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致遠國文教學網站 - 國文 - 1詩經選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1詩經選

詩經選

《詩經》與《楚辭》之比較:

四庫

詩經(經部)

楚辭(集部)

時代

春秋中葉以前五、六百年間

戰國時代

地域

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

代表

北方文學

南方文學

句型

多用短句疊字,以四言為主

多用長句駢語,句亦參差

性質

屬平民文學

屬貴族文學

作者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非一人,但可考

章法

多重調

多直陳,絕無重複

用字

無特定虛字

使用兮、些、且、只等字

文章特色

1、多寫人事,偏向社會寫實

2、自然質樸、溫柔敦厚

1、多寫神話,偏向個人情志幻想

2、神秘浪漫、熱烈奔放

價值

韻文之祖

辭賦之祖

一、  摽有梅

詩題: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主旨:1.遲婚女子的緊張。2.逾時未婚女子求偶之詩。

分析:1.第一章,一、二句以落梅喻青春易逝,時不我待。第三句,求嫁心切之情。第四句,急不可待之情躍然紙上。

     2.二、三章,由「其實三兮→頃筐塈之」,由「迨其今兮→迨其謂之」均顯出求嫁急切之情。

二、  綠衣

詩題: 綠衣

綠兮衣兮,綠兮黃裏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兮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主旨:男子懷念亡妻。

分析:1.一、二章,因睹見綠衣而起無盡憂思,三章言綠衣乃亡妻親手縫製點出憂思之因,末章言如今以絺綌禦寒,備嚐失妻之苦,益增思念。

      2.「綠衣」貫穿全詩:綠衣→綠絲→治絲之人→賢淑品格→失綠衣之苦。如剝筍抽絲,由表及裡,層層展開。全詩感情深沉真摯,語言質樸,開後世「睹物思人」悼亡詩之先河。

三、葛生

詩題: 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 ,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主旨:婦人悼念亡夫的哀傷淒涼。

分析:1.一至三章對亡夫的懷念。四五章寫歸骨之願。

      2.此詩情意纏綿,哀婉深沉,為三百篇之抒情佳作。

四、谷風

詩題: 谷風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封采菲,無以下體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宴爾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淺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求之
能不我慉,反以我為讎
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爾新昏,以我御窮
有洸有潰,既詒我肆
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主旨:1.婦人被丈夫所棄,傾訴哀傷毀怨之情

      2.全詩圍繞「色」、「德」兩字,逐層展開。

分析:1.和丈夫說理,希望他不要負心食言。

      2.對故人情薄,對新人恩愛。

      3.欲去還留的複雜心。

      4.自己能勤儉持家,敦睦鄰里。

      5.以回憶對比,籲請丈夫不可負心忘情。

      6.訴說自己之屈辱折磨,籲請丈夫不可負心忘情。

      7.此詩乃真情之流露,抒發婦女遇人不淑,遭人遺棄之悲傷毀恨,惟能謹守「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之禮教。

五、關雎

詩題:〈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君子追求一位採摘荇菜的淑女的情歌。

分析:全詩可以分成三章。 第一章,凡四句,主要寫君子因看到黃河洲渚上的關關鳴叫的雎鳩, 從    而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理想的配偶,因物起興,抒發其愛慕之情。 第二章,凡八句,寫君子追求淑女不果的鬱悶。 第三章,凡八句,主要用重章疊句的方法寫君子對淑女的思念追求。

   綜觀全篇所寫,君子追求淑女,十分含蓄,只是暗戀,不敢 當面表達愛意,沒有輕佻猥瑣之態,只是想像可以跟淑女做朋友,然後再 明媒正取過門,思想單純,溫柔敦厚,即使願望不遂,亦沒有發出強烈的 哀怨,難怪孔子高度推許本篇:「《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 八佾》),可謂知言。

 

《詩經》的價值(重要性)

1.  倫理教育的價值:《禮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  史料的價值:研究古代歷史、社會、政治、哲學,描寫周朝的民情風俗。

3.  語言學的價值:研究古代韻書重要材料,清朱駿聲:「古無韻書,《書》、《易》、《詩》、《騷》即韻書也。」

4.  文學的價值:賦、比、興的手法,修辭和用韻技巧。

《詩經》的起源

《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文心雕龍‧明詩》: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詩‧大序》: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白居易〈與元九書〉:「風雅比興」的美刺精神,達到「補察時政」、「洩導人情」的教化目的。

《詩經》的別名:《詩經》原名為《詩》,或稱《詩三百》、《三百篇》

研習題綱

1.略述詩經名稱之由來。

答:詩經為六經之一。古代但稱之為詩,孔子刪定以後,始綴以經。

2.何謂詩之「六義」?

《詩經》的內容(體裁):風、雅、頌;《詩經》的作法:賦、比、興

風:民間歌謠,是樂曲曲調之意。15國風共160篇。

雅:朝會或宴饗之樂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

頌:祭祀或祭祖之樂歌,周、商、魯頌共40篇。

賦:敘述法,直鋪其事。如〈豳風.七月〉。

比:比喻法,以彼狀此。如〈魏風.碩鼠〉。

興:聯想法,託物興辭。如〈周南.關睢〉。

 

3. 《詩經》與《楚辭》之比較:

答:

四庫

詩經(經部)

楚辭(集部)

時代

春秋中葉以前五、六百年間

戰國時代

地域

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

代表

北方文學

南方文學

句型

多用短句疊字,以四言為主

多用長句駢語,句亦參差

性質

屬平民文學

屬貴族文學

作者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非一人,但可考

章法

多重調

多直陳,絕無重複

用字

無特定虛字

使用兮、些、且、只等字

文章特色

3、多寫人事,偏向社會寫實

4、自然質樸、溫柔敦厚

1、多寫神話,偏向個人情志幻想

2、神秘浪漫、熱烈奔放

價值

韻文之祖

辭賦之祖

 

4.《詩經》的價值(重要性)

1倫理教育的價值:《禮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2史料的價值:研究古代歷史、社會、政治、哲學,描寫周朝的民情風俗。

3語言學的價值:研究古代韻書重要材料,清朱駿聲:「古無韻書,《書》、《易》、《詩》、《騷》即韻書也。」

4文學的價值:賦、比、興的手法,修辭和用韻技巧。

 

教學目標:

一、知識的探求

(一)  認識詩經的內容、傳本及文學價值。

(二)  透過詩以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

二、能力的培養

(一)  培養讀解古經的能力。

(二)  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三)  培養透過詩歌以了解其時代狀況的能力。

三、精神的陶冶

(一)  體會「溫柔敦厚」的詩教。

(二)  欣賞韻文之美。

 

學習重點:

一、《詩經》的由來

二、《詩》有「六義」

三、《詩經》的價值(重要性)

四、《詩經》的藝術特色

 

1.《詩經》的名稱、作者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自西周至春秋(西元前1066年至前541年)五百年來的詩歌305篇,最初名為《詩》或《詩三百》,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用《詩經》之名。除了小部分的詩透露作者外,其餘大部分詩作的作者皆不可考。

2.《詩經》的收錄編輯

王官採詩:(1)古代帝王為了考察風俗的好壞,設採詩之官,把採來的詩定期呈請天子賜閱。

         2周王朝樂官掌握了不少詩歌,並隨時增加,隨時編選,經過五百多年,樂官們才完成了這部書的編輯工作。所以我們說詩經是周王朝各個時期的樂官所編輯。

 

3.孔子刪詩:(1《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記載孔子從三千首古詩中刪改而成。

          2)今人屈萬里《詩經釋義》指出孔子並未刪詩,《詩經》由孔子整理而成。

 

書名

今存之詩

佚詩

屈萬里《詩經釋義》分別以該三本書所引《詩經》之詩句,以存、佚之詩加以對照後推斷,孔子不可能刪除十之八、九,為當代多數學者接受。

左傳

156

10

國語

22

1

禮記

160

3

合計

338

14

 

4.《詩‧大序》中提出了「六義」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具體而言,《詩經》的內容(體裁):風、雅、頌

《詩經》的作法:賦、比、興

 

風:民間歌謠,是樂曲曲調之意。15國風共160篇,「風土之音曰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雅:朝會或宴饗之樂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這可能與產生的年代和樂調的不同有關。「朝廷之音曰雅」,是宮廷正樂,用於典禮。

頌:祭祀或祭祖之樂歌,周、商、魯頌共40篇「宗廟之音曰頌」,是宗廟祭祀時唱的讚歌。

賦:敘述法,直鋪其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這種方法在敘事、寫景、抒情時不借助比喻、誇張等其他藝術手法,同樣具有藝術上的形象性。賦的手法多見於《雅》、《頌》,《小雅》中《無羊》是用賦寫成的。《國風》中也不乏成功的詩例。如〈豳風.七月〉。

比:比喻法,以彼狀此。「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的作用是把抽象內容具體化,把隱蔽的本質揭露出來。如〈魏風.碩鼠〉。

興:聯想法,託物興辭。「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這種方法是

    先寫周圍景物然後引出以下的歌詞。如〈周南.關睢〉。

 

5.詩經的內容:

a.諷刺政治:〈魏風.碩鼠〉、〈魏風.伐檀〉

b.戰爭徭役:〈魏風.陟岵〉、〈秦風.無衣〉

c.愛情婚姻:〈周南.關睢〉、〈衛風.氓〉

d.勞動生活:〈豳風.七月〉、〈魏風.十畝之間〉

e.歌頌先民:〈大雅.生民〉、〈大雅.公劉〉

 

6.詩經的形式:

句式以四言為主

重章疊句

雙聲、疊韻、疊詞的運用。

 

7.孔門《詩經》學

「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

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

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八佾》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孔子在《詩經》學史上居於關鍵地位。除了編集整理之外,在學《詩》或解釋觀念方面,對後學也多有啟發。由上述孔子和弟子言詩的實例可以略窺孔門的詩學觀念。

8.試述《詩經》的藝術色與成就。

一、現實主義藝術色

緊貼現實生活不作無病呻吟,感情真摯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態。不少作品富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鄉土情調。作者善於運用寫實的手法,描寫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層面與細節,抒發淳樸真摯的內心感情。作品不事雕琢,自然而然從心田流出,彷彿天籟之音。這種樸寶、自然的風格美,閃耀著現實主義精神的光輝,成為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之一。

二、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前人從《詩經》三O五篇作品中歸納出了所謂「賦、比、興」的表現手法。這不僅是對 《詩經》藝術技巧的概括和總結,也揭示了中國古代詩歌藝術表現手法的基本特點。

三、復沓的章法和靈活的句式

(一)章節迴環復沓是《詩經》民歌在篇章結構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所謂復沓就是指一首詩的若干章字句基本相同,只對應地變換少數字詞,反覆地詠唱。這種聯章復沓的,反種詠唱的形式,不僅有便於記憶和傳頌的作用,而且還在藝術上造成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重章疊句結構,重覆中有變化,變化中文又有重覆,它使主題鮮明、感情充沛,給人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

(二)《詩經》的句式基本上以四言為主,但常根據內容和表達感情的需要而靈活多變。

從二言到八言的句子都有,使得詩歌形式活潑自由,不受拘束。在修辭上加以變換,如用設問句、問答句、排比句、感嘆句等,豐富並擴大四言句的音量。

四、豐富的語彙

(一)動詞、形容詞不僅數量多,而且用得細緻、精當。

(二)善於運用重言疊字詞來狀物擬聲,以加強語言的形象惑。如「關關」、「依依」、「灼灼」等。

(三)《詩經》中的不少詞語經過兩千多年,至今仍有生命力。如「憂心忡忡」、「切磋琢磨」、「信誓旦旦」等,都已成為人們習用的成語。

五、聲調的和諧自然

《詩經》產生於兩千多年前,那時尚無人為的嚴格的韻律,它的用韻自由靈活,出自天籟,脫口成韻,純任自然,讀來卻琅琅上口,和諧優美。

《詩經》中大量運用疊字和雙聲、疊韻詞語,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如《關雎》中的「窈窕淑女」和「輾轉反側」,「窈窕」為疊韻「輾轉」為 雙聲,這類詞在詩中大量運用,使詩歌語言在聲調上顯得和諧而優美。

 

《詩經簡述》(錄自《詩經今注》〉民國,屈萬里,華岡出版社

(一)詩經的來歷

詩經共三百零五篇,簡稱「三百篇」,是我國第一部詩集,周代前段五百多年間的詩歌選錄。它的來歷據西漢人說,是古代帝王為了考察風俗的好壞,政治的得失,設有采詩的官,把采來的詩篇獻給樂官大師,大師再獻給天子。這種說法顯然是有意的言過其實,因為先秦古書並沒有記載過采詩的官和采詩的事,所以周代是否有這種制度,還未能論定。但漢人所說那時的詩篇最初都集中在樂官手裏,卻是事實,有兩個證據可以說明這一點:第一,詩三百篇都是樂歌,所以墨子說:「誦詩三百,絃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公孟篇)。樂歌原是供娛樂的東西,樂官正是掌管詩歌、音樂、舞蹈的人,那麼樂歌和樂官在當時是分木開的,編輯樂歌的人應該是樂官了(樂官編輯之後,才轉為教育的課本)。第二,據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記載:吳公子札來聘,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小雅、頌;所謂周樂,差不多包括了今本詩經全部(只有魯頌、商頌不在內),這些詩是魯國樂工所歌,而稱做周樂,那末編輯者應該是周王朝的樂官了。

周王朝的樂官所以能夠得到這些詩歌,大約有三個來源:第一,王朝的貴族為了充實音樂,為了祭祀鬼神,為了誇耀功業或別種目的,作成詩歌,交給樂官。周頌裏應該有些詩篇是出於這個來源。第二,王朝樂官為了他的工作,盡到他的責任,留心搜集流傳在民間的或出於士大夫之手的詩歌(並不是專職的采訪)。小雅、大雅及王風裏應該有些詩篇是出於這個來源。第三,諸侯各有樂官,掌管本國的樂歌,諸侯為了尊重王朝,交換音樂,派人把樂歌獻給王朝。王風外的十四國風及魯頌、商頌裏應該有些詩篇出於這個來源。國語魯語說:「昔昔正考父校(校當讀為效,獻上之意)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便是例證。

通過上述的三個來源,周王朝樂官掌握了不少詩歌,並隨時增加,隨時編選,經過五百多年,樂官們才完成了這部書的編輯工作。所以我們說詩經是周王朝各個時期的樂官所編輯。

到了春秋末期,孔子把詩經加以重訂,做為他教育學生的課本。他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論語子罕篇)可見詩經是經過孔子重訂的。

詩經這部書,原來當有三百二十篇左右,木幸遭到秦始皇的焚燒,禁止學習,到西漢初年,還剩下三百零五篇。

西漢時期傳詩經的有四家:魯人申培所傳的通稱魯詩,齊人轅固所傳的通稱齊詩,燕人韓嬰所傳的通稱韓詩,魯人毛亨所傳的通稱毛詩。魯、齊、韓合成一個宗派,他們的傳本經文都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所以叫做「今文詩」。毛自成一個宗派,據說他的傳本經文原用先秦古文寫成的,所以叫做「古文詩」。四家經文小有木同,解說多有歧異,今文家和古文家歧異更甚。齊詩亡於曹魏,魯詩亡於晉朝的東渡,韓詩亡於宋朝的南渡(只有韓詩外傳尚存),現在詩經只有毛亨所傳的一種本子了。

(二)詩經的分類—風、雅、頌

詩經原來分為三類,就是風、雅、頌。

風本是樂曲的通名。樂曲為什麼叫叫做風呢?主要原因是風的聲音有高低、大小、清濁、曲直種種的不同,樂曲的音調也有高低、大小、清、獨、曲直種種的不同,樂曲有似於風,所以古人稱樂為風。同時樂曲的內容和形式,一般是風俗的反映,所以樂曲稱風與風俗的風也是有聯繫的。由此看來,所謂國風就是各國的樂曲,衛風就是衛國的樂曲,曹風就是曹國的樂曲,餘可類推。在這裏應該指出:風一方面是樂曲的通名,一方面又是風詩的專名。

雅有小雅、大雅,合稱二雅,共一百零五篇,都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域-「王畿」的詩歌,多數為朝廷官吏(公卿大夫士)的作品。雅是借為夏字,小雅、大雅就是小夏、大夏。因為西周王畿,周人也稱為夏,所以詩經的編輯者用夏字來標西周王畿的詩。

頌有周頌、魯頌、商頌,合稱三頌,共四十篇。大體是西周和魯國、宋國的國君用於祭祀或其它重大典禮的樂歌。這類詩為什麼叫做頌呢?頌就是歌頌之頌,讚美之意。三頌的詩,其中心內容是讚美在位的周王、魯侯、宋公或其祖先的功德,其專用範圍限於周王、魯侯、宋公舉行祭紀或其它重大典禮,所以叫做頌。這是頌詩兩個基本條件,至於風詩、雅詩中也有讚美王與公侯或其祖先的詩篇,適合前一條件,但不適合後一條件,所以不列入頌詩。

總之,風雅頌的區別:風是民間歌謠,但也有些例外;雅是朝廷官吏的作品,而小雅又有些民間歌謠;頌是王侯舉行祭祀或其它重大典禮專用的樂歌。三者的界限並不嚴格。這是詩三百篇在歷史上的分類,我們現在研究詩經,應該從它們的思想內容去分類,不必拘守風、雅、頌了。

 

詩經選賞析翻譯

〈摽有梅〉賞析

〈摽有梅〉是召南的第九篇,是一篇描寫一位遲婚的女子感於青春易逝,而急於求士的心情。青春是可貴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過了適婚年齡而不婚嫁,不是人情之常。

詩人直率的表露了過齡未嫁女子內心的呼聲。詩以賦的手法,描述梅的成熟,暗喻自己已經成年,可以論及嫁娶,及笄之女待嫁的心理表露無遺。

[參考譯文]

  枝頭梅子落紛紛,樹上還留有七成!追求我的小夥子,不要錯過好時辰!

  枝頭梅子落紛紛,樹上只留有三成!追求我的小夥子,今天就是好時辰!

  梅子全部落下來,傾盡筐子讓他取!追求我的小夥子,趁著時機嫁給他!

〈綠衣〉賞析

 這是男子睹物懷人,思念故妻的詩。綠衣黃裳故人親手所制,衣裳還穿在身上,做衣裳的人已經見不著(生離或死別)了。

 [參考譯文]

  綠色外衣穿在身,黃色下衣裏面藏。觸物思人情難卻,何時才能不心傷!

  綠色外衣穿在身,黃色下衣裏面藏。心中憂愁割不斷,怎麼能夠把你忘!

  綠色絲綢穿在身,件件都是你所贈。思念我公不相忘,願你從此無過失!

  粗衣細衣穿身上,風兒吹過感淒涼。我思夫君情意在,稱心如意好君郎!

〈葛生〉賞析

  這是女子悼念或哭亡夫的詩。詩人一面悲悼死者,想像他枕著角枕,蓋著錦衾,在荒野蔓草之下獨自長眠;一面自己傷感,想著未來漫長的歲月都是可悲的,惟有待百年之後和良人同穴,才是歸宿。

[余冠英今譯]

  葛藤藤把荊樹蓋,蘞草蔓生在野外。我的好人兒去了,誰伴他呀?獨個兒待!

  酸棗樹上葛藤披,蘞草爬滿墳園地。我的好人兒去了,誰伴他呀?獨個兒息!

  漆亮的牛角枕啊,閃光的花錦被。我的好人兒去了,誰伴他呀?獨個兒睡!

  天天都是夏月的天,夜夜都是冬天的夜。百年熬到頭,到他身邊相會。

  夜夜都是冬天的夜,天天都是夏月的天。百年熬到頭,回到他的身邊。

〈谷風〉賞析

  這是棄婦的詩,訴說故夫的無情和自己的癡情。第一章對丈夫委婉地說理,希望免於棄逐。第二章既已被棄,遲遲不肯離去。對照丈夫新婚之樂,感受無限的痛苦。第三章想到新人把自己擠走,鵲巢鳩佔,種種不甘心。提出毋逝”“毋發的警告,但自知無用。第四章訴述一向持家的黽勉。第五章是今昔對比。訴述過去共處患難,現在有了安樂的生活,丈夫就以我為讎比予於毒了。第六章還是今昔對比。訴述丈夫的兇暴,不再念及舊情。

 [參考譯文]

  風習習陣陣吹,陰雨無常變了天。盡力與君一條心,宜將惱怒拋一邊。蔓菁籮蔔都要采,難道真情你不見?不離不棄是美德,與君同死心相連。

  行人路上步履緩,心中有怨難消散。非是迢遙萬里程,卻只送到大門檻。誰說苦菜味最苦,也曾甘甜如薺菜。你們新婚燕爾時,親親密密似兄弟。

  涇水攪得渭水濁,河灣見底水清清。只因新婚迷著你,不再與我來相親。別到我的魚梁上,別用我的竹魚筐。可憐此處難容身,自此我能去何方!

  過河遇見水深處,乘舟撐船來過渡。過河遇見水淺時,下水游泳到彼岸。家中何有何已無,勤勉操持多兼顧。鄰人或會有急難,盡心盡力去幫助。

  不再細心愛悅我,反而視我為仇敵。種種美德無人睬,有如貨物無處賣。昔日新婚常畏懼,任你顛鸞又倒鳳。如今生兒又育女,卻將我來比毒癰。

  我留美菜一壇壇,季節變換好過冬。新娶之人迷著你,奪我積蓄擋貧窮。對我又打又是罵,繁重家務一重重。不念往昔吉慶日,也曾癡愛將我娶。

 

詩題: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賞析

〈摽有梅〉是召南的第九篇,是一篇描寫一位遲婚的女子感於青春易逝,而急於求士的心情。青春是可貴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過了適婚年齡而不婚嫁,不是人情之常。

詩人直率的表露了過齡未嫁女子內心的呼聲。詩以賦的手法,描述梅的成熟,暗喻自己已經成年,可以論及嫁娶,及笄之女待嫁的心理表露無遺。


首章言梅子黃熟,應該即時採摘,現在梅子已經熟透,三分落地,樹上還有七成的果子,有意向我求婚的各位男士們,要趁著這個吉日良辰啊!

第二章說樹上梅子只留三成了,有意向我求婚的男士們,應趁著今日良辰來追求我。


第三章說梅子已經完全成熟落地,不必爬上樹採,撿到頃筐裡便行,有意向我求婚的男士們,不及備禮也不妨,只要前來相會,開口求婚,我就答應了。


詩中以樹上梅實數量,比喻自己的青春年華,娓娓道來,層層進展,妙趣自生。

且篇中賦比兼用,梅結實既逾時間,又暗示自己懷春,意象也夠多彩了。

每章首句雜用三言,二、四句換字以求變化,使全詩在平直中有曲折,單調中寓變化,細加吟詠,而韻味自然湧出。

[注釋]

  1、摽(biào):墜落。有:助詞。

  2、七:十分之七。後文中的三指十分之三。

  3、庶:眾。

  4、迨(dài):及,趁著。

  5、塈():取。

  6、謂:通「歸」,指女子出嫁。一說通「會」古有仲春二月會男女之制,屆時男三十未娶,女二十未嫁者,可不待備禮而締親。

           

  [參考譯文]

  枝頭梅子落紛紛,樹上還留有七成!追求我的小夥子,不要錯過好時辰!

  枝頭梅子落紛紛,樹上只留有三成!追求我的小夥子,今天就是好時辰!

  梅子全部落下來,傾盡筐子讓他取!追求我的小夥子,趁著時機嫁給他!(趁著早春二月來相會)

詩題: 綠衣

綠兮衣兮,綠兮黃裏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兮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注釋]

  1、裏:在裏面的衣服,似即指下章黃裳,而不是夾衣的裏層。衣在裳外,衣短裳長。從上下說,衣在上,裳在下;從內外說,衣在表,裳在裏。

  2、曷:同,何時。已:止。

  3、亡:通。這兩句和《小雅·沔水》篇心之憂矣,不可弭(米mǐ)忘意同。

  4、女所治兮:女:通你也。治:理也,引申為

  5、古人:故人,指故妻。(《古詩·上山采蘼蕪》篇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殊,也是稱故妻為故人。)

  6、俾(bǐ):使。訧(怡):過失。這句是說故妻能匡正我,使我無過失。

  7、絺(chī):細的葛布。綌():粗的葛布。絲和絺綌都是做衣裳的材料,所以聯想。

  8、淒:涼意。這兩句是說絺綌之衣使人穿著感到涼快。

  9、這一句等於說實在中我的心意。

  [題解]

  這是男子睹物懷人,思念故妻的詩。綠衣黃裳故人親手所制,衣裳還穿在身上,做衣裳的人已經見不著(生離或死別)了。

  [余冠英今譯]

  綠色的外衣啊,黃黃的裏衣。心裏的憂傷啊,哪有個了期!

  綠色的外衣啊,黃黃的裙裳。心裏的憂傷啊,怎能夠遺忘!

  綠色的絲啊,你親手理過。想念啊我的故人,糾正我多少差錯。

  葛布啊有粗有細,穿上身涼風淒淒。想念啊我的故人,真正是合我心意。

  [參考譯文]

  綠色外衣穿在身,黃色下衣裏面藏。觸物思人情難卻,何時才能不心傷!

  綠色外衣穿在身,黃色下衣裏面藏。心中憂愁割不斷,怎麼能夠把你忘!

  綠色絲綢穿在身,件件都是你所贈。思念我公不相忘,願你從此無過失!

  粗衣細衣穿身上,風兒吹過感淒涼。我思夫君情意在,稱心如意好君郎!(她最得我的心意)

 

 

 

 

詩題: 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 ,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題解]

  這是女子悼念或哭亡夫的詩。詩人一面悲悼死者,想像他枕著角枕,蓋著錦衾,在荒野蔓草之下獨自長眠;一面自己傷感,想著未來漫長的歲月都是可悲的,惟有待百年之後和良人同穴,才是歸宿。

  [注釋]

  1、蒙:覆蓋。首句言葛藤蔓延,覆蓋荊樹。上古死則裹之以葛,投諸溝壑(《法言·重黎篇》注),其後仍有以葛纏棺之俗(《墨子·節葬篇》)。詩人悼亡用葛生起興,或許與古俗有聯想。《通釋》:蒙楚、蒙棘、蒙野、蒙域,蓋以喻婦人失其所依。

  2、蘞(戀liàn又臉liǎn):葡萄科植物,蔓生,草本。蔓:延。以上二句互文,葛和蘞同樣生與野,同樣可以言、言。《集傳》:蘞,草名,似括樓,葉盛而細。

  3、予美:詩人稱她的亡夫,猶言我的好人。亡:不在。此:指人世間。

  4、誰與獨處:應在字讀斷,和不遠,伊邇句法相似。言予美不在人世而在地下,誰伴著他呢?還不是獨個兒在那裏住!《詩輯》:我其誰與乎?處獨而已。煢(瓊qióng,孤單,孤獨)然無所依矣!

  5、域:葬地。

  6、角枕:用牛角製成或用角裝飾的枕頭。據《周禮·玉府》注,角枕是用來枕屍首的。

  7、錦衾:彩絲織成的被。殮屍用單被。

  8、旦:讀為,就是安。獨坦獨息,都是獨寢之意。《詩緝》:獨旦,獨宿至旦也。

  9、以上二句言未來的日子不易熬過,每天將如夏日的遲遲,每夜都似冬夜的漫漫。

  10、百歲之後:猶言死後

  11、其居:指死者的住處,就是墳墓。以上二句言待死後和予美同穴。《鄭箋》:居,墳墓也。

  12、其室:猶其居。《鄭箋》:室猶塚壙(曠kuàng,墓穴)。

  [余冠英今譯]

  葛藤藤把荊樹蓋,蘞草蔓生在野外。我的好人兒去了,誰伴他呀?獨個兒待!

  酸棗樹上葛藤披,蘞草爬滿墳園地。我的好人兒去了,誰伴他呀?獨個兒息!

  漆亮的牛角枕啊,閃光的花錦被。我的好人兒去了,誰伴他呀?獨個兒睡!

  天天都是夏月的天,夜夜都是冬天的夜。百年熬到頭,到他身邊相會。

  夜夜都是冬天的夜,天天都是夏月的天。百年熬到頭,回到他的身邊。

詩題: 谷風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封采菲,無以下體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宴爾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淺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求之
能不我慉,反以我為讎
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爾新昏,以我御窮
有洸有潰,既詒我肆
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注釋]

  1、習習():猶颯颯,風聲。穀風:來自谿(xī)穀的風,即大風。

  2、以陰以雨:等於說為陰為雨。風雨比喻男子暴怒。

  3、黽(mǐn)勉:努力、盡力。

  4、有:猶。三、四句是說我已經盡力做到和你同心,你不該又發怒。字和篇末有洸有潰相應。

  5、葑(封fēng):蔓菁。菲(非fēi):蘆菔。

  6、以:用。下體:指根莖,喻人內在本質。葑和菲的根葉都可以吃。採食葑菲,不能不根葉並用,比喻丈夫對妻不應該只重顏色,不重德行。

  7、德音:是《詩經》裏常見的熟套語,在這裏兼指道義和恩意。莫違:言前後不要相反。

  8、及爾同死:等於說與子偕老。就是到死都不分離。

  9、遲遲:慢慢地。這個婦人終於被逐,出門時走得慢騰騰地。

  10、中心:即心中。違:相背。她不甘心走也捨不得走,腳步向東而心向西,所以是有違,所以會遲遲

  11、伊:語助詞,猶。邇(ěr):近。

  12、薄:發語詞。畿(jī):就是,門限。上兩句是棄婦希望丈夫相送的話,言不要你送遠,你就送我到門邊吧。

  13、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兩句是說,荼(徒)菜的味道,雖然很苦,在我看來已經甜得像薺菜似的了。就是人人都道黃連苦,我比黃連苦十分的意思。

  14、宴:樂。新婚:指丈夫娶新人。下句如兄如弟形容丈夫新婚之樂,對照自己被棄之苦。

  15、涇、渭:都是水名,源出甘肅,在陝西高陵縣合流。這一句是說涇水和渭水相形之下才顯得濁。棄婦以涇水自比,渭水比新人,清比美,濁比醜。

  16、湜湜(實shí):水清見底貌。沚(zhǐ):應從《說文》、《玉篇》等書所引作。這句是說涇水在止而不流的時候也是澄清的,可見得也不是真濁。比喻自己的容貌若不和新人比也不見得醜。

  17、不屑:猶不肯。以:與。宴爾新婚,不我屑以兩句是說你現在因為樂新婚之故才不屑和我同居。

  18、梁:是石堰,攔阻水流而留缺口以便捕魚。逝:往。

  19、笱(苟gǒu):竹器,承對梁的缺口,用來捉順水遊出的魚。發:打開。毋逝我梁,毋發我笱這兩句是要求丈夫不許新人動舊人的東西。

  20、躬:身。閱:容。

  21、遑恤我後:言何必顧及後人呢。遑:何。《禮記》、《左傳》引。以釋此句亦可通。以上四句有見於《小雅·小弁》篇,或是引用當時的諺語。大約這位棄婦本來要為親生子女保存一些東西,轉念一想自身既不能見容,還顧得了子女麼。恤:愛惜。

  22、方:見《漢廣》。舟之:用舟渡過。

  23、亡:讀為何有何亡言不論有無。

  24、就:遇見。(第四章)前四句是下二句的比喻,言家事無論難易都努力操持。

  25、匍匐(蒲伏púfú):伏在地上,手足並進。在這裏用來形容急遽和努力。以上二句是說凡鄰居有災禍都急急救助。

  26、能:應依《說文》所引移在句首。慉(蓄):同,愛好。能不我慉等於說乃不我好。讎(chóu):同

  27、既:盡。阻:猶

  28、賈(古gǔ):賣。用:貨物。以上二句言我的善意盡被拒而不納,好像商販賣貨而不能銷售。《易林》引詩用作,就是賈傭不售就是說如人要賣身為傭而不能自售。亦通。

  29、育:長養,指經營生計。鞫(菊):窮。這句連下句就是說從前經營生計,惟恐陷入無以為生的窮境,以至於和你同遭生活困乏之苦。

  30、顛覆:謂困窮。

  31、既生既育,比予於毒:言生育已經順利,有了財業之後,你就看待我像毒蟲似的了。

  32、旨:甘美。蓄:收藏過冬的菜,如乾菜、醃菜之類。一說蓄是菜名。

  33、第六章前四句說你在燕爾新婚的時候就將我拋棄了,是把我當做在窮乏時期權且備用的東西,好像旨蓄在冬天備用一樣罷了。

  34、有洸(光guāng):相當於洸洸,有潰(kuì):相當於潰潰,是水激怒潰決之貌,用來形容暴戾剛狠的樣子。

  35、既詒我肄:既:盡。詒:給。肄(異):勞苦之事。這句是說盡把勞苦的事使我擔負。

  36、來:語辭,猶。塈(戲,又讀季):取,同,借指。伊餘來塈:即維我是愛。末兩句是以舊情動之,言你就不想想當年嗎,你是那樣愛過我的呀。

  [題解]

  這是棄婦的詩,訴說故夫的無情和自己的癡情。第一章對丈夫委婉地說理,希望免於棄逐。第二章既已被棄,遲遲不肯離去。對照丈夫新婚之樂,感受無限的痛苦。第三章想到新人把自己擠走,鵲巢鳩佔,種種不甘心。提出毋逝”“毋發的警告,但自知無用。第四章訴述一向持家的黽勉。第五章是今昔對比。訴述過去共處患難,現在有了安樂的生活,丈夫就以我為讎比予於毒了。第六章還是今昔對比。訴述丈夫的兇暴,不再念及舊情。

  [余冠英今譯]

  大風唰啦啦來得兇暴,烏雲才上來大雨就到。我全心全意依順著你,你好沒來由平空著惱。好比采蘿菔跟那蔓菁,難道要葉兒就不要根?往日的恩情休要拋棄,和你過到老用不離分。

  我移動腳步慢慢騰騰,腳步兒才移心又不忍。只消幾步兒並不算遠,送我到門邊你肯不肯?誰說那苦菜味兒太苦,比起我的苦就是甜薺。瞧你們新婚如膠似漆,那親哥親妹也不能比。

  比起渭水來涇水見渾,涇水定下來瀏瀏的清。只因你新婚如膠似漆,才撇我一旁不肯挨近。我的攔魚壩別讓人來,我的魚曲籠不許人開。今兒我自己安不了身,身後的事兒何必關懷?

  好一比過河河水深深,我用船用筏把河來渡;好一比過河河水淺淺,我空手白腳遊了過去。家裏有也罷沒有也罷,我盡心盡力備辦齊全。左鄰和右舍有了災難,我奔走扶助從不遲延。

  你不喜不愛也還罷了,反當我仇人可真不該。千萬種殷勤你不理睬,好比有貨物沒處售賣。從前過日子天天怕窮,艱難的日子和你相共。日子到如今過得好了,你把我當做一隻毒蟲。

  我有那乾菜和那醃菜,防青黃不接用來過冬。瞧瞧你新婚如魚得水,窮乏的時候拿我填空。你粗聲惡氣對我叫嚷,全家的重活教我擔當。從前的種種你都忘了,你我還不是好過一場!

  [參考譯文]

  谷風習習陣陣吹,陰雨無常變了天。盡力與君一條心,宜將惱怒拋一邊。蔓菁籮蔔都要采,難道真情你不見?不離不棄是美德,與君同死心相連。

  行人路上步履緩,心中有怨難消散。非是迢遙萬里程,卻只送到大門檻。誰說苦菜味最苦,也曾甘甜如薺菜。你們新婚燕爾時,親親密密似兄弟。

  涇水攪得渭水濁,河灣見底水清清。只因新婚迷著你,不再與我來相親。別到我的魚梁上,別用我的竹魚筐。可憐此處難容身,自此我能去何方!

  過河遇見水深處,乘舟撐船來過渡。過河遇見水淺時,下水游泳到彼岸。家中何有何已無,勤勉操持多兼顧。鄰人或會有急難,盡心盡力去幫助。

  不再細心愛悅我,反而視我為仇敵。種種美德無人睬,有如貨物無處賣。昔日新婚常畏懼,任你顛鸞又倒鳳。如今生兒又育女,卻將我來比毒癰。

  我留美菜一壇壇,季節變換好過冬。新娶之人迷著你,奪我積蓄擋貧窮。對我又打又是罵,繁重家務一重重。不念往昔吉慶日,也曾癡愛將我娶。

 

詩經賞析

詩題〈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二、要句解析

要句:關關雎鳩,在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語譯:關關對唱的雎鳩,在那黃河中的小洲。秀外慧中的好姑娘,是小伙子心中的好配偶。

句旨:由雎鳩合鳴,情意專一,聯想到淑女貞靜美好,可與君子匹配。

 

要句: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語譯:長長短短的荇菜,左手右手一起採。美麗善良的好姑娘,是夢寐以求的對象。

句旨:君子思得淑女,如饑似渴。

 

要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語譯:追求不到時,無論醒來或夢中,都在想念著她。相思無盡啊情意長,翻來覆去睡不著。

句旨:君子求之不得而焦灼不安。

 

要句: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語譯:長長短短的荇菜,左手右手一起採。美麗善良的好姑娘,我要彈琴奏瑟去親近她。一長長短短的荇菜,左手右手一起摘。

美麗善良的好姑娘,我要敲鐘擊鼓使她高興。

句旨:君子想像求得淑女的歡愉。

 

 

 

三、修辭重點

1錯綜(抽換詞面)

(1)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2)寤寐求之。……寤寐思服。

(3)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2層遞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四、形音義辨

1關關-禽鳥和鳴之聲。

2窈窕-音,ㄧㄠˇㄊㄧㄠˇ,美麗而善良。窈窕:幽閒美貌。《方言》:「美心為窈,美狀為窕」

3逑-音,ㄑㄧㄡˊ,通「仇」。配偶也。

4參差-長短不齊貌。

5寤寐-猶夢寐。寤,音,ㄨˋ,睡醒。寐,音,ㄇㄟˋ,睡著。

6思服-思念。服,思也。

7友-表示親愛也。

8芼-音,ㄇㄠˋ,採摘也。

 

五、賞析

 : 君子追求一位採摘荇菜的淑女的情歌。

分析:全詩可以分成三章。 第一章,凡四句,主要寫君子因看到黃河洲渚上的關關鳴叫的雎鳩, 從而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理想的配偶,因物起興,抒發其愛慕之情。 第二章,凡八句,寫君子追求淑女不果的鬱悶。 第三章,凡八句,主要用重章疊句的方法寫君子對淑女的思念追求。

   綜觀全篇所寫,君子追求淑女,十分含蓄,只是暗戀,不敢 當面表達愛意,沒有輕佻猥瑣之態,只是想像可以跟淑女做朋友,然後再 明媒正取過門,思想單純,溫柔敦厚,即使願望不遂,亦沒有發出強烈的 哀怨,難怪孔子高度推許本篇:「《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 八佾》),可謂知言。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首章有「君子好逑」一語,而「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末章又寫到這位「君子」家有「琴瑟」「鐘鼓」,這首詩所描繪的顯然是貴族階層的生活。詩中娓娓細述的是一個貴族青年的單相思,寫他愛戀一位採荇淑女,卻又追求不到,於是心裡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而他的傾慕與渴望使他跌入了結婚歡聚的美麗想像。

全詩依據<毛詩>將之分為三章,首章四句見物起興,寫自己的愛情與想望。雎鳩,是一種水鳥,傳說這種鳥兒雌雄相愛,形影不離,情真意專,如果一隻先死,另一隻便憂傷不食,憔悴而死。因此首句借雎鳥一聲聲的相互和鳴,引起男子無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麗賢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次章八句,以纏綿悱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愛慕之心與相思之苦。「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也許是淑女在河邊採荇的美妙姿態,深深的烙印在男子的心裡。也許是左右浮動的荇菜,就如淑女不可捉摸的心。於是日思夜想,不能須臾忘懷。「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鋪陳相思的憂苦,細膩而曲折。

第三章八句,描寫男子嚮往著願望實現時的歡樂。於是一場虛構的熱鬧的結婚場面快快樂樂的展開,讓我們不禁陶醉在其中為其祝福。

孔子在《論語.八佾》有中肯的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綜觀全詩充滿著男子的浪漫情懷,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深刻細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熱烈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痛苦呻吟。這正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  

全部共 0則留言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