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展老師的教學平台 - 期刊論文

 天天向上 時時學習 自在得快樂

建築系
助理教授
羅中展


歷程檔案 Portfolio


關於我 About Me

期刊論文

      • 學年度: 101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乾隆皇帝與梵華樓的興建旨趣探討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蒙藏委員會《蒙藏季刊》
      • 發表卷數: 第21卷
      • 發表期數: 第2期
      • 發表月份: 6
      • 發表年份: 2012
      • 摘要: 摘要 紫禁城中的梵華樓為乾隆時期建造最晚的一座六品佛樓,保存最為完整,近年來也得到極為詳細的調查與記錄,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出了一套四大本的梵華樓調查圖錄所見,在翻閱之餘,深受感動,也因為有這樣的調查說明出版,研究者得以一窺乾隆皇帝專用佛樓之堂奧。在研讀之餘,不禁有若干想法浮現,在此擬就數點探討,以進一步認識乾隆皇帝建築梵華樓的真正用意。 梵華樓的建設由乾隆帝親自主持,除了皇帝本人全心的投入外;整個修建過程中他以國師章嘉呼圖克圖為顧問,運用其在宗教上的權威地位確認教義上的一系列問題,讓這座皇帝個人專用佛樓做到盡善計盡美。今天由於梵華樓所受到的破壞尚屬輕微,透過現有所見的陳設與佈局安排,在目前看來仍可以清楚的認識其中的宗教作用為何,對當年安排的用心當可以進一步來探討。 目前一般的說明都以乾隆皇帝在雍和宮的御製「喇嘛說」認為皇帝本並無宗教信仰,其尊崇黃教是安眾蒙古,其用心是為安邦定國;但是梵華樓的存在確讓後人看到乾隆的另外一面,本文擬由此進行探討。 Issn 2074-684-9 頁60-76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1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由中藏會談試探西藏未來前景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 發表卷數: 第一卷
      • 發表期數: 第一期
      • 發表月份: 12
      • 發表年份: 2011
      • 摘要: 就維基解密網上公佈有關西藏問題的電文提及了達賴喇嘛的繼承人可能面臨接班問題,越來越多年輕流亡藏人和他們的領導人產生代溝和不滿,二方面印度對流亡藏人及其對印中關係影響等問題,都在考驗流亡的藏人中央行政中心。 機密電文說,導致流亡藏人出現意見分歧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流亡藏人運動不再由達賴喇嘛領導後,他們未來要採取什麼行動。 另一篇2008年6月的電文說,美國外交官訪問了印度北部和西北部6個流亡藏人聚居地。他們感覺年輕藏人的沮喪和不滿以及印度國內的分離主義運動有可能危及到流亡藏人在印度的未來。電文說,年輕藏人沒有專業工作機會,對達賴喇嘛的「中間路線」越來越沒有耐心,他們對前途感到無奈。 達賴喇嘛面對這樣子的情況,還是表示道:「先把雙方有爭議的問題放一邊,先去討論雙方都能接受的問題。如西藏的環境問題,中央政府也很關注,我們也覺得很重要,達賴喇嘛在全世界有影響力,提到過環境問題,大家合作;然後就是教育問題,新一代的教育問題很重要,我們可以派一些老師到國內。這裏的教育抓得很好,英文、藏文,我們可以派一些老師前去。我們也可以請西藏境內的學生到印度來留學。有討論過,但沒有作決定。確實可以把複雜的問題放一邊,簡單的問題大家共同來先解決。」 ,這個見解應該是達賴喇嘛與中共政府周旋了幾十年的經驗所得,相對於此,反觀藏青會就缺乏這樣的視野。 藏青會的成員絕大部份是流亡藏人的第二代、第三代,他們出生與成長都在印度,對藏區故里沒有多少真正的認識,因此得到的訊息是來自偷渡出來的朝聖客或其他非正式管道的消息,而這些訊息未必確實充分或正確,這是影響到未來的行事判斷,因為資訊不足或不正確所形成的反應,會造成更多的誤解與誤會,這對解決問題並無幫助。 筆者以為中共應該將現行的對境外藏人政策做因應的調整,如何爭取這些從不曾到過西藏的年青人返鄉,或許是組團旅遊都可以考慮,讓他們去看到真實的現在生活,中共應大可對自己的民族政策有信心,放心的邀請他們返鄉觀光旅遊,更進一步,讓他們自己體會在不同時空下彼此都應該有新思維,對待雙方也應該有新的做法。 如前所述,流亡組織的存在必須創造他自身的價值與意義,因為各國對他的生存只是有道義上的支持,並無法代為決策未來,流亡組織與中共雙方必須放棄零和式的對話,重新開啟對話,因為情緒性的對抗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試想如果能由臺灣方面來居中協調,讓雙方會談能形成三方對話,讓雙方的看法都有機會心平氣和的表達出來,就這段期內雙方都關切並可以認同的議題,逐步化解,逐漸的將敵意降低,累積互信,相信這樣一來過去存在的僵局,逐漸能有一個解決道,這也是我人期待一個妥善的前景。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1
      • 計畫案號: no
      • 論文名稱: 符碼與意象之旅論藏區旅遊發展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 發表卷數: 第一卷
      • 發表期數: 第三期
      • 發表月份: 12
      • 發表年份: 2012
      • 摘要: 一、論文摘要 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前進西藏去旅遊成為更方便、更容易達成的目標,隨著觀光客人數的增加進到西藏,讓一些值的討論及反思的現象一一浮出,本文乃思考由此切入進行探討。 觀光旅遊產業對藏區而言是一項優勢產業,但在未經深思的搶進營造下,後果有可能是地方上未蒙其利反而要深受其害,地方產業是提供服務,但也應提供教育功能;發展經濟但不能竭澤而漁。發展產業應有所設計與安排,如何讓產業能永續經營,讓社區環境與之共存,這些課題都需要思考與討論,本文擬就所見所思提出討論。 到西藏去與旅遊跟到藏區去旅遊的差別何在?旅遊者往往帶著先入為主的印象前來,帶會去的會是正確的看到事項還是又帶回偏見?我們讓旅遊者帶回去的是意象還是符碼? 發展觀光產業其影響極為廣泛與深遠,如果只是經濟發展優先,可以預見後果,如果是發展文化,那還有可為之前景;如果反過來只是環境保護無限上綱,產業發展會處處受限,反而變更為畸形,因此如何取得平衡應該是今天要認真討論與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旅遊產業 文化產業 符號意象 藏族文化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2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從西方醫療照護系統看「四部醫典」中之療養概念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 發表卷數: 第一卷
      • 發表期數: 第4期
      • 發表月份: 5
      • 發表年份: 2013
      • 摘要: 論文摘要 就現在所見,記錄藏族傳統醫學體系概念的經典作品即為「四部醫典」,這部存在已久的藏族傳統醫學寶典,不僅顯示出藏族在醫學上的智慧成果,更重要的一點是其中所提出的養生概念至今有相當程度仍然合用,也能與西方醫學中療護的概念相符合;面對受現代醫護體系概念所薰陶的人,接觸到藏族醫學會是如何反應?因此就「四部醫典」唐卡掛圖中的養身概念提出討論。 就歷史記錄所知,藏族傳統醫學「四部醫典」大多數時間是以唐卡掛圖的型態出現,做為教育訓練藏族醫護人員的主要方式。在這八十幅唐卡中,特別有幾張是說明人的養生之道,這些掛圖中所展現的是藏族傳統的醫療及生活照護的概念,以其中的概念與今天西式的保養生活概念並無差別,這樣的護理概念遠在百年前就出現,在今日看來仍有其價值,因此值得再次的探討。 以今日西方的醫療概念看,隨著現代醫學觀念的進一步發展,從心理學的角度和社會生態學觀點的提出不同的見解,從而使人們認識到疾病病因的複雜性,特別是體認到社會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進而使健康的概念延伸到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和個人行爲,逐步形成了綜合性協調發展的健康概念。自20世紀以來,由於人類疾病類型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大量研究顯示,形成或誘發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及慢性呼吸道病的致病因素中,生活方式因素是第一位的,生物學因素已退居其次,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飲食及營養不當、運動不足、起居無規律等等的長期作用,將導致這些慢性疾病的罪魁禍手。 目前所知的西方醫學是以生物醫學為基礎的健康照顧的主流概念,然而隨著今日各種慢性疾病的增加,有很多疾病是西方醫學無法處理與治療的,因此無法滿足各類疾病病患的需求;而一般民眾對於疾病的認真態度已由治病的消極觀念逐漸轉變為積極的養生保健,加上就醫觀念的改變,使得流傳於世界各地文明及所謂傳統的非西方醫學主流之養生療法,再度受到重視而且日趨普及。 此間所謂的「另類」(alternative)是相對於「主流」(mainstream)的說法,是具有「時」、「空」上的相對意涵而非絕對意義。目前的主流西方醫學是以近代歐美醫學為核心,其已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採用,然而相對於此的其他非西方的醫學體系,卻曾在不同時空下照顧了人類的健康,影響層面甚至更廣,時間更久遠。若從使用的龐大人口來看,在主流醫學之外的各種非西方的民族傳統醫療法,其實一點都不「另類」,甚至可以說它們才是「主流」。 透過對「四部醫典」掛圖中對藏族醫療概念的解說,更進一步瞭解,在既有西方傳統訓練思維之下,應更放開視野接受、瞭解多元醫療理論的存在,同時也應透過科學驗證來激發更有益醫療照護的可能性。除了現代西方醫療方式之外,在各領域的專家積極研究中,傳統醫學與輔助另類療法,能量醫學亦逐漸受到重視,這樣子同時也指出未來現代醫療的另一條道路與未來趨勢。 完成此討論後,對藏族傳統的療癒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在未來題供對個人健康照護,思考相關輔助療法時,能分享更多的理論實務與經驗。 關鍵字:四部醫典 藏醫藥 西方醫療體系 健康養生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3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臺灣與蒙藏地區交流互動的觀察與分析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發展與前瞻學報
      • 發表卷數: 2014
      • 發表期數: 第三期
      • 發表月份: 3
      • 發表年份: 2014
      • 摘要: 自從解嚴以來兩岸民間逐漸的透過文化交流的模式,展開各式各樣的互訪互相接觸的活動,這些活動在近年來更是進行得具體也有規模,從解決衝突的角度來觀察,這是個好的發展趨勢,本報告擬以最近期間臺灣與蒙藏地區展開交流互動的情況做一簡要的說明。 馬英九總統在2012年2月22日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訪問團時表示,他上任以來,政府以和解取代衝突,以協商談判解決問題,3年多來的積極努力,已有效改善兩岸關係,使得台灣的存在成為國際社會的一項資產,更讓台灣的國際關係出現良性循環,未來他的第2任仍會秉持此一原則,讓中華民國繼續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我人可從此一宣示得知政府對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也可以由此體會未來兩岸交流的大方向。 兩岸的交流在政府組織及民間組織的多管道努力下,面對大陸地區的各界,以各式各樣的型式進行著接觸與對話,本題則將集中討論兩岸之間就蒙藏地區的交流進行討論。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4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試析藏族對水族生物之觀念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 發表卷數:
      • 發表期數: 第六期
      • 發表月份: 5
      • 發表年份: 2015
      • 摘要: 本題擬討論傳統藏族人對水族生物的認知文化概念。從自然環境所見,藏區從來不缺乏大江大河,大湖水塘,沼澤地或溼地;也因此不會缺乏水族生物,但在此種環境生態中生活的藏族卻沒有吃食水中生物的習慣,反而有避之唯恐不及的現象?何以有此習俗現象,這牽涉到傳統以來藏族人對水族生物的觀念。本文以此進行討論,說明此一觀念的由來與影響。 在藏族傳統中所謂的水族生物,所指涉的範疇很廣泛,諸如:魚、蝦、蟹、青蛙等都是水族,而這些生物在傳統中藏族人是不可以也不會去食用的,藏族對水族生物有一定的禁忌,這是不能不遵守的。 藏族出於何種原因不吃食水族生物,這種生活禁忌背後有著一套文化概念,這套觀念指導著藏族人民相當長一段時間,而其影響不只存在過去,這套觀念的影響到今天仍在存在,這套文化觀念值得我人進一步的認識與探討,本文即以此範疇討論,藏族對水生物的禁忌生成與影響。 藏族不食用水中生物的文化,所牽涉的除了生活習慣外,更進一步與他們的價值觀有觀,而這價值觀則反映了藏族的神靈觀,因此要瞭解藏族為什麼不吃魚蝦,還必須從這個民族的神靈觀來切入,逐漸的認識藏族之所以在傳統中是不食用水生物的理由。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5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從絲路的歷史發展看今日一帶一路的效應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 發表卷數: 第七期
      • 發表期數: 第七期
      • 發表月份: 11
      • 發表年份: 2016
      • 摘要: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第七期 151-169 今天世界各國在國際經貿與國際政治的競賽中,已經不再是單獨一個國家的單打獨鬥型態,當世大多數國家多已結成同盟或組織型態來互相支持互相拉抬,積極的加入一個或數個國際組織是個迫切且必須的理性選擇,大國尚且如此操作,小國更應對未來前景戒慎。 現今所知的國際組織從我們耳熟能詳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到歐盟由到東南亞國協 (ASEAN) 、上海合作組織 (SCO)、 美洲國家組織 (OAS)、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APEC)等等 ,多種多樣,組成的國家與目的也都不同。這些組織跟我國又有何影響? 簡單的概說,當今的國際組織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與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後者就是通稱的NGO。國際組織繁多,NGO更多,從來沒有一個正式的、權威,全面的統計結果。這其中與台灣有密切直接關係的較大型組織,包括性較廣的組織,有四個重要非政府間組織,因為影響深遠,他們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運動、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度量衡局。這幾個國際組織對我們國家而言是國際人格的存在的象徵,但是面對政治經濟的大環境變局幫助就有限。 今天台灣所面對的國際處境較過去更為詭譎多變,國內民粹充斥,政府無法凝聚共識,國際間又是強國大國主張優先,我們如何應迎這樣的狀況?如果我們缺乏盟友,缺乏可以走出去的管道與途徑,那不就只能坐以待斃?於是本文的思路是觀察最近一個有可能提供改變的議題,透過對這個議題的討論找出對策。 最近已來中共全力在推動的一項大計畫謂之為一帶一路,那什麼是一帶一路呢?從各項相關的介紹及報導看到,所謂的一帶一路基本概念如下: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One Belt and One Road" refers to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它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為這些機制註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一帶一路打破原有點狀、塊狀的區域發展模式。無論是早期的經濟特區、還是去年成立的自貿區,都是以單一區域為發展突破口。一帶一路徹底改變之前點狀、塊狀的發展格局,橫向看,貫穿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縱向看,連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並且不斷向中亞、東盟延伸。這將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更多強調省區之間的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與轉移,有利於我國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 不少論者或以為中共提出一帶一路的是他們的一個口號或政策目標,我們無須太過關切,然若從歷史的背景來認識,透過以國際競局的角度看,台灣就沒有置身事外的可能,中共之所以在此時提出這樣一個倡議,我們不能不察,本文在此野人獻曝以就教方家。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6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藏族觀音信仰之探討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學報
      • 發表卷數:
      • 發表期數: 第八期
      • 發表月份: 7
      • 發表年份: 2017
      • 摘要: 在藏族的生活圈中最常見的信仰主尊就是觀音菩薩,對觀音本尊的崇敬最佳的體現,便是藏人時時掛在心上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這個咒語也是藏人最常刻在瑪尼石上的作品,觀音菩薩位何如此深入人心,就是本文擬進行的探討。 藏族的觀音菩薩信仰有其一定的經典,相應崇拜儀式,圖像與塑像,與漢傳觀音有著若干的差別,但都不影響本尊成為一般民眾信仰的中心。本文亦藉此提出對比說明,漢藏兩族對觀音的認識區別。本文擬以經典與圖像進行說明,提供對藏族觀音信仰的探討與研究說明。 從現實面看到,目前藏族生活的地區如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區域內,這也是藏傳觀音信仰流行的範圍,這是因為觀音信仰長期在藏族文化中醞釀,無形中將觀音信仰結合在藏族文化圈當中,藏族將觀音信仰從佛教體系中發揚光大,甚至結合到本民族的起源神話上,充分地體現了藏族對觀音信仰的接受與融入文化。 從漢藏兩族之間的宗教信仰所見,觀音雖然兩族都有,這是因為有相同的佛教經典及教法傳承,但是觀音的角色及被接受程度,在漢藏兩族之間卻有極大之區別,因為在藏地受到佛教密宗的影響,加入咒語及手印等等修習儀軌,有著更多、更明顯藏族文化的表現,讓觀音信仰顯現出與漢地觀音信仰不同的面貌。 觀音信仰在藏族的文化當中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表現,一則是因為藏族較漢族在接受佛教時,接收到較多的密教體系的咒語及儀軌,致使藏傳觀音的信仰模式遠比漢族要多樣;其二,是藏族的觀音信仰深入到民族文化中,相當程度地受到不同年代統治階層的影響,以至於,藏族的觀音信仰受到政治的影響。 以藏傳佛教的見解,要大小乘兼學、顯密雙修、見行並重的修行,因此不論顯宗或密宗都是將發菩提心,作為觀音信仰修行的起點與核心,並且有著一套完整的理論與方法。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6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藏族觀音信仰之探討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學報
      • 發表卷數:
      • 發表期數: 第八期
      • 發表月份: 7
      • 發表年份: 2017
      • 摘要: 從現實面看到,目前藏族生活的地區如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區域內,這也是藏傳觀音信仰流行的範圍,這是因為觀音信仰長期在藏族文化中醞釀,無形中將觀音信仰結合在藏族文化圈當中,藏族將觀音信仰從佛教體系中發揚光大,甚至結合到本民族的起源神話上,充分地體現了藏族對觀音信仰的接受與融入文化。 從漢藏兩族之間的宗教信仰所見,觀音雖然兩族都有,這是因為有相同的佛教經典及教法傳承,但是觀音的角色及被接受程度,在漢藏兩族之間卻有極大之區別,因為在藏地受到佛教密宗的影響,加入咒語及手印等等修習儀軌,有著更多、更明顯藏族文化的表現,讓觀音信仰顯現出與漢地觀音信仰不同的面貌。 觀音信仰在藏族的文化當中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表現,一則是因為藏族較漢族在接受佛教時,接收到較多的密教體系的咒語及儀軌,致使藏傳觀音的信仰模式遠比漢族要多樣;其二,是藏族的觀音信仰深入到民族文化中,相當程度地受到不同年代統治階層的影響,以至於,藏族的觀音信仰受到政治的影響。 以藏傳佛教的見解,要大小乘兼學、顯密雙修、見行並重的修行,因此不論顯宗或密宗都是將發菩提心,作為觀音信仰修行的起點與核心,並且有著一套完整的理論與方法。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6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藏族觀音信仰之探討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中華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學報
      • 發表卷數:
      • 發表期數: 第八期
      • 發表月份: 7
      • 發表年份: 2017
      • 摘要: 在藏區旅行時最容易聽到也看到的咒語便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 ,藏人不論老少、男女,各個都持誦,這個咒語的流傳象徵著,觀音菩薩本尊的流傳與普遍。因為藏族的傳說中認為藏區是觀音菩薩加持與庇佑之地,觀音菩薩的信仰在藏族心中可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觀音信仰為何會在藏民族中特別地受到推崇,有何依據和緣故,本文擬在以下篇幅進行分析討論。 佛教何時傳入西藏?現在沒有確鑿的考證,最早的傳說是,佛教在西元前137年阿育王時代傳入,那時在伊蘭山麓建有寺廟,可惜很早就毀棄了,有學者根據考古發現的岩畫,認為佛教的滲入早在松贊幹布之前。 然流行的傳說,佛教在藏族的流傳約在二、三世紀間傳入藏地,在東晉時期,藏王松贊幹布前五代托托日年贊(西元317年,《唐書》稱陀土度)時,有五位印度僧人被聘為王師。傳說此王六十歲時,空中降下四寶,當時無人能識,經詢問印度僧人,才知道四寶「合掌的蓮花手、小舍利塔、刻有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的寶珠、《莊嚴寶王經》」,…。於是,這些天降寶物,由托托日年贊放置在雍布拉康宮加以供奉。 從這段傳說中知,觀音菩薩的咒語就傳來了,但是當時佛教的傳入多數在貴族之間傳播,並未普遍於藏族民間,可以想見,對觀音菩薩的認識也是有限,佛教直到七世紀後,才逐漸被貴族以外的民眾接受,當然觀音的信仰才逐漸傳播開來。 藏族的觀音信仰與漢族有著大同也有若干區別,就使用的經典、就菩薩的眷屬、分身也有差別,在畫像、塑像也有不同的概念形象,本文擬在上述幾個方面,進行探討,藉以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藏族對觀音信仰的態度與觀念。 佛教傳入中國地區之後,明顯得看到由於傳播途徑及區域的關係,形成了在兩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體現的佛教出現,這兩者區分一則是為漢地的佛教,一則為藏傳佛教,這兩者之由於地域及民族文化的背景不同,形成不同的宗教表現,然實則都是一個佛教來的。 佛教在藏地在地化的過程中,經典及咒語是忠實的保留了佛教的原貌,但是在造像與繪圖時則吸收許多來自印度與尼泊爾的藝術風格,是這樣的區別形成,藏族的觀音信仰區別嗎? 觀音菩薩的形象是最貼近藏人生活的一位主尊,幾乎到了家家觀音,處處大明咒的地步。在藏傳佛教中有著許多的修行主尊與護法,但是都沒有一尊神祇像觀音這樣受到親近,不只是觀音本尊,連帶也觀音信仰形成一個有寂靜尊、憤怒尊、白度母、綠度母等尊的一個小系統。 藏族親近觀音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持誦觀音的心咒,這心咒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這咒語藏文:ཨོཾ་མ་ཎི་པ་དྨེ་ཧཱུྃ,藏語拼音:om ma ni bai me hum),又名六字真言或六字大明咒,是藏地佛教信徒最常唸誦的真言(mantra),這說是觀音菩薩願力與加持的結晶,故又稱為觀世音(藏文:སྤྱན་རས་གཟིགས་)(四臂白觀音)的心咒。六字真言除了刻在瑪尼石上,亦多刻在轉經筒上。 觀音信仰在藏族的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外,觀音信仰也成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這些事證都足以引發筆者的關注,何以觀音菩薩信仰在藏民族中產生如此宏大的影響力。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4


      • 學年度: 106
      • 計畫案號:
      • 論文名稱: 就少數民族的角度思考一帶一路
      • 作者順序: 23
      • 期刊名稱: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 發表卷數: 2017年第6卷
      • 發表期數: 總138期
      • 發表月份: 11
      • 發表年份: 2017
      • 摘要: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17年第6卷 12只15頁 就現實面看到,在未來推動一帶一路沿計畫線沿線國家與地區,很多國家現有的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落後,市場規模有限與不完善,運用中國已經具備的發展概念及技術設備,提供這地區及國家的升級與轉型。 以今天來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規模上僅次於歐盟,但是發展潛力卻遠大於歐盟的單一經濟體,從蘇聯解體之後,日美經濟同盟關係也好,南亞的印度本身的發展等原因也使得這些國家很難再威脅目前的中國,而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雄厚的資本也開始溢向周邊,讓中國再次利用經濟力量而非軍事力量去使得周邊國家交相前來結盟。未來甚至可以將一帶一路計劃也像一種新的經濟同盟體系,把整個亞歐大陸納入到以中華為核心的經濟和地緣政治體系之中。 就目前的觀察所知,在一帶一路計畫沿線上大部分都是民族地區,這些區域傳統文化厚重,影響廣泛。更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傳播在其間,世界上幾個主要的大宗教和一些民族傳統信仰在這裡都有一定群眾基礎和文化根基,宗教信仰已經成為這些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推動和深入,各種開發項目將在沿線少數民族地區陸續開展和落實,各種經濟成分的市場主體將和各民族社會發生更加密切的聯繫。 這些社會文化因素都在在影響到計畫的深化與推動,少數民族的傳統力量仍然是左右民族地區的重要關鍵,在積極朝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把少數民的基本條件與情況考慮進來,從民族共同發展的角度,創造民族繁榮的目標。 本文擬以此角度提出個人淺見,就依賴理論的概念,探討用少數民族的處境與立場思考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
      • 通訊作者: N
      • 發表形式: 60
      • 發表地點: 95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