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min - 歷史新論 - 陸徵祥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陸徵祥

    簽署喪權辱國"二十一條" 陸徵祥的終生懺悔
        摘選自【重慶晚報2010.06.02
    將塵世的榮辱還諸於天地。雖身處宗教界,他仍發揮影響力,厚實中華民國與歐洲及教廷的外
    \提起陸徵祥,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人對他可能有點印象吧。這位曾擔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和國務總理的政要,堪稱清末民初的一位外交奇才,可惜這一點,大都不為人知。而陸徵祥最為人所熟知,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污點,就是于一九一五年受袁世凱的派遣,與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人,和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成為五四運動提出的“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唾罵的人物,因此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1926年4月,陸徵祥辭去了中國駐瑞士公使一職,這年他的愛妻比利時人培德女士因病去世。1927年10月,在位於比利時布魯日的聖安德諾修道院裏,年近六旬的陸徵祥正在這裡參加天主教本篤會,經過教會觀察培訓,成為一名修道士,此後專心教會事務。
    正因為如此,布魯日的本地市民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大人物”充滿了好奇,有些人甚至懷疑他是否能適應清苦的隱修生活。
    事實上,陸徵祥選擇在比利時當修道士並非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十多年前簽“二十一條”後產生的負罪感,對中國內政、外交的失望和愛妻的離世所帶來的打擊,使得陸徵祥最終選擇放棄擔任要職的高官爵位,前往遠在歐洲的比利時專職傳道工作。
    但是,陸徵祥並未忘記災難深重的“祖國”。抗戰爆發後,他利用在當地所主辦的報紙,以及到歐洲各地發表演講,介紹中國軍民浴血奮戰的情況,呼籲歐洲各國人民支援中國的抗戰大業。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陸徵祥主編了一份報紙叫《益世報海外通訊》,登載中國的抗戰進程。他在以“木蘭”為筆名的文章中寫道:“我們中國正在為捍衛世界的文明而戰,……為了那些慘死於日軍屠刀下的無辜中國百姓,請別買日本商品,因為你們所付出的這些錢很快會被日本人變成槍炮來殺戮中國的婦女、兒童和老人……”
    1940年5月,希特勒的德軍佔領了比利時,陸徵祥所在的聖安德諾修道院也被德軍充做了軍營,包括陸徵祥在內的修道士全部被趕出了修道院,這位昔日位高權重的外交官開始飽嘗生存的艱辛,他開始利用傳教的方式反抗納粹對比利時的佔領。
    陸徵祥不顧納粹蓋世太保的騷擾和威脅,堅持到比利時各地發表演說,給深受戰亂之苦的比利時人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他還曾推動抵制日貨的運動,為中國和盟國的勝利進行公開祈禱。
    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陸徵祥利用組織信眾禱告的機會,向尚不知情的比利時民眾通報了一個激動人心的資訊——“比利時的解放為時不遠了!”這一傳播鼓舞著比利時人民熬過黎明前的黑暗期。
    1944年9月24日,隨著盟軍解放比利時,被迫四處逃亡的陸徵祥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聖安德諾修道院。1945年,有中國記者到達比利時採訪陸徵祥,陸徵祥一方面對於曾替袁世凱簽署“二十一條”向國人表示懺悔不已,另一方面對中國取得抗戰的最終勝利表示非常興奮,並感慨終於“在有生之年得見祖國一雪前恥”。
    全部共 0則留言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