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翔耀老師教學網站 - 親子溝通 - 孩子其實不難教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孩子其實不難教


撰文者:方雅惠、編輯部
父母先建立教養的基本觀念,且在不同成長階段,給予適當的管教態度和策略,就不必再焦慮孩子教不好!
下面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孩子玩具玩過從不收拾;吃完飯,碗筷擺著,飯屑散落桌面,拍拍屁股就走人;放學回到家,書包一丟,就往沙發上一躺半天叫不動;對學校作業沒有責任心,丟三落四……。

這些都還只是「初期症狀」,隨著孩子長大,未來父母可能要操更大的心,像以下這兩則報導:

高雄縣林園鄉王姓村民向警方報案,指稱16歲女兒與3位在網路結識的網友外出嬉遊,因為多日未歸,希望警方到場查察。

一位資深藝人的獨生子因加入黑幫,並涉嫌校園職棒簽賭及暴力討債,遭檢方羈押,藝人偕同妻子在新聞鏡頭前聲淚俱下坦承教子無方,引起各界頗多關注與討論。

以藝人之子的例子來說,其實,這孩子還曾考取台北市很不錯的公立高中,原應可以讓父母和師長放心,但為何竟至誤入歧途?設身處地一想,同樣身為父母的你,是否也會暗自心驚,深怕一不留意,這種惡夢也會降臨在你家裡?

談到孩子,不管怎麼聰明乖巧,總有過猶不及的地方,會讓大人操心。回想一下,孩子經常讓你頭痛的是什麼事?一天24小時,你最常嘮叨孩子什麼?是紀律差、不負責任,還是沒禮貌?是太過自滿、還是缺乏自信?是否覺得孩子禁不起一點挫折,又極度自我中心與自私?或者你常常對孩子什麼都興趣缺缺的態度感到頭痛,不知如何引起他的學習動機?

這些都是現代父母最煩惱的問題,經常讓你在管教孩子時感到憤怒、沮喪與力不從心,讓你不禁要問:怎麼會變成這樣?要怎麼管才有效?

問到「怎麼會變成這樣?」讓我們再來看看上述藝人之子的故事。根據坊間報導,這孩子早在高中時,即曾被學校查獲當簽賭組頭,但是校方還沒有懲處,母親已經找來立法委員施壓,結果一夥學生全都沒有處分。而兒子的同夥也供稱,兒子先前曾「黑吃黑」私吞了40萬元,差點被黑道追殺,最後也是由父親出面委託道上的朋友擺平此事,並且為兒子賠錢。
 
可惜的是,當藝人夫婦發覺兒子交友不慎時,曾把兒子送往國外,藉此切斷他與幫派的聯繫。然而兒子不適應異鄉生活,天天打電話回台北央求回家,夫妻倆禁不起兒子哀哀求告,讓兒子回台灣。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父母對孩子的包容成了縱容,這樣的愛,終究害了孩子。

父母陷入溺愛型教養:給得太多,卻要得太少

家庭情緒智商發展協會理事長劉仁州表示,根據他十多年的觀察,不適格的父母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搶孩子的力量」,專斷、權威、剝奪孩子決定的權利,一種是「給孩子不需要的力量」,縱容、溺愛孩子。而在這個遠較以往繁榮、進步的世紀,又以「縱容孩子」這種父母類型居多。在他的定義裡,這些都是「沒有力量」的父母。

兒童心理學先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金德倫(Dan Kindlon)也在《其實,我們給得太多》(新手父母出版)一書中指出,嬰兒潮後期(1955~1979年)陸續誕生的父母,很容易變成溺愛的父母,他將其稱為「溺愛世代」。原因有三: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1980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Millennials),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而溺愛世代的父母特徵就是「給得太多,要得太少」。

所謂「給得太多」包括給太多錢、太多玩具、太多自由、太多幫助,還包括太多期望──對子女在學校及才藝上的表現,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望。金德倫認為,新時代帶來的溺愛氛圍,對孩子反而造成了傷害,讓他們嬌生慣養,雖然知道該努力,卻找不到方向。

在台灣,近年少子化的情況加重父母溺愛的程度。根據2009年度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總生育率已降為1.0人,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少子化的情況下,父母往往照顧孩子無微不至,為孩子們鋪平所有的道路,無條件支持孩子。
 
而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4種類型:民主、權威、溺愛、忽視(見圖),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制止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而溺愛型父母又可再分為兩類:放任或過度保護。前者沒有為孩子設定規則,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行為。後者則主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沒有提供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

孩子陷入危險症候群:容易出現驕傲、嫉妒等現象

在金德倫主持的「新世紀教養法」調查中發現,溺愛世代出現的7種危險症候群有驕傲(自我中心)、嫉妒、憤怒(心中怨憤)、懶散(缺乏進取動機)、貪婪(驕縱)、暴飲暴食(飲食失調)及陷溺(無法自制)。

因為不虞匱乏,孩子們也失去努力的動機、生命的熱忱,造成動機弱化(缺乏進取或學習的企圖心)的問題,更加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美國權威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伯.寇爾斯(Robert Coles)曾對富家子弟進行研究,他指出這些孩子的問題,「儘管擁有財富及特權,可是他們依然不快樂、不滿足。所有的錢財、玩具、旅遊,全都不請自來。他們已擁有許多,還想更多,得到後卻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這表象之下,充滿著糾結不去的無用感。」
 
富家子弟的心情正如同美國心理學教授索羅門.史奇莫(Solomon Schimmel)形容希臘諸神後來為何變成易怒的一群,正因為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有任何願望可以馬上實現,就變得不再有希望。「希望,是建立在有未實現的理想、有需要花費力氣才能滿足的需要上;由於不需要希望而失去希望,即使是神,也會變得煩躁。」

溺愛問題之外,另一方面,現代小孩面臨更高標準的要求,尤其在「菁英父母」陰影下,容易產生自信心的問題。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濟環境一路起飛,工業及資訊業蓬勃發展,身處其中的年輕人無論在求學、就業上,也擁有較多發展機會,成就很容易超越以務農為主的上一代。

昔日年輕人而今多半為人父母,難免被「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強」的社會觀念影響,但近年經濟發展已進入高原期,社會中各種發展機會漸漸減少,現代小孩往往無法超越父母的成就,在高成就父母的高關注、高期待之下,自信往往搖搖欲墜。

再加上現在媒體大量塑造各種理想典範,無論是身材比例完美的模特兒,或是成就非凡的資訊新貴,均在無形中潛移默化為孩子心中理想的形象,在這樣的比較基準下,即使他們表現得比父母那一代更好,自信心水準卻是相對低落。

從教養9大問題著手:整治孩子前,父母先自我檢討

本刊與一些父母、老師討論,探詢他們最頭痛的教養問題,發現有許多共同點,歸納後有下列9點,本刊將針對這些最令父母頭痛的教養問題,一一加以討論及提供建議:

1.缺乏紀律:從學校生活到家庭作息,總要父母催促、提醒甚至代勞。

2.缺乏責任感:從不幫忙做家事,也不整理自己房間、不愛做功課、做事賴皮或拖拖拉拉等。

3.缺乏禮貌:遇長輩不懂得打招呼、不懂尊師重道、不懂感謝、甚至不懂基本的電話或生活禮儀。
 
4.缺乏自信或過分自大:太在乎或太不在乎他人的感受、不敢表達自我或太愛現、不敢嘗試新事物、甚至是個失敗主義者。

5.缺乏耐挫力:只習慣接受讚美,不習慣接受評批,不懂如何處理挫折、不懂自我激勵和自我對話的技巧。

6.自我中心:以為家裡及外界都應順他的意、自私、不能設身處地、缺乏同理心。

7.動機弱化:「直升機父母」讓孩子變得沒有自己努力的需要和動機。

8.缺乏閱讀習慣:沉迷網路、電視或漫畫,占去孩子太多時間和精神,文字閱讀變成只在學校做的事,致孩子生活知識匱乏、競爭力不足。

9.早熟:在心理上,現代孩子因接觸資訊管道多元且複雜,致心理早熟;在生理上,因營養充足,致孩子發育早熟,衍生一些社會認知或身體安全上的危機。

但是,在你捲起袖子準備好好整治「孩子的問題行為」之前,或許你應該先冷靜下來,看看自己出了什麼問題,因為,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反射了父母的一切。

劉仁州提醒,與其說問題行為是孩子的問題,毋寧說是父母造成的問題,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孩子的行為,而在於父母有沒有能力去面對、解決。

「現代父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看見自己』,」劉仁州表示,想成為好父母,先決條件是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去,而所謂的「過去」,也包括上一代的教養方式。有些父母不知道上一代的教養方式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了某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在與孩子互動過程中,都有意、無意的影響孩子。譬如上一代的父母如果採高壓式管教,不擅長與孩子溝通,當這些孩子當了父母,也容易在管教及溝通上洩漏出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傷痕。

劉仁州曾經幫助幼時受傷的父母,照顧心裡的「內在小孩」,學習做自己的父母,亦即關心自己、對自己有耐心,不要遇到事情就批判、懲罰自己,「父母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後,才能成為『有力量的父母』。」劉仁州說。
 
在德國以「出於愛的紀律」聞名的薩勒姆王宮中學(Schule Schloss Salem),其前校長班哈德.畢博(Bernhard Bueb),也在《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先覺出版)一書中寫到,缺乏紀律將使人生雜亂無章,放任的教育只會讓孩子在未來承受更多的苦果,「出於愛的紀律,才能賦予孩子真正的自由,從小學會服從、讓步、負責任的孩子,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他們正迫切渴望大人設下規範。」金德倫說。

延伸閱讀:父母管教方式過度保護型
孩子性格
● 鬱悶消極
● 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
● 焦慮,害怕上學
● 挫折忍受度低
● 缺乏責任感
憂鬱、厭世自殺

延伸閱讀:父母管教方式放任型
孩子性格
● 自我中心
● 與現實脫節
● 缺乏自制力
● 頑劣任性
● 無法遵守團體規範
犯罪、吸毒
 

全部共 0則留言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