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興老師的教學歷程檔案 - 112-2 專題研究 - 實務研究
 

企業資訊與管理系
助理教授/日導
羅德興


歷程檔案 Portfolio

    實務研究

    摘自 羅德興、王明雯 (2015)。資訊管理學域中「實務研究」之意涵與實例探討。商管科技季刊,Vol.16, No.3, pp.335~356。

    一、資訊管理學域的危機
    資訊管理學域為一跨學科領域應用導向的學域,這個學域發展至今,歷來常有學
    術研究與實務工作兩者脫節的現象(Galliers & Land, 1987;Hirschheim & Klein, 2003;
    Markus, 1997);近來,持續有學者指出研究與實務脫節的現象依舊存在(Alt & Österle,
    2014;Teubner, 2013;Ward, 2012),若長此以往,將產生資訊管理學域空洞化的危
    機,不但無法從研究建立學域本身的理論,且無法將研究結果應用到實務上。產生此
    危機的原因,可歸納有二。
    羅德興•王明雯:資訊管理學域中「實務研究」之意涵與實例探討 337
    其一是實務工作者與學術研究者的知識框架(Frame)有所不同。實務工作者的
    框架是重視問題解決的「行動中知識(Knowing-in-action)」,以專業文獻既有的證據
    作為處遇決策的參考;而學術研究者的框架則是重視理論嚴謹性(Rigor)與實務相關
    性(Relevance)(Lee, 2000),重視理論與實務的觀照;這兩種框架如何調適,值得加
    以深思。
    其二是資訊管理學域發展的傳統較缺乏對實務知識的探討。Hirschheim and Klein
    (2003)指出在資訊系統研究領域中的資源,長期以來大都集中在實務工作者所重視
    的技術性知識,或是學術研究者所強調的理論性知識,而較忽略實務知識;這已累積
    成為一種傳統(Benbasat & Zmud, 1999)。因為實務知識是一種關心如何將理論性知
    識應用到特定環境的知識型態,須要以良好的研究方法深入觀察工作(生活)經驗或
    詮釋現象才能得到的知識。有些實務知識需藉由實務社群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將
    難以言喻的內隱性知識轉化,有些則需藉由個案表達內在認知遷移到實務的知識;這
    類研究不易執行,且長期以來在學域中較少有適當的發表場域。
     
    二、實務研究的重要性
    前段指出實務知識的研究不易執行,主要的因素在於它的特性使然;實務知識的
    特性有四:(1)與人的認同密切相關;(2)與人的情緒或興趣緊密相連;(3)具全觀
    (Holistic)的本質,難以區分為目的與手段,而是深植於生活經驗;(4)在於達成人
    與社群相互的瞭解與一致(Hirschheim & Klein, 2003),這些內隱的、植基於生活經驗
    全觀的,及群我共識的知識特性,不能僅憑藉由觀察或實驗等方式取得,因此使得研
    究的難度提高。
    儘管如此,歷來資訊管理學域中仍有許多學者致力於弭平此差距,認為研究與實
    務是可以互有裨益的(Heiskanen & Newman, 1997;Ho, 2014;Lee, 1999b;Markus,
    1997;Worrall, Lubbe, & Klopper, 2007)。其中,Markus(1997)提出「實務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可增進學者瞭解社會或組織之資訊管理實務的本質與現象,並指
    引人為資訊系統(Artifacts)的開發設計或實務,是調適實務工作與學術研究兩者知
    識框架的良好方式。自此之後,引發了相當多的討論。在學域內頗富盛名的研討會與
    期刊中,均有學者強調資訊系統研究與實務的關係(Heiskanen & Newman, 1997),許
    多學者認為應揉合嚴謹的研究與經理人、顧問與業界等相關的元素,呼應了「實務研
    究」的重要性(Applegate, 1999;Applegate & King, 1999;Benbasat & Zmud, 1999;
    Lee, 1999a;Lyytinen, 1999;Teubner, 2013;Ward, 2012)。Hirschheim and Klein
    (2003)則從本體論、知識論與方法論等探討,強調資訊管理學域在方法論面向須重
    視「實務研究」以解決學域的危機。這些學者均持相同的觀點,指出可以「實務研
    338 商管科技季刊 第十六卷 第三期 民國一○四年
    究」改善研究與實務脫節的現象。在調適實務工作者與學術研究者的知識框架的差
    異上,Lee(2000)認為如引用Nolan 生命週期假設(Stage hypothesis)所提供的知
    識形式,以及Harvard Business School(HBS)的教學個案、或者某些能夠引起實務
    工作者共鳴的研究,均為可行的方式。
    綜合前述,資訊管理學域有研究與實務脫節、空洞化的危機,多數學者咸認為「實
    務研究」能使研究與實務緊密結合、攜手並進,得以解決學域的危機。因此,本文
    撰述主旨為引介「實務研究」,以籲請研究與實務緊密結合,期能解決學域的危機。
    本文論述的結構為首節說明資訊管理學域的危機與實務研究的重要性,繼於第貳節探
    討「實務研究」的內涵,第參節分析探討目前國外實務研究期刊所刊登的論文特性,
    最末一節整理「實務研究」的趨勢與撰寫模式及形成結論。



    貳、「實務研究」的內涵
    本節探討「實務研究」的內涵,包括其意義與特性、哲學立場與理論取向,研究
    方法以及其類型,節末並整理出本文對資訊管理學域中「實務研究」的分析向度。
    一、「實務研究」的意義與特性

    (一)「實務研究」的意義
    Markus(1997)定義資訊管理學域中「實務研究」之意義為「以描述、衡量、評
    估或詮釋實務為主的學術研究。」以下分別就學術研究特性以及與實務關連的部分,
    來說明「實務研究」的意義。
    就學術研究的特性而言,為能忠實描述、衡量、評估或詮釋資訊管理的實務,
    「實務研究」必須是「科學觀察」(Scientific observation)(Markus, 1997)。「科學觀
    察」與日常生活中偶發與大量的被動式覺察不同,係指:在具有研究目的或研究假設
    的目標下進行觀察,該觀察具備系統性的觀察設計、程序與紀錄;觀察時力求客觀
    而無偏差,如:運用注意、感覺、知覺與構想等(Markus, 1997)。而好的學術研究
    不但得善用方法論,提供具細心與前瞻的嚴謹觀察,以增進人們瞭解社會或組織之資
    訊管理動態實務的本質與現象,進而也可產生通用性理論,增加研究的價值。
    羅德興•王明雯:資訊管理學域中「實務研究」之意涵與實例探討 339
    就與實務密切關連的部分而言,「實務研究」所探討的問題與挑戰應是專業人員
    所關切的,能夠於日常工作中應用該研究所產生的知識以解決問題,諸如:指引人為
    資訊系統的開發設計與應用實務,提供資訊科技供應商、業界與顧問等特定對象的產
    業知識,即是符應企業資訊系統環境的需求與建立資訊管理體系的知識(Benbasat &
    Zmud, 1999;Glass, 2001)。

    (二)「實務研究」的特性
    依據文獻整理出「實務研究」的三項特性如下(Markus, 1983, 1994;Orlikowski,
    1989, 2000;Orlikowski & Gash, 1994)。
    1.在實務應用(或議題)具新穎性
    Hirschheim and Klein( 2003) 指出這類研究問題有兩種, 一種為具時間性
    (Timely)的,即當前話題(Topic-of-the-day)的研究議題,通常由實務來導引研究,
    讀者也能藉由這類「實務研究」更瞭解實務工作者的需求。另一種為不具時間性
    (Timeless)的,這些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仍然持續發生或再度浮現的問題或兩難者;
    這類研究問題的時間規模較長(可能是數年而非幾個月);問題類型從不同的方法到
    資訊系統規劃,如:使用者參與的角色如何隨著時間、資訊系統開發的方法或工具而
    改變,以及增加使用者對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瞭解;乃至如何
    衡量當IT 能力增加時,資訊系統的成功;這類研究議題通常是由學術導引實務。
    2.本質為獲取實用知識的學術研究
    「實務研究」的精神在於可提供資訊科技供應商、業界與顧問等特定對象產業的
    知識。因此「實務研究」的樣式與語氣偏於實用而非學術,可適合專業人員閱讀,長
    度須要短些、大量使用圖表、使用日常語言,而非特殊或浮誇的語言,相關文獻的討
    論要少、研究方法的討論要少,但是情境的描述與處方(Prescription)則要多些。
    3.可援用理論,也可做為理論發展之基礎
    「實務研究」強調嚴格的觀察實徵經驗與梳理事情為何發生的知識,故重視具體
    細節、常識的觀察、與業界實務的理路。「實務研究」從組織實務應用經驗出發,可
    援用理論探討其發展因素,指引研究之進行;亦可對理論發展提供實務經驗作為基
    礎。Markus(1997)認為當前的實務與教科書上或教學個案中所提供的最佳實務會有
    所差距,於此,實務研究可提供更佳的參考;此外,實務研究的方法,除了有合理的
    理論發展與檢驗外,也應能於實務上加以應用。
    340 商管科技季刊 第十六卷 第三期 民國一○四年

    二、「實務研究」的哲學立場與理論取向
    資訊管理學域中的研究,其哲學立場概可分為三種,其意涵分別說明於下:(1)
    實證主義認為社會事實相對於個人是一客觀自存的實在(Reality),而「社會實在」
    有其規律性,對個人的意識及行動具有強制的作用;(2)詮釋主義則認為「社會實在」
    (如關係、組織、部門)並非被給予的,而是人類透過其行動及互動所建立的;(3)
    批判主義主張「社會實在」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的產物,而此種「社會實在」也一
    定會回頭去影響那些社會條件,兩者之間存在著持續不已的辯證關係(張紹勳,
    2007;Orlikowski & Baroudi, 1991)。這三種哲學立場中,實證主義是目前研究的主
    流,然而卻因不易考量到實務的變動而飽受批評(Chiasson & Davidson, 2012;Manian,
    Jamporazmey, & Sherkat, 2014);詮釋主義與批判主義的研究雖然不易執行,但能對
    研究現象提供相當豐富的理解。這些哲學立場雖未必於研究文字中明白地敘述,卻
    會潛在地指引著研究者進行實務研究的基本假設、理論取向與方法。

    就實務研究的特性而言,其哲學立場可歸納如下:
    (一)偏向詮釋性或批判性的立場
    其研究主旨在嚴謹觀察分析資訊系統實務,進而提出實務指引或行動建議;而不
    強調去論究是否有明確的理論進行預測或解釋,或後續是否探討理論性意涵。因
    此,「實務研究」的哲學立場,除了少數學者持實證主義者之外,多數學者是偏向
    詮釋性或批判性的立場。
    (二)隱然形成另類典範
    「實務研究」強調探討資訊技術或系統於企業之應用實務,為強烈的應用導向,
    這類研究較少著墨在特定研究方法背後的本體論或哲學推論,而相當強調實務或方法
    論的議題(Dobson, 2006)。因此,實務研究可不論及前述三種哲學立場在本體論與
    知識論上的差異,而著重於方法論的彙整與研究的推論(Venkatesh, Brown, & Bala,
    2013),也就是可將「實務研究」視為有別於前述三種哲學立場之外的另類典範。
    至於實務研究的理論取向,可發現受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三種學門的交互
    影響。組織研究自1994 年起開始轉向以實務為主的研究(Practice-based studies)
    (Corradi, Gherardi, & Verzelloni, 2008;Gherardi, 2009;LeBaron, 2011),由這些文獻
    整理出實務研究理論取向的是與方法可有三種學門的交互影響,分別是:受人類學所
    影響的觀察與訪談、受社會學所影響的對話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以及受心理
    學所影響的情境分析(Context analysis)。
     
    三、「實務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實務研究」強調實務相關性之科學觀察,觀察的對象通常為個
    案應用資訊系統或實務現象等實徵經驗。實徵性研究可有量化與質性研究兩種:(1)
    量化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實驗室實驗、實地實驗與內容分析等;(2)質性研究方法則
    有個案研究、田野調查、參與觀察、歷史探索、紮根理論與行動研究等。
    Venkatesh, Brown, and Bala(2013)則強調質性與量化並重的複合方法(Mixed
    method ) 研究, 主張在不影響實務研究的簡潔下, 若能兼顧其彙總推論
    (Meta-inference),以增強研究的「效度」,也是值得採用的方法。
    就質性研究而言,它注重實務的事實本體特色,具有合理的理論發展與檢驗,能
    歸納詮釋、深入觀察實務現象,並且不會排擠對量化資料的探討(Markus, 1997;林
    尚平、胡哲生,2003;胡哲生,2003)。因此許多學者高舉質性研究的性質,認為可
    視其為一把大傘,能夠涵攝前述的各類研究方法,是適合「實務研究」的研究方法。
    全部共 0則留言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