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羅德興老師的教學歷程檔案 - 110-1 知識管理(KM) - 教學資源 |
|
|
教學資源一、Videos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jSY05JE9Q |
国家标准标号 | 国家标准名称 | 实施日期 |
GB/T 23703.2-2010 | 知识管理 第2部分:术语 | 2011-08-01 |
GB/T 23703.3-2010 | 知识管理 第3部分:组织文化 | 2011-08-01 |
GB/T 23703.4-2010 | 知识管理 第4部分:知识活动 | 2011-08-01 |
GB/T 23703.5-2010 | 知识管理 第5部分:实施指南 | 2011-08-01 |
GB/T 23703.6-2010 | 知识管理 第6部分:评价 | 2011-08-01 |
第2部分《知识管理 术语》,界定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术语、缩略语和词汇表,为知识管理的研究、应用、教育培训、系统开发、评价等交流奠定基础;[download]
第3部分《知识管理 组织文化》,为组织开展适用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提供指南;
第4部分《知识管理 知识活动》,在提供标准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指南;
第5部分《知识管理 实施指南》,提供了大多数组织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一般原则、实施参考模型,以及一般项目实施过程中适用的实施过程和基本活动来引导组织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 [download]
第6部分《知识管理 评价》,为组织知识管理评价的范围进行界定,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评价指标、评价过程。[download]
教學大綱
教學目標:
本課程由知識經濟的新趨勢談起,接著介紹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盤點的技巧與知識管理導入流程設計,並帶領學員認識知識地圖的架構;課程中段,則介紹文件管理、知識社群與專家黃頁的建置實務,並說明知識管理的績效評估與激勵措施;最後,本書將帶領讀者認識學習型組織的導入步驟、知識價值鏈的觀念,從Web 2.0看第三代知識管理KM 3.0的未來,以及知識管理在政府部門與民間企業的應用實例。
授課方式:
採用指定上課教材,搭配教師自編講義,講義電子檔將於每次課後逐次上傳,供學員下載。
先修課程:
無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20% (出席與互動)
期中報告:30% (分組討論或文章閱讀心得)
期末考試:50% (筆試 & 期末書面報告)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準備週 (課程架構說明、教學目標、授課方式、評分標準等)
第二週 單元1:認識知識經濟
第三週 單元2:知識管理基礎
第四週 單元3:知識管理推動架構
第五週 單元4:知識盤點與診斷
第六週 單元5:知識管理系統
第七週 單元6:文件管理導入
第八週 單元7:知識社群經營
第九週 單元8:專家黃頁建置
第十週 單元9:【期中報告】& 績效評估與激勵措施
第十一週 單元10:學習型組織建立
第十二週 單元11:協同合作與知識創新
第十三週 單元12:知識價值鏈與分享文化
第十四週 單元13:從Web 2.0看KM 3.0
第十五週 單元14:知識管理案例分享 (一)
第十六週 單元15:知識管理案例分享 (二)
第十七週 單元16:知識管理案例分享 (三)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採用書籍:
《知識管理─價值創新與開放分享》(
參考書籍:
1. 《解開 KM 成功密碼》(
2. 《知識價值鏈(更新版)》(
3. 《群眾的智慧─如何讓個人、團隊、企業與社會變得更聰明》(作者:索羅維基,譯者:楊玉齡),遠流出版 (200503/10)
4. 《梅迪奇效應》(作者:Frans Johansson,譯者:劉真如),商周出版 (2005/10)
5. 《世界是平的》(作者:佛里曼,譯者:楊振富、潘勛),雅言文化出版 (2005/11)
6. 《M 型社會》(作者:大前研一,譯者:劉錦秀、江裕真),商周出版 (2006/10)
7. 《開放式經營》(作者:亨利.伽斯柏,譯者:李芳齡),天下出版 (2007/09)
參考網站
4. http://mitocw.aucegypt.edu/
5. http://www.office.com.tw/KHGlossary.pdf
附註:
1. 本教學大綱適用開設一學期課程使用,各任課教授可依課程需要自行調整上課進度及教學內容及其他項目。
2. 若一學期課程週數較少,建議可省略單元9、單元11、單元16。
3. 若為一學年課程,建議可以每兩週講授一個單元之進度進行,並利用書中的報章案例探討、國際視野專欄及課後問題討論,於課堂中由學生討論並上台報告,以增加教學效果。
六、Cases
(1)
(3)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09年度線上資料庫知識管理平臺
https://onlinedb.tp.edu.tw/Login.action
內容簡介
本書是GB/T 23703知識管理系列國家標準的宣講教材,解釋了廣受認同的知識管理概念和參考模型,
從專家型員工、協作型團隊和學習型組織角度闡述了知識型組織文化建設,
介紹了知識的鑒別、創造、獲取、存儲、共用、應用等活動,
並分別講解了知識活動的概念、過程、方法和工具、重點和難點。
本書還按照實施前準備、實施、評估與改進、制度化等不同階段說明了實施知識管理過程中的關鍵要素,
對知識和知識管理分別提出了結果態和中間態兩種評價方法。
本書解釋了國家標準條款,扼要介紹了知識管理的方法、工具和相關機構,提供了我國不同組織實踐知識管理的典型案例。
本書可作為知識管理概念的認知和入門,也可作為知識管理教學培訓、學術交流、系統開發和評測選型的參考。
序 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構成企業、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一個關鍵要素。做好知識和知識工作者的管理,對相關知識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對相關知識管理活動進行有效治理,已經成為當今各類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 知識管理的研究和實踐在我國的發展也快二十年了。回想起來,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1996年年度報告《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在我國翻譯出版、1997年中國科學院《迎接知識經濟,建設國家創新系統》報告發表、1998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大學慶典演講中指出“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三件大事為標誌,知識經濟在中國開始發育、成長。
1999年後,關於知識經濟的研究和實踐逐漸從宏觀層次轉向了微觀領域,學術界開始研究知識經濟的微觀基礎——組織知識管理等問題,企業界也在積極探索如何進行知識管理以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大好機遇。 目前,知識管理在我國的研究和實踐在不斷深入,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在學術領域,哲學、公共管理、經濟管理、企業管理、資訊管理、資訊技術等各個學科都有學者在開展知識管理的研究,發表高水準的文章,舉辦高水準的學術會議;在實踐領域,我國高技術企業、電信、銀行、科研院所、諮詢機構、政府機構、製造業、房地產等知識密集型的組織或向知識密集型轉型的組織已廣泛應用知識管理,各類知識管理論壇、最佳實踐分享論壇應接不暇。
在知識管理研究和實踐如火如荼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發佈、實施了GB/T 23703知識管理國家標準。
該標準的發佈既有助於凝聚國內知識管理從業者的共識,也有助於進一步促進知識管理理念的實施和推廣。
然而,“標準”對普通用戶或讀者來說,專業性較強、閱讀性較差,最好有配套的“解讀”。
令人高興的是,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藍淩、北京智識、西門子、火箭院、拓爾思等各方專家廣泛參與編寫,經過反復研討和修改完善後,形成了讀者面前的這本對GB/T 23703知識管理國家標準“解讀”的書。 寫“標準”解讀的書不容易,因為這是“命題作文”,既要忠實於標準,又要演繹好標準,成為“知識管理良好實踐指南”。
我個人以為著者們既是謙虛的,也是聰明的,沒有用“知識管理最佳實踐指南”,用的是“良好實踐指南”,這就為本書在使用過程中修訂和再版提供了開放的介面。對未來的開放性正是知識管理和知識治理的一個重要思想。
本書是我國知識管理研究和實踐領域部分專家共同協作的成果,是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本書的內容涉及知識管理國家標準中提到的重要概念和背景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知識管理在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對於瞭解、研究或實施知識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鑒價值。
期待該書能為我國各類組織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持續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期待我們國家在知識經濟時代能夠位居前列甚至引領世界。
左美雲 中國人民大學 紐約州 布法羅 2013年7月7日
前 言 知識正逐漸成為21世紀組織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這意味著當代社會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每7年翻一倍,知識的創新和研發、知識含量、知識的共用和利用成為中國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組織知識管理正是以知識利用和創新為目標,以人為中心,以資料、資訊為基礎,
通過對知識活動過程進行規劃和管理,將知識看成一種可開發資源的管理思想、管理體系。
知識發展戰略主要包括三大實踐,即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創新研發,在我國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全社會的普遍認同。
組織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應為國家知識發展戰略在標準化領域提供保障措施的服務平臺。
一、知識管理標準化 隨著中國對知識關注程度的提升,知識管理標準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從總體上來看,知識管理最佳實踐標準、體系框架、實施方法論需要建立起來,在研製這些標準的基礎上,更好地引導中國企業知識管理的實踐。同時,從管理提升維度,還有許多有待規範的概念,如知識管理與創新、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與資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以及通過規範這些概念如何提升企業管理水準。在信息技術方面,如何通過知識管理有效提升企業的資訊化,加強資訊技術管理支撐和業務支撐的作用,通過知識管理實現超越資訊化的企業知識化。另外,由於知識管理概念抽象,對於我國企業來說,不利於快速地實施推廣,這直接阻礙了知識管理在我國的應用,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的應用。這需要通過制定系列標準規範,形成一種參考方法論,總結知識管理經驗,通過最佳實踐和實施指南來提供標準的參考模型,從而能夠分享最佳實踐。在此基礎上,漸進性地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知識管理體系。
歸納起來,標準化對於知識管理的促進作用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標準化推廣最佳實踐 ISO 9000品質管制體系標準在全世界範圍的巨大成功,足以證明標準化在推廣管理理念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借鑒ISO 9000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基於過程模型、系統論思想的品質管制體系的經驗,將先進的、抽象的知識管理理念,作為良好實踐(相對於最佳實踐來說)制定成國家標準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應用,將積極促進知識管理在我國的發展,從而提高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知識管理水準。
2.通過標準化簡化複雜的理念和抽象的概念 標準化通過特有的技術手段,如術語、模型、分類等條款進行約定,將複雜的、抽象的知識管理的概念、模型和方法論制定成在一定範圍內共同使用和重複使用的技術條款。企業按照標準中規定的要求對知識進行管理,就能實現先進管理思想,從而降低了技術難度和複雜性,促進了抽象複雜的知識管理思想的推廣,尤其是在中小企業中的廣泛應用。
3.作為交流協作的平臺 知識管理是一個跨學科的專業領域,涉及哲學、經濟管理、企業管理、資訊技術、資訊管理、企業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各學科領域都在分別開展知識管理的研究和實踐,知識管理標準化為各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人員開展交流和協作提供了平臺。此外,知識管理也在知識管理的諮詢機構、用戶、科研人員、政府監管、系統供應商等不同角色之間架起了溝通交流的橋樑,促進了知識管理的發展。
4.為應用提供標杆,澄清概念和模型,樹立信心 知識管理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在知識管理應用初期,人們對知識管理的概念、模型、實施方法論都存在著各種困惑和疑慮。對知識管理的功能認識不夠,信心不足。同時,隨著知識管理概念的興起,也存在著各種借知識管理進行商業包裝和炒作的現象,魚龍混雜,混淆了概念。標準化工作通過召集頂級專家的共同協作,將好的知識管理做法融入標準中,為用戶樹立起標杆和信心。
5.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技術支援和參考借鑒 我國正處於從加工製造到知識創造轉型的過程中,自主創新和知識管理都是政府關注的熱點話題。知識管理標準化工作,通過系統的研究和整理,構建成體系的方法理論,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援。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並發佈、實施了GB/T 23703知識管理國家標準,主要規定了知識基本概念,提出了我國組織開展知識管理的概念模型和過程模型,包括知識管理的術語、組織文化、知識活動、實施指南、評價等方面的基礎標準。圍繞著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形成了包括來自于大學、企業、跨國公司、科研院所、軟體供應商、諮詢機構等組織的專家團隊,並在國內的知識管理領域初步達成了共識。
二、知識管理宣貫教材編寫定位
1.解釋國家標準中的技術條款 本書是作為GB/T 23703知識管理國家標準(簡稱國家標準)的宣貫教材進行編寫的,是對標準條款的解釋,具有一定的規範性。標準作為一種特殊的檔,通過陳述、指示、推薦或要求的形式表述內容。一般來說,標準只告訴人們怎麼做,不去解釋為什麼這麼做。標準講究嚴謹、正確,專業性較強,相對于大部分普通讀者來說,閱讀性較差,不容易理解。對GB/T 23703知識管理國家標準中的含義,尤其是對容易混淆的、多義性的概念,有爭議的內容進行了解釋,列出了現有理論和標準中採用的說法。例如對“知識”等相關概念的解釋,包括知識在資訊技術、資訊管理、經濟管理、哲學等領域的概念,以及國家標準對知識的定義。為此,需要通過宣貫教材進行解讀,對標準中內容的背景知識、來龍去脈進行詳細說明。
2.補充和支撐標準中的內容結構 標準作為一種特殊的規範性檔,有嚴格的、固定的格式和表述方式,並且要求簡潔明瞭。有的內容不適合放在標準中,比如,知識管理的通用工具、軟體系統、實用方法、典型案例等。但是這些內容對於讀者來說非常重要,離開這些內容,標準就缺乏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本書在對國家標準進行解釋的基礎上,補充了標準中的內容,與國家標準配套使用,全面支撐國家標準的宣貫實施。
3.彙集了我國現階段知識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 知識管理作為一種新興的管理思想,在我國還處於發展初期,各種理論和概念較多。本書以國家標準為依託,彙集了當前我國知識管理的理論研究者、諮詢機構、供應商和用戶的集體智慧,囊括了可以代表我國當前知識管理的先進和領先水準,具有較高的理論水準和實踐參考價值。
三、編寫過程
1.立題 早在2011年3月,召開了知識管理國家標準宣貫教材編寫研討會,參與國家標準起草、制定的專家都參加了研討,對教材的名稱、定位、內容提綱、編寫思路、編寫委員會組成和編寫計畫等進行了細緻的討論。之後,組成了編寫委員會,並開始分工編寫。
2.起草研討 2012年1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新技術和標準化所核心起草同志開始集中匯總並討論教材的主體部分。3月至9月,共召開了3次外部專家參與的宣貫教材技術研討會,對匯稿後的教材內容進行逐章逐節的研討,重點討論了技術內容,並反復進行了修改完善。
3.徵求意見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基本形成了修改完善稿,並將該稿作為徵求意見稿,以電子郵件、紙質材料等方式發送給相關專家徵求意見,並對回饋意見斟酌修改,補充了典型企業案例。
4.統稿及內部校對 2013年4月至7月,將匯總後的稿件,在著者名單範圍內通讀全文,進行初步內部核對,編寫前言和序言,完成書稿。
四、內容結構 本書共分為七章,全體編委參加了相關章節的編寫,通稿由岳高峰完成。
主要內容結構如下:
第1章 框架。介紹了知識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知識管理的基本概念與術語、知識管理的目標、實施原則、知識管理模型、知識活動,以及知識管理的支援要素等內容。
第2章 組織文化。介紹了組織文化的基本概念、知識型組織文化、實踐社區,並從知識型員工、協作型團隊和學習型組織三個角度闡述了組織文化建設。
第3章 知識活動。介紹了知識活動的概念,並從概念和內容、活動過程、主要方法和工具、實施重點和難點等角度闡述了知識鑒別、知識創造、知識獲取、知識存儲、知識共用和知識應用等知識活動。
第4章 實施指南。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序列,從準備、實施、評估與改進、制度化等不同階段闡述了知識管理實施的一般要求。
第5章 評價。介紹了知識管理的評價意義、一般評價原則和框架、結果態評價、中間態評價、最受尊敬的知識型組織(MAKE)等內容。
第6章 方法與工具。簡要介紹了頭腦風暴法、萃思理論、SECI模型、知識目錄體系、知識管理成熟度模型(KMMM®)、知識戰略流程(KSP方法)、基準化分析法、概念設計法、行動後反思、健康度評估、本體等常用的知識管理方法,並對知識地圖、知識檢索、知識問答、專家網路、CKO工具箱、內容管理系統、文本挖掘等知識管理工具進行了簡要說明。
第7章 典型案例。提供了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性質、不同行業的組織實施知識管理的典型案例。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有關單位和專家的關心和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資訊學院副院長、中國資訊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資訊系統協會中國分會副秘書長左美雲教授為本書作序;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新技術與資訊標準化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咸奎桐研究員、徐成華副研究員多次參加研討,為本書的技術路線和內容提供指導;
北京智識公司為本書的編寫做了大量的技術性編輯工作,
深圳市藍淩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戰略諮詢、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北京拓爾思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分別參與了相關章節內容的編寫;
電子工業出版社張峻副主任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
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紀沙沙為本書做了前期編輯和校對工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作 者 2013年7月5日
目 錄
第1章 框架
1.1 概述
1.2 知識管理的基本概念
1.2.1 知識
1.2.2 知識管理
1.2.3 管理體系
1.3 知識管理的目標
1.4 知識管理的實施原則
1.5 知識管理模型
1.5.1 概念模型與過程模型的關係
1.5.2 概念模型
1.5.3 過程模型
1.6 知識活動
1.7 知識管理的支援要素
1.7.1 組織結構與制度
1.7.2 組織文化
1.7.3 資訊與通信技術
第2章 組織文化
2.1 概述
2.2 組織文化的基本概念
2.3 知識型組織文化
2.3.1 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
2.3.2 知識型組織文化的特徵
2.4 實踐社區
2.5 知識型員工、協作型團隊和學習型組織
2.5.1 知識型員工
2.5.2 協作型團隊
2.5.3 學習型組織
第3章 知識活動
3.1 概述
3.2 知識鑒別
3.2.1 概念和內容
3.2.2 活動過程
3.2.3 主要方法和工具
3.2.4 實施重點和難點
3.3 知識創造
3.3.1 概念和內容
3.3.2 活動過程
3.3.3 主要方法和工具
3.3.4 實施重點和難點
3.4 知識獲取
3.4.1 概念和內容
3.4.2 活動過程
3.4.3 主要方法和工具
3.4.4 實施重點和難點
3.5 知識存儲
3.5.1 概念和內容
3.5.2 活動過程
3.5.3 主要方法和工具
3.5.4 實施重點和難點
3.6 知識共用
3.6.1 概念和內容
3.6.2 活動過程
3.6.3 主要方法和工具
3.6.4 實施重點和難點
3.7 知識應用
3.7.1 概念和內容
3.7.2 活動過程
3.7.3 主要方法和工具
3.7.4 實施重點和難點
第4章 實施指南
4.1 概述
4.2 實施(前)準備
4.2.1 識別變化因素
4.2.2 定義實施目標
4.2.3 定義實施基準
4.2.4 準備專案初步設計
4.2.5 建立組織機構
4.2.6 確定實施階段
4.3 實施階段
4.3.1 認知
4.3.2 規劃
4.3.3 試點
4.3.4 推廣和運營
4.4 評估與改進
4.4.1 建立評估改進機制
4.4.2 知識審計
4.4.3 擴展知識管理
4.5 制度化
4.5.1 設置知識管理組織機構
4.5.2 激勵機制
4.5.3 知識管理驅動力
第5章 評價
5.1 概述
5.2 評價原則和框架
5.2.1 評價原則
5.2.2 評價框架
5.3 結果態評價
5.3.1 知識資產評價
5.3.2 知識管理績效評價
5.4 中間態評價
5.5 最受尊敬的知識型組織
5.5.1 MAKE獎概述
5.5.2 MAKE獎中國發展現狀
第6章 方法與工具
方法一:頭腦風暴法
方法二:萃思理論
方法三:SECI模型
方法四:知識目錄體系
方法五:知識管理成熟度模型
方法六:知識戰略流程
方法七:基準化分析法
方法八:概念設計法
方法九:行動後反思
方法十:健康度評估
方法十一:本體
工具一:知識地圖
工具二:知識檢索
工具三:知識問答
工具四:專家網路
工具五:CKO工具箱
工具六:內容管理系統
工具七:文本挖掘
第7章 典型案例
案例一:西門子知識管理的發展歷程及在中國的最新實踐――知識管理領域的國際領先者
一、西門子全球知識管理發展歷程
二、西門子中國知識管理最新實踐
案例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知識管理戰略實踐――大型軍工企業集團的戰略知識管理與實踐
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知識管理戰略概述
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知識管理工程實踐
三、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知識管理經驗總結
案例三:青島啤酒――像經營媒體一樣經營知識
一、青島啤酒知識管理建設背景和目標
二、歷程紀實:從規劃和試點走向拓展和深化
三、典型實踐:青島啤酒知識管理的關鍵舉措
四、知識管理推進中的感悟
五、主要價值體現
案例四: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知識管理理論與實踐先行者
一、公司簡介
二、知識管理推動背景
三、知識管理建設歷程
四、知識管理組織架構
五、知識管理系統平臺(KMP)建設
案例五:中國人保知識管理建設――人人大智庫
一、中國人保知識管理建設背景和目標
二、人人大智庫運營模式
三、主要實踐:人人大智庫的“12345”
四、感悟:實踐社區重在運營
案例六:大慶油田――基於勘探業務流程的知識化場景
一、專案背景
二、客戶背景
三、關鍵需求
四、解決之道
五、價值體現
案例七:勁牌有限公司――知識管理系統助力企業運營
一、公司簡介
二、知識管理大事記
三、知識共用型企業文化
四、知識驅動型業務流程
五、利用外部資源的能力
六、創新研發能力
七、知識轉化為價值的能力
案例八:建設銀行知識庫――建立學習型組織
一、公司簡介
二、知識管理推動背景
三、知識管理導入規劃
四、知識管理導入過程
五、知識管理組織文化建設
六、建設意義
案例九:海爾電話中心――電話中心的最佳實踐平臺
一、公司簡介
二、知識管理推動背景
三、知識管理導入規劃
四、知識管理組織架構
五、知識盤點
六、知識管理推進制度
七、建設效益
縮略語
參考文獻
| |||||||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
文章分類 Labels |
最新文章 Top10 |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