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經濟博奕對中亞地區之影響歡迎使用 中華科技大學e-Portfolio系統. 試著寫篇文章吧!.
在過往的印度長久以來都獨自在南亞經營自己的國度,採取不結盟的態度應對全世界,但是在全球冷戰局面結束後,印度被動的要改變生存的方式與國家經營概念,印度開始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途徑,在此數年間,印度確實有不同的改變出現。印度的政府也表現出他將不會窩居在南亞的態度,希望在這一輪的世界競逐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西元2007年,高盛投資公司一份對印度未來生產發展的基本展望報告指出,直到2020年,印度經濟將持續保持8%的增長率,較他們原先在「金磚四國」報告中預測的5.7%的增長率要高出許多。印度8%的年增長率有望保持到2020年,並將在2015年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 印度因為有這樣的轉變與發展,使得印度的政府開始重視經濟外交作用,把經濟外交作為謀求大國地位的重要手段。近期內印度在經濟發展加快速度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要消耗能源,而這個增長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 由中國駐歐盟使團官網上看到一則新聞,『法國能源統計公司Enerdata上周公布2009年全球能源分析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能源消耗量排名第一的國家,美國第二。歐盟27國第三,印度超過俄羅斯,排名第四。俄羅斯第五,日本第六,巴西第七。世界能源消耗量前七名形成了金磚四國加美、歐、日的新格局。 近年來印度從南亞迅速的躍上國際舞台,成為新興市場中一個主要角色,在世界經濟活動變得更進一步引起國際關注。因為印度挾其國內有十億人口的消費者及市場,吸引各國前往爭取在印度市場上有一席之地,也因為其能提供的大量廉價勞動人口,印度成為一個令人關切的投資地點;也正是這樣的積極往前進的印度成為對能源及國家安全更在乎的國家,他的崛起將影響到周邊的國家及地區均勢。 世界銀行的分析指出,西元2007年起中國已成為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雖然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容量縮小等因素給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和結構轉型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總體來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中積極因素居多。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某程度的受到外在力量的制約與影響。 中國與印度成為目前世界經濟增長最具實力的國家,中國經濟的崛起後,相當程度的刺激著印度,尤其是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地位的迅速上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印度近年來一直朝成為亞洲第一大國的目標前進,然而此時中國經濟不斷的崛起對周邊國家是利還是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是競爭還是共榮? 中亞地區在過去世人對他們的認識僅只在地緣政治學說及理論中出現,拜近年來世界能源短缺的問題提高,這些國家擁有大量石油、天然氣及諸多貴金屬礦藏的被發現,中亞地區頓時成了工業先進國的目光焦點。中亞的影響力因此更為重要;倘若當幾個大國在爭奪資源的過程中影響到這地區的穩定,中亞各國將如何自處? 中亞重要的地緣價值和資源價值,使其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國家集團以及各種政治勢力爭相涉入的地區。而在周邊的兩個大國中國及印度,對中亞都有不同的思考。印度以中亞為國力延伸的地域其來有自,在其成為世界大國夢想的引導下,不斷利用時機地制定了不同的中亞戰略,並努力嘗試要克服障礙逐步付諸實踐。因此本文擬就此進行討論,探討中國及印度在這一輪經濟競賽中對中亞地區產生何種影響。 我人知道博奕理論 乃緣於西方世界探討兩個經濟個體之間當有利害衝突出現時,謀略運用之學。而今日中國與印度兩國恰巧成為這理論的一個很好的觀察標的,為了爭取中亞地區的能源,這兩個國家的競局正在中亞地區展開,兩國之機的競爭與合作都將影響到中亞地區,是故本文擬以此進入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