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展老師的教學平台 - 出版書籍

 天天向上 時時學習 自在得快樂

建築系
助理教授
羅中展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出版書籍

      • 學年度: 96
      • 計畫案號:
      • 專書名稱: 中國歷史上的西部開發
      • 作者順序: 26
      • 使用語言: 33
      • 出版日期: 2007/09
      •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 isbn: 7-100-05276-9
      • 通訊作者:
      • 專書類別: 72
      • 摘要: null


      • 學年度: 104
      • 計畫案號: no
      • 專書名稱: 海峽兩岸侗族文化研究論文集
      • 作者順序: 26
      • 使用語言: 33
      • 出版日期: 2014/10/10
      • 出版社: 中國文史出版社
      • isbn: 978-7-5034-5414-1
      • 通訊作者: N
      • 專書類別: 60
      • 摘要: 當前許多場合都可以看到討論如何提昇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之際,有策略之外更不能沒有推動工作的實際做為,也就是執行的方法,但是除此此之外,文化產業的核心到底何在,是否更應該將核心把握清楚,才能真正的將文化產業活動的精神,保存與傳承文化精緻的部份,發揮出來。 本文所討論的舒米恩作品確實是一部帶動民族文化傳承的成品,除此之外,舒米恩已經出版了第二張他個人的專輯唱片,兩張唱片中都帶有明顯的民族文化元素與話題,也幫他為更多的人所認識,此舉幫助他或支持他去為族人做更多的保存文化的努力。 都蘭阿美的民族活動充分的展現文化在地發展的努力,文化活動如果脫離民族本體,似乎是花朵離開土地,絢麗也只是短暫一時罷了。再者若文化活動若只靠政府補助來進行,那它的本質也會是很脆弱的,沒有自我主體性的文化活動便令人懷疑其存在價值何在,文化活動必須想辦法自立,找得到出路,喚起民族本身及族外有志之士共同奮鬥才能永續經營,這就才是發展文化產業化的根本。    文化產業是由基層文化中發展出來,以它來做為振興產業基礎核心,與其說是一種產業導向的策略,不如說是一種文化再造的生活方式:一如日本學者宮崎清所提出的一種詮釋說『「造村」或是「社區總體營造」起步,就是透過徹底的「社區生活文化調查」,認識社區豐沛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以這些「社區之華」描繪「社區之夢」,做為造村的起點。……社區總體營造並非如時針逆轉,單純地將目前的產業、社會、生活型態回歸到過去,也不是要倡導「工業為惡」、「傳統農業社會與生活文化為善」;而是強調「社區」中所傳承的生活文化與人類智慧,必須與工業化的價值並存。』 ,由此可見,推動文化產業的思考促是以產業的生產思為來進行,而是以人本的概念來重新審視文化的美,以文化為基礎來發展。 進年來臺灣不斷的努力於一個生活目標,也就是社區營造,而社區總體營造應該是引導民眾自主來參與,由大家共同去作一件事情,所以其重要的是過程,而且這是必須經過一段長的時間才能慢慢累積出來,最後必須用生活於其中的角度去看整個過程,因為社區總體營造追求的是一套生活整體模式的呈現,是整個生活的改善,一種價值觀的形成,希望最終能將成果提昇到社區文化的層次上,最重在的是在這過程中的溝通,社區民眾的共識是文化創意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把居民的角色拿掉就無法顯現出文化的特殊性與主體性。 運用另一方面來體認,文化產業本身也可以是整個社區營造過程的切入點,這個努力不僅是產業的創造與提昇,這同時也包含生活環境的改善,包含帶動社區居民意識的凝聚,文化產業發展本身帶動社區居民意識的凝聚或居民對自身的認同價值觀,即所謂地方文化的形塑,這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目的。因為如果只是看到產業可以賺錢而去推動,這樣就會忽略掉許多更重要的文化因素。所以,在此要特別強調文化與產業的關係,因為不能不強調社區居民在這過程中角色及重要性,除了當地民眾主動參與才能真正展現出文化的重要性。


      • 學年度: 104
      • 計畫案號:
      • 專書名稱: 漢藏佛教美術研究 2012第四屆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作者順序: 26
      • 使用語言: 33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 978-7-5325-6297-8
      • 通訊作者: N
      • 專書類別: 60
      • 摘要: 歷來的王朝君主為顯示出其國朝統治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總要透過若干手段表現,或是利用武力威權,震嚇四方;或是透過宗教的力量,突顯出其君權神授之無上神聖。這些做為在清代乾隆皇帝時期表現的最為具體與明顯,本文乃因此特別進行討論。 清代乾隆一朝的主要民族事務焦點仍集中在蒙藏兩族,也因為乾隆皇帝的深刻用心,使得蒙藏兩族歸屬大清帝國,此一功績這不能不加以推崇,探究乾隆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中,運用藏傳佛教的力量絕不可忽視。 乾隆皇帝在許多作為上自許為文殊菩薩,身為皇帝何以要菩薩形象出現?又何以是文殊菩薩而非其他神祇,這樣子的概念應來自其信仰體認上,或有所啟發,或特有所指。因此有深入討論之必要,何以引用此等概念做為治國方策。 乾隆就藉藏傳佛教所運用的種種統治手段,都展現出相當的效果,因此不能不進一步探討其運作的理論基礎,探討其神聖性的理論背景,也探討其如何運作使宗教力量為統治權的助力。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