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儒瑤的教學網站! - 1021碩二網路行銷與創業作業繳交區 - 第七週網路行銷與創業-演講心得線上作業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助理教授/日夜導
洪儒瑤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第七週網路行銷與創業-演講心得線上作業

歡迎使用 中華科技大學e-Portfolio系統. 試著寫篇文章吧!.
全部共 10則留言
10-23 18:46: 由文章可見國內加盟連鎖的亂象,加盟連鎖可以以利聚人,也可能因利拆夥,在台灣最顯著的就是滿街茶飲加盟店,而總部與加盟主間的利益和責任該如何分配,是加盟制度永遠的兩難,而在如些競爭的環境下,成長容易,永續難,最後勢必轉型為夥伴關係,總部協助加盟店成長,從中抽成,而非賺原料價差,此時,共利制度的設計則是關鍵。 加盟基本上是一種做生意的方法。加盟總部提供商標以及在市場上經營成功的商品或技術給想投入創業的人,而加盟主則對此付出相對的報酬,即所謂「加盟金」。這樣的過程講實際一點,可說是各取所需。加盟總部利用大眾的資金及人力,達到快速佈點的結果,而加盟主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技術支援,快速切入市場,實現當老闆的夢。而所謂「加盟連鎖」,就目前就國內市場來看,大致可分為:委託加盟、特許加盟、自願加盟三種。這三種加盟方式也都各有不同的優缺點:自願加盟因為加盟主的自主性較高,比較有發揮的空間,而且加盟權利金較低,加盟條件較寬鬆,最重要的是可保有百分之百的利潤,所以國人對自願加盟的接受度較高。但是並非所有的加盟總部均是正派經營或公司制度健全的,一旦選錯加盟連鎖,所投入的資金、時間和心血均付諸流水。 「求生存,要懂得打群架強大系統當後盾,才不易被打趴」也就是第一,必須要有足夠專業顧問指導經營;第二,提供操作且簡易的系統;第三,增加過去做不到的收入。再來則是思考市場的趨勢後並考量自已的定位,創造出讓大家都可以參與的環境,而從中調配利益。最後,雖然以利益聚集的加盟,也必須建立品牌認同,才能永續。 “清玉茶飲”因一次性產品創新瞬間暴紅,但總部管理能量不足,經營者對於品牌與供應鏈管理、人員培訓、研發與行銷等系統的概念不成熟,既難維持一定品質,也難推陳出新,以致無法長期發展。這也是所有加盟業者都應記取與學習的經驗與教訓。成熟的總部要及早協商處理,若輕忽這些糾紛,所造成的負面形象對品牌傷害更大,更關鍵的是:應建立可複製、有競爭力的營運模式,且連鎖系統須在不同商圈測試,可穩定獲利後,才開始發展加盟。 加盟要像打團體戰,不但可壯大品牌聲勢,高度一致性也才能建立消費者信任感與品牌認同,成功打造夥伴關係,創造利潤。
11-01 22:29:自1995年網路商用化出現於市場, 開始衍生新的金融商業模式, 逐漸有各類商業網路的模式出現在市面上,如當時新浪網所提供的影片付費下載等,但隨著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也開始對全球各種不同的商業模式造成衝擊. 但另一方面,資訊與各類知識透過網路散佈而使相關知識的應用於全球各地不斷的發散,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全球原本長遠的距離瞬間縮短,逐漸轉變為地球村. RECRUIT 情報商業會社,其早期的工作媒合,縮短企業與待業員彼此互相找尋的時間, 透過這樣的模式,逐步擴展到各個業界.也因其長足的人員與企業的資料收集,並妥善的運用, 逐步成長成一個世界級的專業媒合企業. 而這類的媒合的方式,現在不僅僅用在求職,於網路發達的今日.也逐步的運用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上. PAGE VIEW網站以銷售化妝品為主,網頁設計的目標除販售產品之外,累積資料也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因為這些資料將成為未來產品銷售的依據及基礎, 透過資料可分析出每個用戶的使用行為[點入常看的項目,看產品的順序與方式,消費能力], 經過資料的累積分析後,後續在新產品的推展上,可運用這些資料找出合適的產品與消費者,讓產品能夠迅速找到出海口。而於廠商層面上,可快速了解產品的售出狀況,消費者的需要與喜好,製造出更合適的產品給消費者.. 另一方面,透過網站的資料分析出消費者行為及需要的品項,喜好,採購的預算等. 這樣資料即時性累積與分析,提供更適性的產品給消費者,這對未來對網路經營業者不惕是一個長久經營的良方之一. 網路的發達,造成消費者越來越精明, 傳統產品的銷售被迫改變, 因此規劃上也有所不同,也造成產品的上市前/上市後也有不同的行銷方式. 透過網路與資訊系統的發達,這些消費者購買的行為的資料累積就成為未來產品銷售的參考依據.是十分珍貴的資料. 而網路也發展出另類的兩種行銷方式 : 口碑行銷與社群行銷,是目前產品銷售的熱門重點行銷方式,透過消費者使用的心得,讓欲購買者於購前可得知使用的結果與效果,而後做出較正確的購買行為. 原本這類的行銷模式對消費者是有利的,但因廠商也看到這樣的行為會影響消費者個購買模式,因此開始切入使用口碑的領域內. 透過金錢邀請這類的個人對自家產品進行加分的使用行為心得,企圖促成產品銷售的提增, 但也因口碑行銷被廠商染指後,消費者容易誤信而購買錯誤的產品,或對某項產品產生錯誤的印象, 雖然這類的方式於現今社會已是不法行為,但在網路盛行的現今,消費者也難以分辨這類口碑的真假, 只能靠消費者自身的發現將此類不法行為揪出. 在網路的發達及雲端運算的鋪天蓋地下,資料的累積已然成為左右網路企業經營的重點.而未來在此類經營上,為有正確的運用這些料資料,並搭配人身邊最重要的科技- 行動運算到極致的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有較多的勝出機會.
11-02 08:31:首先相當感謝洪老師開放的教學態度,不只在學理的部分精心挑選教材在課堂上指導我們,更樂意邀請業界有創業以及網路行銷實務經驗的專家來跟我們分享創業的心路歷程以及網路行銷的精隨。陳宗明執行長精彩的兩小時演說,為我們介紹了艾思網絡網路行銷的業務以及陳執行長創業的過程,其實說實話,不過礙於時間限制,韋宏聽完了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下跟大家報告這次聽完演講得心得,其實可以用兩句很簡單的話來總結陳執行長的演講:網路行銷,其實就是做一連串的資料蒐集並且加以分析;創業,所需要的是創意(獨到的眼光),快樂的心情以及堅持下去的毅力;維持公司長期經營下去的關鍵是,愛。陳執行長當初大學的時候念的是會計,到日本進修鑽研的是財務;畢業之後在銀行業擔任財務金融工作但是因為覺得與自己的興趣不同,便轉換跑道重回日本Recruit商社工作,該企業是陳執行長找到人生方向的啟蒙,他們不給員工任何的工作範圍,讓員工自己找到自己有興趣的目標,因此員工的執行力與公司的獲利率(40%!)都是驚人的高!也因為這個工作,他了解了"資訊(料)"的珍貴之處,原來統計,並非只是枯燥乏味的記錄數字,經過分析之後,這些統計數據竟成為了艾思網絡公司的營業收入來源!在我們看起來唾手可得資料,不論是在社群(交)網站,入口網站,或是針對特定產品(服務或產業)的交流網站,其實都是該網路公司非常珍貴的資源。當大家針對某一產品或者社會現象在網站上進行意見交換,發表自己親身體驗的時候,這些網站經營者可以透過發表者的背景資料(性別,年齡,工作產業,薪資水平,學歷等等)來統計並且分析資訊,將所得出來的結果提供給產品業者當作產業分析;對消費者來說,該網站可以提供產品使用心得的中立評論,使消費者可以藉由他人的經驗知道某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這就是陳執行長當初獨到的眼光,嗅到這個商機,所以他可以毅然決然的創業,因此他特別強調,資訊的累積,絕對是一家網路公司的核心價值!有了敏銳的商業嗅覺,創業就一定成功嗎?有沒有競爭者?你的想法是正確的嗎?資金呢?獨資還是募集資金找股東?我想陳執行長當初應該也不知道他是否有成功的一天,但是我可以從他回答我當天提問的話語間得知,他對這個產業是有興趣的,他熱愛網路行銷。Justin非權貴之子,也非富少爺,因此他需要資金;當他需要募集資金時,與金主談起他對事業的規劃,人家知道他的看法是有根據性的,因此看的到投資的未來性,所以他可以有資金創業。Justin不是超人,因此他需要工作夥伴來一起成就這個夢想以及經營這個公司,在草創初期,他沒有誘人的薪資條件來吸引精英加入,但他靠的是熱忱與對夢想的熱情,跟與他一樣有創業精神的人一起講述勾勒美夢,志同道合的夥伴不計較薪資所得一起加入艾思團隊。網路公司創立初期的艱辛是難以想像的,因為一開始的核心價值"資料"是零,不論對消費者或者產品品牌公司來說,艾思網路的網站不會有任何吸引力,也因此有整整兩年時間是沒有任何收入的。遇到這樣的困境,Justin怎麼挺過來?堅持下去的毅力,那支撐毅力的來源是什麼?快樂!因為對Justin來說,這份工作是快樂的。因此我領會到創業的要素就是眼光,熱誠,快樂!希望若是有朝一日韋宏有創業的機會,能複製Justin的成功經驗!
11-03 16:17: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科技,為產業的分工帶來了突破性的創新。1983年,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提出「網路是電腦」(「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亞馬遜推出彈性運算雲端服務。2006年8月9日,Google執行長埃里克•施密特在搜尋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雲端計算」的概念。2007年10月,Google與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推廣雲端運算的計畫,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佈在台灣啟動「雲端運算學術計畫」,將與台灣台大、交大等學校合作,將這種先進的大規模、快速運算技術推廣到校園。 雲端運算最簡單的意涵,就是將運算能力提供出來作為一種服務,使企業或個人可以透過網路取得,也就是讓網路上不同的電腦同時幫你做一件事,大幅增進處理所需要的速度。你所需要的資料,不用儲存在個人電腦上,而是放在網路的「雲」上面,在任何可以使用網路的地方就可以使用。 「雲」即是我們最常使用的網際網路(Interent);「端」則是指使用者端(Client)。意思是指使用者運用網路服務來完成事情的方式,雲端運算的目標就是沒有軟體的安裝,所使用的資料都來自於雲端,使用者只需要連上雲端的設備與簡單的介面就可以了。雲端運算服務模式有三種服務模式: 1.軟體即服務(SaaS):消費者使用應用程式,但並不掌控作業系統、硬體或運作的網路基礎架構。 2.平台即服務(PaaS):消費者使用主機操作應用程式。消費者掌控運作應用程式的環境(也擁有主機部分掌控權),但並不掌控作業系統、硬體或運作的網路基礎架構。平台通常是應用程式基礎架構。 3.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消費者使用「基礎運算資源」,如處理能力、儲存空間、網路元件或中介軟體。消費者能掌控作業系統、儲存空間、已部署的應用程式及網路元件(如防火牆、負載平衡器等),但並不掌控雲端基礎架構。 在雲端運算科技發展速的時代,企業運用網路銷售商品越來越熱絡,資訊系統平台的網站設立的內容結構模式設計是相當重要,它是提供最適合行銷解決方法,讓消費者想要瞭解、想要購物的資訊,藉由資訊入口平台的整合,提供企業想要知道、想販賣的消費者所需資訊及購買商品。改變消費者購買行為,是在網路的普及,讓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從AIDMA移行至AISAS。也就是說從注意、興趣、慾望、記憶、行動等行為模式,轉移至注意、興趣、查詢(比較商品、查詢口碑)、行動、分享共有等行為模式。此一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改變,也使得消費者與企業間的力量關係產生了逆轉現象。在對企業而言,網路世界的出現,商品流通主導力由企業端移轉至顧客端。對消費者而言,「口碑」變成影響消費最重要因素。在創新社群的機會,透過社群及消費者分析技術、可創造全新的消費者資料,而口碑社群也成為強力的資料生成引擎。從供應鏈到需求鏈,藉由網路世界的出現,商品流通主導力由企業端移轉至顧客端。透過社群的設計方式,誘發口碑傳遞構造,以及透過互動模式設計,建構人的知識共創系統,創新情報價值,成為消費者及廠商間最佳的情報媒合系統。 在網站經營實務,口碑社群主軸的決定是以使用心得資料庫為主軸,營運過程透過三大步驟,深化獨特性的價值。使用者對象設定特定多元精準族群,達到口碑擴散效果。 大家平時在進行消費決策時,一定會面臨的「選擇」問題。是否常覺得幫助您進行購物選擇的情報來源有時並不那麼容易取得,特別是值得您信賴的情報,有時花許多時間,還不見得一定能找得到。另一方面,找到的資訊情報是否真的符合自己需求,用這個來進行判斷及決策OK嗎?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隨著「網路化社會」的來臨,每分每秒數以倍計快速增值的情報洪水,看似為人們帶來許多的便利性,但其實在每日接觸的大量情報中,能找出符合自己需要與兼具信賴性的情報,反而愈形困難。我們認為並主張,透過網路社群的「Give and Take」所形成的「人的知識共創」平台,不僅可創造出前所未有「群眾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的體現,更能讓每一個人感到獨一無二的幸福情報能在此處相遇。這是我們想帶給您的「希望」與「感動」的瞬間!也是我們存在的唯一理由。 在未來,我們將持續不斷地追求挑戰「人的知識共創」平台的所有可能性。提供真實且詳盡的情報服務,有效運用「網路」和「社群」的概念,從消費者行為模式理解出發,並透過有效率的媒合機制,創造出「真實情報和口碑社群創新價值」,提供「消費者消費目的」與「企業體行銷目的」兩者之間的最佳解決方案。
11-05 19:20:1011G7010易健惠 社群營運及商業運用新契機演講心得 創業需要膽識、要有勇往直前的衝力,但是成功的創業就必須配合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個人的獨特見解,再加上個人的堅持力與毅力,才有機會邁向成功之路。 網路世界是目前的趨勢,若是要運用這無邊無際的網路世界,又必須要有極具敏銳的嗅覺,能提早聞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後的趨勢,你才能領先群雄,才有廣闊的商機。 經驗是生活累積的成果,我們從懵懂牙牙學語開始就在累積自我的經驗,但是能善用自己經驗的人,才能借用「經驗」使它發亮發光,陳執行長從求學中、打工中、投資中,不斷累積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及個人的隱性知識資料庫,才能在想創業時有了方向,堅持做下去。 廿一世紀,知識是企業繼勞力與資本後之主要發展基礎與新競爭利器,知識不僅是價值、力量也是有形的商品。現今企業家在土地、資本和勞力方面投資逐漸朝「回收遞減(decreasing return)」法則方向運行,但在資訊與知識投資卻朝「回收遞增(increasing return)」方向前進,目前有許多知識產業上市公司,其市場價值數倍於總資產淨值就是最佳例證,因此知識管理成為國內外管理學界熱門話題,而企業界更焦注在:「如何管理知識,提昇獲利率,創造他人無可模仿的競爭優勢」。 企業是知識的集合體,隱性知識是形成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組織知識與員工個人知識的增長都離不開企業內部員工之間隱性知識交流和共享。而知識交流和共享關鍵取決於高位勢知識個體擴散其個人知識的意願和能力。運用博弈理論分析在不同條件下隱性知識傳播者、學習者和企業三方在知識共享過程中的各自收益情況,可以得出,由企業對知識所有者實施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激勵措施,最有力於個人隱性知識擴散,同時還應注意影響員工之間知識擴散的動力與阻力因素。 從隱性知識的概念和特徵入手,首先闡述了企業隱性知識價值潛力評價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隱性知識價值潛力評價指標的構成,並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區間數模糊評價方法對其進行了評價。所得結果為企業制定隱性知識轉化策略提供了決策依據。 「愛」是所有動力的來源,因為心中有愛,才有力量可以支撐下去,能一一去面對困境,去解決困境。親情的關愛,讓你不得有怠惰的念頭;同事間支持的愛,讓你不敢有放棄的想法;認同你的理念想法的朋友之愛,更給了你信心、勇氣拚命地向前衝,在「愛」的堆砌下,感受不到孤獨寂寞,會有源源不斷的能量湧出,推著並鼓勵自己邁開步伐大步向前走,愛的力量會是邊無際綿綿延續。 經營者與事業夥伴是生命共同體,他們隨時隨地都被鏈在一起,時時感恩跟我一起奮鬥的革命元老,經營者更要有耐心去傾聽大家的意見,往往就在喝那一杯咖啡交談中,悟出事業瓶頸的轉捩點,創業維艱、永續更難,隨時抱著要活下去的心念,才會「居安思危」,而不「死於安樂」。
11-05 21:53:網路的興起對於人類的生活型態和習慣造成極大的改變,也顛覆了人們傳統獲取資訊的方式,尤其對於資訊的記載、分享與更新,透過網路,可將訊息傳遞給任何有興趣獲取新知的網友,進而產生社群網絡的力量。因此,各種具創意概念的網路行銷模式與新興應用科技逐漸被發展出來,且進一步的影響個人行為決策,基於此,進而探討其定義及歷史演變過程。 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電腦科技的進步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許多行銷活動開始以網路做為通路與傳播媒介,提供大量商品及服務資訊,促使消費者形成購買決策,網路行銷因運而生。將網路行銷定義為:「網路行銷是對使用網路及商業線上服務的使用者進行產品銷售及服務,並配合公司的整體行銷企劃,藉由線上系統吸引使用者,利用網路獲取資訊及購買產品。」網路行銷又被稱為「虛擬行銷」網路購物是指顧客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線上搜尋、觀看廣告後購買或直接購買之行為。網際網路是一即時、互動、低成本與無遠弗屆的新通路,消費者透過網路可以更容易、更快速的方式購買;而企業透過網路銷售產品,可以避免傳統商店人力、設備與店面等實體成本。消費者網路購物環境主要為電子商務模式中的B2C (Business To Customer)與C2C(Customer To Customer )。其中企業直接透過網站對消費者銷售產品者屬於B2C模式。 社群網路包含縮短時空距離以及互動性的特質,具有共同興趣的網友常彼此主動建立關係,而形成社群。社群的形成,強化了網友的忠誠度與凝聚力,以及網站的長期經營發展。 網路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差異,在於它的高互動性,不只是單向的訊息傳播,而是消費者與企業互動的方式進行。例如:雙方可透過討論區、E-mail、部落格等管道溝通,如果消費者提出疑問或評論意見,企業也能夠做即時的處理與回應說明。 社群網站可說是社群媒體的一種,社群媒體最早起源於名為“open diary”的社群網站,它提供習慣在網路上寫日記的使用者一個交流的平台,雖然當時這個網站並無太多人知道,但根據研究發現,社群媒體可能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存在了。杜克大學的兩位教授余1979年創造了“Usenet”討論平台,提供使用者張貼訊息,直到此時,「社群媒體」才被大眾所認識。隨著時代的演進,社群媒體愈來愈多元化,例如Myspace、Facebook、Youtube……等都屬於社群媒體的一種,差異在於其功能和特色所呈現的不同變化。同時,社群網站具有兩種特性:使用者必須高度自我揭露以及社群網站本身具有中度的媒體豐富性,換言之,使用社群網站的使用者必須公開較多的自我資訊,但其能用來表達想法的方式較多元化,從Facebook 的網站不難發現這兩項特性
11-06 16:42:很榮幸可以參與聆聽,艾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陳宗明先生所演講的主題:社群營運及商業運用新契機。 近年來,由於社群網站的快速發展,每個人每天都會花不少時間在社群網站上和其他人互動或交流,使得社群網站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這也因此,商業行銷模式又或者是創業模式都面臨很大的改革以及新的風貌與新格局。 而人類最自然的一種學習方式,由透過觀察、模仿其他人的行為,以及實際參與了活動與其他人互動、交流,從這一連串的社交過程之中建立了認知、經驗以及記憶,這些最後都為成為我們所學習的知識。 而如何透過「社群學習」的力量,來提供一個開放式網路社群學習環境,搭配社群網站取得之社群關係,來進行學習社群的分析,而鎖定目標族群、擬定計畫及創新的商業模式,期望有那麼一天,自己也可以向 陳執行長學習,體驗創業的樂趣。 陳執行長,深為知識情報創造理論所著迷,在日本學習情報產業商業模式。於30歲時從金融轉換人生跑道投身摯愛網路產業。於2003年成立艾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i-TRUE),專精於網路社群經營。i-TRUE創業之初至今,以「網路社群」、「口碑行銷技術」及「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為三大研發主軸,旨在創造全新的情報價值鏈B2B2C平台。 透過「網路社群」所形成人的知識共創平台,創造所謂的群眾智慧,讓每個人都感到獨一無二的幸福情報,也就是整個網路社群行銷創業中,最重要的提供真實且詳情的情報。這也是 陳執行長在公司所設立下的鐵條,我認為這也是專業的呈現,值得學習。 而陳執行長談到,真實情報和口碑社群創新價值,提供”消費者消費目的”與”企業體行銷目的”,兩者之間的最佳解決方案。也就是如何讓消費者願意到網站上來找尋問題或答案;而廠商也願意將自己公司的資訊呈現在網站,這也就是成功的透過【人的知識共創系統】創新情報價值,成為消費者及廠商間最佳的情報媒合系統。 從陳執行長一路談到,如何選定平台的核心產品領域,以及公司剛成立時,如何從最基層的工作一步步的從到各大百貨公司及賣場收集DM、一筆筆的建立資料庫,慢慢建立口碑,進而與知名廠商合作的歷程。 值得學習的是,公司的理念,平台的設計,重視消費者的使用感受,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或各消費者不同狀況的需求做分析,也就是在網路世界最重要的”消費者的洞察”。 陳執行長的經驗告訢我們,網路創業是無形的,沒有廠房及設備;且是中長期的事業,或許要在5~10年才能看的到自己所耕耘的種子慢慢的開花結果。所以要有長遠的眼光及全盤的策劃,再加上陳執行長所勉勵的一句話”當展現意志力時,所有力量都會朝向自己”。 這場演講讓我增廣網路行銷創業的知識,受益良多,最後要感謝洪儒瑤老師,在網路行銷與創業這門課上,除了理論的教授上,更精心策劃的安排,在業界有實戰經驗的創業家,蒞臨課堂上分享寶貴的經驗,並透過同學的提問,在互動中讓我更能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11-06 16:44: 茒美君很榮幸可以參與聆聽,艾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陳宗明先生所演講的主題:社群營運及商業運用新契機。 近年來,由於社群網站的快速發展,每個人每天都會花不少時間在社群網站上和其他人互動或交流,使得社群網站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這也因此,商業行銷模式又或者是創業模式都面臨很大的改革以及新的風貌與新格局。 而人類最自然的一種學習方式,由透過觀察、模仿其他人的行為,以及實際參與了活動與其他人互動、交流,從這一連串的社交過程之中建立了認知、經驗以及記憶,這些最後都為成為我們所學習的知識。 而如何透過「社群學習」的力量,來提供一個開放式網路社群學習環境,搭配社群網站取得之社群關係,來進行學習社群的分析,而鎖定目標族群、擬定計畫及創新的商業模式,期望有那麼一天,自己也可以向 陳執行長學習,體驗創業的樂趣。 陳執行長,深為知識情報創造理論所著迷,在日本學習情報產業商業模式。於30歲時從金融轉換人生跑道投身摯愛網路產業。於2003年成立艾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i-TRUE),專精於網路社群經營。i-TRUE創業之初至今,以「網路社群」、「口碑行銷技術」及「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為三大研發主軸,旨在創造全新的情報價值鏈B2B2C平台。 透過「網路社群」所形成人的知識共創平台,創造所謂的群眾智慧,讓每個人都感到獨一無二的幸福情報,也就是整個網路社群行銷創業中,最重要的提供真實且詳情的情報。這也是 陳執行長在公司所設立下的鐵條,我認為這也是專業的呈現,值得學習。 而陳執行長談到,真實情報和口碑社群創新價值,提供”消費者消費目的”與”企業體行銷目的”,兩者之間的最佳解決方案。也就是如何讓消費者願意到網站上來找尋問題或答案;而廠商也願意將自己公司的資訊呈現在網站,這也就是成功的透過【人的知識共創系統】創新情報價值,成為消費者及廠商間最佳的情報媒合系統。 從陳執行長一路談到,如何選定平台的核心產品領域,以及公司剛成立時,如何從最基層的工作一步步的從到各大百貨公司及賣場收集DM、一筆筆的建立資料庫,慢慢建立口碑,進而與知名廠商合作的歷程。 值得學習的是,公司的理念,平台的設計,重視消費者的使用感受,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或各消費者不同狀況的需求做分析,也就是在網路世界最重要的”消費者的洞察”。 陳執行長的經驗告訢我們,網路創業是無形的,沒有廠房及設備;且是中長期的事業,或許要在5~10年才能看的到自己所耕耘的種子慢慢的開花結果。所以要有長遠的眼光及全盤的策劃,再加上陳執行長所勉勵的一句話”當展現意志力時,所有力量都會朝向自己”。 這場演講讓我增廣網路行銷創業的知識,受益良多,最後要感謝洪儒瑤老師,在網路行銷與創業這門課上,除了理論的教授上,更精心策劃的安排,在業界有實戰經驗的創業家,蒞臨課堂上分享寶貴的經驗,並透過同學的提問,在互動中讓我更能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11-07 00:07:劉毅驊 1011g7006 首先很感謝陳執行長撥空來中華科技大學演講,其實當時有稍微看過陳執行長的網站及相關資訊,其實我對任何公司的創辦人、總經理、董事長、執行長都會有種刻板的嚴肅印象,但在看完陳執行長及聽完演說之後,對之前的偏見就完全改觀。 當然這都不是重點,其實在陳執行長講到他在日本公司上班的情況時,我就給我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自己近一家公司,然後公司一個月都不教你任何東西,也不給你任何工作,我會怎麼做? 我想或許我的做法會跟陳執行長一下,想辦法找工作或者是解決問題,並想者我可以做些甚麼?因為我認為,人在一個完全沒有目標的環境下,自己會找事情做,及尋找目標,及問題的解決方法。 這次的主題講到創業,創業相信在很多人的心中是ㄧ夢想,誰不想當老闆?誰不想擁有自己的公司或是店,我覺得陳執行長講到創業這部分並沒有太深入,其實創業就以我個人的看法來說,需要考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是否自己適合開店,創業若都不先了解自己,就算商品在好,生命週期相信也快也會很快的走到谷底。(二)時機點:我認為要注重大環境下的發展,有些產業或商品可能在當下並不適合發展,若在當下硬是創業,可能帶來的損失會遠超過想像。(三)充分的準備:就跟我們常聽見的5W1H跟SWOT跟STP,賣什麼、賣給誰、甚麼時候賣、怎麼賣、優劣勢、機會威脅、產品定位在哪、市場區隔中競爭者多寡、替代性等等。(四)人員:2個人以上稱之為團隊,通常創業者如果不是個人經營、那就會出現團隊,如何把團隊運用再適合的地方,什麼人擺在甚麼職位,這些人能產生多少產值,他的最大產值在哪裡,最大的優勢在哪裡?他能盡所能發揮?他的心態為何?這部分可能跟組織型為教相關。(五)制度:一個創業者是否須考量到公平性?章規制度就是最好的方法,明確公證的制度能有效的控管人員。 當然以上都我是個人的看法,可能陳執行長不用考量這麼多因素創業也能成功,或許是他成功的心態及想法是我現在無法想像及體驗的部分。 創意,我覺得這個定義很廣,也不知道如何定義,但是創意是否有價值,這價值能否被肯定,重點是,值錢嗎?,這是我現在還再學習的部分,常常看到友人在夜士或是格子趣賣自己的手工創意商品,但在跟這些朋友聊天後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創意商品都能賣得好,原因是甚麼?有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價錢,但我個人認為是消費者不想把錢花再買這些創意商品上面覺得這東西沒也購買的"價值"。 以上是我再聽完陳執行長之後所延伸出來的想法,可能跟執行長講的內容部分不太相關,但是我在聽完之後,對於創業、創新、創意又有另一個觀念的啟發。
11-12 20:52:留言...1011G7015 温甯萌: 感謝老師對於課程的精心安排,產學之間教學相長,讓我們將理論融入到實務之中。很可惜因為請公假,無法參與這場精彩的演講。也由於沒有親自聆聽,只能就有限的資料做分享。隨著「網路化社會」的來臨,每分每秒數以倍計快速增殖的情報洪水,看似為人們帶來許多的便利性,但其實在每日接觸的大量情報中,能找出符合自己需要與兼具信賴性的情報,反而愈形困難。網路行銷其實就是透過網路系統,進行行銷活動。廣義而言,為企業的整網路策略或整體產業的網路化。狹義的網路行銷,則指透過網路進行的各種行銷、促銷活動、廣告及企業形象等的行銷行為,將傳統的行銷行為,改以網路代替。對於網路行銷, 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定義, 我個人的看法是, 「透過網路來達成行銷的目的或是進行行銷的行為, 就叫網路行銷」, 當我提到這個定義的時候, 有朋友不知道是喜歡挑毛病, 還是很注意的聽了這個定義的內容, 就發出了另一個疑問, 「那意思是, 網路行銷不一定有網站囉?」是的, 其實網路行銷不一定非得有個網站不可! 在公司裡如果跟行銷、企劃、經營管理相關的部門, 可能經常都會接到一大堆所謂網路公司、網路行銷公司的聯繫, 提供一大堆網路行銷方案, 甚至也有人不賣魚, 專賣釣魚的方法, 也就是提供網路行銷的課程 把珍貴的網路行銷密技, 在很短的時間傳授給您。個人的看法, 對於任何的網路行銷, 都應該先確認「想進行網路行銷的主體」以及「希望藉由網路行銷達成的目的」, 再來檢視一下這些所謂的網路行銷公司提供的「網路行銷服務」能不能達到所想要的網路行銷目的。某些經濟學家來說,創業者(entrepreneur)是指在有盈利機會的情況下自願承擔風險 創業的人。另一些經濟學家則強調,創業者是一個推銷自己新產品的創新者。還有一些 經濟學家認為,創業者是那種將有市場需求卻尚無供應的新產品和新工藝開發出來的人。管理學專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將這一理念更推進了一步,稱創業者是主動尋 求變化、對變化作出反應並將變化視為機會的人。只要看一看傳播手段所經歷的變化,從打字機到個人電腦到互聯網,這一點便一目了然。社會群體文化也與創業精神相關。創業者面臨的挑戰是既要果斷又要審慎。一方面要採取行動抓住機會,不坐失良機,另一方 面要盡可能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以迎接機會的來臨,並減少創業的風險。準備工作包括評估市場機會,開發產品或服務,制定合理的經營規劃,確定需要多少資本並 安排融資。創業精神在不同文化中的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 創業所能得到的回報。看重社會地位和專業經驗的文化可能不利於創業,而推崇通過個 人奮鬥取得成功的文化或政策則很可能鼓勵創業精神。在對企業家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進行仔細分析後,經濟學家提出了可供創業者借鑒的幾個 關鍵因素。考慮到這些因素能夠降低風險,反之,無視這些因素則有可能加速新企業的倒閉。•動機: 創辦企業的動機是什麼?僅僅為了賺錢嗎?是的,很多企業家確實腰纏萬 貫。不過,在創業階段及企業經營初期,資金往往吃緊。很多創業者直到能夠保證公司有盈利時 才開始領取薪酬。•策略:讓產品或服務與眾不同的策略是什麼?是否只在售價方面同他人競爭?價 格很重要,但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只靠價格與他人競爭的風險極大。生產大批產品的大型公司 具備壓低價格的優勢。•符合現實的構想:對於企業潛能的展望是否符合現實?運營資金不足是造成很多 企業倒閉的原因。創業者往往在制定經營規劃時低估創業成本,同時高估銷售收入。一些分析人 士建議將最終成本預算提高一半,並降低銷售額預估。只有這樣,創業者才能客觀地預測現金流量,並判斷自己是否已做好創業的準備。 祝大家都發財~~!!!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