物院」。
由來臺主要目的分析,觀光目的旅客最喜歡的的熱門景點為「九份」;業務目的旅客最喜歡的的熱門景點為「臺北101」;國際會議或展覽目的旅客最喜歡的的熱門景點為「故宮博物院」。
二、主要內容
2-1 故事情節:
相傳在陸路尚未開通時,一切物資均由海路供給,當時由於村落中只有九戶人家,採購時皆以「九份」為單位,久而久之,人們便以此命名。
九份隸屬於新北巿瑞芳區,是位在台灣東北角的丘陵地,一座依山面海、歷史悠久、敦厚古樸的採金山城。
2-2 分析:
整個小鎮座落於山坡地上,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山坡和階梯式建築景觀。
在西元一八九O年左右,村民在福山宮附近發現金礦礦脈,礦開採而有”小上海”及” 亞洲金都”之稱,但也因為大量的開採而使金礦資源殆盡。光復之後,在經濟效益和經營不善下,採金事業逐年下滑,九份也因此沒落,形成所謂”悲情城市” 。近年來,九份透過廣告、電影的運用及媒體報導下,又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因此九份的經濟也由採金業轉變為觀光業,舊時廢棄的礦坑、崎嶇的山路、獨樹一格的景色、與繁華一時的街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到此尋幽探訪。這也使得這個沒落了數十年寒暑的山城第三度的展現出這個悲情城市特有的風采。
2-3 連結:
藉由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所建置「驚艷水金九入口網站」為宣揚水金九(水湳洞、金瓜石和九份)地區觀光資訊平台提供民眾互動式的導覽應用軟體,提供水金九地區商家、餐廳、住宿和景點數百筆深度旅遊資料。
也可以透過行動電話可立即查詢觀光相關資訊外, 並與周邊店家取得聯繫。 本行動導覽程式提供中、英、日、韓多語系服務,可自動辨識手機語言別,下載相同語系之觀光應用軟體,提升下載及使用上的便利性。
三、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第一次到九份旅遊的人,大多會對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又小又黑的建築景觀感到好奇,為什麼九份的房子跟台北不一樣,沒有高樓大廈的壓迫感呢?主要原因是九份的房子乃為了淘金工作所需,只要能遮風避雨休息睡覺用的工寮,等挖到金礦致富後,就要衣錦返鄉。所以房子沒有經過建築師的設計,更沒有豪華的裝潢及建材,但其依山而建、就地取材、互助式的建築形式,卻意外的塑造出都市最缺乏的人性空間。
本著純樸的風情,九份民宿在外觀上並未跟上一窩風的奢華,特色民宿也正式成為民宿的主流,當然在接待上,也不忘保有原始的熱情與親切。九份民宿仍著重於民宿的本質,在九份民宿裡,主人們親切的就像家人,可以感受到主人家的熱情,也可以聽到主人家對九份的熱愛,在這裡就像在家一樣輕鬆自在。
九份建築風格和特色是民宿經營的主體,而建築的本身其實也反應出主人的品味、觀念、風格和內涵。符合當地環境的建築是經營民宿者必要有基本認知,具特色且吸引人的建築,再加上優美的自然景觀及全方位的服務是絕對魅力民宿的基本條件。不但建築要具美感,在空間的營造上更必須細心打造溫馨舒適的度假空間,而氣氛的營造也是經營者必須學習的部分,環境是會說話的,絕對不能忽視環境中任何的細節,更重要的是必須將客人當成朋友。
合法民宿經營的基礎,以一個好的民宿經營者,必須對當地投入更多的關懷;對地方的資源要充份地了解,才能扮演好民宿經營者的角色。換言之,其實民宿經營者就是當地的經濟人,充分熟悉當地,然後分享當的資源,讓來民宿的旅客體驗當地的生活、了解當地的文化、認識當地的產業,更感受當地暖暖的人情。民宿經營者其實是城鄉交流的最佳橋樑,除了對當地有清楚的認知外,更必須清楚旅客的需求,提供貼心的服務、舒適的空間和美好的環境,將是民宿經營的基本條件。
計劃建造民宿房間規格,需要規劃極有彈性,可依人數而有不同的選擇,從二人套房、四人套房到家庭或公司團體可以包棟的闔家歡(包括二人雅房、六人通舖、六人套房),不論是獨立衛浴或團體住宿,均可以找到最適合的房間與預算。
申請合法民宿必需先檢附申請書及相關資料,向當地區域觀光局申請登記,並於領取民宿登記證及專用標識後,始得開始經營。***以下列表為申請流程作業:
(民宿申請流程表)
民宿行銷策略首先可參加民宿組織或相關的旅遊組織,除了增進業界的共同交流,更可達到組織行銷的目的,單打獨鬥是比較沒有力量的,經由組織的包裝行銷和品牌的推廣,除了提升組織的品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行銷所有會員。 優惠行銷提供特別的優惠或加值服務也是行銷民宿的好方法,尤其是初期發展階段,運用相對的誘因,可以使消費者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適合於特別的節日或所謂的淡季促銷、專案行銷和體驗行銷等等。
在九份地區老房子有種讓人懷舊的氣氛,坐在屋內看著雲霧從門前飄過,才真正讓人發現九份的美麗和感動。況且老屋大翻新,省錢、省時更具風格!總體來說也都是一筆不小的預算,都需請求銀行貸款的幫助,身上最好還是該備齊一定比例的現金以應付週轉,以期構築夢想能完整落實。
四、結論:
當一個地區成為觀光景點時,就會湧入大量的人潮,不僅提高了該地區的道路使用量,也會帶來不同層面的經濟效果,觀光發展可以說是一種綜合性的事業體,發展觀光不僅可以促進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刺激餐飲業的發展,還可吸引外來投資、提供工作機會與所得,更可以促進文化交流,並帶動地方發展與繁榮,而該地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必然受到觀光發展的影響。
九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氣息特殊,有基隆山為屏障還有遼闊的海景,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風土民情、人文特色、乃至於昔日遺留下來的景物,不但豐富了這個古樸的山城,更豐富了能置身其中的人。
建議在民宿提供住的服務之外,或許可以再自己的網站提供加值性服務,例如九份地方性美食及紀念品等用品讓消費者能用網路訂購宅配,增加購買慾望,這樣的觀光機制,才能夠帶來更大商機。
五、心得或感想:
因為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地以及風情,,由於觀光產業的興起,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地區重新帶來商機,時至今日,九份老街上處處是人聲鼎沸,忙碌的都市人在這裡可以找到一處放鬆心靈的地方。
雖然以業者的立場而言,人潮就等於是錢潮的象徵,但是交通擁塞及停車位不足的常態也是對觀光發展有負面的影響,希望相關公部門單位應設法針對這些負面影響作改善,例如輸運人潮的交通問題。
或許可以規畫增設「基隆至九份或金瓜石的觀光纜車」,從不同角度看基隆至九份,可以開創了不同的視野,讓遊客都可以看到瞬息萬變的美景,另外也可以解決交通擁塞的問題。
六、資料來源:
1. 驚艷水金九旅遊網http://www.ntpcsjj.tw/SJJ/index.do)
2. 交通部觀光局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statistic/20130718/ef850682-1714-4f42-9ba7-22dd963ea57c.doc)
3. 九份民宿旅遊網 http://9fen.365net.tw/travel.asp
4. 來去台灣生活網http://www.go2tw.net/www/sitepage/District_View2202.html
5. 九份民宿線上 http://9fen.24h.com.tw/newsData.asp?nNo=47
|
| |
| | |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