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儒瑤的教學網站! - *1022企三乙文創作業繳交區 - 1022企三乙文創期中作業繳交區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助理教授/日夜導
洪儒瑤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1022企三乙文創期中作業繳交區

歡迎使用 中華科技大學e-Portfolio系統. 試著寫篇文章吧!.
全部共 55則留言
03-29 00:39:留言...
04-01 23:13:留言...
04-03 20:49:留言...
04-04 15:59:企三乙 100147097 廖秀晏 https://word.office.live.com/wv/WordView.aspx?FBsrc=http%3A%2F%2Fwww.facebook.com%2Fattachments%2Fdoc_preview.php%3Fmid%3Dmid.1396594028548%253A4e16b77396369d2361%26id%3Da79dea88fba5a5ef626705287e238369%26metadata&access_token=100000385277295%3AAQCvITzQeRcdGkUY&title=%E6%96%87%E5%8C%96%E5%89%B5%E6%84%8F%E7%94%A2%E6%A5%AD%E7%B6%93%E7%87%9F%E7%AE%A1%E7%90%86
04-05 18:51:留言...
04-05 19:13:一、 摘要 這次報告將以地熱谷為主,做分析與延伸,構想出屬於這的創意產業。這個產業將是以入浴劑為主,適用於各個年齡層面,我將為產業做組織與規劃和對未來的行銷方向與產業走向等做一個完善的計畫,預估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市場。 二、 主要內容 地熱谷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公園旁,與捷運淡水線新北投捷運站距離約15分鐘的路程,為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是北投編號56的公園,總面積約為3500平方公尺,是大屯山群區域內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的景色擁有「礦泉玉霧」的美稱,是日據時代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地熱谷早年是遊客煮食和遊樂的所在地,不僅容易發生燙傷意外,更會造成溫泉水質的污染,造成護欄常崩坍,因此在民國83年自來水處將地熱谷重新整修,溫泉池四周設有欄杆、賞景涼亭和親水溝渠,民眾雖然無法在煮食但可在親水溝渠泡腳,讓民眾來到地熱谷依然能享受到溫泉。 地熱谷溫泉泉水清澈,溫度約在90℃至100℃,水質是屬鹽酸酸性泉,PH值約1.6,因谷底蓄積的泉水翠綠似玉,又俗稱「青磺泉」,當地居民亦稱為「磺水頭」,不可用肥皂洗身,屬 強酸類,對建築物及金屬品腐蝕性強。不可飲用,但據說此類溫泉對關節、筋肉、皮膚、支氣管、神經均有益;地熱谷因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 獄,且谷底地質鬆軟,常常有來此民眾失足跌倒被燙傷,所以又被稱為「地獄谷」,也有人稱為「鬼湖」。溫泉口水溫達98℃,其他部分多在60~70℃。水溫極高請小心安全。 地熱谷的溪石具有放射性元素「鐳」,命名為「北投石」,是世界數千種礦石中唯一用以台灣地名命名的礦石,目前僅有台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物,雖然歷經 破壞但在整修後,地熱谷設置了「北投石復育區」,讓民眾來到地熱谷旅遊不僅能感受到溫泉鄉的情懷,更能了解世界不可取代的自然生態;此外,來到地熱谷欣賞完北投石生態後,可前往北投公園沿著木製棧道散步,造訪全台唯一特色的北投圖書館,是北投旅遊不可不去的旅遊景點之一。現在市政府已將其與新北投公園共同規劃為北投溫泉親水公園。 谷底蓄積的泉水翠綠似玉,有「磺泉玉露」的美稱,和鬼湖剛好是一種對比,泉水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質「鐳」,據稱對休憩、復健和美容皆有益,此地也有許多的溫泉會館,但畢竟離開這也泡不到了,何不想想如何能在家也能泡到呢? 三、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冷颼颼的天泡在熱呼呼的溫泉池中,又有美景相伴,感覺很享受,幾乎讓愛泡湯的民眾樂不思蜀,但是這麼閒情逸致的泡湯樂不是天天有機會。 根據新聞報導而知,消保處曾做過調查,市售9成溫泉粉其實都是化學粉,所以我取至地熱谷的溫泉經過蒸餾技術取得溫泉內的硫磺等成分,再加入其他成分,比如精油、花草之類的,經過混合、風乾,製成入浴劑;雖然時間較長,但成本低廉,也是純天然的,再經由當地人潮打開商機。 後期可以再引進日本開發的「離子交換膜電透析製鹽技術」擴大經營,以生產線的方式製作,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力開銷,製成入浴劑或是發泡入浴塊,粉末狀的入浴劑到入浴缸中可以比較快散開來;而發泡入浴塊可以做成很多可愛的圖案,小朋友可以邊泡澡邊享受樂趣,不僅可以舒緩身心靈,對身體也有很好的療效。再以「純天然 無化學成分 磺泉玉露」為行銷口號,打開市場。 四、 結論 在這個構想中,我以低成本為出發點,先打開市場與通路後,再進而擴大產業,以產線和少量人力來經營,再以現今的社會惡面違反襯做為行銷,再以地熱谷的溫泉為原料壓低成本讓價格降低,這是一個組織完善主題明確的計畫,也可以打開一個市場具有可行的機會。 五、 心得感想 在這次做報告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的知識和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向,以一個簡單的自然景觀延伸到創意產業,到產業的如何規畫等...這些未來對我不管是創業還是未來社會的整體觀都有很大的幫助,雖然這次的計畫還是有許多缺陷,但未來我一定能做出更好、更完善的計畫。 六、 資料來源  地熱谷簡介: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487.html  YAHOO 新聞:http://tw.news.yahoo.com/%E6%BA%AB%E6%B3%89%E7%B2%89%E4%B8%8D%E5%A4%A9%E7%84%B6-%E5%B0%8F%E5%BF%83%E6%B3%A1%E5%88%B0-%E5%8C%96%E5%AD%B8%E6%B9%AF-125300395.html  自製入浴劑方法:http://fineonline.wwwwang.com/content/201110/1672256.shtml  離子交換膜電透析製鹽技術: http://nanyingsalt.tnc.gov.tw/d-2-4.htm http://www.nhclac.gov.tw/modules/life/detailframe.php?id=140
04-06 13:49: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C3c0-sObyzxjXrUbaUuNfaq0FGMcR70oveK4zKsEoAo/pub
04-06 20:51:企三乙100147068陳耀宗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zong&page=65548
04-06 20:55: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DtkHMAaWbxMuwEAfG7vx95SbEqSAoSjPNE0gfp49w3E/edit?usp=sharing
04-06 22:56:陳雅鈴https://drive.google.com/?tab=Xo&authuser=0#my-drive
04-06 22:59:陳雅鈴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1PqvijsTJoPc0prX2NKcUZGYl9xVXRSd2FKd0dKZFZ4REZV/edit
04-06 23:00:企三乙 100147079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9hW9GJJlN7ZSlYwbWhvTTBGUFE/edit?usp=sharing
04-06 23:05:陳雅鈴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oBqRvbPaWCJ5ZwywQwwpGvDhtI6XeIsmoTXsRhX04aE/edit
04-06 23:17: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71534&page=65554
04-06 23:23: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2ME4VK_fnlBnAeWCE-BeRPT9qhHwnM_0lH1JBv_tHBE/edit
04-06 23:35: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shevg&page=65556
04-07 00:38: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2NgjWNzm5VhZ1hvbFMtbjhoZDA/edit?usp=sharing
04-07 10:31:企三乙100147098張瑞婷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71557&page=65508
04-07 10:36:企三乙100147098張瑞婷 壹、 摘要 (一)目的 「布袋戲館」就是虎尾鎮的舊警察局,日治時期的虎尾郡役所。建築本身相當氣派美麗,門前有一棵漂亮的茄苳樹。隔一條街與「布袋戲館」並列的「故事館」,最早是郡守(郡的首長)的官舍。整個街區的舊建築都保留下來了,對街的消防局,也保留舊建築,改為展演空間。沒想到雲林縣的舊建築保存再生做得這麼好! (二)背景 虎尾郡守官邸營建年代可追溯至日治時期大正 12 年(1923 年),配合郡役所建築著手興建,日治時期應有一次重要擴建(書齋),但擴建時代尚難確定,此一擴建推論可由廊道(緣側)交接處的施工痕跡得到間接的印證。 民國 89 年,「虎尾巴文史工作室」發起保存運動,郡守官邸終於為縣府重現,民國 90 年列為雲林縣縣定歷史建築。 而今,雲林縣政府利用虎尾郡守官邸舊建築再利用,於 2007 年開始籌備雲林故事館,希冀透過文字、戲劇等方式展演出地方故事,預計將成為口述歷史與文學、繪本創作的新據點。 同時,館內將典藏台灣本土作家的文學創作,舉辦文史、台語、地方故事志工的培訓課程,讓民眾與在地地方故事有一個相互了解、溝通的平台。 (三)宗旨 雲林故事館,是故事的家,是集合在地生活、藝術、教育、文化的空間,也是與社區對話的一個窗口,也將成為雲林在地故事文化的核心聚點。故事館除了提供用來收藏、展覽、演出及創作在地故事的平台,也是永續故事文化的一帖安心劑。讓創作藝術與生活密切地結合,並賦予每一個創作的故事生命力的重要平台。可以提供口述文學、繪本創作及地方故事作品的一個展現據點,讓大家一起來閱讀在地的人、事、物,鼓勵生活於斯的人們,把自己和別人的故事,透過口述、文字、圖畫、戲劇等方式記錄與呈現,然後透過討論,可以讓故事的核心價值,轉化為珍貴的文化資產及成長資源,開闊個人視野,並能達到永續文化的傳承與紮根的工作。 聽故事是孩子學習閱讀前的天空,藉由社區資源的整合及社區的互動,大家共同參與營造閱讀文化並改善社會風氣,進而提高生活品質。大家都能聽到、看到、讀到好的故事創作,讓人們更親近自己的文化,更了解保存文化的重要性。閱讀同一本書、聽同一個故事,討論彼此對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故事透過多元的方式呈現,營造快樂閱讀的環境,不僅是孕育英才的搖籃,培養在地居民(創作者)的文化素養、自信及自我形象認同的肯定,進而開發,如出版、戲劇、優質生活環境等文化產業的可能。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這個世界,而故事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線,把人與人之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緊緊的相繫著。而說故事就像是在送禮,故事中承載的隱喻與智慧在聽說讀寫故事的過程中,不著痕跡的影響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現代人生活忙碌,人與人、人與社群、人與大自然的相互影響和關係,比過往更顯的重要,因此極需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一起來營造共同的生活經驗。 (四)範圍 雲林故事館的範圍不大,簡單的區塊能感受到日劇時代所的房舍建築,木製地板、 塌塌米踩踏在塌塌米上,還能聞到塌塌米的味道緩慢的遊走在館內的每個區塊, 細細感受古老房舍所保留下來的記錄。 (五)預期成果 1.整合社區人力資源並成立公共圖書館閱讀志工小組,協助改善城鄉差距,善用社會圖書及教育資源。 2.在地文化紮根及閱讀活動的永續推廣,落實全民閱讀的書香文化。 3.增進親子良性人際互動關係。 4.增廣學童學習視窗與文化刺激。 5.分享故事聽說讀寫創意的多元與樂趣 貳、 主要內容 (一)故事情節 虎尾郡守官邸營建年代可追溯至日治時期大正12年(1923年),配合郡役所建築著手興建,日治時期應有一次重要擴建(書齋),但擴建時代尚難確定,此一擴建推論可由廊道(緣側)交接處的施工痕跡得到間接的印證。 官邸建築自日治時期以來,歷經日治時期虎尾郡守、二戰後的區長、雲林地方法院院長等之使用,均屬於地方高級長官的私人居住空間之用。因此,長久以來,除居住期中的官員及其家屬外,僅極少數人員得以一窺當時空間內部狀況,當地一般居民更是從無機會得以進入。直到民國85年左右被閒置。民國89年,「虎尾巴文史工作室」發起保存運動,郡守官邸終於為縣府重現,民國90年列為雲林縣縣定歷史建築。 而今,雲林縣政府利用虎尾郡守官邸舊建築再利用,於2007年開始籌備雲林故事館,希冀透過文字、戲劇等方式展演出地方故事,預計將成為口述歷史與文學、繪本創作的新據點。同時,館內將典藏台灣本土作家的文學創作,舉辦文史、台語、地方故事志工的培訓課程,讓民眾與在地地方故事有一個相互了解、溝通的平台。 (二)分析 (三)如果跟文化做連結 政府近來更設立了「毛巾產業館」,將毛巾與旅遊結合,可與雲林布袋戲館、雲林故事館規畫一虎尾也是布袋戲的源起地,來到「雲林布袋戲館」就可一探究竟。這棟三合院、兩層樓的半木造廳舍,也是虎尾最具氣勢的官方建築。除了展示空間,還有飲料區、戶外野台戲區、教學區、展示區,足可悠遊一下午。 老建築若要加場欣賞,布袋戲館附近的「合同廳舍」可就近走訪,舍內高塔曾是虎尾鎮最高建築。而虎尾必遊的虎尾鐵橋,是英日合作的鐵橋,採三段高低不等的鋼架花樑設計,形成不對稱的階梯構造。 回憶虎尾古情味,還可再訪與彰化溪洲糖廠、屏東糖廠並列為「台灣三大製糖廠」的虎尾糖廠,廠前同心公園的百年老樹、蒸氣火車頭、古早冰及日式建築,都還保有昔日風情。 參、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虎尾曾經是台灣最多產毛巾的地方,雲林地區佔全國七成,虎尾地區佔雲林地區的八成,素有「毛巾窟」之稱。總產值約新台幣5億(2008年)。本次活動與双星毛巾、興隆毛巾進行交流,了解業者對於未來發展的期許,双星毛巾近期在虎尾建立了毛巾精品館,秉持對產品高品質的要求,小小的精品館裡展示的所有商品,實在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我可是一直忍住瀕臨爆發的購物慾!而興隆毛巾觀光工廠擁有完整的導覽系統,從第1代的織機到最近的電子化設備,讓我們隨著導覽員的腳步,更加了解到毛巾產業一路來的轉變,工廠內的蛋糕塔讓我看得下巴差點掉下來,在這裡擁有這麼好的資源,所以也更希望虎尾的毛巾產業能夠更加蓬勃。 肆、 結論 這一次到雲林故事館可以讓我們瞭解故事館,很幸運的遇到虎尾故事館的創辦人在這邊演講,讓我們知道虎尾故事館是以前高階級的長官居住地方,並且瞭解以前日本人在這裡如何生活,還有日本建築的風格,像是房子架高是為了通風,採光也很好,還有通風口的防蟲設計也很厲害、每個進出口都有兩階的階梯…等,這些都是日本的文明, 現在故事館都收集雲林各地方小鎮的故事,裡面已有上千個故事。 伍、 心得(或感想) 藉由這堂「文化景觀與休憩」的課,而讓我們能有機會去參觀各地的特色與文化。 我們去參觀了幾個有關虎尾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不僅對虎尾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也增長了不少與相關方面的知識。 陸、 資料來源  Yahoo 奇摩-雲林故事館 Ylstoryehous-來。來去~雲林故事館http://www.ylstoryhouse.org.tw/index.php?inter=intro&iId=7  Yahoo 奇摩-虎尾鎮公所。 http://www.huwei.gov.tw/content/index.asp?m=1&m1=3&m2=12 http://www.yunlin.gov.tw/News/detail.asp?id=1875 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31024799  【雲林虎尾印象】雲林故事館、虎尾郡守官邸~有味道的景點 http://hiccer.pixnet.net/blog/post/24082434-%5B虎尾%5D雲林故事館 http://www.ipeen.com.tw/comment/117631
04-07 10:44:陳雅鈴1. 摘要 (1)目的: 為了瞭解蘆洲李氏古宅之李友邦將軍紀念館背後的歷史,它和其他古蹟有什麼不一樣,如何將李氏古宅和文化創意產業做結合? (2)背景: 李氏家族沿革 「蘆洲李宅」宗族之始祖,淵源於隴西唐朝天子。族譜記載則溯源自福建同安五山君懷公,其派下第十六世仲文公是李氏兌山第一世祖。本支遷台祖李正一是兌山派下第十七世,於清乾隆年間(1777),懷抱夢想、隨兄長渡海興台,卜居蘆洲,時年方十一。 遷台第一代 十一歲的李正一(公正公)初到台灣,下無寸土、上無片瓦,在蘆洲墾拓,農務常遭水患淹損,備極艱辛。白手起家的李正一,積勞成疾,在41歲壯年亡故,同年次子李清水出世,由寡母王氏撫養成人。 遷台第二代 雖然年幼失怙家境貧困,李清水(濯夫公)仍跟隨師傅讀書認字修習五術,與兄長學道努力耕作、勤儉持家。枕著台灣土地的芬芳,春華秋實,從墾殖佃農到地主,田園漸成規模。 濯夫公於1860年擔任蘆洲湧蓮寺執事,善為解紛,至於方便之事所能行,悉為之。鄉人德之。 遷台第三代 李清水傳子七人-燈輝(士光公)、浴亮(士鑒公) 、祐真(士實公)、濕泉(士滾公)、當權(士柄公)、埔侖(士昆公)、神賀(士恭公)。七房兄弟同心協力,販賣菜籽農產、經營貿易辦仲。至清末,李家已擁有蘆洲1/3的土地。於今,本支李氏在台已傳八代,族人上千名。 其中,三房李樹華(士實公,諱祐真 ,官篆樹華)仕讀有成,1893年兼任安平、鳳山兩縣儒學正堂,司管秀才科考業務,大振蘆洲文風,譽望榮耀一時。 遷台第四代 遷台四代祖李雲雷(震孝公,李樹華三子)治學嚴謹,在限習漢文的日治時期,仍設塾授漢學;為蘆洲留存多本文言史事、醫書藥方;其弟李雲章(倬孝公,李樹華四子)廣行義診,至今仍為鄉民傳頌。 遷台第五代 (友邦公)是民初第一位台灣籍將軍。二戰期間,於大陸戰區創設四所台灣醫院,領導台灣義勇隊、台灣少年團、對日抗戰;台灣義勇隊帶回象徵台灣光復的第一面中華民國國旗。先生於白色恐怖中遭陷身亡。先生兩位胞弟李承基(友先公)、李丕基(友烈公)與台灣文化協會關係密切,蘆洲李宅成為先賢時相過從處所。兩兄弟先後因抗日身亡,實謂「一門三烈」。 李友邦將軍遺孀李嚴秀峰(1921-),巾幗不讓鬚眉,從軍抗日,更以浴火鳳凰的明亮姿態騰越228、白色恐怖灰燼,為李友邦堅持歷史定位,為台灣守護見證城市歷史的蘆洲李宅古蹟。 遷台第六代 李蒼降,日據時期於台北二中(今成功高中前身),籌謀地下組織,發起抗日運動。光復後,見新統治者對台胞之壓榨專橫甚於異族,乃再投身政治運動。於白色恐怖期間,受刑成仁。 世守勿替 「蘆洲李宅」走過清領、日治、228白色恐怖,以家族的力量沉靜見證由土地所孕生的台灣情感。 在李家大堂,祖輩們用台語講授四書五經; 在李家大堂,台灣文化協會鼓吹革命、謀求社會解放,藉著文化來喚醒台灣同胞的民族自覺。 在李家大堂,李氏族人同意捨棄60億經濟開發價值,決志將古厝申列古蹟;創寫私有民宅傳奇。 在李家大堂,清末舉人張希袞題寫著庭訓 「一般心而友弟兄必恭必敬」「兩件事以傳孫子半讀半耕」 「傳世惟青簡 留耕有丹田」 蘆洲李家,九廳六十房、門門聯句,耕、讀、醫、愛..祖輩們諄諄叮囑..敬執倫常、耕讀並蓄、丹心汗青、留愛人間… 第五代,友字輩族長李春初、李裕昆、李麗生、李聚發... 第六代,良字輩長輩李國雄、李海濤、李樺、李力群、李建群、李良明、李宗仁、李振傳..等各房代表恪遵祖訓,共為蘆洲李宅古蹟之永續守護效力。 (3)預期結果: 利用報章雜誌和旅行社的結合形成,還有增加館內的導覽人員及增加公益活動的場次,可以替李氏古宅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不再只是蘆洲附近的居民或者學生會到這裡參觀遊玩而已,讓觀光客替李氏古宅帶來更大的利潤。 2. 主要內容: (1)故事情節: 蘆洲李家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先祖隨著清代前期的移民潮於乾隆晚期到臺灣來墾拓,並在蘆洲一帶落腳。最初李氏舊居於中路18番地的簡易土角茅草頂房舍,現址是七番地。 李清水三子李樹華,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於十八歲時負笈從師,同治二年進淡水廳儒學學宮,為邑庠生,後為淡水縣學附貢生,光緒十九年為臺灣巡撫邵友濂委任安平縣儒學正堂,陞受教諭,同年又兼鳳山縣儒學正堂,二年後因中日乙未之役(1895)而辭官榮歸,李家因而名望重於一時。李家由於經商成功,家業日益擴大,加上李樹華的科舉功名及義診善舉,使得李家成為蘆洲地方有名望的大家族。 清光緒廿九年(1903)新居大厝的興建,亦代表著李氏家族在地方上逐漸建立的新的社會地位的象徵。當時李家為了取得完整合用的建地,日明治38年(1905)、大正3 年(1914)與林氏兄弟換地,為確定祠堂穴地而就教於擺接堡高人吳尚,並不遠千里禮聘江西名匠師廖鳳山親臨堪輿設計、監造完成,凡此皆反應當時祖厝興建過程中,行事的謹慎與用心。 李清水四子李濕泉為李友邦祖父,李友邦一九二一年時曾加入「臺灣文化協會」。大正十三年年十八歲時被迫逃離臺灣,赴廣州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廣州時代曾組織「臺灣獨立革命黨」,並負責兩廣當局的「台灣工作委員會」工作,潛伏臺灣活動。但是在民國十六年國民黨進行清黨時,被視作具左派色彩的李友邦入獄,因罪狀不重數年後得以出獄。中日戰爭爆發期間,李友邦號召組織「台灣義勇隊」。又組醫療小組,初於浙江金華縣設立診療所,並有「巡迴醫療隊」。 民國七十一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公佈實施後,在李氏大家長嚴秀峰女士主導下,結合李氏七大房家族,以「歷史保存與家道承傳」為初衷,向內政部申請將歷代居處的祖厝宅院列為古蹟,後於七十四年或內政部核定為「台北縣三級古蹟蘆洲李宅」,成為台灣第一座列為民宅古蹟的範例。 建立「李友邦將軍紀念館」,作為歷史承傳與文化學習的場所 。    (2)分析: 蘆洲李宅,也是李友邦將軍的故居,已成立「李友邦將軍紀念館」,以紀念這位在日據時代為台灣革命而奮鬥不懈的英雄人物。 李友邦,是蘆洲李家的第四房子嗣,出生於日據時代明治39年(1906),少年時期即富於民族意識,就讀台北師範學校時, 參與「台灣文化協會」,憤恨於日本同學歧視台灣學生,而起而抗爭。後來,李友邦與林木順等人發動學潮,並攻擊警察局,導致被學校開除, 並遭警方通緝。 大正3年(1914),李友邦、林木順、謝雪紅等人搭船潛赴中國大陸。林木順及謝雪紅留在上海,李友邦則前往廣州,進入黃埔軍校(第二期)。 軍校畢業後,李友邦於民國16年(1927年)創立「台灣革命獨立黨」;次年,林木順與謝雪紅等人創立「台灣共產黨」, 兩者都以「台灣獨立」為號召,以期推翻日本在台的殖民統治。 民國21年(1932), 李友邦遭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坐了三年牢,直到「西安事變」後, 國共再次合作後,國民黨釋放政治犯,李友邦才重獲自由。 民國26年(1937)7月,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李友邦在浙江金華重建「台灣獨立革命黨」, 並前往福建招募台灣同鄉,組織抗日武裝部隊。 民國28年(1939)2月,在浙江金華成立「台灣義勇隊」,並附設「台灣少年團」,積極投入對日抗戰的行列。後來台灣義勇隊被整編歸國民政府第三戰區指揮。 中日戰爭爆發時,年僅16歲的嚴秀峰,即毅然離家,投入抗戰的行列。 民國28年(1939),嚴秀峰與李友邦在浙江金華認識。民國30年(1941)5月,兩人在徐州結為夫妻, 成為革命伴侶。 民國34年(1945)8月,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李友邦將軍衣錦還鄉,二十年抗日生涯,終於如願以償。 民國36年(1947),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李友邦不滿陳儀處置失措, 而被陳儀以「通匪」與「幕後鼓動暴動」罪名逮捕, 解送南京監禁三個月,幸經陳誠援救而被釋放。 民國38年(1949),共軍渡江,南京失守。國民黨內戰失敗,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民國39年(1950),國民政府為防共諜滲透台灣, 展開肅清匪諜的「白色恐怖」統治。二月,李友邦夫人嚴秀峰以「參加匪黨,提供情報」名義被捕,判處15年有期徒刑。 李友邦身為國民黨台灣省黨部副主委,卻無力營救自己的妻子,已感受到山雨欲來的危機感。 次年(1951)11月18日,李友邦遭人檢舉,以「參加匪幫組織,在台掩護匪諜,意圖非法顛覆政府」的罪名遭到逮捕。民國41年(1952)4月22日凌晨,李友邦在新店郊區遭到槍決。戰後的蘆洲李宅,以李友邦身為國民政府的光復要員而榮耀鄉梓,至此卻成為「匪諜」之家而令蘆洲鄉親畏而遠避。 李嚴秀峰女士長期繫獄,出獄返家後,李家族人讓她居住於李宅正廳(公媽廳)左側第一間地位最尊崇的房間。 這也代表著李家對於匪諜案自有定見,以實際的行動為李友邦將軍的遺孀平反。李嚴秀峰女士後來成為蘆洲李宅的主要管理人, 以李家媳婦而在家族中享有崇高地位,後來也扮演著推動蘆洲李宅成為國家歷史古蹟的重要推手。 (3)連結: 蘆洲李宅,當地人稱它為「李祖厝」。這座具有兩百多年歷史,表徵台灣漢移民墾拓精神與生活面貌的庶民宅院,其價值除一般所認定的建築特殊性之外,更在於李氏歷代族人的奮鬥歷程,牽繫的三百多年北台灣蘆洲一帶漢移民拓墾與生存的歷史。蘆洲李宅歷經了漫長的保存與修繕之路,為使蘆洲李宅成為一個長期供民眾在此文化學習的場所,未來將以「李友邦將軍紀念館」為活性再利用之主題。 3.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1)標的服務: 基金會於宅內建置居仁茶坊、由義書院、外翰講堂、自得手作坊、耕讀大埕院、家珍童玩區、國寶悅覽室等生命教育服務平台,促推親子詩經共讀、素淨佛畫、易理養生、靜觀太鼓、草地說書、清淨奉茶、開筆啟蒙、環境劇場、國際婚禮、古禮拜師、古禮捉周、古禮收涎、風水花藝、志工培訓、功夫小學堂、冬夏令營、環境教育..等文化體驗活動課程,内化古典中國元素為生活文化厚度。家族相本寫、真躲躲貓繪本實境導覽 暨 吉祥物彩繪活動、婚紗攝影場場地租借 (2)資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總管理處、勞工部北基宜花金馬區職訓中心、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青輔會、三重就輔站 (3)計畫: (1)可以跟其他地方的古蹟做導覽結合:結合旅行社的觀光行程,這樣可以讓更多觀光客了解蘆洲的人文地理。 (2)增加曝光率:例如電視廣告、登報紙,甚至可引起新聞媒體的注意。 (3)增加導覽人員:如果只讓遊客自行瀏覽,會讓他們錯失許多重要的地點,所以可以增加導覽人員,來讓遊客能夠更加了解關於蘆洲李宅。 (4)增加公益活動:因為他只是以本身的歷史內容是不夠的,如果不多增加其他活動的話,就不能吸引年輕人進入參觀。 4. 結論: 蘆洲李宅是個十分具有歷史價值的文化古蹟,他也是蘆洲一個很重要的地標,如果沒有先人的努力,讓他保存下來,我們也許就會失去歷史中重要的一塊。我們也發現,蘆洲李宅實際上在第一年的的收入只有六萬元,根本不足以負擔整個古蹟,在政府沒有幫助的情況下,陷入瀕臨倒閉的困難,直到舉辦了抓周活動之後,蘆洲李宅才有了活下的希望,根據簡秋燕執行長所說,這個抓周活動為李宅帶來了至少一千萬元的收入,所以蘆洲李宅才能雇用新人員以及繼續存活下來。 5. 心得或感想: 做完這份報告後,讓深深的了解到李氏古宅的歷史背景,也讓我了解到原來古蹟是可以和文化創意產業做結合的,讓這個古蹟有更多民眾來參觀來了解,當時的文化及背景,而李氏古宅已經有慢慢的和文化產業做結合了,例如古禮抓周、古禮收涎、做志工、可以促近親子關係的活動一起讀詩經還有等一些文化體驗活動呢! 6. 資料來源: 〔台北蘆洲〕•蘆洲李宅: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690/tony0690.html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17&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http://www.luchoulee.org.tw/web/info.php?nt=9&n=2 圖片: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8%98%86%E6%B4%B2%E6%9D%8E%E5%AE%85&source=lnms&tbm=isch&sa=X&ei=BWBBU-fNBIaNkAX7z4DIAw&ved=0CAcQ_AUoAg&biw=1366&bih=667#facrc=_&imgdii=_&imgrc=I0V1Df3SW57xBM%253A%3BPMDHPrM_xMqNCM%3Bhttps%253A%252F%252Fblogwww.s3.amazonaws.com%252Fuploads%252Ffgblogphoto%252F8122%252F4d4f0184-6819-4dd2-9f49-5149e7662851-1037776054.jpg%3Bhttp%253A%252F%252Fblog.fashionguide.com.tw%252F8122%252Fposts%252F101078-%2525E3%252580%2525901y%2525E3%252580%252591%2525E8%252598%252586%2525E6%2525B4%2525B2%2525E6%25259D%25258E%2525E5%2525AE%252585%2525E6%25258A%252593%2525E5%252591%2525A8%2525E8%2525B6%2525A3%2525E2%252599%2525A5%2525E5%2525BE%252588%2525E5%252597%2525A8%2525E6%2525A3%2525AE%2525E7%25259A%252584%2525E8%252580%252581%2525E6%25259C%2525A8vs%2525E8%252587%2525AD%2525E8%252587%252589%2525E5%2525B0%25258F%2525E7%25258E%25258B%2525E5%2525AD%252590%2525E2%252599%2525A5%3B600%3B450
04-07 10:55:企管系三丙 羅晟嘉 100147121 目錄 1. 歷史介紹 2. 環境介紹 3. 未來文創行銷方法 4. 心得&結論 5. 參考文獻 歷史介紹 為臺北市區基隆河少數現存之吊橋遺址。吊橋之設立係作為早期內湖地區運送煤礦之交通要道,其遺址乃地方產業發展之歷史見證。 該吊橋為內湖區跨越基隆河最早的一座煤炭運輸專用吊橋,吊橋橋面已於民國60、70年間拆除,目前只殘留北河岸的橋柱 環境介紹 位於臺北市區基隆河道附近,前幾年吊橋附近全部翻修過,現在是很漂亮的腳踏車道,很多鐵馬騎士們都會在那裏騎車,車道健全、風景也佳,夏日的夜晚不妨可以去這裡騎車非常舒適。 公車路線: 請搭乘小1、棕10、藍12、53、203、281、311、531、620、629、645於「捷運東湖(南湖高中)」站下車,由加油站旁之五分街前往安康路462號(涵洞旁另一側) 也可在東湖國小OR東湖國中租借Ubike 未來文創行銷方法 因為單車近年來的盛起,讓騎腳踏車的人逐日上升,大部分的民眾都是從單車運動才發現那座古蹟─五分吊橋,想要用五分吊橋做文創行銷恐怕是行不通,不然換個方式來行銷,讓大家認識它,因吊橋點剛好有就是一個空地據點,我的想法是:向高雄愛河打造一班,政府開放街頭藝人、設置公共藝術與流動攤販,流動攤販給身心障礙者去工作,也讓他們增加了就業機會,更讓單車民眾有新的據點可以去,這樣一來人群會慕名而來一探究竟,這據點可以用有關【五分吊橋】的名子命名,讓前來的民眾更具有深刻的映像。 行銷: 每個流動攤位外牆上分別介紹五分吊橋的歷史,讓民眾在等待的時間或休息的時間甚至路過的人可方便觀看,做一些適合的公共藝術(例子:有關採礦物品)擺到對的位置,吸引攝影者前來,達到宣傳目的。 心得&結論 現今社會大家日忙夜忙,高樓大廈都市叢林,3C產品的蓬勃,但都遺忘了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休閒踏青,近年來雖然運動風有帶起一點,但還是敵不過強大的3C產品的壓迫,但運動還是要有,踏青絕不能少,踏青不只能休閒娛樂釋放壓力外,更可以增廣見聞,大夥們不妨把好朋友找一找,一起出發往有古蹟、文創的地方走走,不然以後若不幸維護不住,就再也親眼看不到了。 參考文獻 http://blog.xuite.net/liwen2010/blog/206423432 http://www.nhdo.taipei.gov.tw/ct.asp?xItem=45890&CtNode=3741&mp=124051
04-07 10:55:https://word.office.live.com/wv/WordView.aspx?FBsrc=http%3A%2F%2Fwww.facebook.com%2Fattachments%2Fdoc_preview.php%3Fmid%3Dmid.1396839295398%253Afb0bbb4bbf4b949c52%26id%3Dd41a82938a725307df0d6044899a0fc0%26metadata&access_token=100002112322970%3AAQA9d1v9UO5wPP8y&title=%E4%BC%81%E4%B8%89%E4%B9%99100147071%E5%BB%96%E7%BF%8A%E8%8F%B1
04-07 10:59:修改後~~https://word.office.live.com/wv/WordView.aspx?FBsrc=http%3A%2F%2Fwww.facebook.com%2Fattachments%2Fdoc_preview.php%3Fmid%3Dmid.1396839506660%253Ab0ff6e5d1c59c16688%26id%3Ded93ae6789fde3450410b10d80aec36d%26metadata&access_token=100002112322970%3AAQDMQ1F1FO2gMHCN&title=%E4%BC%81%E4%B8%89%E4%B9%99%20100147075%20%E9%BB%83%E7%BE%8E%E6%99%A8
04-07 16:33:摘要 一.目的: 為完整新北市高灘地軟、硬體之結合,以點、線、面的方式逐步改善既有設施的不足之處,規劃更為多元的使用模式。 二.範圍 本處訂定「一灘、二廊、三環、四星、五升、六合」之未來發展策略,並依性質分別或同步於短、中、長期階段執行,其相關內容綜整如下: 一、 一灘 針對大漢溪、新店溪、二重疏洪道及淡水河畔之高灘地提出4項營造計畫,詳細規劃內容如下: (一) 大淡水觀光河廊:金色水岸再造計畫、淡水八里四季花道景觀工程、八里自行車道主題園區。 (二) 大都會主題公園:出口堰、入口堰生態園區、華江自行車主題園區、二重微風寵物園區、二重越堤綠廊工程、運動休憩區(綠堤工程)、河道浚挖與市民農園景觀工程。 (三) 大漢溪水岸濕地:大漢溪右岸四季花道景觀工程、利濟景觀碼頭工程、三鶯水岸遊憩主題園區。 (四) 大新店水岸遊憩:新店溪左、右岸四季花道景觀工程、大雙和水岸再造計畫、陽光運動園區二期。 二、 二廊 (一) 大漢之肺生態廊:人工濕地交接、設施確認及維管模式。 (二) 淡水之心城市光廊:八里木棧橋改善工程、建置區域性自行車與人行動線徒步區、營造淡水金色水岸優質無障礙河岸休閒環境、淡水金色水岸景觀再造三期、八里渡船頭景觀改善工程。 三、 三環(淡北海環線、二重水環線、新漢山環線) 為結合既有堤內外自行車道形成全國最長鐵馬環狀線,並與觀光、交通與文化產業網結合,打破車阻通行無障礙,本處規劃在淡北海環線、二重水環線及新漢山環線等3處自行車道系統在短期執行:環狀線指標系統規劃、自行車道串連工程規劃及節點、意象規劃設計;中長期執行:102年前完成環狀線指標系統、103年前完成二重及新漢環狀線銜接各項工程及103年後配合淡江大橋工程施做各項設施。 四、 四星 (一) 原民部落主題園區—三鶯水岸主題園區:三鶯83巷景觀工程、三鶯橋園區節點及停車空間改善工程。 (二) 大土城再造計畫:河川區域違法及違規案件清理、取得私有土地後進行河岸景觀改善工程規劃設計。 (三) 大蘆洲再造計畫:河川區域違法及違規案件清理、配合城鄉局蘆洲北側市地重劃區開發進度檢討。 (四) 河濱家園雕塑計畫:橋下空間營造規劃—中正、福和、華江、永福、大漢、新海、浮州、城林、中山、台北、中興、重陽、忠孝橋。 五、 五升 (一) 行動「e」管理:園區E化資訊系統建置及管理。 (二) 設施維護升級:配合養工處完成路燈E化(軟體建置及硬體設施)、後續軟體建置維護及新增硬體設施、土木及水電修繕、景觀維護、流廁維護、51座跨堤陸橋及陽光橋維修及橋梁檢測。 (三) 安全防護計畫:防汛路及園區增設8大監視系統。 (四) 灘地水陸合擊計畫:空拍舉發違規及河川資訊系統更新、灘地強力整頓-河川區域違法及一般案件清理、建置無線電中繼站及傳輸系統。 (五) 全方服務足感心:行動服務-保全岡哨,建置越堤陸橋9座便於民眾跨堤至園區。 六、 六合 (一) 民間合作創雙贏:開放認養、成立社區志工等。 (二) 跨堤都市新河濱:主政規劃河濱公園納入跨堤都更案、與水利局、工務局、城鄉局、文化局合作,將建設由堤內延伸至堤外。 (三) 自行車城市旅遊網:與交通局合作整合堤內外自行車道。 (四) 推動環境教育網:濕地環境教育場址及人員認證、濕地志工培訓、濕地推廣及活動宣傳。 (五) 二市合作綠河景:雙北自行車租借系統整合、河岸清潔一起來。 (六) 建構河濱旅遊網:公車系統引入高灘。 三.預期成果 經由整體性之規劃,考量堤防外之土地利用,藉由跨局處的合作整合規劃,避免道路的切割及過度的開發破壞生態棲地,真正解決堤防阻隔、生態廊道的串連及親水性等課題。高灘地未來之經營將朝向兼具景觀遊憩、人文藝術、文化歷史、環境教育與水質淨化、生態棲地等多功能的使用面向,使新北市高灘地成為大臺北地區重要的觀光遊憩軸帶,以形塑水岸空間發展價值、帶動整體遊憩動線並提升高灘地的營運內涵。 四.主要內容 公園遊記 園區遊蹤~精采豐富的園區, 不僅有寬闊的腹地可供民眾休息並欣賞美景, 尤其在夕陽餘暉的黃昏更可見到夕照之美, 到了夜晚則可欣賞夜景, 不論是白天或夜間, 均令人流連忘返, 園區遊蹤等您們來尋寶! 1. 微風運河 總面積為53公頃,設有自行車道溜冰場籃球場棒球場。水域範圍提供民眾從事獨木舟風浪板滑水已成為一個資源豐富的水上活動樂園。親愛的朋友們想享受歡樂的水上活動嗎抑或乘船迎著微風吹佛的愜意呢來趟微風運河吧 2. 五股溼地 蘊藏豐富的生態環境,是各類生物棲地,極具寓教於樂的自然生態教室,除了招潮蟹彈塗魚此處更是候鳥的驛站,每逢8月盛夏時節,數以萬計的各類鳥群,總是在這開啟夏日的狂歡會。親愛的朋友們,來場生態之旅吧,體驗緩步悠閒地親近濕地,擁抱自然;或騎著鐵馬再自行車道上,看著群雁嬉戲,心情自然愉悅! 3. 遙控賽車場 有曲棍球木槌球場讓民眾能享受到不同的運動場地;喜歡追求速度與刺激感的朋友們,在疏洪追風公園有直排輪競速場,能夠讓你體驗迎風溜直排輪的刺激感;特別的是這裡擁有頗具規模的模型賽車場,是熱愛模型賽車的玩家們讓心愛賽車縱情奔馳的好所在。無論想要追求速度,想要揮灑汗水,抑或讓忙碌的心靈放空,得到片刻舒緩,這裡都能獲得暢快與解放。 4. 親水廣場 適合親子同遊的親水廣場,有富知名度的羊咩咩,亦可租借自行車,在大台北都會公園悠游騎乘,享受自然風采,更設有假日行動餐車,讓家長可與孩童一同騎乘自行車並觀賞可愛羊群們並享用輕食餐飲。 5. 荷花廣場 每逢初夏來臨,荷花公園嬌嫩欲滴的粉色和花近日紛紛綻放,在綠葉映襯下,顯得格外艷麗。 6. 幸福水樣花園 以大面積開闊地景規劃主軸,拓寬中央水渠營造主要景觀水域,以緩坡花海主題公園為主景。更是拍攝戀人紀念照片的最佳場所。有幸福儷影雙行、情ILOVEU、花蝶倩影、蜿蜒小徑旁的戀人排鐘、都是留下雙雙戀影最佳的地點,更別忘了來到舞台區最明顯的地標「愛戀鐘森」敲下銅鐘,向世人宣告你倆的愛情,找到終身幸福。 7. 越堤綠廊 使機場捷運建完工後與幸福水漾公園景觀銜接順暢,藉由親近市越堤設計、銜接道設置、堤坡綠化手法進行美化周邊空間。 8. 重新朝市 位於二重疏洪道重新橋下有「賊仔市」舊稱,經縣府整頓委民間經營後,成為重新觀光市集。販售一般百貨、二手商品、特色小吃等等,每逢假日人潮湧現,等你來挖寶唷!市及提供有貨櫃是便利商店、服務中心、遊客休憩區、兒童遊戲區、行動餐車等多樣性服務! 五.文化創意產業 1. 2012新北狗狗運動會 新北市政府為提供多元舒適的河濱休閒環境,及考量本市愛狗民眾的空間使用需求,利用蘆洲微風運河旁廣闊綠地闢建狗狗運動場,並貼心將園區劃分為「大型犬區」及「小型犬區」,配合完善多樣的運動設施,打造出狗狗專屬的遊憩空間,不僅飼主們可安心遊玩,更可讓狗狗們獲得充分運動的機會。 活動內容包括: 1. 開幕儀式: 為配合中秋佳節到來,特製做一大型狗腳印月餅,邀請長官一同切下,不僅代表活動正式開始,也象徵將與狗狗一同歡慶中秋,月餅。 2. 狗狗快食比賽,最快速度將碗內的食物吃完就可獲得獎品。 3. 狗快速障礙賽: 利用園區內狗狗運動設施設計比賽路線,最短時間內完成指定路線的狗狗便可獲得獎金。 4. 狗明星創意造型賽: 狗狗變裝創意賽,將狗狗打扮成明星、名人、電影角色,優勝者可獲得獎金與獎品。 5. Let's狗小學堂: 邀請狗狗美容師、動物醫生與民眾分享狗狗保健常識與舒壓按摩方式。 6. Let's狗爸媽訓犬教室: 邀請台灣工作犬訓練學校教導民眾基礎訓犬方式。 7. Let's狗特技表演: 由台灣飛盤狗協會帶來精采的飛盤狗表演。 2. 2012台灣鳥人大賽~Going NTPC 從2007年開始,新北市政府著手進行二重疏洪道整體景觀及設施改善計畫後,便以打造出媲美紐約市中央公園的城市綠帶,透過河道疏浚、沿線景觀綠美化,融合文化創意、行動藝術,替這片占地424公頃,相當於16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綠地空間,注入樂活宜居的生命,提供民眾更開闊的親水生活。 在二重疏洪道管理整治、高灘地河廊綠美化計畫陸續完工後,2012年夏末,延續過去3屆台灣鳥人的絕妙創意與精采演出,9月22日再次於在蘆洲微風園區,以「展開夢想翅膀」概念,廣召各界懷有飛行夢想、敢秀敢玩的台灣鳥人參與2012台灣鳥人大賽,奮勇角逐總獎金520,300元,首獎高達190,300元(紀念美國萊特兄弟於1903年飛行成功)的這場兼具航太科學、生活創意的大型趣味活動。 這項活動於2004年~2006年在前台北縣政府舉辦時,即獲得外界與媒體的熱烈迴響評價,後因園區重大建設施工停辦,今年再度復辦,由於歷屆參賽鳥人以各種千奇百怪,爆笑逗趣又充滿創意的造型,吸引大批民眾湧入蘆洲微風運河爭睹鳥人丰采,整場比賽充滿了歡笑與刺激,因此也被讚為「趣味搞笑嘉年華會」,因此今年的鳥人大賽可謂未演先轟動,深受各界及媒體期待。 六.心得感想結論 從小生活在三重的我隨著歲月的增長,也一同見證了三重的蛻變更新,這個城市越來越美麗,也越來越先進,不論是人文或者素質上都與外地人存在的觀感差別很多了!感謝縣政府對三重的用心愛護,新一代世紀的我們也要永續經營這個美麗都市,期待都市更新桃園機場捷運開通! 七. 資料來源 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http://kt.dbodm.com/cht/index.php?code=list&ids=1
04-07 21:57:摘 要 我住在北投區的石牌,這次主要介紹的地方是--北投,也就是新北投捷運站周圍的博物館等觀光景點,北投除了著名的溫泉外,北投目前保有13處古蹟,充滿了人文、歷史氣息。當年的溫柔鄉,如今的溫泉勝地「北投」是個充滿歷史意義以及文化變遷的代名詞,溫泉是它最大的觀光價值。 這次我將介紹北投的7個觀光景點:新北投捷運站、北投公園、地熱谷、北投圖書館、北投文物館、凱達格蘭文化館。這7個景點是外國人及台灣遊客非常喜歡去的地方,我將仔細的介紹給大家。 一、北投簡介 北投區是台灣台北市最北邊,與士林區用淡水河下游來劃分它是全台灣面積第十二大的區,著名的北投溫泉及關渡風景區也位在此區。 北投原為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部落居住的地方,北投區的名字是因為早期巴賽族認為地熱谷是女巫施法才會冒煙,所以就用巴賽語裡的女巫,念起來是「PATAW(巴島)」與北投的台語發音很像,所以命名為「北投」。 二、北投著名景點 北投是臺北地區開發最早的區域,北投溫泉區豐富的旅遊景點,除了溫泉多,古蹟也多, 目前共有13處古蹟,除了北投溫泉博物館外還有地熱谷、北投文物館、北投公園等等,加上附近的溫泉旅館規模較大、住宿也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 新北投捷運站:大廳層以"大型的地面彩繪地磚"、"立體裝置藝術"來呈現『溫泉之源』的意象。同時"新北投支線"的列車也彩繪成「我與地熱谷」、「泡湯與美食」、「回到從前」三個主題的車廂。 北投公園:北投公園建於1913年,與現在的「北投溫泉博物館」年紀相仿,當年日本人以公園為中心,開設了周邊好多的溫泉旅社。 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是日治時期興建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於西元1998年開幕,北投溫泉博物館是免費開放參觀,館內的展示配合古蹟再利用的空間使用,館內建築物為國家三級古蹟。 北投石: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稀有礦石,全世界只有在台灣的北投和日本發現。 地熱谷:長年瀰漫著白濛濛的蒸氣,令人有如步入人間仙境般,充滿著迷矇夢幻之感, 北投圖書館:是台灣第一座綠建築的圖書館。擁有特殊木造的外型而與一般水泥建築的圖書館有很大的不同,利用太陽能發電及雨水回收系統,不僅節能、環保、減少浪費,還曾經榮獲多項大獎。 凱達格蘭文化館:是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教育研習及文化藝術中心。400多年前,北投曾是凱達格蘭人的族地,文化館成立於此,自有其深遠的歷史涵義。從原住民時期到現在都市繁榮的城市更進一步了解北投。 北投文物館:北投溫泉區山上,為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單幢日式純木造建築之一。收藏和保存台灣早期民俗文物以及原住民藝術,為市定古蹟。 三、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我建議北投可以像天母周末市集一樣,可以在每個周末,或是每個月份舉辦一場簡易的園遊會,或是小型市集、臨時夜市,或者可以模擬成日本的夏季慶典,來吸引更多的人潮及錢潮,讓大家可以同時體驗日本文化及台灣的在地文化。 可以利用為了讓博物館之間的資源可以流動、互通,創造更大的宣傳效益,可以在各個博物館之前,擺個各館的特色小攤販,提供互動式趣味小遊戲,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也能讓北投地區博物館群特別結為策略聯盟及異業結盟,同步進行宣傳活動,共創多贏。 結 論:博物館之間的資源可以流動、互通,創造更大的宣傳效益,北投地區博物館群特別結為策略聯盟,同步進行宣傳活動,共創多贏。這種集體攜手並進的思維,反而會比傳統競爭更能為博物館與北投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與改變。 心 得:我很喜歡北投,不管是溫泉、博物館,這裡的味道,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希望可以藉由這次的報告,讓更多人認識北投。  參考資料:四方通行、旅遊資訊王
04-09 19:07:摘要: 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國文化間之交流,使台灣傳統飲食文化受到衝擊及改變,國人對飲食更加講究,因此,主題式的休閒餐廳被受國人喜愛。薰衣草森林是這一類餐廳的先驅。 故事情節: 在台北外商銀行工作六年的詹慧君與來自高雄的鋼琴老師林庭妃在接觸了很長一段時間西方的香藥草後,一直夢想有自己的薰衣草田,在一個可以身心安靜的地方,為了一圓這樣的憧憬與追求簡單純樸的生活,兩人扛著全部的家當來到山很多樹很多的中和村。 而我們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天地,在節省營建成本的考量下,主體建築與花園是我們與園主王媽媽一家人從除草、整地、挖土、搬石頭、排列步道、種花到蓋房子,全是每個人利用假日,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親手打造起來的。 計畫: 夢.想飛計畫 為了跟著朋友們慧君及庭妃的腳步踏上尋夢的旅程,薰衣草森林特別提供「夢想資助金15萬元」,只要利用暑假時間,提出你的夢想藍圖及實踐的計畫與預算,您將有機會獲得薰衣草的資助,幫助你踏上尋夢之旅。 結論: 我們希望來這裡的客人能感受到,生活中難得的寧靜與在寧靜後身、心靈的滿足感與豐厚的踏實,在薰衣草森林可以隨意地看看書、聊聊天,或者在樹下聽風的聲音,用全身的每個感官去享受自然環境的變化。 心得感想:   現在的人都很少接近大自然,然後什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有漲、生活壓力很大、我覺得薰衣草森林很適合讓人放鬆的地方,然後喝喝咖啡吃吃點心,可以帶小朋友來接觸大自然讓小朋友不會近視,讓身心靈都可以放鬆,我覺得是個不錯的地方。 資料來源: http://www.lavendercottage.com.tw/dream.htm
04-09 19:07:留言...
04-09 21:20: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71606&page=65780
04-10 11:41: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管理 烏來 指導老師:洪儒瑤老師 班  級:企三乙 學  號:100147089 姓  名:張瑋麟 目錄 一 摘要 二 主要內容 三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四 心得 五 資料來源 摘 要 烏來位於台北都會近郊,為原住民居住之山地鄉。早期以原住民文化觀光產業為主,歷經觀光型態改變及台北水源特定區計畫後,地方經濟遭受嚴重限制。1990年代政府計畫以溫泉觀光產業做為地方經濟再發展之動力,然面對大量外來產業投資,原漢經營權的衝突及原住民傳統文化變遷等,造成烏來地區文化景觀不斷被重組、堆砌出新的區域內涵。 本文從環境識覺與社會網絡等理論概念切入,以多元迴歸找出影響景觀識覺主要之因素構面,並運用T檢定與變異數分析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之居民對文化景觀之識覺與注意程度。針對文化景觀識覺因素,採用質性研究訪談法以理解觀光發展後文化景觀變遷原因與其社會文化背景之關係。本文發現外來資本進入造成烏來文化景觀識覺與社會網絡之不對稱性,使得原鄉居民之景觀識覺呈現一種均質群體內部異質性存在的現象,觀光所帶來建設、設施及人潮等導致文化景觀不易被識別與認同,對未來之觀光發展計畫必須保持原有自然環境與傳統文化,方能引導出當地居民認同較高之社會網絡型態,藉由內生性力量帶動烏來原鄉之發展。 主要內容 台北縣烏來鄉是個原始純樸的原住民山鄉,擁有豐富之自然景觀及原住民文化,觀光活動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為台灣最早發展觀光之原住民山地鄉之一(謝世忠,1992)。在鄰近台北地利之便下,吸引都會市區之遊客體驗其兼具文化與自然雙重觀光資源(郭孟佳,2005)。作為台灣知名的烏來觀光旅遊風景區,主要歷經幾個階段:日治時期初步發展觀光溫泉業;光復後台灣省政府「發展台灣省觀光事業三年計畫」之整建;國際觀光客「異文化觀光」時期;空中纜車熱潮;溫泉、生態、泰雅文化之旅,長達半世紀觀光發展的烏來,歷經觀光型態改變及台北水源特定區計畫後,「原住民保留地」與「台北水源特定區」的特性,使得地方經濟發展遭受嚴重限制。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針對烏來,我覺得可以去體驗當地的原住民文化,穿著他們的民俗衣服,跳著他們部落舞蹈聽著他們最愛音樂,當得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文化,有著櫻花季與烏來大瀑瀑,讓民眾都想去參觀看看,最有名烏來溫泉,還是大家最想去的文化特色。 心得 有空的時候會去騎車去烏來,跟著朋友去吃山豬肉與烤年糕,去那邊總是很歡樂,有著許多人在那玩水烤肉泡溫泉等等,烏來上面還有原住民文化,真的很有文化風景,當地風情真的很漂亮。 資料來源: http://ics.nccu.edu.tw/ced/admin/data/PANEL-A/A6.1.pdf
04-10 19:53:留言...
04-10 19:54:文化創業產業經營管理期中報告 班級:企四乙 姓名:劉修和 學號:99147083 導師: 洪儒瑤 目錄 一、摘要 3 二、主要內容-故事情節 分析 連結 4 三、如何延伸規劃拓展 6 四、結論 7 五、心得與感想 7 六、資料來源 8 一、摘要 松山慈祐宮 這次報告主要介紹是我住在北市相當有名的廟宇,位於台灣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的大型傳統廟宇,也算是松山區這香火鼎旺的廟宇之一。俗稱「松山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的道教廟宇,該廟宇為祖籍福建同安人士的信仰中心,鄰近有饒河街夜市、松山車站,未來有台北捷運松山線行經。松山媽祖廟座北朝南,廟貌宏偉巍峨,共六層樓,佔地六百餘坪,有圖書館供學子專修,並熱心社會福利活動,曾被暫列為第三級古蹟,而後因正殿失火,僅有神祇座像完好無缺,因此廟方向政府申請撤銷古蹟的認定。 二、主要內容-故事情節 分析 連結 松山慈祐宮」肇建於清高宗乾隆十八年(西元1753年)。雍正末年閩南泉州籍僧人衡真(俗名林守義),由福建湄洲天后宮奉天上聖母神像,渡海於滬尾(今日新北市淡水區)登陸,沿途化緣,乾隆年間行抵錫口(今臺北市松山區),因當地士紳多祖籍泉州,對海神媽祖信仰真摯,乃倡議留下金身供奉,在乾隆十八年覓地建廟,乾隆二十二年竣工。與一般媽祖廟不同,「松山慈祐宮」並不面向水域,反倒是背水朝山,在風水學上,松山地形狀似鯉魚,北濱基隆河,南對大尖山,是風水絕佳之「鯉魚穴」。 裡面還分六層供俸不同的神明 == 祀神樓層 == 一樓大殿:天上聖母、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 一樓各廂:福德正神、地藏菩薩、阿難尊者、目連尊者、五營神中壇元帥、虎爺、開山先靈神位、功德先賢祿位 二樓太歲殿:斗姥元君、六十值年太歲星君、護法神左輔右弼大將 二樓註生殿:註生娘娘、十二婆姐、杜玉娘夫人 三樓佛祖殿:觀音佛祖(南海觀音、千手觀音)、善才龍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十八羅漢、彌勒佛 四樓帝君殿:關聖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孚佑帝君、灶君、清水祖師、文昌帝君、魁星、水仙王、保儀大夫、廣澤尊王、五營神中壇元帥 五樓三清殿:三清道祖、三教教主(釋迦文佛、太上老君、孔子先師)、南極長生大帝、北極紫微大帝、馬靈官、趙元帥、地母娘娘、太陽星君、太陰星君、神農大帝 六樓凌霄殿: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火官大帝(火德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三、如何延伸規劃拓展 規劃一:交通 捷運松山線 預計這幾年會完工 現在有很方便的公車路線 規劃二:鄰近松山饒河街夜市 配合附近的河濱公園能夠騎腳踏車吹吹風喝個咖啡,刺激一下河濱周邊小攤販 四、結論 以捷運、公車、騎車、走路為主要方便交通工具契機使是地方共容易到達,並配合廟方的活動和周圍商圈規劃,讓這三級古蹟更有觀光價值 五、心得與感想 這也可以說是我從小到大去過最多次的廟了,雖沒有像龍山寺、行天宮那樣子的香火鼎盛但這就是我們松山區的地標,所以我選擇了以為他主題。饒河也是從小逛到大都吃不膩的一個夜市,攤販多變價格公道 。 六、資料來源 松山慈祐宮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E%E5%B1%B1%E6%85%88%E7%A5%90%E5%AE%AE
04-10 23:13:摘要 背景 關渡是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自古以來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也北市唯一的濕地,其生態非常豐富。 「關渡」源自原住民語,早期漢字音譯時無統一寫法。包括干答門、干脰、關杜、江頭、肩脰、干荳、乾竇、關杜、關豆等。在日治時期則多作「江頭」,並用於淡水線之車站名,戰後迄今幾乎統一作「關渡」。 主要內容 關渡自然公園1996年成立2001年12月1日起由台灣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首創台灣生態保育區委託民間社團經營管理的第一例。 關渡自然公園位在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東岸關渡堤防內,為一個具有保育、教育、研究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園,不僅是僅存的濕地環境與候鳥棲地,也是關渡平原的一部份。淡水河河道至關渡成漏斗狀,是觀察過境水鳥與冬候鳥的最佳去處。最佳的觀賞季節以每年九月到翌年四月,尤其四月下旬為春季遷徙性鳥類過境的顛峰期,鳥況尤為精彩。 關渡濕地以基隆河堤防為分界,分為沼澤地形和草澤區兩部分,地形則包括沼澤、草生地、沙洲和紅樹林。 草澤區中常見的植物有蘆葦、香蒲、雙穗雀稗、茳茳鹹草,沼澤區則遍佈蘆葦和鹹草,但因水筆仔繁殖能力強,已逐漸取代原本的草澤環境。生物方面,因為此地擁有複雜的生態系,除了常見的彈塗魚及蟹類,更吸引了225種鳥類過境棲息,草澤中常見的有鷸和鴴科,紅樹林中則多為鷺類留鳥。 關渡大橋橫跨於台灣北部的淡水河,為省道台15線首段,連結新北市八里區與淡水區,也是目前淡水河流域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橋樑。 其中關渡生態賞鳥腳踏車步道,埤塘生態區是北市相當珍貴的生態保護區,由於關渡平原旁的綠色稻田限制開發,稻田景觀綿延不絕,道路二旁映入眼簾的就是寧靜的田園風光,是騎卡達車最佳去處。 關渡宮是北台灣著名的媽祖廟,名靈山廟,建廟的時間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康熙五十一年,另一個則是清順治十八年。關渡宮最早是由開山石興和尚用茅草蓋的。媽祖是由福建的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島的媽祖分靈來台,恭請了兩尊媽祖渡海而來。 關渡宮原本是內政部制定的三級古蹟,但是卻因民國八十五年的改建,破壞了原來純樸的古廟風格,所以被取消。建廟的地景位置大多數的媽祖廟都建於水岸或市集。先輩學者推測關渡宮會建在山上,是為了防患洪水,不過關渡宮選建在山頭,頗似湄洲祖廟,在台灣屬於罕見。 其中關渡宮最有名的就是財神洞,位在關渡宮正殿後方,長約幾十公尺,兩旁供奉著文比財神、武明財神、季倫財神、萬山財神,每位財神都是金身雕做,並用玻璃鑲在牆壁內,讓人走在其中有種金碧輝煌的感覺。 另外,關渡宮的建築特色也是名不虛傳,使用了清斗石、泉州白(白色花崗岩)、攏石和觀音石來打造門飾、柱雕和壁飾等等,進到廟宇裡會發現到每個牆壁和角落都有著精緻獨特的歷史作品。關渡美術館依山而建,俯看關渡平原,是台灣第一所位於大學校園內的美術館。它跳脫傳統的對稱比例制約,靈活運用不對稱的設計風格,讓美術館的動線充滿趣味與可能性,令身處其間的觀眾們在與作品接觸時,充分感受到:「藝術其實並不遠,因為它們都是駐留在心中某一個角落的體驗。」 另外,關渡美術館和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合作實行了美術館人才培育計畫,利用實習的方式讓大專生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務,成為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專業人才。 藍色公路關渡碼頭位於關渡自然公園及關渡宮旁,於96年5月10日啟航,可載320位乘客,航程由關渡碼頭出發,巡航至淡水河口,繞經淡水第二漁港漁人碼頭堤外後折返,經社子灣回關渡碼頭,全程約20公里,但依當日的潮汐航程會有所變更。 當假日或夜晚均可見遊客駐足關渡碼頭週邊散步休息,週邊設有腳踏車出租站,有許多單車族由八里或淡水經關渡大橋前來,沿途風光明媚,是一處極佳的賞景地點。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一. 結合鄉民力量,擬定居住環境保護計畫,即使觀光客的增加,至少也能從自我管理來開始。 二. 利用里長辦公室,定期舉辦不同的文化活動,再利用鄉民傳播出去介以達到推廣 心得 從我出生就住在關渡,小時候也學了很多關於關渡的歷史,這裡有很多與高級住宅區不一樣的文化特色,有許多綠油油的田地、平常少見的動物、寧靜的社區還有許多附有歷史的建築,這麼多年來大家致力於保護僅剩的生態和建築,並打造出腳踏車步道,讓關渡這個小地方越來越有名也讓更多人來享受。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7%9C%E6%B8%A1 認識關渡 http://www.ktjhs.tp.edu.tw/ktweb/know_kt.html http://wetland.nmmba.gov.tw/showWetland02.htm 關渡宮http://www.kuantu.org.tw/index.asp 關渡美術館http://www.kdmofa.tnua.edu.tw/ 台灣旅遊觀光網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90&id=34173
04-11 21:27: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74653&page=65821
04-12 22:20:99147061 莊智婷 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titi&page=65842
04-12 23:07: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管理 汐止夢湖 指導老師:洪儒瑤老師 班  級:企三乙 學  號:99147145 姓  名:李嘉祐 (一) 摘要:汐止夢湖 (二) 主要內容 夢湖位於新山山麓北港溪支流新山溪之源頭,海拔325公尺,早期是農民灌溉用的堰塞湖,呈三角形每邊約50公尺,湖水清澈秀麗,倒映濃濃的樹蔭。由於冬天 常有雲霧縹緲,如夢似幻,故被名為「夢湖」,是汐止最美的一座湖。夢湖旁有二座涼亭,可讓遊客靜靜享受它的幽靜清新。是台灣細魚扁的復育地,湖畔豎有告示 牌,提醒釣客勿垂釣這種保育類的本土魚種。 新山山頂高度海拔499公尺,不算高山,但由於峰頂突向天際的陡峭巨岩,孤聳於懸崖深谷之上,加上附近周圍並無其它山峰遮阻,視野遼闊,因此顯得險峻奇 偉。從夢湖右側,小路可通往位於五指山南方的獨立山峰新山,稜險脊瘦,林立的岩壁,站在風蝕的蜂巢岩之上,往東北眺望可看到基隆海岸,往南方眺望可看到溪 谷梯田,與層層交叉的山巒。其實從夢湖前往新山,有左右兩條路線,右線較迂遠平緩,左線路較陡,可右去左回,繞一圈從夢湖左側回來。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四)  心得 (五) 沿著通往夢湖的步道,我們往夢湖前進, 看STANLEY說這裡的難度等於零,所以想說一定不會走很久, 果然,不到五分鐘,澄淨的夢湖就出現在我們眼前, 這夢湖比想像中的小,看照片我以為很大耶! 結果只是個小小水塘,不過水真的蠻清澈的,裡面有很多小魚遊來游去, 湖邊除了有新人在拍婚紗照外,還有許多家庭扶老攜幼的在野餐, 儼然成了觀光聖地呢! 我看告示牌說這裡是私人湖泊,又是生態復育地, 所以不准垂釣,這裡的人果然有公德心多了, 沒看到有人垂釣,不像宜蘭的柯林湧泉和台東的琵琶湖有立告示跟沒立告示差不多, 一樣一堆阿伯拿著釣竿來破壞生態。 資料來源 : http://www.xizhi.ntpc.gov.tw/_file/1287/SG/40223/D.html
04-13 10:09: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管理 內湖 指導老師:洪儒瑤 班級:企管三乙 學號:100147084 姓名:倪士傑 目錄 一、 摘要二、 主要內容三、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四、 心得五、 資料來源 摘要 在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內,能擁有山丘、湖泊、河流等天然美景,唯有內湖區;內湖的「湖光山色」景觀,可堪稱臺北市的「後花園」,是大多數市民所嚮往的好地方。佔地約全區六成比例的森林保護區,乃內湖住民共有的「綠色寶藏」。 內湖區位居臺北盆地的東北角,面積31.6069平方公里,人口數截至民國八十九年底,計253,584人(男生125,353人 ,女生128,231人);行政劃分為29個里。北鄰士林區,東靠新北市汐止區,南以基隆河道中心線,與南港、松山區為界,西接中山區。 「一河(基隆河)二湖(大湖和碧湖)山多多」是本區的地理特徵;區域內之東、北、西三方,係五指山系山陵環繞,南面臨河;北緣最高峰白石湖山海拔517公尺.南部平原海拔約7公尺。主要內容於三百餘年前,基隆河內湖段沿岸,就已居住一群「凱達格蘭」平埔族人,過著簡易耕作、漁撈和狩獵的生活。清雍正、乾隆年間,漢移民逐漸落腳墾荒;乾隆初年和中葉,先民何士蘭與林秀俊,分別拓墾。漢族中的客家、漳州、泉州籍移民,客籍人數較少,漳州籍最多。泉州籍移民,居住在北勢湖、洲仔尾、葫蘆洲和五份地區;其他大部份的土地,則由漳州籍先民分布其間。民國五、六十年間,政府的「鼎興計劃方案」和其他的政策,在鄉內陸續成立十餘處眷村;又自五十七年七月一日,「臺北縣內湖鄉」改制為院轄臺北市「內湖區」以後,大量進住年輕、中產階級、小家庭的新住民,遂形成一個多元族群的新社區。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我覺得可以去內湖爬爬山,有著名的碧山巖,平時假日就有很多登山客和進香團前往,山上有著名的白石湖吊橋,白石湖吊橋位於內湖白石湖休閒農產區內,吊橋入口位於碧山巖開漳聖王的停車場旁,過了吊橋後為白石湖社區,其擁有豐富農業特色、景觀生態等資源  心得一到假日有空的時候就會騎著腳踏車上山,跟著家人到山上的廟拜拜,拜完了之後就會去白石湖吊橋走走,去吸收大自然的空氣,那裡假日真的很多人,真的很有文化風景,當地風情真的很漂亮,大家有空真的可以去那邊踏青。資料來源:http://www.nhdo.taipei.gov.tw/
04-13 13:31:99147079鄧建絨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2C5nQKlxFhcUzRldVlyNUp2WHM/edit?usp=sharing
04-13 20:03:企三乙 100147101 黃子晏 一、摘要—目的、背景、宗旨、範圍、預期成果 虎頭山位於桃園市東北方,標高251公尺,為桃園市的最高點,登其山頭可遠觀台灣海峽。虎頭山山勢外形有如猛虎一般,因此又有『虎嶼山』之稱。就自然環境條件而言,本公園大致為面向西南的向陽坡面,山勢屏蔽了東北季風,幾個凹谷地形內有稍微濕潤的微氣候,提供植物較良好的生長環境。虎頭山公園中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隨時可見許多昆蟲及動物們穿梭在內,營造森林環境教室的虎頭山樹屋。 二、主要內容—故事情節、分析、連結 「奧爾森林學堂」,顛覆許多桃園人兒時記憶的虎頭山公園的舊姿態,大變身為樹屋的模樣呈現。 三、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標的產品或服務、資源、組織、計劃、時程、技術、行銷、預算 運用自然環境身邊的動植物,營造森林環境教室以自然觀察、自然閱讀為主題。舉辦活動:1.故事媽媽說故事 2.貓頭鷹展 3.街頭藝人表演與手工產品攤販 四、結論 在自然環境裡建造一座樹屋,朝著以兒童為主要定位方向,與教育核心『培養人格』結合創造出「奧爾森林學堂」,將兒童包圍在自然生態裡讓大自然成為一本教材引導孩子們的好奇心,自動自發的觀察身邊的動植物。 五、心得或感想 看到虎頭山裡多了一個樹屋,把記憶中虎頭山的原貌給覆蓋,很開心童年回憶的虎頭山公園有新的設施可以參觀,將新風貌的虎頭山公園導入小朋友們眼中的世界觀讓虎頭山變的更加熱鬧。 六、資料來源 1.http://www.travel-ty.org.tw/tufront/five/five01_1.asp 2.http://jefferylin.pixnet.net/blog/post/37220864-20120930%E3%80%90%E6%A1%83%E5%9C%92%E3%80%91%E8%99%8E%E9%A0%AD%E5%B1%B1%E6%96%B0%E4%BA%AE%E9%BB%9E~%E7%AB%A5%E8%A9%B1%E6%A8%B9%E5%B1%8B%E3%80%8A%E5%A5%A7%E7%88%BE
04-13 23:28: 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管理 溪遊花海 指導老師:洪儒瑤 班級:企管三乙 學號:100147100 姓名:劉家媛 目錄 一、 摘要 ⑴ 目的 ⑵ 背景 ⑶ 宗旨 ⑷ 範圍 ⑸ 預期成果 二、 主要內容 ⑴ 故事內容 ⑵ 分析 三、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⑴ 結論 ⑵ 心得感想 ⑶ 資料來源 一、摘要 ⑴目的 配合縣府推動一鄉一休閒觀光政策,園區十多家農場也開始從生產角色拓展到休閒領域,提供多元化服務,遊客不僅可以低價購花,更能藉由花藝DIY活動,親近美麗的花兒。 ⑵背景 溪海花卉園區位在大園鄉溪海村內,鄰近中壢市,為桃園地區觀葉植物、草花、切花的重鎮,也是中部田尾、北部台北花卉市場的主力供應商。 ⑶宗旨 農村的自然風情及田園樂趣交織而成的恬適宜人,以濃厚的鄉土氣息的溪海吸引著無數的都會遊子,除了能讓遊客享受城市農夫的樂趣外,更能夠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繁榮,歡迎愛花民眾前來賞花,感受沿途花海魅力。 ⑷範圍 在桃園縣大園鄉內有一條美麗的花海公路,此處是北台灣地區的花卉生產地,向日葵、太陽麻、非洲鳳仙、一串紅、海芋、薰衣草等等,各種切花、草花與小型盆栽的孕育地,桃43-1鄉道因此被取名為溪海花卉區。 ⑸預期成果 農村再生歷程網提出: *期盼更多人加入社區營造,共同為社區努力,期營造綠美化環境,種植各式花 卉提供內外銷市場,並提升溪海花卉園區觀光功能。 *創造地方與產業雙贏是我們所需求的目標。 二、主要內容 ⑴故事內容 植栽面積廣大的溪海花卉區,切花以向日葵、雞冠花、香水百合、小蒼蘭、薰衣草等;草花以非洲鳳仙、四季海棠、一串紅、金露花等;盆花有彩色海芋、萬年青、各種觀葉及小品盆栽等最為著名。每年3~5月為香水百合盛開時期;11月到隔年4月為薰衣草花季;而全年盛開的向日葵及波斯菊,則是花農用以培養地利的綠肥。由於,花卉生長情況良好,全年皆有花賞,大園鄉公所近年結合環區自行車步道,方便遊客以最貼近大自然的方式暢遊花海。 ⑵分析 由數家農場組成的溪海花卉園區,成員各具特色,其中,主打乳牛生態的瑞奇牧場,除了推出彩繪陶瓷牛DIY之外,假日也推出鮮乳特色餐飲,如:鮮奶火鍋、香草牛奶、鮮奶冰沙等;以種植香草、多年生草花為主的花與香草花園,也有香料蠟燭、香草餐飲等服務,園區另規劃奇花異卉大觀園,培育國內難見的植栽;和春農場則以豐富的園藝資材,教導遊客進入花藝世界,和春近期也將推出冰滴咖啡,導向庭園咖啡模式;另外,早期以育苗、碾米項目等經營主軸的大賀良質米農場也推出艾萵萵、烤飯團等米食DIY活動,配合稻米生態解說,讓遊客更了解、體會農村生活。 三、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現在的人都注重保養,可以在花卉園區裡推行花水! 利用蒸餾法萃取植物精油時所收集的就稱為花水,花水具有非常好的醫療價值,它可以配合精油使用也可以直接取代精油成為化妝品或皮膚藥物中的添加劑。 花水中除了含有微量精油之外,還含有許多植物體內的水溶性物質,這些都是一般精油中所缺乏的東西,蒸餾的過程中,水不斷地流過植物組織,將組織中大量的水溶性物質溶出,因此,花水的特性和精油雖然很接近,但不完全相同。 花水可代替化妝水使用,用來濕敷可調理肌膚,調面膜粉可加強功效,因不含化學成分及防腐劑是非常天然溫和的保養品。 花水並不便宜,也許我們可以讓它的價格更實惠一點,或是自行研發更有功效的產品,讓人們不用到專櫃也可以享受好的品質! 另外,可以把具有代表性的手提袋帶回家,圖案還可以自己設計。 利用花瓣、葉子、草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手提袋。 ⑴ 結論 溪海花卉園區,在近幾年大園鄉公所大力推廣下,透過像是節慶活動來塑造觀光魅力,身為桃園地區賞花重鎮,也是北台灣花卉市場的主力供應商。 ⑵ 心得感想 溪海花卉近幾年人潮似乎變少了許多,但靠著志工們努力,把它重新整頓了一番 ,讓溪海花卉又活了起來!連家裡的人都主動去當志工,只為了讓溪海村更驕傲 。發揮創意整修路標、動手打造平臺好讓遊客方便拍照、一直到農村再生歷程網 都是志工們辛苦做出來的成果,我相信溪海花卉的名氣一定會更響亮! ⑶ 資料來源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2110104048 奇摩知識+ http://tw.tranews.com/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1&SubjectNo=20949 旅遊趣 http://ep.swcb.gov.tw/ep/Community.aspx?CI_ID=CI2012021711391100 農村再生歷程網
04-14 10:19:為此,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園邸特別為讀者 細說林本源園邸歷史與景點導賞,主要目的是為 讀者拜訪林本源園邸時,提供輔助性的人文情報 ,企盼能對園邸有基礎的認識,對古蹟產生敬重 的態度,並在實地參觀園邸時,更能仔細觀察、 細心體會古蹟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個最佳尋幽訪古的遊憩勝地。 建築物富麗堂皇、精雕細琢、雕樑畫棟巧奪天工 ,它令我覺得它一個廣大、結構峻偉古績庭園的 代表。庭園是我們體會中國園林之美的好地方。 有空的時候可以到板橋林家花園,去一趟悠閒之 旅,享受古時候的風雅,消除城市緊張的煩惱。 http
04-14 10:20: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該居可追朔至1847年,當時為林本源家族北上屯租的租館,後經林國華、林國芳兩兄弟擴建,成為林本源家族之居所。1977年,林本源家族將庭園部分捐給當時的臺北縣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並於1982年開放大眾參觀。目前林本源園邸由文化部、內政部、觀光局以及新北市政府共同負責保護與整修的工作,並為園林類二級國家古蹟。
04-14 10:20:林本源家族始祖林應寅於1778年來台,早先定居於新莊一帶,後其子林平侯販白米與食塩為業,林爽文事件以後,民生必需品缺乏,導致米塩大漲,獲利無數,林家於是大量收購土地,大抵奠定日後林本源家族的巨額財富。1818年林平侯因新莊的泉州人兵聲猛烈,舉家遷居大科崁(今日桃園大溪)。 到了1846年至1848年之間1,為了方便屯放收來的租榖,林平侯的三子林國華與五子林國芳在板橋一帶興建弼益館作為「租館」。該館面積約150坪,為特殊形式的四合院,並於前後設有涼亭,以作為點收租榖的地方。 遷居板橋 1851年,林本源家族遷居至板橋,並於同年興建三落大厝以作為家族居所。這時由於漳州人與泉州人對峙,擁有龐大財力的林本源家族自然成為當地漳州人的主要領袖,而三落大厝也成為當時漳州人的主要指揮所,因此該厝不但在建築時加上諸多防禦設計,平日亦有數百壯丁在此戒備,並維持至日治時期初期。 1949年後,林家花園被林家主人借給國民政府,暫時安置無處容身的外省人軍民,園林被民眾自行增建的違建佔據,1986年底才完成重建。
04-14 10:21:一、可以多舉辦展館,例如:傳統工藝美術展覽活動 二、創意彩繪DIY活動 板 橋林本源園邸,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 古時候的豪門富商,為了追求居住的生活享受,或是希 望利用精緻的園林建築來招待官家或生意往來的巨賈, 往往不惜鉅資,興建精緻優美的園林庭園。但是由於天 災或戰亂,以及時代的遞移,這些中國式園林庭園現在 多已殘破不堪,有的早已消失,僅存於文人筆墨或歷史 紀錄之中。幸運的是,板橋的林本源園邸,從民國三十 八年後屢遭破壞而日益傾頹,歷經多位文物專家根據考 據,多次整飭修建,現在恢復了昔日的部分舊貌。板橋 林本源園邸可以說是先人所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遺產, 是一座認識臺灣歷史與傳統建築的寶庫。   
04-15 20:12:摘要 凱達格蘭族是平埔族的一支,平埔族其實不是台灣的土著,平埔各族都有海洋起源傳說,他們都是由海外渡海來台,各族來台時間不一。所謂三百餘年台灣歷史,即以平埔族為主,山地山胞為副之土著族群,與漢族以及荷、西、日人之接觸演變史。雖然政府在行政措施上,目前雖仍未納入國人所瞭解的「原住民族」加予輔導,但歷史上、文化上和感情上,「凱達格蘭」一詞代表平地原住民族的圖騰象徵,也具有廣義「原住民族」之涵義與地位。我們在看待凱達格蘭文化館落成啟用之歷史意義時,必須先要有對凱達格蘭族此一基本的認識及包容的胸襟。 平埔族在台灣的歷史現在所知者,不滿四百年,這四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被外來民族侵奪的血淚史,這外來者是荷、西、日人及漢民族,而其中又以漢人的漢化最為嚴重。平埔族與所謂的山胞,同屬蒙古人種的一支,撫今追夕,我們這群後來者站在凱達格蘭文化館的前面,不禁對先住民產生出一份敬意,先生先死,這一片土地你們生活過,後來者的我,現在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凱達格蘭文化館」位於北投區中山路,北鄰逸仙國小、南側為新北投公園及溫泉博物館,由捷運新北投站往地熱谷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可到達。兒童樂園、及親水公園間,將以電子媒體搭配平面展覽方式呈現台灣原住民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凱達格蘭文化館」還有一個富有原住民文化色彩廣場,是個可以提供原住民一個藝術表演及展覽的地方。 凱達格蘭文化館總樓地板面積4,170.29平方公尺,為地上10層、地下2層之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物;結構部分設計有筏式基礎、排樁擋土、傳統支撐及地錨等。設置有原住民文化展示區、多媒體展示區、資訊中心、綜合討論室、多功能會議室。地上1、2樓為平埔族展示區,紀念及保存各平埔族的資料,其中當然包括已消失的北台灣平埔族原住民「凱達格蘭族」。3樓是各族文化展示區,4、5樓是會議室,6樓是電子圖書館,7、8樓是綜合討論室,9樓是行政辦公室,10樓是文史工作室,是提供學者研究原住民文化的場地。 主要內容 台北市政府有感於台灣原住民各族群之文化,一直無法被完整之紀念與呈現,為了保存及發揚原住民文化藝術,在經過多方爭取下,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決定於北投溫泉親水公園、中山路口北側憲兵隊舊址,利用其建築基地興建「凱達格蘭文化館」,提供原住民相關主題之多媒體展示播放、傳統文物之展示、電子媒體數位化中心、多功能會議及表演空間、教育研習中心等多功能用途場所。 凱達格蘭文化館記錄了平埔族相關的歷史脈絡,以及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及文物,除了溫泉外,北投另有一番原民風情。 「北投」此一地名是由凱達格蘭族語音譯而來的,語義是「女巫」的意思,四百多年前曾是凱達格蘭族人的生活源居地。為了保存、發揚原住民族文化藝術,於2002年11月新建落成的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凱達格蘭文化館,整棟建築皆以展示原住民文化藝術為目的,讓都市原住民有一個文化傳承及技藝研習的專屬空間。 走進文化館前,路旁佇立了一成排的木樁,上面裝飾有各式表情的錫塑品,有象徵族群融合的手牽手動作,其表示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原住民裝置藝術創作。內部各個樓層則依主題規劃展示,以生動活潑的導覽動線展示原住民歷史文化脈絡,是近距離接觸原住民文化的遊憩景點。 十層樓高的主體建物,外牆是錯落分明的石板建材,彷彿是一棟會呼吸的房子,設計強烈簡約,與周圍的溫泉旅館、北投溫泉公園相呼應。明亮寬敞的一樓大廳,絢麗的族群拼織圖騰地磚引領遊客走進部落的懷抱;帶有歷史風味的石刻畫和風格強烈的木雕相當引人入勝,牆上還懸掛了各種狩獵工具,想像原住民追逐水鹿、山豬的傳統生活,文化館中的一景一物都能感受原住民生活的足跡!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假如我是館長,我會盡量舉辦許多原住民文化系列活動及傳統手工藝展,讓許多原住民藝術家的作品在這裡展出,讓原鄉與都會、傳統與現代,融合在一起,發揮文化館重要的涵義。臺灣多元的族群發展出多彩多姿的文化色彩,文化館不僅是全國原住民文化典藏的寶庫,也是原住民的文化藝術多功能研習中心。凱達格蘭文化館座落新北投溫泉區,體驗完豐富的文化和藝術後,不妨漫步霧濛濛的溫泉鄉,繼續尋訪凱達格蘭族的蹤跡! 心得 我覺得這個文化館很特別,提供原住民主題圖書閱覽服務,多元族群的藏書可增進遊客對原住民文化藝術的欣賞與認知,啟發學童對多元族群的探索、認識。臺灣的高山峻嶺、平原盆地,孕育出十四族原住民多元文化,凱達格蘭文化館保存其自然崇拜的祭儀節慶和生活習俗,可以讓遊客認識這一群最早在臺灣生活的族群、原住民,在這塊土地上還有許多令人驚艷的先祖智慧,若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可以遇到穿著傳統服飾的原住民團體在文化館內聚會、表演,展現純真熱情的一面呢! 資料來源 http://taipeitravel.mmweb.tw/index_m.php?ptype=ieb_c&L3_id=12571 http://www.taipeitravel.net/frontsite/tw/sceneryChineseListAction.do?method=doFindByPk&iscancel=true&menuId=20104&serNo=2011051800000190 http://tcgwww.taipei.gov.tw/mp_preview.asp?mp=121041a&LayoutPreview=2011_%E6%96%87%E5%8C%96%E9%A4%A8%E4%B8%AD%E6%96%87%E7%89%88
04-16 12:44:一、摘要 背景 湧蓮寺起源於清同治元年(西元1861年),有二僧人大機及咸林,攜帶南海圓通教主觀音佛祖尊像(即本寺鎮殿祖及善才、龍女三尊)搭船欲赴外地化緣,途遇颱風帆船隨風漂流,終於停靠在台北渡船頭(淡水),清晨兩位比丘遇見本鄉頂竹圍人李佑欲搭船到大稻埕做生意,見過佛祖尊像後即敬拜祈求:「如果當日生意順利,回程一定前來參香!」當日李佑的生意特別順利就提早收擔,依願返回帆船進香,結果香爐發爐經請示觀音佛祖的指點,佛祖指示進駐蘆洲樓子間口(即現址)。   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由總理李宴林、總董李清水等鳩眾新建廟宇,翌年完工,奠立了湧蓮寺的基礎。當年興工掘池時,池底湧現出五朵蓮花,漂浮於水面之上,奉承佛祖旨意,將本廟命名為湧蓮寺。民國八年(大正8年,西元1919年)由區長蔡學韜、秀才李聲元以及十三保保正倡手擴建為前後殿,民國50年,本寺管理人李瑞生會同本鄉十三村村長,翻修超過40年的廟宇。但是至今的規模,則是在民國70年在次擴建的成果,為目前恢弘壯觀的廟貌。   當年迎佛祖入鄉總理李宴林之子李其祥(法號元達)約在民國三年(西元1914年),並發願每3年從唐山雕造一尊佛像回湧蓮寺,這些佛像至今仍供奉於大殿內。   早期,湧蓮寺所在的位置處於全鄉最高處,附近逐漸有全鄉性的公共設施,如國小、市場….等,所以蘆洲湧蓮寺不僅僅是廟宇,更是地方的政治、經濟及文教中心。一百多年來,觀音佛祖一直保又信眾度過無數的困厄,寺中絡繹不絕的善男信女,尤其是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香火鼎盛;不論是求學或創業,求姻緣或祈子嗣,都相信在觀音佛祖的庇祐下,能平安順利、大吉大利,南海觀音佛祖傾聽善信的祈求,永遠的護佑眾生。 文化特色 湧蓮寺廟文物 湧蓮寺、懋德宮創建歷史悠久,已成為蘆洲地區重要信仰中心,在歷屆執事人員及管理委員會全力投入經營下,廟宇歷經四次修建,許多珍貴歷史文物,在本寺耆老周朱桂先生用心地整理下,被完整保存在廟中,成為本寺鎮廟至寶,這些文物有「清淡水縣正堂碑示」古碑、「國姓爺彩繪像」皆為國寶級歷史文物,不僅是本寺珍貴文物,更是台灣歷史重要見證,其他如明代之香爐、清代「觀音佛祖令旗」、「觀世音菩薩」畫像、百年「百首古籤詩印版」日治時期「南海佛祖」、「懋德宮」遺境鑾儀全套,都具有近百年歷史,成為湧蓮寺、懋德宮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建築特性   整體建築為前半部的湧蓮寺與後半部的懋德宮合祀型態的廟宇,早期以傳統閩南式平面四合院式廟宇建築,歷經日治時期大正八年 (一九一九年)以及民國五十五年(一九六一年)的兩次重建,成為以鋼筋水泥為結構的現代樓宇寺廟。   湧蓮寺採坐北朝南方向,格局方正,依據縱身中軸線,成左右對稱分布的原則,整體建築空間仍沿襲統台灣佛寺的規範,如山門、水池…..等設備周全。   在各殿屋頂結構上採用大量的歇山頂及重簷形式屋頂,予人崇高華麗之感。在各殿使用各種造型的藻井,成為湧連寺的最大特色。在廟宇內外裝飾主要採用剪黏、泥塑….等方式,在後殿懋德宮前方,裝置了佔滿壁面以鄭成功史蹟為主的青銅浮雕,中間為「荷蘭降鄭圖」,左右各為延平郡王簡傳,鄭成功坐像,懋德宮沿革誌等,這種以大片青銅浮雕裝飾的作法,在台灣廟宇中也十分鮮見。   門外兩側各佇立一尊佛教護法神,左韋馱柱杵,右伽藍持槍托塔,是不可多得的青銅塑神像作品,縱觀湧蓮寺整體建築,也大量保留了傳統道廟的題材來裝飾,其中又使用不少傳統素材及匠藝,都是現代建築中與傳統兼收並蓄的特色。  二、主要內容 各樓層介紹 一樓 眾神殿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媽祖、土地公等,另祀樂樂樂之主神「西秦王爺」、「田裡元帥」。 二樓 佛祖殿 →前殿 正龕:南海觀世音佛祖、大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南海古 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護法、伽藍護法。 左右壁:十八羅漢尊者 →後殿 正龕:延平郡王(國姓爺) 左龕:天上聖母、中壇元帥、五谷先帝、玄天上帝、濟公禪師、孚佑帝君 右龕:註生娘娘、池頭夫人、婆祖娘娘、七娘媽、福德正神。 →右殿 左龕:地藏王菩薩 四樓 →玉皇殿 正龕:玉皇上帝、天公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太陽星君、太陰星君 左龕:南斗星君 左側龕:文昌帝君、魁星爺 右龕:北斗星君 右側龕:關聖帝君 →太歲殿 正龕:值年太歲星君、六十太歲星君 →財神殿 正龕:文財神爺比干、五財神爺趙公明 →月老殿 正龕:月老星君 →三寶殿 正龕: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配祀迦葉、阿難二尊者。 歷史: 清同治年間,浙江普陀山秀隱寺僧人及林、大機(日本人)兩位,攜帶觀音菩薩佛像,搭船到外地化緣,途遇颱風,漂流至台北渡船頭(今台北橋一帶),兩僧下船,遇到商人李佑,李佑欲到大稻埕做生意,向觀音菩薩祈求生意順利,相當應驗。於是,李佑回船還願,遂於蘆洲建廟奉祀普陀山觀音菩薩,即為蘆洲湧蓮寺。 傳奇: 蘆洲一帶原為泉州府移民的地區,嘉慶年間,海盜侵犯淡水,蘆洲壯丁立刻組織隊伍,去救助淡水的泉州移民。而新莊、林口一帶的漳州、客家移民,卻乘機進犯蘆洲,蘆洲留守者於是祈助於國姓爺,神諭指示以婦女偽裝成壯丁,大張旗鼓欺敵,並連夜召回支援淡水的人馬,蘆洲後來果然得勝。而此國姓爺現奉於蘆洲湧蓮寺後殿。 早期因為湧蓮寺極富盛名,外地信徒亦多,有富商認為交通不易,需先乘船至新莊港口,舟車勞頓方至蘆洲。因此,欲將廟移至交通便利的新莊,多次請求,卻不得到神明應允,後富商三次敲鑼打鼓迎神遷徙,三次皆遇暴雨,再請神諭,果真不得允許。二次世界大戰時,不少被日本徵召的蘆洲子弟台籍日本兵,皆往湧蓮寺求取香火,方投軍旅,戰後,許多返鄉軍人陳述了他們所遇的神蹟。甚至,有居民宣稱看到艋舺龍山寺與蘆洲湧蓮寺的神明同時顯靈,移開美軍的空襲砲彈,避免炸傷無辜。 三、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蘆洲區廟口形象商圈周邊有湧蓮寺、保和宮及大眾廟等廟宇,夜晚變成熱鬧夜市,但商圈缺乏鮮明特色,難以吸引外地遊客駐足。市府將以蘆洲神將文化為主題輔導產業,開發文創商品,盼仿造日本淺草觀音寺市集,形塑新北市地標。 蘆洲廟口形象商圈集中成功路及得勝街口,鄰近三民高中捷運站,具發展潛力,去年市府協助蘆洲區商圈繁榮促進會向經濟部申請地方產業發展基金,將透過輔導機制,協助傳統產業創新化,並融合神將意象,引進文創及設計概念。 捷運蘆洲線通車後,確實為廟口形象商圈帶來人潮,不過因當地缺乏吸引外地遊客的誘因,導致回流率不高,希望以在地流傳百年的神將文化為主軸,打造指標性意象,甚至創造新北市的文化圖騰。 將與廠商合作開發神將文創產品或伴手禮,並設立新北農特產品展售專區,邀請弱勢族群擺攤,提供就業機會,同時規劃DIY體驗區;此外將於商家門口懸掛八十至一百盞宮燈,讓商圈增添古色古香的氣氛,以日本淺草觀音寺市集為學習對象,盼帶動觀光人潮,希望將神將意象融入地方生活,並統整產業組織,幫助商家串聯資源網絡、凝聚共識,進而強化產業能量,刺激消費,朝觀光市集的目標邁進。  四、心得 透過這次報告,我對湧蓮寺有更深刻的了解,湧蓮寺共經過了三次的翻修,雖然曾經被破壞過但是經整修後變得如今宏偉壯觀的樣貌,從小就常常在湧蓮寺附近走走的我,沒有注意湧蓮寺的獨有的特色與建築的獨特,今天才發現原來湧蓮寺的背後還有這麼多的故事與歷史。 五、資料來源 http://cyberfair.tp.edu.tw/2012_WWW/H-03-25/index.htm http://temple.lujou.com.tw/web/p01-01info.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6%E6%B4%B2%E6%B9%A7%E8%93%AE%E5%AF%BA https://tw.news.yahoo.com/%E7%A5%9E%E5%B0%87%E6%84%8F%E8%B1%A1%E7%99%BC%E6%83%B3-%E8%98%86%E6%B4%B2%E5%BB%9F%E5%8F%A3%E5%95%86%E5%9C%88-%E6%8B%9A%E8%A7%80%E5%85%89%E5%B8%82%E9%9B%86-221411978.html
04-16 14:47: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71612&page=66195
04-16 14:50:企三丙 100147153 劉怡婷 http://alliance.cust.edu.tw/portfolio/myPortfolio?path=71612&page=66195
04-20 22:00:*風景介紹* 1、九份的由來 九份隸屬於台北縣瑞芳鎮,是位在台灣東北角的丘陵地,一座依山面海、歷史悠久、敦厚古樸的採金山城。相傳在陸路尚未開通時,一切物資均由海路供給,當時由於村落中只有九戶人家,採購時皆以「九份」為單位,久而久之,人們便以此命名。 2、九份的地理位置 九份位於台灣東北部,臨山靠海,與基隆山遙遙相望;整個小鎮座落於山坡地上,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山坡和階梯式建築景觀。 3、九份老街的歷史與興衰 你在《悲情城市》中看過它、你在《神隱少女》中看過他,這裡就是九份老街,存在你我隱晦又清晰的記憶中。九份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是昔日台灣的採金礦中心,環山面海,擁有變化多端的山海美景,為一座小小的山城,保有著純樸的舊日生活風貌,根據《台北縣誌》上的文獻資料顯示,在清朝初年的時候這裡的村落只住了9戶人家,因此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或是貨船來到時每樣東西都是要九份,後來九份 豎崎路上的茶樓,上面有「悲情城市」四字便自然而然地成為這裡的地名;清朝光緒19年(西元1893年)在九份地區發現砂金,淘金與採金的人潮便逐漸湧入此地,但在金礦產業漸漸沒落之後,九份的輝煌時期便走向歷史;時至今日,由於觀光產業的興起,九份又恢復到以往的繁榮,在老街上處處是人聲鼎沸,忙碌的都市人在這裡找到一處可以放鬆心靈的地方。 4、九份的人文風情 九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氣息特殊,有基隆山為屏障’還有遼闊的海景,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風土民情、人文特色、乃至於昔日遺留下來的景物,不但豐富了這個古樸的山城,更豐富了能置身其中的人。春天的九份櫻花盛開;夏季的九份,山風徐徐吹來,沁人心涼、暑氣全消;秋天的九份茫草片片,駐足在基隆山、大竿林或欽賢國小的小徑,更能體會迎風搖曳的茫草所帶來的蕭瑟氣氛;而冬季的九份霪雨綿綿,不時籠罩而來的霧氣更添山城的神秘;還有九份的夜景,漁火相映、點點星光,讓人不拾入眠。 *九份老街的在地特色* 1、九份街景 九份的懷舊景觀吸引許多觀光客的到訪,主要聚集在基山街、豎崎路及輕便路等街道 (1)基山街: 有「九份老街」之稱,是九份最熱鬧的街道,由於這裡曾是民眾夜晚常聚之所,所以在過去又稱「暗街」,無論是平日或假日皆有絡繹不絕的擁擠人潮,小吃芋仔番薯、九份第一家茶坊以及九份文史工作室都設置於此,還有觀景台可以看九份的海景。基山街內的九重町客棧是九份一個舊式建築中的佳作,橘黃色燈光也給人懷舊的印象。 (2)豎崎路: 是特殊的「丰」字道路,為九份的直向道路,為一條300多個石階的階梯路,有很多觀景茶館聚集於此街道。舊道口(基山街口)也設有觀景台,可以從九份觀賞北海岸的綿延海景。很多舊式建築都聚集在此,觀景茶館聚集,其中在豎崎路與輕便路交會處可看到九份最著名的建築,也是全台灣第一個電影院──昇平戲院。 (3)輕便路: 此路原是條通往五番坑礦坑的台車道(昔稱輕便車),後來台車道於1954年拆除後,便成為九份的重要街道。輕便路前段有城隍廟和教會,是當地的宗教信仰區。不少民宿聚集在此,有九份金礦城懷舊壁畫,還有一些花店也在輕便路上。 (4)穿屋巷: 指連接主要道路的小巷弄,不但可省下來回折返「丰」字路的時間,也可避開壅擠人潮。 上述道路皆為依山勢而闢的步道,汽車不能進入。九份往瑞芳的聯絡道路縣道102號又被稱為汽車路,日治時代叫「自動車路」,顧名思義就是可供汽車通行,以方便貨物運送。此外由於九份的公車站牌設於此處,這裡也成為許多遊客到九份的必經之路。 (5)黑油皮屋頂 由於九份地區多雨、多風,因此處原來屋頂的構造均採斜頂設計,在屋頂木板上鋪設一層抹上黑色柏油的油毛氈,不但防風防雨,且建造費用便宜,但夏天吸熱為其缺點。然而隨著都市現代化,當地居民已逐漸以水泥屋頂取代,黑油皮屋頂的景觀已逐漸地消失。 九份老街基山街夜景 (6)懷舊美食 九份的懷舊氣息,自然承襲許多美食,例如芋圓,除了原有的地瓜、芋頭口味之外,還有特別的抹茶、芝麻及山藥口味,冷熱皆宜;香彈可口的芋粿巧;鹹甜適中的草仔粿,內含飽滿蘿蔔絲與蝦米的草仔粿;紅糟肉圓則是以傳統古法製作內餡,搭配上軟嫩的外皮與特調醬料;此外還有黑糖麻糬、豆腐乳、無鉛土皮蛋等美食。 2、成立九份文史工作室 成立於民國81年的九份文史工作室由羅濟昆先生創立,他不是九份人,但卻為九份深深著迷。工作室以攝影記錄九份文化為主,為文字資料整理影像記錄,生活文物,採金工具的搜集及展示,將多年來記錄拍攝九份的攝影作品,搜集的文史資料、文物等開放給大家免費參觀,希望透過工作室的開放與展示,讓來訪的遊客除了看山看海及品嚐芋圓小吃以外,能對“ 金仔的故鄉”更深入瞭解其文化內涵之美 *九份黃金博物館* 1、博物館介紹 瞧見九份金礦博物館以木板搭建的仿製礦坑口,就令人興致勃勃,極欲探究內部館藏。館內有金礦原石,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奇岩雅石、罕見的金花等等,若有興趣,還可以嘗試洗金的樂趣,一圓掏金夢。九份是以金礦發展起來的,人們來到九份,總是會緬懷起過往的傳奇故事,然而光憑想像,是無法體會百年前的繁華景象,故九份金礦博物館的成立,就是要將獨特的採金文化傳承下去,使來到此處的遊客,都能夠更了解九份、更瞭解金礦與九份的關係。二樓的金礦教室,教你手上金戒指的由來,整套淘金、洗金,煉金的工具,讓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先的智慧,沒有先進的物理、化學的設備卻能發展出一套利用融點、沸點、還原、凝固、比重的概念來煉金,這是比科技走在更前端的生活智慧。金之於九份,九份之於金,金礦是九份歷史的骨幹,沒有金礦就沒有九份,除了吃吃喝喝,也到金礦博物館逛逛,認識吃喝玩樂以外的九份。 2、館主介紹 此館館主是曾水池先生,他是個道地的九份人,從小在九份長大,十四歲即開始學習煉金,曾在礦坑工作,對採金、鍊金的過程十分熟悉,並從事採金工作長達三十餘年。曾先生認為採集金礦以及淘金對他來說,不只是一份職業、一份興趣,在大家漸漸遺忘當時九份的金礦與繁榮時,這對他來說更是一項使命!為了將先人集智慧於大成的採金文化流傳於世,在民國八十二年決定自行籌資設館,將三代蒐集的各式金礦原石及淘金、採金、煉金、水銀咬金,以及如何製成各式成品,例如金條的過程加以記錄與整理,提供遊客了解九份早期賴以維生、繁榮的寶貴經驗,並可體驗淘金,讓現代民眾也能一圓淘金夢!  3、樓層介紹 (1) 一樓: 主要展示各種金礦原石、挖金設備用具、各礦坑口及九份風景照片。 (2) 二樓: 金礦教室有整套淘金、洗金、煉金的工具,如發桶、研磨器、風櫃等等。 4、營業資訊 (1)營業時間: 早上九點到晚上六點 (2)票價: 平日及團體請事先預約 全票100元 團體票80元 學生票80元 半票 60元 *九份的交通資訊* 1、自行開車 (1)北經北上高速公路,在 2.5公里處往東北角海岸交流道出口下,接(2丁)省道,過瑞芳橋立即右轉,接102縣道直上九份。 (2)走高速公路經汐止收費站後,右線出口轉進濱海公路,或穿過基隆市沿瑞濱東北海岸公路方向東行,過了水湳洞陰陽海、南雅漁港後,即可到達。 (3)由木柵、深坑、石碇經106縣道至瑞芳再轉九份。 (4)由雙溪經102縣道直抵金九交界處隔頂,再轉往金瓜石。 (5)循瑞芳8號公路往瑞芳行駛可抵九份。 2、大眾運輸 (1) 客運: 由捷運忠孝復興站搭乘基隆客運往金瓜石方向之班車(國道)至舊道站即可到達九份。 由基隆火車站前搭乘基隆客運往金瓜石方向之班車(公路)至舊道站即可到達九份。 (2)公車:由瑞芳火車站前搭乘825至舊道站即可到達九份。 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由瑞芳經九份到福隆,採兩段式計費。公車營運路線編號為:856。 (3)洽詢電話: 基隆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服務專線:0800-588-010 從我小時候的印象以來,九份對我來說是個人情味濃厚的地方,還記得以前只要前一晚知道要去九份,我都會興奮得睡不著覺,期待著明天趕快到來,還記得在國小某一次和爸媽以及姊姊、妹妹在偶然的機緣下,竟然碰巧在九份的某店家上遇到幼稚園的小班老師,雖然已經離我讀幼稚園有一段時間了,但我和妹妹還是一眼就認出來是老師,不過幸好老師也還認得我們,在媽媽和老師的聊天過程中我才知道原來老師因為嫁到九份,所以把原本在幼稚園的工作給辭掉了!! 原因是因為他的丈夫家在九份有開設店家,所以老師便一心和丈夫投入從事買賣的行業,至於賣的東西當然就是九份當地的特產或名產,當媽媽跟老師聊完天後,還跟老師買了一堆名產呢!! 我想應該算是給老師捧個場吧!!^^ 時間久了就再也很少在去九份,我也已經忘記老師所開的店家在哪??也不知老師過得好不好? 經營得如何? 但我知道九份的人情味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現在的九份商機真的愈來愈多,不只每年有大量的觀光客來光客,甚至還有大批的外國媒體來做報導、做節目,讓九份不只是出名,也讓全世界的人都能體驗濃濃的人情味,說真的不怕你不來,就只怕你沒能體會到唷!!
04-20 23:54:有山、有水、也有湖→基隆大武崙 一、摘要 目的: 這是我從小就跟家人常常來的一個地方,沿途散步運動可以看到許多風景古蹟,這裡更是值得來參觀旅遊的好景點,非常有特色也是我在文化創意產業想把它介紹給大家,讓大家更認識基隆-大武崙的風情文化。 背景: 基隆市有很多著名的風景區,但是其中最著名的還是情人湖,外地觀光客必定要遊覽的地區。情人湖位於外寮里的大武崙山上。原稱五叉碑,後來經過救國團基隆分團委員會正式命名為情人湖。情人湖是在砲台山(也就是大武崙山)的頂稜脊的一塊凹地,是由山間的窪地蓄水匯聚而成,共有有六條小溪匯集流入湖裡,湖面雖不很寬闊,但卻像珊瑚一樣,分岔出幾個獨立的水域,景致婉約秀麗,讓人留連忘返,醉心其景。 原名[五叉埤]的《情人湖》位於大武崙山上,係多條山澗匯集而成,為基隆僅有的高地湖泊,附近林木茂密,湖區規劃有環山和環湖步道,是基隆近郊散步、賞景、野餐的勝地。湖畔四周山巒疊翠,清新隱約,在環湖的丘陵上,蓋有三座觀景平台,分別在濃密的松樹群中,陡峭的高岩壁上,及山腰平台上,登台遠眺,景色各具其異,遠近美景盡入眼簾。沿著湖畔的環徑小湖散步,欣賞碧綠波紋的湖光山色,極富詩情畫意,而輕風時,造型別緻新穎的風車、水車與情人湖交映成畫,行成一幅天上人間的美景。 在情人湖濃密的樹蔭下,有塊平坦的坡地,適合團體露營、烤肉等等野外活動,佔地不大,大約可以容納40-50人左右紮營。情人湖正東方的砲台山,不僅是附近地區的最高峰,也是本區最值得憑弔的地區。.山頂的砲台建於滿清道統年間,是中法戰爭留下的古蹟之一,砲台山上,古蹟涵蓋的面積很廣,圍牆及許多建築物仍舊保存的很多。老榕樹盤結糾纏其間,氣根密布,增添不少古意。林木、雜草充塞了房舍的前後,游客來往其間,必需慎防擾及蛇類的安寧。 二、宗旨及範圍 大武崙砲台 位於情人湖的東北方,屬於國家二級古蹟。創見年代約在清光年間,現今所見,依其構造及設計特色來看應屬日據時期所建。 整座砲台區可大致分為入口通道、營房區、砲盤區及稜堡外牆四個部分。崇入口沿石頭路而上,可先抵達營舍。營舍為長方形平面建築,屋頂已全面倒塌。另一側是洞窟營舍,是在山丘下鑿洞而建,屋頂是水泥拱門造型,門窗亦為拱形造型,是全區中結構最為隱密之處。 三、預期成果 1.達到露營旅遊烤肉郊遊與流動攤販小吃結合古蹟文化創意的目標 2.大武崙砲台達到國家二級古蹟,遊客可欣賞位於基隆港西側的大武崙山附近,與基隆港東側槓子寮山的槓子寮砲台戶為陭角,捍衛基隆港。 四、延伸文化創意產業 用簡單的風景區,由景點情人湖、大武崙砲台、大武崙山,沿著情人湖環湖道路散步走會看到觀海亭,可遠眺整個基隆嶼。 可以在特定景點設街頭藝人插畫,也可在烤肉區舉辦露營活動之類的。 情人湖位於大武崙山山腰上的高地湖泊,景色清純樸實。自然形成的小湖,在珊瑚般分岔的山域,由幾條小斷頭溪匯集而成,就是情人湖,原名五義碑。湖面周圍,林木濃密,清靜幽雅,在林間的情人步道踏青,可享受天然的森林浴。環湖山地上,設有三座平台,可從不同角度遠眺景觀。湖旁亦可烤肉、露營。情人湖之北,有步道可登臨面海的山嶺,從稜線的步道上觀海,不僅可見到岸邊的澳底漁港,亦可遠眺基隆嶼及野柳海岬。 情人湖正東方的大武崙山,不僅為附近最高峰,也是值得憑弔的古蹟。山頂的砲台建於滿清道光年間,是中法戰爭留下的古蹟之一。山中古蹟之涵蓋面積很廣,及許多建築仍舊保存很多,老榕樹盤結糾纏其間,增添不少古意。在砲山山頂眺望,外木漁村、八斗子、萬里、基隆等景色盡入眼簾。 五、結論及心得感想 我以最簡單的風景地區,有山有水有砲台來帶給大家最大文化創意產業價值,不用任何費用,只要你邊欣賞風景一邊散步,就可以發現大武崙周圍的文化氣息,裡面也有許多故事的傳聞,例如:聽說情人湖上的情人橋有某種魔力,有許多情人到此一遊,攜手走過情人湖,就會有好的婚姻。情人湖那也有個烤肉區可以全家郊遊烤肉聚會,簡單的一個行程卻得到了滿滿的知識與喜悅、收穫。 交通: 1. 由基隆搭乘台汽客運往金山、淡水線班車,或搭乘公車505號,於武嶺街站下車,沿指標步行約十分鐘即可抵達入口。 2. 自行開車前往者,可由八堵交流道下,往萬里方向直行至武嶺街站後,循指標而行即可抵達。 六、資料來源 1.http://cck1616tw.pixnet.net/blog/post/31902043 2.http://samshiue.blogspot.com/2008/09/2008-9-6-003.html
04-21 10:33:碧潭: 碧潭最早的命名由來源自新店客家住民將此處命名為赤壁潭或石壁潭,當地的詩人鄉紳蔡玉麟在與友人聚會吟詩作對時,以新店的青山碧水創作並且文藝化改命名為《碧潭》,後來這首詩被收錄於詩刊之中,再加上當時新店風景入選「台灣八景十二勝」行列,因此廣為流傳而成名。惟按客家話水色澄碧的水潭,只會稱為「青潭」,故碧潭溯本追源,得命源於潭邊大石壁,而並非水色,一如安坑則是過去客家話「暗坑」的國語化,石壁潭和安坑符合石壁村、葛藤坑的客家傳說命名法。早期碧潭面積很廣,一直到中正區寶藏巖(又稱為石壁潭寺),都屬於石壁潭未淤積前範圍,而早期真正水色澄碧的青潭則在石碇、翡翠水庫一帶。 關於台灣八景十二勝,是日治時期的1927年時,台灣北部的主要報社《台灣日日新報》根據清朝時官訂八景的作法,以民眾票選方式選出新版的台灣八景,並且在同時另外選出二別格與十二勝作為補充。其中當時的十二勝包括了草山、烏來、大溪、角板山、五指山、次高山、八卦山、霧社、北港、虎頭埤、獅頭山、旗山,但有說法指出當時十二勝中的烏來其實實際上是意指以碧潭為中心的新店風景,也就是上面提及碧潭之名被廣為宣傳的原因。 二戰戰後,國民政府副主席孫科曾來台遊歷參觀碧潭的景色,並且稱讚碧潭的美景因此在吊橋頭西岸旁的大岩碧上提上「碧潭」兩字留念,至今孫科的提字仍然可以在岸邊石壁上看見。   碧潭吊橋歷史: 除了美麗的潭面外,河岸被暱稱為「小赤壁」的巨大石壁與碧潭吊橋是碧潭另外兩個重要的景點。在19世紀初之前,新店溪今日被稱為大坪林與安坑的東西兩岸間原本是沒有任何的交通路線可行走,最早年的原住民通常僅靠游泳渡河,直到清乾隆年間,因瑠公圳的修築而在兩岸間架設了竹蛇籠之後,就被當作便橋在使用。1881年開始新店溪兩岸間開始有了渡船的經營,從新店溪上游到中游共有廣興渡、小坑渡、礦窯渡、塗潭渡、灣潭渡、小粗坑渡、直潭渡、新店渡、挖仔渡等九個渡口。 1937年碧潭吊橋正式建成,兩岸之間首次有了固定的交通路線,而原本的渡船仍繼續存在,只是漸漸轉變成休憩遊樂的性質。不過,因為鐵索吊橋不耐侵蝕再加上荷重有限不適合逐漸出現的汽車等重型交通工具通過,因此在1956年時,又在碧潭下游處修築了水泥結構的碧潭橋(當地俗稱「碧潭水泥橋」以便和吊橋分別),碧潭橋早年曾因新店溪雨季時的兇猛洪水沖毀數次,並經重建與拓寬。1997年8月拱橋結構的北二高碧潭大橋完工,北二高全線通車,變成老中青三代三種不同結構、不同高度、不同用途的橋樑近距離並排橫越過碧潭上空的景色。碧潭吊橋總共歷經三次的修繕而成為今日的樣貌,2000年時因為老舊的碧潭吊橋搖搖欲墜有結構上的安全問題,決定拆除重建,但關於重建後的造型原本有許多爭議,但最後仍以原貌重建的方式處理。2013年時在相關團體各方的奔走之下,碧潭吊橋於7月30日獲得新北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 目前的碧潭:   碧潭再造原商業化行為濃厚的碧潭,改造後,增加了許多自然景觀、休憩空間供民眾使用,並以親水城市做為城市標的。   轄內觀光景點再造包括二叭子植物園、獅頭山登山步道、銀河洞及和美山步道等相觀景點進行部份整建工程。瑠公圳再造為妥善保存瑠公圳遺蹟,台北縣政府以「臺灣城鄉風貌整體規劃示範計畫」進行工程,由捷運新店總站至景美溪以分段式進行再造工程,並於2008年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   新店溪沿岸景觀再造將與陽光運動公園做結合的溪州地區河濱公園,園區約有10多公頃的綠美化園地,民眾可以自行車的方式遊園。公園及街景再造於2008年進行13處公園及主要道路口槽化島的綠化工程,美化碧潭的市容。   觀光活動的舉行結合碧潭再造及捷運的開通,重新塑造碧潭的觀光產業,透過活動的舉辦,推展碧潭的文化藝術。   文化創意產業:樂陞集團  樂陞今(31)日宣布與新北市政府簽定合約,樂陞集團總部將搬遷至新北市新店捷運站「碧潭有約」共構商場,緊鄰碧潭風景區。董事長許金龍表示,未來將引進國內知名商業流通集團打造台灣捷運站上首個文創複合空間,並在最短時間帶來600~800個工作機會,同時租金支出將比現在大幅節省50%,預計5月底遷入為新北市帶來全新的文創風貌。   樂陞董事長許金龍表示,樂陞成立以來從未離開台北,於2003遷至南京東路再保大樓後,歷經十年成長,現址空間已完全不敷使用,但感受「台北居大不易」,逢新北市政府協助文創業者規劃發展,在經三次流標,終於在第四次公開招標取得了新店捷運站共構空間的承租權,也是該空間完工五年後,首次落實了進駐使用計劃。   依規劃,未來樂陞將移入新店捷運站共構大樓「碧潭有約」新址,租賃樓層涵蓋2樓、1樓及地下1樓三個樓層,面積達3,284坪,預計將結合碧潭的青山綠水、每天2萬人次的運量,集結超過500個年輕人,建構新店的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另外,商場一樓及地下一樓將結合知名的商業流通集團,引進總統文化創意獎得主黃瑞芳進駐創作和展覽,打造結合藝術及生活休閒美學文創商辦複合空間,也計劃邀請法蘭絲股份有限公司進駐打造全台灣最大商用葡萄酒酒窖,在社區中建立紅酒文化,並引進庶民美食,滿足碧潭風景區遊客與當地居民生活所需。   而在今年2月份台北電玩展CEO論壇中,各家遊戲業者CEO所倡議成立的「車庫咖啡」,未來也將在取得各出資公司同意後,選址新店捷運站,使捷運新店站成為台灣年輕人夢想的起點,全台最大的APP聚落群。   黃安中 st.FINESSE INC  法蘭絲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在創辦人黃安中先生的專業帶領下,積極地推廣及教育台灣葡萄酒市場;2011年開始更全面推廣員工葡萄酒專業知識認證,堅持每一位業務同仁獲得英國WSET葡萄酒暨烈酒國際認證資格,使法蘭絲成為目前台灣葡萄酒市場中通路最廣、品牌最強、組織最大之專業葡萄酒代理商。 獨家代理全球知名的一線品牌 如:Taittinger(泰廷爵香檳)、Louis Jadot(路易佳鐸酒廠)、 Torres(多利士酒廠)、 Dourthe(杜道酒廠)、Dulong(杜隆酒廠)、 Henri Bourgeois(亨利布喬亞酒廠)、Schloss Vollrads(沃洛斯城堡)、Ruffino(露飛諾酒廠)、Santa Margherita(聖塔 瑪格麗塔酒廠)、Torresella(泰瑞絲拉酒莊)、Ca'del Bosco(布斯可酒莊)、 Graham's(葛拉漢酒廠)、Yering Station(伊林酒廠)、 Sileni(喜樂尼酒廠)、San Pedro(聖派德羅酒廠)、 Santa Helena(聖海倫娜酒廠)、Joseph Phelps(約瑟費普酒廠) 黃瑞芳 VINCENT J.F. HUANG   台灣藝術家黃瑞芳2000年畢業於英國蘇格蘭格瑞斯藝術學院美術碩士。   目前專職創作於倫敦與台北兩地,其創作素來關注全球時政,作品常蘊含了對環境問題和科技異化問題的深度思考。探討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以文明發展為名,大肆消耗石化能源與建構的消費文明價值觀,反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氣候劇變及自然反撲浩劫。思考科技文明不斷發展將帶向如何的未來?   近年重要個聯展經歷遍及英國、德國、義大利、中國、澳洲、中東及台灣,其擅於以多元形式結合行動藝術,嘲諷批判全球世局脈動,2009年起作品獲BBC、路透社、AOL、英國獨立報、法國世界報、解放報、卡達海灣時報及美國哈芬頓郵報等國際媒體報導。2012年獲邀以吐瓦魯國Delegate身份參與UNFCCC COP18卡達杜哈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峰會,2013年代表南太平洋吐瓦魯國家館參展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及COP19波蘭氣候峰會。 車庫咖啡 蘇菂  從早年販售電子產品崛起的中關村,現在是北京網路創業的重鎮,除了在中關村SOHO及PE大樓兩地的眾多正規創投基金外,兩家以咖啡館型態經營的空間,是目前北京創業社群的重要聚落。   其中由蘇菂所創辦的車庫咖啡,正是一個有著武林江湖感的臥虎藏龍的據點。   1979年出生的蘇菂,唸書的時候就在中關村賣電腦,之後也跟朋友合開了小型電腦公司,對於創業並不陌生,之後因為負責網路CDN的業務工作,開始接觸到網路新創公司,發現這是個有趣的領域,開啟了他對網路創業議題的關注並拿著公司的小額資金進行投資。「北京這麼大,到處拜訪創業團隊也是挺累的,不如弄個地方,讓大家自己來!」蘇菂笑說,就想說找個地方,讓早期創業團隊有地方工作,順便也建立交流的機會。有志創業者,點杯30元的飲料,就可以開始進行創業的工作,這對於缺乏資金與資源的早期團隊,是個相當大的誘因。 心得: 碧潭與過往的印象有所不同,不再是淳樸的吊橋與河岸,經過再造之後,有了不一樣的風情,多了人文、藝術以及浪漫的元素加入,是一塊很有發展潛能的土地。      也因如此樂陞集團看中了這片土地的潛能,積極的投資發展,包括人文藝術、打造酒廠,其中讓人最為驚豔的則是“車庫咖啡”,增加許多新生代創業人的機會與降低門檻,並且能增加業主更多樣化的互動交流模式,相信在未來能夠在這塊土地上見到更多與眾不同,新生代的人文藝術在此萌芽發展,為這美麗的碧潭河岸添加更多新鮮的生命力。 資料來源:  新店觀光旅遊網:http://tour.ntpc.gov.tw/  樂陞科技:http://www.xpec.com.tw/  黃瑞芳CV: http://www.modernatlantis.com/2011/10/cv.html  法蘭絲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finessewines.com.tw/  華夏經緯網:http://hk.huaxia.com/
04-22 03:32:深坑班級:企管三丙學號: 100147191姓名:陳希聖指導老師:洪儒瑤目錄簡介地理環境發展歷史近代發展區徽介紹觀光夜市深坑四寶文化節未來文創行銷方式簡介深坑區是臺灣新北市轄下的市轄區,古稱簪纓、深坑仔。位於新北市中央,北、西、南等三面與臺北市南港區、文山區為界,東與新北市石碇區為鄰。著名特產有茶葉、竹筍、豆腐及肉粽等,觀光景點則有永安居、興順居、深坑老街及炮子崙瀑布等。地理環境本區周圍多山,大部份屬雪山山脈之南港丘陵地,其高度由 30公尺至 500公尺不等,景美溪流貫其中,全區地勢東高西低。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濕,最高月( 7月)平均氣溫攝氏30度,多山南風,最低月(2月)平均氣溫攝氏14.7度,冬季以東北風最多,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雨量最多,是為雨季。發展歷歷史因為地形狹長,形似簪纓,故舊名叫做「簪纓」;簪纓為官宦之服飾,比喻高官顯宦。但接著清末日治時期產生番亂,獨本地以地形易守而倖免,所以改名「深坑」,其來自深坑仔,乃因本區四面環山形似坑底故名之。本區位於臺北盆地南緣地區,清代屬拳山堡,山脈綿延,後因名稱不雅,日治時期取「文山秀氣」之意改稱為文山堡。深坑地區和文山堡的其他地區如景美、木柵、新店、坪林、石碇一樣,在清代都屬平埔族秀朗社所轄。當漢人來到深坑開墾時,地屬秀朗社地,如欲開墾,必須先得到頭目及番業戶的同意,並給予相當的代價,才能取得墾耕之權。目前所知,最早來深坑開墾的是許宗琴,其次開墾的中心為萬順寮,此一地名之起源相傳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因有泉州人張萬順開闢今萬順里一帶土地而得名。萬順寮隘的設立,使得萬順寮地區墾務得以順利進行,也造成了後來溪南五庄的建庄,在溪北萬順寮地區墾務進行的同時,溪南的拓墾活動也已經展開,其過程更為艱辛,當大批安溪移民進入深坑地區時,他們首先到達萬順寮及大坑地區,向秀朗社番業戶繳出一筆費用,以獲得土地開墾權。而整個地區的開墾需要投入大批資金和人力,不是個人所能勝任,於是產生了開墾組織。先民早年之所以沿河拓墾,其原因之一是距離河岸近,取水灌溉均甚方便;此外深坑屬山區,交通不便,利用陸路交通倒不如水路來得便利,是以居住河邊取其近便。大約道光年間,深坑、石碇、平溪、坪林等地的農產品,甚至遠從宜蘭來的商旅貨物,都由山上挑擔送到深坑與石碇交界處的楓子林渡口上船送到外地販售。當時的深坑成了染料、茶葉、樟腦的集散地,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日治時期。所以深坑在當時變成了臺北大文山區的政治中心。近代發發展不過後來隨著水運衰微,深坑也逐漸沒落。但在近代則是因為全區的山林覆蓋完整、水質甘甜,人們好水研磨黃豆,然後製成豆腐,深坑漸漸以自製的深坑豆腐打出名號,加上國道三甲、石碇交流道的開通,來深坑的遊客絡繹不絕,於是市府在2008年將深坑老街列為歷史風貌特定區,將深坑老街重新規劃整建,期望能重現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的紅磚拱廊建築。為了有效紓解北深路壅塞交通,進而擴大深坑老街商圈,也興建了以橋梁形式跨越景美溪,從平埔街延伸至文山路的平埔橋,而長程規劃部分,市府也將在本區規劃捷運系統、景美溪左右岸親子生活自行車道從木柵延伸至本區及增闢快速公車往返臺北市區。區徽介介紹– 形狀為四方型,有兩種解釋,其一,有如一張深坑區地圖;其二,本區「深坑豆腐」頗負盛名,故其形狀亦似豆腐。– 藍色條紋代表「景美溪」,其解釋為表示「景美溪」流經本區。在以水運為主的年代,景美溪流域主要碼頭設置在本區深坑街畔,使得深坑老街繁榮一時。在日治時代設「深坑廳」下轄現今的新北市石碇、坪林、烏來、新店等區以及臺北市文山區。– 圖形共有五大區塊,其表示區內五個里,其分布位置就如圖樣。然現今本區已有八個里。– 半圓型之圖樣為當年本區之「深坑里」,也是本區行政機關所在地。– 圖形如「旭日東昇」,表示本區正如旭日東昇。夜市廟口夜市:屬於流動夜市,每週二、五的 17點 30 分開始至 23點,夜市位於北深路一段慈聖宮(深美橋旁)對面空地。著名美食包括了蚵仔煎、滷味、牛排、豬血糕、藥燉排骨、快炒等深坑四四寶文化節為了推展深坑區內的美食及文化,新北市政府自2007年開始舉辦「深坑四寶文化節」,至2013年已經舉辦七年,其主要呈現深坑地方的特色產業、古蹟文化以及古道踏青,進而將「豆腐」、「綠竹筍」、「黑毛豬肉」、「文山包種茶」等四寶發揚光大。未來來文創行銷方式– 深坑區兒童遊戲場、幼兒園暨地下停車場 (施工中,預計 2014 年 8 月完工啟用 ) ● 規劃地下二層停車場,預計可提供 171 個小型車停車位,地上層規劃為幼兒園與兒童遊戲場,地面作為公園綠地使用。● 將針對於地面公園部分設置自行車停車空間及租借站進行可行性評估。● 未來完工後,預計將新北市立深坑幼兒園遷移至此基地。– 景美溪左右岸親子生活自行車道-「木柵~深坑」段 (規劃中 )● 臺北市立動物園至深坑老街共計約五公里,沿途除可一覽河岸美景,更能續騎鐵馬經平埔橋後體驗深坑老街風情。● 教育部體育署補助規劃經費,預計於 2014 年底前完成規劃作業。– 深坑地區捷運系統(規劃中) [7] ● 2014 年 2月完成「深坑地區設置捷運系統路線及場站初步規劃與周邊土地整體開發計畫」研究案,此研究案除保留車站與路線位置外,亦研擬促進城鄉發展之策略,進而提升本計畫財務自償率。● 2014 年 4 月提報交通部審議「深坑地區設置捷運系統路線及場站初步規劃與周邊土地整體開發計畫」研究案。– 深坑市民活動中心 (規劃中 ) ● 由市議員陳永福與新北市政府協調,選定機關用地興建。資料來源https://tw-mg31.mail.yahoo.com/neo/launch?.rand=eq0un46a0p2t3#9212756847
04-22 03:32:深坑班級:企管三丙學號: 100147191姓名:陳希聖指導老師:洪儒瑤目錄簡介地理環境發展歷史近代發展區徽介紹觀光夜市深坑四寶文化節未來文創行銷方式簡介深坑區是臺灣新北市轄下的市轄區,古稱簪纓、深坑仔。位於新北市中央,北、西、南等三面與臺北市南港區、文山區為界,東與新北市石碇區為鄰。著名特產有茶葉、竹筍、豆腐及肉粽等,觀光景點則有永安居、興順居、深坑老街及炮子崙瀑布等。地理環境本區周圍多山,大部份屬雪山山脈之南港丘陵地,其高度由 30公尺至 500公尺不等,景美溪流貫其中,全區地勢東高西低。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濕,最高月( 7月)平均氣溫攝氏30度,多山南風,最低月(2月)平均氣溫攝氏14.7度,冬季以東北風最多,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雨量最多,是為雨季。發展歷歷史因為地形狹長,形似簪纓,故舊名叫做「簪纓」;簪纓為官宦之服飾,比喻高官顯宦。但接著清末日治時期產生番亂,獨本地以地形易守而倖免,所以改名「深坑」,其來自深坑仔,乃因本區四面環山形似坑底故名之。本區位於臺北盆地南緣地區,清代屬拳山堡,山脈綿延,後因名稱不雅,日治時期取「文山秀氣」之意改稱為文山堡。深坑地區和文山堡的其他地區如景美、木柵、新店、坪林、石碇一樣,在清代都屬平埔族秀朗社所轄。當漢人來到深坑開墾時,地屬秀朗社地,如欲開墾,必須先得到頭目及番業戶的同意,並給予相當的代價,才能取得墾耕之權。目前所知,最早來深坑開墾的是許宗琴,其次開墾的中心為萬順寮,此一地名之起源相傳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因有泉州人張萬順開闢今萬順里一帶土地而得名。萬順寮隘的設立,使得萬順寮地區墾務得以順利進行,也造成了後來溪南五庄的建庄,在溪北萬順寮地區墾務進行的同時,溪南的拓墾活動也已經展開,其過程更為艱辛,當大批安溪移民進入深坑地區時,他們首先到達萬順寮及大坑地區,向秀朗社番業戶繳出一筆費用,以獲得土地開墾權。而整個地區的開墾需要投入大批資金和人力,不是個人所能勝任,於是產生了開墾組織。先民早年之所以沿河拓墾,其原因之一是距離河岸近,取水灌溉均甚方便;此外深坑屬山區,交通不便,利用陸路交通倒不如水路來得便利,是以居住河邊取其近便。大約道光年間,深坑、石碇、平溪、坪林等地的農產品,甚至遠從宜蘭來的商旅貨物,都由山上挑擔送到深坑與石碇交界處的楓子林渡口上船送到外地販售。當時的深坑成了染料、茶葉、樟腦的集散地,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日治時期。所以深坑在當時變成了臺北大文山區的政治中心。近代發發展不過後來隨著水運衰微,深坑也逐漸沒落。但在近代則是因為全區的山林覆蓋完整、水質甘甜,人們好水研磨黃豆,然後製成豆腐,深坑漸漸以自製的深坑豆腐打出名號,加上國道三甲、石碇交流道的開通,來深坑的遊客絡繹不絕,於是市府在2008年將深坑老街列為歷史風貌特定區,將深坑老街重新規劃整建,期望能重現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的紅磚拱廊建築。為了有效紓解北深路壅塞交通,進而擴大深坑老街商圈,也興建了以橋梁形式跨越景美溪,從平埔街延伸至文山路的平埔橋,而長程規劃部分,市府也將在本區規劃捷運系統、景美溪左右岸親子生活自行車道從木柵延伸至本區及增闢快速公車往返臺北市區。區徽介介紹– 形狀為四方型,有兩種解釋,其一,有如一張深坑區地圖;其二,本區「深坑豆腐」頗負盛名,故其形狀亦似豆腐。– 藍色條紋代表「景美溪」,其解釋為表示「景美溪」流經本區。在以水運為主的年代,景美溪流域主要碼頭設置在本區深坑街畔,使得深坑老街繁榮一時。在日治時代設「深坑廳」下轄現今的新北市石碇、坪林、烏來、新店等區以及臺北市文山區。– 圖形共有五大區塊,其表示區內五個里,其分布位置就如圖樣。然現今本區已有八個里。– 半圓型之圖樣為當年本區之「深坑里」,也是本區行政機關所在地。– 圖形如「旭日東昇」,表示本區正如旭日東昇。夜市廟口夜市:屬於流動夜市,每週二、五的 17點 30 分開始至 23點,夜市位於北深路一段慈聖宮(深美橋旁)對面空地。著名美食包括了蚵仔煎、滷味、牛排、豬血糕、藥燉排骨、快炒等深坑四四寶文化節為了推展深坑區內的美食及文化,新北市政府自2007年開始舉辦「深坑四寶文化節」,至2013年已經舉辦七年,其主要呈現深坑地方的特色產業、古蹟文化以及古道踏青,進而將「豆腐」、「綠竹筍」、「黑毛豬肉」、「文山包種茶」等四寶發揚光大。未來來文創行銷方式– 深坑區兒童遊戲場、幼兒園暨地下停車場 (施工中,預計 2014 年 8 月完工啟用 ) ● 規劃地下二層停車場,預計可提供 171 個小型車停車位,地上層規劃為幼兒園與兒童遊戲場,地面作為公園綠地使用。● 將針對於地面公園部分設置自行車停車空間及租借站進行可行性評估。● 未來完工後,預計將新北市立深坑幼兒園遷移至此基地。– 景美溪左右岸親子生活自行車道-「木柵~深坑」段 (規劃中 )● 臺北市立動物園至深坑老街共計約五公里,沿途除可一覽河岸美景,更能續騎鐵馬經平埔橋後體驗深坑老街風情。● 教育部體育署補助規劃經費,預計於 2014 年底前完成規劃作業。– 深坑地區捷運系統(規劃中) [7] ● 2014 年 2月完成「深坑地區設置捷運系統路線及場站初步規劃與周邊土地整體開發計畫」研究案,此研究案除保留車站與路線位置外,亦研擬促進城鄉發展之策略,進而提升本計畫財務自償率。● 2014 年 4 月提報交通部審議「深坑地區設置捷運系統路線及場站初步規劃與周邊土地整體開發計畫」研究案。– 深坑市民活動中心 (規劃中 ) ● 由市議員陳永福與新北市政府協調,選定機關用地興建。資料來源https://tw-mg31.mail.yahoo.com/neo/launch?.rand=eq0un46a0p2t3#9212756847
04-22 14:40: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h0GfLwi2xDcv_Rr2aSxYiUtHVYMVoSwd7lDdcGXQsks/edit
04-22 23:25: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管理 北港鎮 班級:企管三乙 學號100147083 姓名:蔡依珊 指導老師:洪儒瑤老師 目錄 一、 摘要 二、 主要內容 三、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四、結論及心得或感想 五、資料來源 一、摘要 目的: 北港,一個我從小到大生長的地方,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的部分來帶領大家認識北港的迷人之處。 背景 北港鎮位於臺灣雲林縣西南方,隔北港溪與嘉義縣相鄰。 北港是古笨港的一部份,原為洪雅族貓兒干棲地,漢人開發始於明朝天啟年間漳州人顏思齊登陸築寨,之後鄭芝龍招閩籍墾戶拓墾,陳衷紀、許友儀、林天生等漳泉墾首跟進,陳立勳建笨港街,清雍正之前港市盛極一時,但乾隆、道光年間,因笨港溪洪患,田園街市被新的北港溪中分為二,新地盤爭奪引發族群大翻臉,漳泉械鬥、吳蔡二族分姓械鬥,造成泉州人守北笨港(今北港),漳州人走南笨港(嘉縣新港)的新居。「北港街,即笨港」,原位於笨港溪(今北港溪)出海口。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顏思齊、鄭芝龍率眾登陸笨港,並引三千移民入墾,為漢人大規模移墾台灣之始祖。 宗旨及範圍: 我們針對北港朝天宮來與文化創意作結合 北港朝天宮位於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是當初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北港朝天宮源自於西元1694年,媽祖神像從福建移駕至台灣,當時只有興建一座小祠堂,歷經1730年(雍正8年)、1773年(乾隆39年)和1837年(道光17年)的增建,至清朝咸豐初年又再度擴建成為四進和東西二室的建築,雖然曾在1905年遭受大地震的摧殘,但重建後的北港朝天宮更是帶有中國傳統藝術之美,成為許多信徒朝聖的所在。 預期成果 利用古蹟的價值開創更多產品來發展文創 成功以朝天宮提升北港的知名度 帶動觀光產業的發展 主要內容 北港朝天宮每幾年就到湄洲謁袓進香,約在農曆3月19、20日會從湄洲進香回港繞境祈安的習俗,北港鎮民大宴賓客、鳴放鞭炮的盛大場面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更早從農曆春節起的廟會、藝閣、陣頭、花燈表演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傳統活動,北港朝天宮可說是集台灣傳統技藝於一身的重要據點,難怪每年由北港朝天宮精心籌辦的元宵大型花燈展,總是特別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參觀。 北港廟會 北港藝閣 陣頭 北港燈節 如何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 利用廟宇、燈籠、神像做成Q版的可愛公仔或是衣服、鞋子、帽子等紀念性商品,在周邊的糕餅店也融入創意,發展商品更多元的經營。 結論 文化創意結合古蹟所帶來的商機無可限量,讓古蹟變得更有價值也讓觀光客可以留下美好的印象。 心得與感想 能生活在這樣有價值的環境,我不太能理解觀光客的想法,但是經由文化創意可以將北港推展得更遠更廣讓更多人了解北港,我覺得非常有意義也很驕傲。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6%B8%AF%E6%9C%9D%E5%A4%A9%E5%AE%AE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rlz=1C1ASUT_zh-TWTW475TW475&espv=210&es_sm=93&biw=1517&bih=692&tbm=isch&sa=1&q=%E5%8C%97%E6%B8%AF&oq=%E5%8C%97%E6%B8%AF&gs_l=img.3...675272.675451.0.675657.2.2.0.0.0.0.0.0..0.0....0...1c.1.39.img..2.0.0.w969WnAR55Y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1000.html
05-02 11:42:企管四甲 99147159張凱翔 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管理 內湖‧郭子儀紀念館 企管四甲 99147159張凱翔 內湖 郭氏古宅 郭氏古宅歷史: 建於日治大正6年(1917年),為台灣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1999年列入市定古蹟,為當年內湖庄首任庄長郭式的府邸。外觀為紅磚檜木構造2層洋樓,古宅平面呈現T字型,空間規劃屬台灣傳統「一正兩廂」平面格局,建築採巴洛克風格裝飾,立面以西式山牆為基礎,裝飾西式、漢式、台式花草,並有洗石子、泥塑及進口彩色瓷磚裝飾,各種不同文化的圖像與建材融合密切,如同迪化街,是為大正年間典型的豪宅。 世界郭氏宗親總會郭石吉理事長緬懷先祖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公豐功偉績,現古宅主人郭詩詠、郭明晉昆仲源本脈同,亦具共識,無條件提供郭氏古宅產權,申請修建為「郭子儀紀念堂」之用,宗親總會得臺北市政府及全球郭氏宗親贊助,負責古宅修復及嗣後維護重任。古蹟建築修復設計委由林錦鴻建築師設計監造,古蹟匠師郭清波承攬修復工程執行,室內空間再利用展示軟體委請陳順惠建築師規劃設計。 郭子儀事蹟: 汾陽王郭子儀(西元697-781),又稱郭令公,為唐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力挽狂瀾,平定「安史之亂」,抵禦回紇、吐蕃入侵,幾度拯救瀕臨崩潰的李唐王朝,獲得「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美譽,一生福祿壽三全。 其顯赫事蹟彪炳史冊,被封為「汾陽郡王」。一生擔任中書令(宰相)24載,為唐朝四朝老功臣。郭子儀文武雙全,世界郭氏宗親總會緬懷其豐功偉績歷史是郭氏裔孫的共同記憶與資產,值得借鏡與傳承。郭子儀一生居功不傲、品德崇高,85歲病逝時,德宗皇帝難過到五天不上朝,還下令文武百官前往悼念。安葬之日,德宗皇帝甚至親自率領朝臣送別,由此可 見郭子儀對於當朝的功績是多麼偉大。 建築特色: 坐落於小丘山腰上,坐北朝南,外觀為閩南式搭配巴洛克式混築的雙層磚造樓房,空間規劃則屬於臺灣傳統一正兩廂的平面格局郭宅是日據時期內湖首任庄長郭氏之宅邸,為一獨棟兩層樓的磚造建築物,坐北朝南,三面樹林環繞,風水形勢極佳。當時台灣社會安定,經濟景氣良好,官方建築式樣也影響了民間住宅,以紅磚、洗石子、泥塑與日本進口的彩色瓷磚作為裝飾建材,室內樓板皆為木造,也以木樑作為主要支撐。繁複而華麗,被稱為「大正型建築」,內湖郭宅正是此時期的典型豪宅,在台北相當罕見。 展示: 一樓正廳供奉郭子儀聖像,以及郭氏古宅修復大事紀與修復過程的影像紀錄,兩側廂房則展示有郭子儀及八子的族譜世系、郭子儀「後出師表」的戲筆狂草、出 將平定安史之亂、入相受封汾陽郡王、單騎退回紇的至誠感化、詩人李白送給郭子儀的《汾陽王贊》七言律詩,以及「金駙馬」醉打金枝典故等;從李白與郭子儀的 初識經過,兩人惺惺相惜而成為莫逆之交,到郭子儀六子郭曖與昇平公主的婚姻發生紛爭時,唐代宗與郭子儀間君臣相處的圓融與智慧,透過郭金龍副秘書長的導覽 講述,猶如穿越時光隧道,畫面歷歷在目。   二樓為汾陽堂及圖書室,汾陽堂正廳門上所掛的汾陽堂堂號匾額為先總統蔣中正先生的題字;圖書室則展示郭氏源流、郭氏家譜、族譜、宗譜及郭氏歷史文物 等。副秘書長說,臺灣的郭姓大部分是郭子儀的後代,這也是為什麼臺北市郭氏宗親會無條件提供郭氏古宅修建作為郭子儀紀念堂之用。   在高樓林立、現代化又便捷的臺北,其實有許多市定古蹟近在咫尺,充滿歷史文化的建築風貌,不必走遠就能體會。只需半天時間,來一趟郭子儀紀念堂古蹟之 旅,即可學習這位唐代名將為國為君、拯救王朝轉危為安的智慧與謙虛,並體會郭氏後代對於祖先的景仰與感念。 現今: 民國88年公告為台北市定古蹟郭氏古宅不僅樹立了私有古蹟活化再利用的典範,也多了一處市民遊憩的歷史景點「郭氏古宅」俗稱「內湖紅樓」,座落於內湖文德路267巷的斜坡小丘山腰上,是內湖望族郭華溪於1917年所建的宅邸,民國88年公告為台北市定古蹟,民國99年夏起,歷經一年半的修復工程後重現風華,並活化再利用為郭子儀紀念館,2日在郝龍斌市長親臨剪綵後,開放外界免費參觀。 交通: 郭子儀紀念館免費參觀,週二至週日開放時間為10:00-12:00,14:00-17:00;周一休館。造訪時可由文德路267巷口旁(內湖高中斜對面),依導覽指示沿坡直行,或由文湖線捷運文德站1號出口處之專闢登山步道拾階而上皆可抵達。為引導民眾到訪古宅,古宅步道兩旁種植油桐樹,每年五月油桐花季時,步道將披上雪白的油桐花毯,更添尋幽攬勝樂趣。洽詢電話:02-2659-8787。 參考文獻: 台北畫刊 532期 郭氏裔孫的記憶與資產 郭子儀紀念堂 http://www.taipei.gov.tw/ct.asp?xItem=24437034&CtNode=52518&mp=100021 台北市文化局 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ms/news3G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Detail&menu=2&iscancel=true&contentId=6373&menuId=603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