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展老師的教學平台 - 公共政策與社區議題 - 學習與認識公民社會

 天天向上 時時學習 自在得快樂

建築系
助理教授
羅中展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學習與認識公民社會

公共政策是現代公民應該具體的一種社會概念,所謂公共政策是指針對公共議題、公共問題或者是民眾所提出的需求等,由政府提出選擇性的解決方案謂之。在民主國家裡,公共政策的形成必須要以民意為依歸,但要如何探訪到真實與多數的民意,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外,公共政策方案的提出亦涉及行政官僚的專業性,亦即公共問題或民眾公共服務的需求必須透過專業人員的規劃、設計才可能轉換成解決方案,最後再交予具決策權限的政治人員進行方案的選擇。

我國學者吳定將公共政策界定為政府機關為解決某項公共問題或滿足某項公眾需求,決定作為或不作為,以及如何作為的相關活動。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亦即處理大多數民眾的問題,政策具有問題性,也就是政策以民眾問題為導向,大多數民眾有相同問題,政府機關將問題納入政府議程,提出解決策略。找尋最適或最佳的方案只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目的之一,在公共政策的所有過程中,包含從問題認定、問題形成、政策分析、政策規劃、政策合法化、政策執行、政策評估以及所有影響政策過程的所有環境因素,這些都是公共政策所要研究的對象。


社區生活雖然「社區」的概念可能範圍大小不一,並沒有明確的界線,也可能不是一種感官場域,沒有人可以告訴你確切的地點,但是,它卻是一群人的生活空間,我們依然感覺它的存在。
社區生活是一種共有、共治與共享的生活。個人出生後,不僅屬於家庭,也屬於社區。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是在自己所屬的社區範圍內進行,我們的生活方式與人格發展多半受社區組織的影響。有了社區組織,個人生活便獲得許多便利。譬如說,由於職業分工與專業化,生活更為經濟;由於合作技術發展,食物獲取更加豐富與便利。人類生存機會是因社區而增強,這也是它普遍存在的重要理由。

眾所周知,社區發展是一種綜合性工作。要做好社區發展工作,需要整體社區居民參與,並在參與過程中,培養居民的社區意識,使居住認同社區組織,關心社區事務,進而利用社區資源維護自己的社區環境,深切體認社區是「利害相關,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過去,由於我們較重視社區硬體建設,相對忽視居民的社區認同,致使社區發展理想與實際間落差過大,甚至有名無實。因此,當前社區發展政策的首要任務即是如何強化居民的社區認同與社區意識,如何透過各種社區活動的辦理,加強居民的社區參與與情誼,進而使他們自動自發、相互合作,融合成社區生命共同體,形成社區發展的動力。


延伸閱讀

1.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 : 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
2.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3.
林水波、張世賢(2001),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全部共 0則留言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