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誠的學習歷程檔案 - 111-1 人工智慧 - 8. 創作AI |
|
|
8. 創作AIAI 創造出一篇感人的故事:AI 會造夢後,人類的定位在哪裡?當 AI 取代了創作、取代了感動人的力量,而我們要開始學習當作素材(Materials)。是人類主導 AI,還是 AI 主導人類,這個議題留給別人去爭吵,我們要回到自己身上。AI 創作時代的到來目前 AI 的發展已經進入「創作時代」。不僅創作影像,還有音樂與文字創作,大多數現存的應用已經逐漸成熟化,例如應用在包裝設計、報導與故事撰稿、音樂音效創作,以及更多與影像衍生應用 這些應用造就了前衛的職業,例如 AI 提示詞創作者、AI 概念藝術創作、AI 導演、AI 設計師、AI 藝術家、AI 音樂製作人等,AI 究竟是否可以創作出上述「扣人心弦」的故事,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在我過去的經驗中,將故事量化、將情感量化的文獻與研究眾多,因此,當達到一個可被訓練的數量時,自然會產生規模,就像我們現在用四張圖片,就可以訓練出文字生成圖形的 AI 模組,打造自己的 AI 資料庫。我相信這幾十年下來的故事與情感量化資料也將逐漸成熟。 這意味著 AI 很有可能已經可以編劇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既使不那麼完美,但已極具參考價值。我對 AI 的態度如同做研究一樣:「大膽架設、小心求證。」假設是建立在具有實質性的現象或相關素材上,對 AI 不應該存著不實際的夢想,是有跡可循的。 AI 是否可以創作出扣人心弦的故事,雖還未被廣泛應用,但「假設」已是事實。不僅人類的創作能力被取代,連感動人的能力也被取代,我們還剩下什麼?這番討論可以在網路上得到熱烈網友的回饋。 AI 持續發展下 人類該有的思維筆者認為,AI 持續發展是為了「協助人類找回自我」,為什麼會誕生於這個世界?為何在台灣?今生為何遭遇因果?當 AI 愈了解人類,人類能做的事將逐漸被取代,我們不要理會恐嚇性的言語,例如:當 AI 進入某個產業,工作會消失。 從人類的洪流看,只有不流動的人才會被消失。就像靈魂不流動,就會成為地縛靈,不是往上流動升級,就是向下重新學習,「不動」才是最糟的狀態。 當 AI 取代了創作、取代了感動人的力量,而我們要開始學習當作素材(Materials)。是人類主導 AI,還是 AI 主導人類,這個議題留給別人去爭吵,我們要回到自己身上。 我在翻譯 Kirs 漫畫時,我可以感受到她文字傳達,從一開始生澀的腳本,到後段她所要傳達的意涵,漸入佳境。 這個「境」讓我思考了很久,因此大膽地做了一些文字改變,在許多的「I」中,我將一些「I」分為「自我」與「本我」。「自我」是強調外在、肉體本身的我,「本我」則是心靈感受與覺悟的我,盡可能地用大眾所能體會的文字,卻又能傳達作者的本意。 創造力跟肉身一樣,也是外在的,它的作用大概跟金錢差不多,可以推動某些東西,如果大家都很有創造力,如同大家都很有錢,那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從物質的世界進入到精神世界,有些意識上的東西或許價值如同物質,AI 剛好幫助我審視及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