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展老師的教學平台 - 學術活動

 天天向上 時時學習 自在得快樂

建築系
助理教授
羅中展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學術活動

      • 學年度: 94
      • 活動名稱: 中國歷史上的西部開發國際學術討論會
      • 主辦單位: 中國歷史學會寧夏大學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05/09/26
      • 結束日期: 2005/09/29
      • 活動時數: 四天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null
      • 學年度: 95
      • 活動名稱: 中亞反恐現況與展望學術會議
      • 主辦單位: 外交部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06/12/07
      • 結束日期: 2006/12/07
      • 活動時數: 6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null
      • 學年度: 95
      • 活動名稱: 大國中亞政策與中亞對外關係學術會議
      • 主辦單位: 外交部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07/05/24
      • 結束日期: 2007/05/24
      • 活動時數: 6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null
      • 學年度: 96
      • 活動名稱: 大國及中亞能源政策學術會議
      • 主辦單位: 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07/09/27
      • 結束日期: 2007/09/27
      • 活動時數: 6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null
      • 學年度: 96
      • 活動名稱: 第七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
      • 主辦單位: 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07/10/24
      • 結束日期: 2007/10/25
      • 活動時數: 16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null
      • 學年度: 99
      • 活動名稱: 中亞論壇學術研討會
      • 主辦單位: 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中亞研究所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0/11/15
      • 結束日期: 2010/11/15
      • 活動時數: 8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無`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發表論文一篇 近期印度發展對中亞之影響 論文提要: 長期以來印度就存有領導亞洲,掌握南亞大陸及印度洋的想法,極力使自己不在世界舞台上缺席。現今印度更一直想在重建全球秩序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儘管印度有著成為亞洲第一領導的概念,但過去時空環境並無機會促成,但是在2000年以來世界經濟秩序的改變,讓印度的想法有前進的可能,因此這幾年來印度積極展現該國參與周邊國家的事務的企圖心,用以發揮影響力。 自蘇聯解體以來,因為擁有豐富能源礦產資源的中亞地區,再次成為各國的焦點,相對的也促使中亞各國對世界有更多的影響力。中國、俄羅斯、美國、歐盟國家之外,印度也企圖對中亞發揮應該有的影響。 面對中亞國家對各國的交互動及往來,可以觀察到在這麼一個關鍵的時刻,有意成為南亞領導人的印度,他們的發展是否將影到中亞地區未來的前景。 本文亦將探討印度若有意進一步在中亞地區發揮影響力將面對那些挑戰與困難,藉以分析印度的稱霸想法實現的可能性。
      • 學年度: 100
      • 活動名稱: 空間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 主辦單位: 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中亞研究所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1/05/19
      • 結束日期: 2011/05/19
      • 活動時數: 8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一個民族久居一地區,儘管自然條件會制約他們的發展,但該地區的自然條件也是該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這是空間與民族文化的互相影響而來。民族文化與生活空間存在一定的關係,生活空間不同所取得的生活資源是大不相同,引導生活於其中的人群有著相互適應的產出,若探討民族文化的表現與產生,則不能不對彼等所生活的自然環境有深入的認識。 本文提出的藏民族生死觀念,藏民族受到原始薩滿、祆教、本教、佛教等宗教的多重影響,呈現出多種宗教文化的概念在民間習俗中,加上居處在海拔高、多山的地理條件中,因為自然環境的影響決定了藏民族最為流行的葬法是天葬而不是佛教所推崇的火葬。現時因為大部分的藏族信仰著佛教,這個因素決定了藏族認定的最高級葬法是佛教所崇敬的塔葬而不是天葬。另一方面,因為本教的興衰決定了土穴葬習俗的興衰。所以藏族的葬俗在今天明顯的看到是由於地理環境與宗教文化雙重力量決定他們的喪葬儀禮。
      • 學年度: 100
      • 活動名稱: 文化空間學術討論會
      • 主辦單位: 教育部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1/05/19
      • 結束日期: 2011/05/19
      • 活動時數: 8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發表論文一篇與與會學者分享
      • 學年度: 100
      • 活動名稱: 第十屆中亞論壇學術討論會
      • 主辦單位: 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1/11/19
      • 結束日期: 2011/11/19
      • 活動時數: 8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本論壇由外交部指導贊助,參加學者有來自烏茲別克及哈薩克提供第一手資料。故宮博物院陳維新先生之報告引起外在場對最多討論。
      • 學年度: 101
      • 活動名稱: 海峽兩岸新世紀以來世界民族問題的特點與趨向學術研討會
      • 主辦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法學部 延邊大學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2/07/22
      • 結束日期: 2012/07/27
      • 活動時數: 5天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論文摘要 本文擬就目前經常被討論的一個議題「文化發展」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行討論。 民族文化在現代面臨許多挑戰,來自經濟全球化,大社會強調經濟發展,城鄉差距區別等等因素,讓民族文化面臨的不只是挑戰而是如何存續、傳承。照目前的演變情勢,經濟發展的力量仍然優先於其他力量,因此在來思考民族文化的未來發展。 文化真能變成產業嗎?產業化的走向真的就能解救文化的前景嗎?本文擬由此進行討論,期盼在本文討論中釐清一二個觀點,亦在討論中思考民族文化未來的走向。
      • 學年度: 101
      • 活動名稱: the 5th Beijing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ibetan Studies.
      • 主辦單位: China Tibetology Research Center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2/08/02
      • 結束日期: 2012/08/05
      • 活動時數: 4天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今天由於觀光產業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日益興起,利用藏族多樣的服飾這樣一個符碼意象來引發眾人對藏族的注目,引發消費者對藏族文化產業的關注,但是做為傳統文化的一個具體印象的民族傳統服裝,在有意或無心的情況下已然出現許多變化,本文擬由此切入進行討論,藏族的服飾應該在文化產業中具有什麼樣的性質意義? 一個民族存在的根基在於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延續,這一群人所創造的一切謂之文明,文明長期的累積乃成文化,文化之生成與傳遞才能將民族的發展鞏固下去,沒有文化做為基礎,民族的特色將逐漸消失,最終民族將不復存存在,這是為何需要積極關心民族文化發展的理由。
      • 學年度: 101
      • 活動名稱: 第四屆黔台兩地經貿文化交流研討會
      • 主辦單位: 中華兩岸少數民族知識經濟交流協會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2/12/01
      • 結束日期: 2012/12/01
      • 活動時數: 4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近年來兩岸民間交流日趨熱絡,交流的面向也不再僅是少數幾項而已,這樣的發展當然是雙方許多人士努力促成的結果,雖然成果日漸豐碩,但是我們仍然期待可以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互相認識。 兩岸在相隔多年後,有許多生活上的習慣,用語詞彙,乃至對事務的價值觀都有了大大的不同,如果沒有相當的溝通與互相學習,這些小地方隨然不起眼,但是會因而產生誤會與衝突。 兩岸同胞在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如果不清楚這種差異,沒注意雙方不同的生活細節,會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這樣不僅不會增進兩岸同胞的認同,反而會擴大兩岸同胞在文化上的隔閡,有違兩岸文化交流的初衷。 目前兩岸的交流已進行到一個新的階段,未來如何進一步擱置爭議,如何雙方更進一步的相互瞭解到差異,這將會是未來深化交流成眼下除了教育交流影響力最大之外,文化交流是另一個重點。如何透過更進一步交流、相互了解、尊重與珍惜,將是未來共同努力的目標。把握兩岸文教交流的機會,掌握拓展兩岸文教交流推動的方向 果的基礎。
      • 學年度: 102
      • 活動名稱: 兩岸少數民族(侗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
      • 主辦單位: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3/07/12
      • 結束日期: 2013/07/15
      • 活動時數: 72小時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no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 學年度: 102
      • 活動名稱: 第二屆兩岸少數民族〈侗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
      • 主辦單位: 湖南省侗學研究會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3/07/12
      • 結束日期: 2013/07/14
      • 活動時數: 72小時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本人以文化創意活動的一個案例探討為提發表論文 本文擬以一部阿美族青年歌手舒米恩所演唱的音樂演唱影片來討論現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傳遞的途徑,因為目前許多國家都在談論一個文化傳承的方法,謂之為「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方法擬現代的方法來保持文化的活力,透過經濟手段來營運產業,讓文化產業化,更進一步讓文化能產生經濟產業的效果。 論者常以為推動文化產業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復甦或恢復或許能提供部分的助力和誘因,事實是否果真如此?我人應當對文化產業有所認知,這絕非一劑萬靈丹,並非在民族地區推動起來就能有產出效果,也並非所有民族都能適用,因此需要多方面來探討以找出民族文化乃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之道。 運用音樂錄影帶來表現活潑的歌曲與畫面,是一項很受時下年輕人所喜愛的,而舒米恩正是運用這個方式來表達與述求,讓更多的人來借由他的音樂來認識阿美族的文化,這是很具體的努力,本文即擬就此展開討論。
      • 學年度: 102
      • 活動名稱: 第二屆海峽兩岸民族學學術研討會暨臺灣少數民族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
      • 主辦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3/08/19
      • 結束日期: 2013/08/20
      • 活動時數: 48小時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發表論文民族文化品牌行銷的探討一篇 本文擬就現今經常聽聞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角度進行探討,近年來各國政府或各級政府都在大力推動這項事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這個產業當中所包含的文化作品有動有靜,種類繁多又樣式各別,成功者足以吸引眾人目光,帶動的商也產值也就相當可觀,但反之投資出一場空的也不在少數,文化產業應該在什麼基礎上來行銷? 論者常以為推動文化產業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復甦或恢復或許能提供部分的助力和誘因,事實是否果真如此?我人應當對文化產業有所認知,這絕非一劑萬靈丹,並非在民族地區推動起來就能有產出效果,也並非所有民族都能適用,因此需要多方面來探討以找出民族文化乃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之道。 民族文化產業的內涵究竟應當如何形成,民族文化是否能設想為一個品牌?倘若要使民族文化品牌能成功的行銷,是否要找出其中的核心價值,找出足以吸引眾人目光的焦點,在適當的策略下讓民族文化成功的形成有產值的產業,這是本文擬加討論的重點。
      • 學年度: 102
      • 活動名稱: 最新中亞與周邊地區政經情勢展望學術研討會
      • 主辦單位: 健行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3/10/04
      • 結束日期: 2013/10/04
      • 活動時數: 4小時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 綱要簡介: 發表論文中國同意藏區居民膜拜達賴喇嘛法像之意涵 一九五九年三月十七日,達賴喇嘛自西藏出逃印度。一九八 0 年代以來,中共與達賴喇嘛代表開始有接觸並展開所謂的談判,雙方開始對話,此項對話一直備受國際間各界關注,但因為雙方對對話的議題及其背後的目標不同,於是雙方各執己見,一直沒有進展,迄今正式的談判超過十數次;所謂「西藏問題涉」其本身所涉及的就是複雜的民族議題,它除了是中國內部問題外並牽涉到複雜的國際因素在其中,要在短期內解決並非那麼容易。 二0一二年三月,一個國際聲援西藏組織呼籲中國當局儘快恢復與達賴喇嘛特使的會談,緩和因藏人自焚事件導致的局勢緊張。 達賴喇嘛在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告訴路透社記者,中共更換中央領導人之後曾經發言提出:「令人鼓舞的跡象顯示,中國對西藏的態度已有轉變;他並說,北京當局如果真改變心意,西藏流亡政府願意重新談判。」,這是為雙方再次對話拋出一個新的訊號。 不久前,香港的《亞洲周刊》發表了一篇專訪:「中共中央黨校社科教研部靳薇教授:重啟談判解決涉藏問題。」,這篇專訪很值得認真解讀。這篇專訪爭透漏出幾點比較不同於前的論點,國外一些專家認為這是中共高層中特意放出的風向球,後續的發展就值得觀察。 就在今年六月,繼中國官網新華社五月頒佈十四世達賴喇嘛故鄉有望成為中國最年輕城市後,中共當局又以官方檔模式容許青海省海南州各縣寺院自由供奉達賴喇嘛法相。這項消息是獲得證實的,那麼各界開始討論的是這個動作後面隱含著何種訊息? 以下本文將探討幾個觀點:(一)中共為何在此時同意青海省海南州各縣寺院自由供奉達賴喇嘛法相,目前中共之反應與舉措為何而來?(二)西藏流亡組織對此一事件之態度與反應為何?以及面對未來「談判」作為為何準備。(三)各界先前推論認為是將進一步對話,但雙方的陸續發言讓外界所見卻又有不同,其顯示意涵為何?
      • 學年度: 104
      • 活動名稱: 解決民族問題的歷史經驗和現實抉擇
      • 主辦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4/10/10
      • 結束日期: 2014/10/11
      • 活動時數: 12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no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由行政院蒙藏委員會邀請台灣學者一行11人組團前往山東煙臺大學出席中國社科院主辦解決民族問題的歷史經驗和現實抉擇研討會 此次會議大陸出席者有33名 有來自青海及雲南北京等地 共發表論文21篇都具有一定的水準 每一場次都有學者擔任評論及討論人 都按一定的學術規範進行 這樣子的學術活動已然規則化而非拜拜性質 在該校舉行會議的同時適逢煙臺大學30週年校慶 賓此安排參觀該校新設置之校史館 乃知該校係當年有北大及清華兩所大學的支援才建校 是故該校有一定的水準 全校約有3萬學生有21個學院 其規模已然不小 開會之餘並前往威海衛當年清北洋艦隊基地劉公島參觀 紀念中日甲午海戰120週年 令人感慨萬分 中日發展之殊途竟由此而起
      • 學年度: 105
      • 活動名稱: The 6th Beijing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ibetan Studies
      • 主辦單位: 中國藏學中心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6/08/02
      • 結束日期: 2016/08/05
      • 活動時數: 24小時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在藏族的宗教藝術中最引人入勝的作品是為唐卡,唐卡本身具有宗教上做為修行觀想的工具外,它具備傳遞藏族文化及價值觀的功用,透過各式各樣的畫面,一切盡在不言中。在所見諸多的神祇造像,以觀音及度母的形象最容易被接觸到,對度母的禮敬也最為普遍,何以如此? 度母的修行儀軌在藏傳佛教各教中都存在,對度母的禮敬及崇拜都有,本文擬由基本經典入手討論,在經典中如何敘述度母的起源與神格,以及經典中所建立的儀軌等,除了經典的敘述外,再討論度母的世俗面及故事,何以藏族特別的推崇綠度母?為什麼要認為綠度母是唐代的文成公主化身,為什麼特別有這段傳說,基於何種的歷史因源? 從唐卡的繪畫中經常可以見到度母的形象,不論是綠度母或白度母,從單一尊的畫像到二十一度母像都有,她們的心咒最常與觀音的心咒被交替持頌,度母圖像的形象,深深的映照在藏人的文化中,度母的信仰在藏族的生活的中所佔有的位置很少有其他神衹可比擬,何以如此,在此擬做探討。 度母不見於漢傳佛教中,但是和漢傳的三十三觀音像形象相較,卻有若干相似之處,這是否是兩民族對觀音菩薩的概念在轉化上有所不同,亦或這是民族文化不同下的各自詮釋? 本題研究擬借用直觀圖像的途徑來入手,探討藏族的度母崇拜,進而討論漢藏兩族在面對觀音菩薩化身的不同詮釋,及其所延伸的民族交流現象。
      • 學年度: 105
      • 活動名稱: 中國民族理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紀念牙含章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討論會
      • 主辦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6/10/11
      • 結束日期: 2016/10/11
      • 活動時數: 8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從文本讀歷史---回顧牙含章先生著《達賴啦嘛傳》中一則事件 論文摘要: 本文主要的討論是研讀牙含章先生所著,在一九八四年出版 《達賴啦嘛傳》漢文版一書,就書中所記錄之十四輩達賴啦嘛坐床典禮一事,進行討論。 國民政府時期因為出現十四輩達賴啦嘛轉世靈童坐床一事,特別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入藏主持典禮,吳忠信委員長代表中央政府主持係維護傳統,讓此一名號得以名正言順的延續;由於少數不明事實與傳統的學人與外國記者,在不明白藏族近代史情況下取得不正確資料,以訛傳訛或是曲解與誤導,本文擬在此舉出相關資料一一加以敘明,期望針對西方部分報導錯誤之處,提出糾錯以正視聽。 牙含章氏的作品因為當年並非為學術研究而撰文,他在書中自敘是為一般讀者而寫,所以有引文或資料出處並未細註,部分段落未免有說明不夠清楚之暇,然而他的著作當年是以漢文寫達賴喇嘛生平事蹟的奠基之作,今日再加研讀,找出資料出處,填補當日之不足,自更可以讓歷史事實更清楚。
      • 學年度: 106
      • 活動名稱: 海峽兩岸處理民族問題的經驗與路徑學術研討會
      • 主辦單位: 燕山大學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7/08/21
      • 結束日期: 2017/08/23
      • 活動時數: 8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歷來民族行政管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國歷代都有過不同的管理機關和政策,成效互見。因為今天時空環境的變化大大的不同過去,所以在行政管理方式與技術層次就應當有所不同,現代更是需要新的思維與做法,運用新的技巧來完成工作,民族工作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工作,故本文擬採用公共政策的角度,來探討行政法中一個簡易的概念,行政信賴的原則,試以兩個案例進行討論,探討民族管理工作可進一步否的完善。 過去的民族地區受限於交通不便,是故在與中央政府之間,無法去取得迅速和適時的互動及溝通,以致有許多誤解與歧見因此產生,在相隔甚遠的情況下,就此兵戎相在多所難免,拜交通工具的方便及鐵公路的開通,民族地區通過現代的電子媒體幫忙,即時通訊,隔山隔海的問題基本不存在,中央和民族地區是零差距的,現在的隔閡會出在人的因素而不再是地理關係了。 民族治理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原因在於多民族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各有不同,不能彼此尊重,互相了解,這如何來民族團結,如何形成民族繁榮? 民族治理一事,影響的問題不僅僅是本民族自身的發展問題,更是整個國家安定與團結的問題。長期以來中央執政者往往是以中央的觀點看待少數民族,不自覺的站在多數漢族人的運用和思考,因為憑藉漢族多數的優勢,從來沒有好好地站在少數民族的角度及立足點思考,跟少數民族好好相處過。 民族區域自治這個概念深深的吸引著少數民族,兩岸的少數民族都在期盼自己的民族能自治能夠進步,然而這個願景卻不容易達成,在未能充分達成自治之前,這樣一來政府的行政機關就應該擔負起照顧少數民族基本的需求,解決他們的需要,真正落實民族平等等措施,確實執行多民族國家政府的職能。 本文運用公共政策的學理角度進行討論,透過兩個不同民族的案例分析,期盼能計較於方家。
      • 學年度: 106
      • 活動名稱: 一帶一路歷史視野與現實展望學術研討會
      • 主辦單位: 北方民族大學
      • 活動種類: 1
      • 開始日期: 2017/08/25
      • 結束日期: 2017/08/29
      • 活動時數: 16
      • 證書字號:
      • 學校補助:
      • 研習證明: N
      • 綱要簡介: 不少人一直以來的看法,單純的以為一帶一路是一項經濟計劃,然而一帶一路被稱為國家級的大戰略,然而就戰略兩個字所得到的概念,就不是一項單純的工程,這不是一項簡單的經濟發展框架可以說明的,他應該是涵蓋了國防、外交、經濟、社會發展、文化、環境及能源等等各方面總合的工作。 一帶一路的工程存在一定的風險,有論者是以為風險在資金,有論者認為是在外交關係,種種論點都有其道理,然筆者則以為最大風險則是在「人」,者整個工程中需要,推動計畫的人,執行計畫的人,負責溝通各方的人,管理技術人員,金融管理的人等等,這項計畫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從基層工作人員起,到中層到高層,從多數民族到少數民族,沒有一個人可以被忽視與遺忘。 從少數民族的角度看一帶一路工程計畫,尤其有其必要,顯然,一帶一路是中國自身戰略重點再平衡,「就國內戰略重點再平衡來說,一帶一路強調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實行更為積極的開放戰略,全面加強東西部互動,通過在西部地區打造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在東部地區打造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兩個核心』。」 ,從這段說明可見,新疆地區是這項中的重心之一,新疆的少數民族尤其重要,讓新疆的少數民族大量充份的參與計畫中的各項活動,應有助於團結民族在一個工作中,圓滿的達成目標。 一帶一路在整個工作事項中,要帶動及協助提升的區域許多都在少數民族地區,因此在整個工作的政策思考上應該多聽聽少數民族的看法與意見,在構思政策的同時,在行政行動前不能不特別站在少數民族角度來思考,給予少數民族民眾有更多的機會加入行動,讓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成為拉動跨境民族前進的一股主要的動力。 為了避免整個計畫推動的同時,落入依賴理論的宿命學理中,「中心與邊陲」之境,少數民族在民族自治政策保障下所享受到的待遇會是對跨境民族最好的說明。 今天對少數民族的尊重與協助是要放在國家的高度來進行,當國內的少數民族受到尊重所展現的氛圍,除了杜絕國外對推動一帶一路的不信任,也能避免少數民族產生疏離感,讓工作更順利的來進行。 在此筆者要再次重申,少數民族地區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關鍵,我國共有2.2萬公里的陸地邊界線,其中近1.9萬公里在民族地區,占所有陸地邊界線的86%。我國共有138個邊境縣(區、市),其中109個在民族地區,占所有邊境縣(區、市)的80%。涉及一帶一路的周邊鄰國如蒙古國、巴基斯坦、塔吉克、孟加拉、寮國、緬甸等已有或規劃的鐵路、公路互聯互通項目,這些交通項目,大多是從民族地區出入境。因此,一帶一路計畫不僅是進一步促進了區域合作,而且必然帶來周邊民族擴大交往的範圍,這些民族互動既包括了國內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也包括了國境周邊各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間的交往。由此可說明一項觀點,一帶一路中不可缺少少數民族的參與。 從上述的討論中可知,一帶一路工程不僅會得使國內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迎來重大發展機遇,而且可以進一步促進整個區域合作,進而推動東北、西北、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與中原腹地、東部發達地區的族際交流。基於互惠互利的交往效果,這種地區間的經濟互動未來將能擴大帶動東、西部各民族間的互動,從而促進我國漢族與少數民族以及少數民族之間互動提升,這將對我國民族關係產生一定的影響。 總而言之,一帶一路這件宏大的工程建設,需要所有的政府機關動起來,也要所有的民族一動起來,透過這樣一個整合型的行動計劃,真正的證明中國有能力在自身站起來後,也能夠做到真心的幫助周邊國家與民族一起共享美好的未來。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