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洪儒瑤的教學網站! - 講義 - 知識管理第三講 |
| 知識管理第三講知識管理Lec 3-組織知識分享與移轉 By Dr. Ju-yao Hung 一、知識分享的基本定義 指組織的員工或內外部團隊在組織內或跨組織間,彼此透過各種管道交換、討論知識,其目 的在透過知識的交流,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並產生知識的綜效。 二、組織知識分享的原因 (一)知識的本質面 1.知識與一般資產不同,愈是分享就愈能發揮價值 2.知識分享能產生「綜效」 3.知識的分享會讓其績效成指數的成長: K=(I+P)s 其中,K=Knowledge;I=Information; +=Technology;P=People;S=Share 4.透過分享可將個人內隱知識外化為組織知識 (二).組織的績效面 1.知識不分享會造成重複開發的浪費 2.知識不分享會造成重蹈覆轍的損失成本 (三)外部環境的需求面 1.跨國產業全球化組織之形成 2.網路型組織、專業分工團隊的形成 三、組織知識分享對組織的效益 (一)加速時間的槓桿效益 加速員工間、團隊間、部門間的知識分享,並透過各部門之協調合作,來加速產品上市的 時間。 (二)提升品質的槓桿效益 組織可利用TQM達到「第一時間就做對」,而知識管理則可透過教訓學習的分享,有效 地達到在「第二時間一定對」(Second Time Right)的品質效益。 (三)顧客滿意的槓桿效益 等於是客服人員「集合了全公司所有相關的最優秀員工來服務顧客一人」。 (四)形象一致性的保護 各個子公司沒有最佳實務的分享,將使其品質相距太大,而會破壞了公司的形象。 四、組織知識分享的主要管道 (一)正式的機制 1.正式的網路:是組織透過管理系統由上而下傳遞、指示,或由下而上彙整、呈送與工作、 任務相關的正式資訊與知識。 2.師徒制傳承(Apprenticeship)的傳遞與分享:是指資深的員工(師父)以母雞帶小雞(常常 是一對一)的方式,即以資淺員工(徒弟)個人整體的智能與技能發展為焦點。 3.知識庫的建立 4.知識展覽會與知識論壇:由組織來主導,在特定的時間與場所,對於其領域的重要知識, 召集相關知識來源團隊與可能相關的需求單位,自由交流分享知識。 (二)非正式的機制 1.非正式網路:是指員工之間透過私底下的關係,例如溝通網路、諮詢網路與信任網路。 2.知識網路(或稱實務社群):是指組織內由興趣、專長相同的員工所自行組成,以「知識 分享為目的」之實務社群。 3.非正式場所:此即一般所指的「茶水間與談話室文化」,是指員工透過在非正式場所,不 期而遇的對話與閒聊,及其產生的知識交流與分享的一種方式而言。 歡迎使用 中華科技大學e-Portfolio系統. 試著寫篇文章吧!.
|
|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