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興老師的教學歷程檔案 - 111-1 社群商務 (四甲) - 社群商務概論
 

企業資訊與管理系
助理教授/日導
羅德興


歷程檔案 Portfolio

    社群商務概論




    新世代行銷法則,行銷 = 內容 X 社群 X 商務

    不論線上、線下、個人、企業、有資源、沒資源、大品牌、小品牌都一體適用的行銷法則!
     

     





    參考資料

    1-0
    個人作業 (期中考前完成):
    期中考前安排於課堂上做心得報告,
    內容包括:
    (1) 取得  一門 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 行銷流通/數位社群行銷 相關課程 (FREE)  完課證明 與
    (2) 至 圖書館 CJTD中文學術期刊暨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研讀 一篇 社群商務 相關論文

    https://www.smelearning.org.tw/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 (需於校內連結)



    1-1
    虛擬社群 (張紹勳 電子商務)
    簡介
    理論基礎
    經營模式
    經驗價值
    個案分析





    1-2 
    (梁定澎 電子商務)
    https://eeclass.ntsu.edu.tw/sysdata/doc/5/529fd1f7b468f1c5/pdf.pdf
    社群媒體與社群商務 (CHAP. 11)

    11.2 Web 2.0與社群媒體的發展 •



    11.3 社群商務
    理論基礎:
    (1) 社會支持理論
    在社群媒體上可以獲得的社會支持會影響到使用者的購物決策(例如,Liang et al. 2011)。Indeok, et al.2004)在研究網路上的使用度與滿足感時指出,網路不只是提供資訊功能的工具;更是提供眾多社會資源的來源之一,社會支持就是人際關係中由他人提供的資源結果。

    (2)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始於美國1950年代,此理論運用行為主義之強化原則及經濟學之成本效益的觀念來解釋人際互動之行為,是近年來使用頗廣的理論。
    以社會交換模式均依循下列的假設(Emerson, 1981):
    (1)社會行為是一連串的交換;
    (2)個體均嘗試最大化他們的報酬及最小化他們的成本;及
    (3)當個體從他人得到報酬時,他們會覺得有義務要回報。
    延伸到網路上,探討社群商務網站上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換關係,這種交換關係會經由以下的順序進行:(1)一個行動者注意到交換機會的存在;(2)主動交換;(3)交換行為是互利的往來

    (3)社會 資本理論
    基本概念認為人際關係就是一個重要的資源,因為很多事情都可以透過人際的協同合作來提高績效。在社會學中,最早提出相關概念的學者是Pierre Bourdieu,後來James S. Coleman則對社會資本作了更有系統的研究,他認為個人在社會中進行各種的利益交換,結果形成了持續存在的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不僅是社會結構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社會資源

    Putman則將社會資本的概念和經濟成長結合。中研院院士林南首先提出了社會資源理論的概念,把資源分為個人資源(如所擁有的財富)及社會資源(嵌入在人際網絡中的關係資源),並清楚界定相關的概念(Lin, 1999)。
    社會資本在管理學的研究中相當普遍,但是在社群商務方面的應用還在起步階段。在虛擬社群的研究上,Chiu, et al.2006)運用社會資本理論,由結構與關係的角度,探討虛擬社群中成員知識分享的品質與數量,是成功運用此理論的範例。



    (4)社會影響力理論。 
    社會影響力理論是指社會其他成員對特定個體在信念,態度,和行為上產生改變的力量。
    社會影響力可能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存在,包括同儕壓力、社會規範、威權領導、溝通說服、廣告訊息等都可能會影響到個體的選擇。
    在社群中,個別成員的看法很可能會受到其他成員的影響,因而對某些產品的態度或是購買意願產生影響


    (5) 夥伴關係品質
    關係結果
    滿意、依賴
    信任、承諾
    關係價值、關係利益、關係終止成本、關係交易成本
    繼續往來意願、投資意願
    忠誠度


    11.4 常見社群商務的模式
    一般、實務、興趣 (共同利益或興趣)、喜好 (成員有相同的自我認同)、贊助 (商業組織、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為達多樣化目的,如 Nije, IBM, 或政治候選人網站)
     
    群商務平台因特性的不同,發展出八種不同的類型
    1.點對點銷售平台
    2.社群網路銷售
    3.團購
    4.同儕推薦
    5.由消費者主導的購物形式
    6.參與式商務
    7.社群購物
    8.行動社群商務


    11.5 群眾外包
    11.6 社群媒體的企業運用
    企業要利用社群媒體 / 網站來進行行銷時要把握以下四個步驟:情報搜集、方案 分析、評估決定、實施。

    12.
    • Advanced Social Media Certification Program

    Simplilearn





    1-3
    https://imc.ncu.edu.tw/record/view_module/30
    社群商務經營策略與規劃實作基礎課程
    課程簡介以簡報講授為主,並採用PBL教學方式,學生從教師設計的表單與問題,分組研討,每一堂課經完成後的表單分組進行報告。每個表單設計皆與個案討論、教學內容串聯,最後一堂課學生必須應用所有的表單進行網路商務策略規劃,分組進行報告。
    課程目標● 增加網路通路建構及調節的能力,並學習網路銷售訂價與商品組合技巧。 ● 培養社群經營策略規劃的能力,從無到有,並且從有到有績效的方法。 ● 幫助學員如何設定經營目標,且在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學習達成目標的方法。 ● 藉由社群互動過程找出同溫層,讓社群有效直達商業目的。 ● 學習目標溝通對象設計與活動規劃的方法與技巧。 ● 社群經營與行銷指標設定,並將帶你用大數據的概念設計問題與解讀報表。 ● 課程以網路通路與 Facebook 粉絲頁經營為主軸,教學員整合應用的技巧。 ● 課程中配合個案實作練習,讓學員獲得實際的企劃經驗,更能進一步應用在實務中。
    課程要求1.課堂作業與練習 2.課後作業與練習 3.分組討論 4.專案成果發表

       1社群商務經營策略規劃,確立品牌定位與主題設計指定作業:課堂作業表單、個案實作練習 
       2受眾設計思考法、社群行銷活動設計指定作業:課堂作業表單、個案實作練習 
       3巧用主題與商品組合創造爆紅商品、社群背後的大數據解讀指定作業:課堂作業表單、個案實作練習、專案成果發表

    Goals:
    ● 增加網路通路建構及調節的能力,並學習網路銷售訂價與商品組合技巧。
    ● 培養社群經營策略規劃的能力,從無到有,並且從有到有績效的方法。
    ● 幫助學員如何設定經營目標,且在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學習達成目標的方法。
    ● 藉由社群互動過程找出同溫層,讓社群有效直達商業目的。
    ● 學習目標溝通對象設計與活動規劃的方法與技巧。
    ● 社群經營與行銷指標設定,並將帶你用大數據的概念設計問題與解讀報表。
    ● 課程以網路通路與 Facebook 粉絲頁經營為主軸,教學員整合應用的技巧。
    ● 課程中配合個案實作練習,讓學員獲得實際的企劃經驗,更能進一步應用在實務中。 





    1-4
    Hahow 課程
    https://hahow.in/group/social-marketing?device=c&tracking=google-ads-DSA&gclid=Cj0KCQjwmdGYBhDRARIsABmSEeNTQ0QZ8Bm6Mgn9RAf6DQ6mcloXGoF0txX2Ecy0kOB0JRvx_0SVKz0aAun7EALw_wcB&page=1

    社群行銷

    線上社群行銷課程,學習社群經營和網路行銷策略,打造專屬的社群行銷策略。學習如何追蹤社群行銷成效,透過優化社群策略來新增粉絲與提高轉換率。


    1-5
    《 SHOPLINE 2022 網路開店白皮書 》
    https://blog.shopline.tw/shopline-2022-whitepaper/

    https://marketing.shopline.tw/2022-whitepaper?utm_medium=blog&utm_campaign=push-trial&utm_source=blogpost&utm_content=shopline-2022-whitepaper&_gl=1*n6nnek*_ga*aG9tZS1jYXBpLQ..*_ga_N3JZZS4FTJ*MTY2MjI5MDA4NS4xLjAuMTY2MjI5MDA4NS42MC4wLjA.*_ga_HYY2MPLQQG*MTY2MjI5MDA4NS4xLjAuMTY2MjI5MDA4NS42MC4wLjA.








    1-6 Papers (in 華藝)
    (1) 

    数字化社区电子商务发展初探

    Probing into electronic society commer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林忠心 ; 安徽工业大学,行政管理系,安徽,马鞍山,243002

    特区经济 ; 2006年 12期 (2006 / 07 / 12) , P209 - 211

     


    (2) 

    试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Government,E-Commerce and E-Community and Their Respective Roles

    刘烈宏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10004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08年 04期 (2008 / 07 / 04) , P63 - 65+91


    (3)

    电子商务3.0时代的品牌社群营销策略

     

    王维维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部学刊 ; 2022年 11期 (2022 / 07 / 11) , P165 - 168







    1-7
    HBR 影音
    如何成為社交媒體變革推手
    https://hbr.infolinker.com.tw/video.php?doi=VI0000002




    2-1
    https://www.udemy.com/course/m-contents-x-community-x-commerce-tw/

    M = Contents 內容 X Community 社群 X Commerce 商務


    • 內容 不只是圖、文、設計、包裝、影像等等,你產品本身也屬於內容的一部分。
    • 社群 不只是指線上的社群,它也包括線下的部分,例如你的實體店面會員、你購買一篇雜 誌廣告,這本雜誌的閱讀群也是社群的概念。
    • 商務 是指你交付商品或服務的方式或管道。




    2-2  
    TEACHERKAO 高健倫老師 社群商務八堂課
    https://www.teacherkao642.com/31038326762183021209208432253035506.html

    • 完整佈局:魚池、銷售漏斗、自品牌建立、社群商務菱鏡圖。
    • 社群商務的力量:FB&IG個人及粉絲頁自媒體經營的核心知識與技巧、運用弱連結擴大受衆。
    • 提升數位能力:演算法的基礎概念、數位編輯能力、影音編輯、版權取得。
    • 商業模式分析與流量變現。
    • 建構組織聯盟行銷:發展OPT,不只是零售,而是從佈局到通路建構,建立被動式收入。

    2-3  
    https://ohbottech.com/article/social-commerce

    社群商務是什麼?一篇瞭解定義、趨勢及案例,助你拓展客源

    社群商務策略1:找尋合適的社群平台

    商家在開展電子商務之前,必須先瞭解品牌受眾的社群使用習慣,再選擇合適的社群平台進行推廣,才能有效打中目標客戶。舉例來說,若商家的品牌受眾大多為22~30歲的年輕族群,那麼商家就能考慮經營Instagram、抖音等年輕族群習慣使用的社群媒體,提高行銷效益。

    社群商務策略2:經營忠誠粉絲群

    根據柏拉圖法則,成熟企業80%銷售額皆來自於20%客戶,而這20%客戶正是品牌的忠實擁護者,因此在打響知名度後,品牌應將心力逐漸放在經營客戶關係上,培養忠實客戶群,更有利於企業提高獲利能力。

    社群商務策略3:運用工具整合訂單、客戶資訊

    大多數品牌在經營社群商務時,通常都不會只經營一個社群媒體,雖然如此有助於觸及更多潛在用戶,然而這也衍生出訂單管理不易、客戶資訊整合困難等問題,此時資訊整合工具便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幫助商家事半功倍,提高作業效率。

     

    社群商務案例分享




    3. 社群商務案例

    3-1
    經營社群行銷該怎麼選?2022 台灣四大社群平台重點分析
    https://rakutenschool.com.tw/2022-taiwan-4-digital-analysis/


    3-2
    Threadless.com 是一家製作創意 T-Shirt 的公司,他們讓消費者來設計樣式,匯 集眾人創意之後從幾十萬的社群會員票選出結果後生產上市,上市後銷售一空 是常有的事情。他們的成功關鍵在於 T-Shirt 和其他服飾來說相對價格便宜又實 穿,很容易就能夠選購,但也因為是 T-Shirt 的簡單所以消費者也討厭撞衫,而 這種特別限時限量的設計,自然會造成消費者的認同。

    3-3
    小米機的社群創新營運模式
    行銷策略一開始就訂位在高規格低價格,並用網路行銷的方式引領一 股小米風潮。
    小米機的售價僅僅是他們其他廠牌的 1/2,而在行銷方式上選用通 路單一化的策略,定時定點的釋出更創造物以稀為貴的評價,有效的創造出曝 光率跟話題性的討論。

    團購、文創、設計,都可以透過社群行銷的方式創造出曝光跟討論,進而達到 宣傳、增加知名度的效果。
    近年來最成功的案例,「小米機」就是充分地運用粉絲 在網站上建議周周改版,把消費者的意見和需求納入研發考量,最後來達到行銷 的目的。


    3-4
    GOMAJI 團購網除了提供消費者下殺五折低於市面的折扣,並在去年跟目前使用 率最高的社群通訊平台 LINE 合作,看好行動商機這塊大餅,提供便利的購物方式, 來提高手機購物的營收。

    3-5
    丹提咖啡
    於 1993 年 11 月 12 日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上成立第一家店,是台灣咖啡
    文化的先鋒,帶動咖啡的普及和生活化。
    (1) 粉絲頁建立於 2009 年,至 2011 年才開始有計劃、有規律地經營,在兩年多間, 透過用心營運和頻繁舉辦活動,粉絲規模從原來互動不高的 2 萬多人,逐步成 長至目前有黏著度的 4 萬 8 千多人。
    (2) 清楚的目標設立:增加粉絲人數、消費者互動都是對建立品牌非常重要的因素。
    (3) 與店長合作:每月一次的店長會議中,會宣布粉絲頁的活動,請他們散播 FB 上的訊息,同時也會在公告系統作發布,希望透過第一線的店長與客人保持聯 繫,促進實體客人與粉絲團的連接。
    (4)保持與粉絲互動的新鮮感:丹堤咖啡非常重視活動的規劃,每月會搭配實體門 市銷售舉辦至少一檔的粉絲活動,另外也會跟著節慶辦特別活動。

    3-6
    NeGoGo 團購網



    3-7
    社交網路蔓延到各專業領域
    (1) LinkedIn 專業的人脈社群
    (2) 關於 健康保險 的DailyStrength.org
    (3) 關於 法律 的 LawLink
    (4) 關於 醫生 的 Sermo
    (5) 關於 Reuters 顧客 的 NewRouters
    (6) 關於 無線產業主管 的 INmobile.org
    (7) 關於 專業廣告人 的 AdGrabber.com


    3-8
    網路內容的匯集
    如:SocialURL, ProfileFly, ProfileLinker


    3-9
    (Sources: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7812770)

    Google+關閉:谷歌挑戰臉書失敗的背後......

    Google+ 在2010年推出的時候,以臉書(Facebook)和推特為競爭對手。它也是谷歌第四次嘗試推出社交網站。

    谷歌多年來使用不同方法催谷使用者人數,甚至把它與旗下另一個視頻網站YouTube作有限度結合,要求YouTube用戶必須以Google+帳戶留言,但仍未能增加使用者人數。
    用戶可以把自己的Google+聯絡人分為不同類別。

    許多科技評論員早在2011年就斷言Google+將無法生存,但它還是支持了九年,直至谷歌2018年發現Google+的系統發生資料外洩,決定把它關閉。

    Google+是甚麼東西?

    谷歌在2011年6月推出Google+的時候,只接受獲邀請的人開設帳戶,之後才公開讓所有人登記。

    它有許多跟其他社交網站差不多的功能,例如讓用戶上載照片、更新個人狀態等。Google+的其中一個主要功能讓用戶把自己在網站上的聯絡人分為不同類別,並可與他們使用多方視頻通話。

    但谷歌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使用Google+的人少之又少。

    美國雜誌《福布斯》記者塔西(Paul Tassi)是首批Google+的用家,他說他開啟Google+的時候像一個「沙漠」。
    「那是一個龐大和空蕩的荒漠,完全沒有朋友更新他們的動態,有許多人已經開通帳戶,但他們都沒有花時間看看有甚麼功能。」

    為甚麼Google+搞不起來?

    社交網站分析員納瓦拉(Matt Navarra)認為,Google+從第一天開始就「注定失敗」。

    他認為,Google+的使用者介面太繁複、太多變化,它也比臉書等社交網站遲來許多,谷歌內部對如何把Google+融合到其他谷歌網站也無法達成共識,這些都影響Google+的發展。

    谷歌也要求所有在Google+開設帳戶的人以實名登記,被發現使用虛假名字的帳戶會被停用,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其他谷歌服務,如Gmail。

    谷歌最初也做了一個不尋常決定:禁止商業公司在Google+開設帳戶,其後才更改政策。
    對於少數真正有興趣使用Google+的人,適應這個系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臉書使用者會給自己喜歡的帖文「讚好」,推特使用者會可以把帖文標籤成「喜歡」,但Google+類似的功能卻被稱為「加1」。

    Google+的終結

    創造Google+的貢多特拉(Vic Gundotra)2014年4月離開谷歌,改變隨之而來。

    Google+受歡迎的部份,例如Hangouts和照片集被分拆出來獨立營運,谷歌也把Google+從YouTube分拆開來。

    谷歌在2015年嘗試集中推廣Google+的「群組」功能,卻沒能重燃外界的興趣。谷歌 2018年發現Google+發生了兩次資料外洩事故,令谷歌決定關閉這個網站。

    谷歌指出,Google+的軟件問題令第三方開發商可以取得5200萬名會員的資料。而就在這時,谷歌決定以真相安撫外界:Google+的真正使用者其實沒有那麼多。谷歌在網站公布,超過90%的Google+使用者平均在網站花的時間「少於五秒」。

    一個專門紀錄被下架谷歌產品的網站,已經為Google+設立「墓碑」。網站創辦人哈利馬尼(Naeem Nur)說,這個名為谷歌墓園網站的目標,是為了鼓勵谷歌的朋友要「繼續嘗試新的主意」。

    To be Continued.....

    4. Quizzes
    (1) 今年的前十大社交網路網站 (
    社群媒體)是?
    (2) 列舉幾個社群媒體的廣告收益。
    (3) 社交作業系統之戰 (如
     Facebook 的 元宇宙,與 Google 的社交網路核心功能標準 (參見Opensocial.com))


     

    5. 社交網路特性與技術
    個人檔案
    好友網路
    網絡發展
    最愛功能
    e-mail
    儲存
    即時通訊
    消息欄
    線上民調
    聊天
    討論群組
    線上專家
    會員管理


    補充資料:
    1. 社交網路 (Social Network)、社群媒體 (Social Media)
    (Sources: https://baodao.weebly.com/37325352013569638988/-social-network)
     
    1.何謂social network? 
    社交網路為社會科學的分支,目的在於檢視人們於社會、經濟、文化等框架(Framework)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初的社交網路理論是指人與人之間、或是人與組織之間,透過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關係的連結,所形成的一個網路性的型態結構,相互之間的關係從親密到疏遠、從同樣興趣的聚落到各式各樣不同的領域。以人為節點(Vertices),框架中的關係做為連結(Edges)來建構社會關係的模型。並藉此分析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互動關係及影響,社交網路就是將人們連結在一起的社會關係網路。

    理論基礎上的社交網路包含以下幾個元素:(Haythommthwaite, 2005)
    -節點(Actors): 或稱為nodes(即graph裡的vertices),當中的點,表示個體、組織、社群...等
    -關係(Relations): 或稱為ties(即graph裡的edges),維繫此種關係的個體(individuals) 都可稱為維繫一種聯結點,如網路連結、友誼、商業夥伴關係...等。每個聯結點的強弱端依照交換資源的數目及類型、交換頻率、及彼此間交換的私密性而定強弱而定 (Marsden & Campbell, 1984)。
      
    而社交網路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技術或精神直至今日則分為廣義的解釋與較為狹義的解釋兩種:
    -廣義的解釋
    1) 廣義的來說社交網路指的即為目前網際網路上的上億個節點型態所構成的網路結構,這些節點同樣地有著原始社交網路的型態,也就是可能代表著個人、代表著組織、公司、團體,而這些節點透過網際網路的連結串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網路形態,當中的關係不單指現實物理上的網路線的連結,更代表了其中某些特定關係的存在。
    2) 廣義的社交網路則可以透過許許多多不同的應用方式存在,例如:以溝通連結的方式,如:Email;即時訊息(Instant messaging)像MSN、Yahoo Messenger、ICQ等;以分享的方式,如:部落格、照片分享網站、P2P軟體,以交友的方式,如:網路交友網站、約會網站、社群網站

     -狹義的解釋
    狹義的認知,社交網路(Social Network)網站則代表了某種交友網站的新型態,代表一種新的交友型態,不只從使用者的觀點出發,讓個人自訂各自的資訊、資料、版面以外,更延伸讓使用者可以自成群組,使用者可以根據本身的需求、興趣,在這樣的社交網路的網站上進行群組的創建、加入等動作,進一步地群組本身也將延伸各式自己的活動與相關的應用情境。例如:你現在正在找一個工作,但你週遭的朋友並不一定有這樣的工作機會可以提供,但經過社交網路的連結,你可能透過比爾的朋友凱文、凱文的朋友喬治、喬治的朋友麗莎,發現麗莎那邊有個工作機會提供給你,也就是說,早期的社交網路型態由於沒有網際網路的支援,變得較為隱晦不明、且資訊傳遞較難、不易有效益出現,而透過社交網站的運用,則可以讓這樣的連結更加清楚且方便,並且達到迅速有效的資訊傳遞、知識傳播、同儕分享的目的。
       
    2 Social networking的由來
     -GeorgSimmel(1908)是早期致力於不同形態社交網路」形式(forms)」解釋的學者,但是並未提出一套系統性的實證方法對社交網路進行研究
    -Moreno(1934)較有系統地利用德國的形式社會學派觀念和現象觀察的方式進行發掘選擇朋友間的結構,利用實驗、問卷試圖找出行動和關係的結構。他將人類心理層面和結構特色作關連,稱做」社會組態(social configuration)」,並利用社會圖(sociogram),以點表示成員線表示關係呈現這些社會組態的屬性,衡量社會凝聚力和社會壓力。這種技巧稱做」計量社會學(sociometric)」。
    -在1940 和1950 年代, 如Bavelas(1948)、Festiger(1949)利用矩陣代數的數學模式建構團體中的以社交網路分析法評估工作團隊知識創造與分享關係結構,Cartwright & Zander(1953)和Harary & Norman(1953)在團體動力研究中,運用圖論(graph theory)建構社會關係,其餘研究學者如人類學家Barnes & Bott,連結性的概念的提出;美國社會學家Homans 則將此概念引入美國社會學的研究潮流中,並提出派系(clique)的概念。
    -在1960 和1970年代,White(1963)發展代數模式運用在實證研究上,這和過去僅止於數學模式和概念有重大的進展,進而激發後續學者相關概念和實證的研究。
    -到了近十多年電腦技術在資料分析上的進步,使得可以分析較為複雜的大群體,可著重更多複雜指標的計算和具備搜尋網路結構的能力,並以視覺化分析的方式將圖形呈現出來,如UCINET VI(Borgatti, Everett, and Freeman,2002)、Structure 4.2(Burt, 1991)都是社交網路分析法相關應用軟體,這些都使得社交網路分析更加的準確定可以進行更多維度的衡量。

    3 History of social networks
     -1967:  Small World Phenomenon (Stanley Milgram) 
    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後來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年—1984年)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六個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
     -1974: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Mark Granovetter) 
    弱連結理論,認為人總是由經由弱連結的人際關係網絡接受新資訊,因為人與其強連結網絡通常都具有相同的資訊。但是,人們會諮詢其強連結對象,以進一步決定資訊接受後的行動;即,強連結網絡扮演的是一種資訊評估的功能。
      -1998: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Duncan J. Watts and Steven H. Strogatz) 
    提出了改造規則網絡成為小世界網絡的WS網絡模型,同時指出很多實際網絡都具有非平凡的small-world特性:同時具有較高的聚類係數和較短的平均路徑長度。
     -2003:  Friendster (An online community that connects people through networks of friends for dating or making new friends )
     -Now: There are thousands of applications applied to social networks

    4 網路社交演進史
     <電子郵件時期>
    藉由電子郵件互動,交流建立情感,著重於社群的資訊分享與回饋,進而產生情感認同
    <家族網站時期>
    透過族群功能,形成專屬社區,在社區中進行資訊分享與回饋
    <即時通訊時期>
    創造了高黏度的第一層人脈連結效應
    <交友網站時期>
    藉由平台提供的名片介紹功能,滿足男女基本聯誼需求,交集人脈關係
    <部落格時期>
    結合了日誌與相簿,藉由內容與共同話題來創造連結之間的強度與黏度,啟發人脈連結的綜效
    <社交網路服務時期>
    根據「六度分隔理論」的概念,靠著人際關係將人脈串連起來,創造出一個「極虛擬、極真實」人際網絡

    5.
    (Sources: 欒斌、陳苡任 (2014)。網路行銷:理論、實務與證照。新北市:滄海。)
    在 web 1.0 時代,已經提出結合資料儲存與電子商務的功能,電子商務可被 視為一個購物的資料彙集中心,由擁有者設計、控制網站的一切使用權力,即「集 權式領導」的訊息提供模式。所以,在此時期資訊的流動為單向—網站擁有者流 向網路使用者,電子商務是個由企業或擁有編輯技術的人,來撰寫銷售資料、行 銷與服務的電子型錄。網路使用者變成只能夠搜尋到資料後,進行閱讀、直接購 買、關閉、或是發佈自己的文字意見等行為。
    而到了 web 2.0 時期,有能力且願意分享資訊的使用者人數增加,加上網路 科技的進步,讓提供資訊者從管理員、或提供者等(Web 1.0),轉移到網路使用 者(Web 2.01 ),這時期可讓使用者可以散布與修改資訊,去除集權的網站擁有 者,而讓網路使用者透過社群的建立與集體創作的空間。由此,web 2.0 會帶來 以下三項轉變:專業社群的建立、集體創作的內容與網路社交的形成。

    <Quizzes 1> 請依 資訊、溝通、網頁、企業等構面 說明 web 2.0 與 web 1.0 在各構面上有那些項目的差異?
    <Quizzes 2> 請說明 Web 2.0 模式在以下的特性上有哪些應用模式,並舉出實例:(1) 具備分享空間、(2) 屬於公開軟體、(3) 創造知識交流、(4) 發展個人 導向。


    6.
    (Sources: 欒斌、陳苡任 (2014)。網路行銷:理論、實務與證照。新北市:滄海。)
    ***  社會網絡的定義:許多學者皆指出社會網絡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通常可利用網絡分析圖來解釋,
    在圖中的
    ABC的個體可稱為節點(node),彼此之間的連線則為ABC之間的關連(link),為個體之間的關係,一般這就稱為社會網絡。


    社會網絡是指連結人與人,所形成的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ships),通常都視團體中,人群之間的聯繫程度,在同一個團體裡,透過不同人將會形成不同的關係型態,產生許多不同的社會網絡結構。
    學校班上(團體)會出現小群體,這小群體就是根據個別關系所形成的社會網絡,或在Facebook朋友群中,也會出現不同的網絡關係,大學朋友、高中朋友、同事、或學生等。

    ***    社會網絡有哪些重要的概念?

    概念

    說明

    範例

    節點(node

    指需分析的社會網絡個體,可包括:個人、企業、組織、或任何的物件等。

    筆者與各個朋友

    連結 (Connection)

    兩節點之間的關係,探究結點串連起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朋友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買賣關係或生產關係。

    筆者與學生為師生關係

    長度 (Length)

    任兩個節點連結需經過的節點數,一般來說,此節點數不會超過6個,又稱為六度分隔理論(3.3節將進行說明)。

    連結圖各個朋友之間的連結

    程度(Degree)

    任何節點所擁有的連結個數,通常該節點所擁有個數愈高,代表該節點所能創造出來的傳遞效果也愈高。

    各個朋友的連結數

    直徑 (Diameter)

    在連結圖上距離最大的兩點,就可稱為此連結圖的直徑。

    距離最遠的朋友


    ***  社會網絡的結構
    角色:
    泛指前述所指的節點,包括個人、企業、組織或任何的物件等,形成不同的群體,並且扮演不同的角色,像是傳遞資訊的傳遞者、專門接收資訊的接受者、或是朋友數非常多的個人等。
    當角色進入某一群體時,將會形成新的網絡關係,並對該群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當該角色離開後,網絡關係也會隨之消失,為社會網絡關係討論的主要因素。
    關係:
    這是指各別角色之間因某種因素而成的關係,將會影響彼此之間的互動,而不同的關係將會呈現不同的社會網絡結構,我們可利用人際與非人際來進行區分。人際關係為角色個人的關係,包括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師生關係、或是情感關係等;非人際關係則是超脫於個人關係之外的影響因素,像是買賣關係、位階、權力與威權關係、或網路關係等。
    連結:
    這是指角色間建立關係後所形成的連結,也可稱為帶(Ties)。其中,關係可包括直接關係(不需透過第三者)與間接關係(需透過第三者而成),而連結也有程度上的差別,前者通常形成的連結較強,而後者的連結通常比較弱。

    將社交網絡中的節點視為角色(Actors),那麼由親子、師生、朋友或買賣等關係連結而成的關係(Relationships),通常都是利用直線來表達,整合眾多節點之間關係而成的結構(連結),即為社會網絡的概念。

    ***  社會網絡造成的影響


    任何人都能透過社會網絡來產生關聯,像是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而向外延伸到全世界。
    當朋友數愈多者,產生的連結與社會網絡關係便會跟著提高,傳遞出較佳的成效。

    社會網絡的特性
    規模的建立
    想辦法增加宣傳的個體數量,通常企業在此都會提供免費的遊戲、影片、或是好玩的連結來吸引網路使用者的加入
    連結的程度
    身處於連結的中心點,此個體的傳遞程度將會高於其他個體,同時,也能夠有較大的影響力。
    群體的發展
    對於每個個體來說,若能夠擁有較多的連結,可帶來較高的影響力
    關係的緊密
    群體內的所有個體彼此之間具有緊密的關係。一般來說,個體間的連繫強度可以視互動時間(彼此進行對話或其他互動行為的時間)、情感強度(像是彼此之間關係的親密度或信任度)、交往程度(認識多久?是否是自己的好友)?

    ***  社群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
    社群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是奠基在社會網絡的基礎上,透過網路來串連,拉近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以期能更理解其需求,提供符合的產品,進而讓消費者願意推薦自己的產品
    社群行銷是讓企業或個人,能透過網路來與目標消費者進行長期的溝通,使消費者願意主動推薦自己的產品,成為產品宣傳的一部分。





    全部共 0則留言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