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文創 - 通識課程計畫(2)
 

文創與數位多媒體系
副教授/教務處課務組組長/日夜導
陳麗琦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通識課程計畫(2)

第1個通識課程計畫(2)

  • 通識課程計畫(2): 【台灣音樂文化之美】(榮獲教育部顧問室1001現代公民核心課程計畫補助)在臺灣受基礎教育的人,大多可以琅琅上口的說出幾位古典音樂家,巴哈、韓德爾、貝多芬、莫札特、蕭邦、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喜歡古典音樂的愛樂者還會進一步提到葛利果聖歌、拉赫曼尼諾夫、華格納、史塔溫斯基、孟德爾頌...。相較之下,臺灣大學生普遍缺乏對臺灣音樂的認識,可以說出幾位臺灣作曲家的名字呢?聽過這些作曲家的音樂?有甚麼感想嗎?對原住民與漢族傳統音樂與文化,有基礎的認識嗎?對流行音樂,除了高聲歡唱,想更進一步了解音樂本身嗎? 有鑑於此,本課程擬聚焦在「臺灣音樂」,內容分為四個領域,從原住民音樂、漢族傳統音樂、西式音樂與流行音樂一一切入。以系統化的方式,循序漸進,首先澄清概念(「究竟」這是甚麼音樂?)、依據文化史料等背景來考慮(音樂「想要」表達甚麼?)、比較各家詮釋(「能夠」表達甚麼?)、最後從自己的體會得到結論(音樂的意思「應該」是甚麼)。四大領域的主題與擬定討論題目摘錄如下: (一)原住民音樂 1、認識原住民族的音樂與文化、 2、原住民流行音樂。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用了阿美族郭英男(Difang Tuwana)的歌聲作為奧運歌的片段,因未事先取得授權,結果交由國際仲裁,也讓全世界聽到臺灣原住民優美的歌聲,如何保存維護原住民傳統音樂文化?請同學構思你們的文化保護行動。 原住民的音樂與他們的生活、工作、愛情、祭典,息息相關,認識原住民的音樂與文化。與其他音樂文化的碰撞、交流下,原住民音樂產生哪些新現象?探討原住民流行音樂。 (二)漢族傳統音樂 1、甚麼是漢族傳統音樂? 2、漢族音樂的傳統與創新。 頂四管相疼,下四管相拚;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餘音繞樑...從這些有趣的南北管俗諺與中國古文中,追尋漢傳音樂發展的生動面貌。歌仔戲【都馬調】是七字一句的四句格律,常在順諷時事或詮釋劇情,請同學改編這七字一句的歌詞(前四後三),並試著用【都馬調】來吟唱。 由於社會的遷徙、人口的移動,近代傳統音樂的發展有了驚人的變化,傳統音樂經由融合而產生新的音樂種類...以國樂團為例:國樂團在臺灣、中國、香港與新加坡,各稱為國樂、民樂、中樂與華樂(加起來剛好是「中、華、民、國」!),思考這些用語背後的意涵,並比較西洋管絃樂團與國樂團的編制及配器。 (三)西式音樂 1、我們的音樂教育、 2、聽~國人的音樂創作。 你知道中廣整點報時的音樂,是臺灣知名的作曲家--馬水龍的作品《梆笛協奏曲》嗎?你曾注意過,在捷運行天宮站的月臺牆面上,畫著幾行五線譜,是哪(幾)位臺灣作曲家的樂曲?認識臺灣作曲家。 (四)流行音樂 1、流行音樂與音樂媒體、 2、流行音樂與媒體詮釋。 流行歌曲、音樂工業(Music Industry)的開始,可追溯到19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當聲音開始有了承載的工具…探討流行音樂與音樂媒體、音樂品味的互動關係,並練習分析歌曲、改編歌詞、表演自己改編的新歌曲。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