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溱 - 服務管理 - CH7
 

航空服務管理系
助理教授/日導
李沛溱


歷程檔案 Portfolio

CH7

7

 

1.試說明工作專業化與部門化原則為何?

Ans. 工作專業化(work specialization)係組織可將工作依其個別工作之類似性質歸類程度(Robbins and Coulter, 2012)。工作專業化植基於亞當史密斯之「分工」觀點,每位工人應有其負責之專責事項,而非將所有工作從頭到尾全包,他並提出大頭針之製作,若以10個工人採自行鑄造方式,每人只能一天產出10根,但若將10個工人分別負責單一工作,則專業化結果,一天之產量可達到48,000根,是當初10100根)產量的480倍。

部門化(departmentalization)係管理者將相關工作歸屬於同一部門,並將員工分派負責完成各項工作(Dessler, 2004)。企業有其必需完成之各項任務與工作,方可達成相關營運目標,因而,管理者必須先釐清有哪些工作必須執行?而同類之工作予以歸總,並統一由某一部門負責執行。

 

2.試說明指揮鏈與控制幅度為何?

Ans. 指揮鏈(chain of command)係組織中上司與下屬之職權關係,決定誰向誰報告?誰聽誰命令之規範(Robbins and Coulter, 2012)。當明確之指揮鏈關係建立後,員工會知道有問題時,向誰尋求支援、協助?而當問題無法解決時,他應該向誰負責?而無法獨力完成工作時,誰又是可以分擔工作之同仁?

控制幅度(span of control)係管理者可以有效控管之下屬人數(Robbins and Coulter, 2005)。一位主管究竟可以控管多少位下屬,並且能夠有效控制,這是一個管理上重要課題。如果一位主管能夠控管愈多的部屬,就可減少企業內主管人數,降低主管部分之薪資成本;但若讓一位主管控管超過其能力所能控制之下屬人數,則不僅工作目標無法達成,員工工作之勞逸不均或工作效率不彰,反倒影響部門內工作氣氛與工作士氣。

 

3.試說明部門組織又可分為那四種型態?

Ans. 部門別結構(divisional structure)係以個別之事業單元或部門來建構組織。又可分為產品別、事業群別、顧客別與地區別四種(Hitt et al., 2005)

 

4.試說明矩陣型態組織為何?有何優缺點?

Ans. 矩陣結構(matrix structure),係有兩種以上之不同組織概念設計。例如:P&G就是以產品別之產品經理和各不同區域之地區別組織,構成矩陣式組織。此法之優點在於資訊之流通快速,可快速傳達至各相關部門,有助決策品質之提升;對於快速變化之產業環境,可以有效因應;而對於人員之應用,也較為彈性。其缺點則在於員工會面對兩位以上主管指揮,容易混淆工作之進行;部門之績效難明確釐清;而兩位主管之間也容易發生協調和衝突問題。

 

5.試說明權力之五來源為何?

Ans. 在權力來源理論上,一般分為五種(Hitt, Black and Porter, 2005),有些來自組織授與,有些則是個人人格特質與能力所致。

 

 

 

7-12 權力來源

 

6.試說明魅力領導為何?

Ans. 魅力(charisma)一字來自於希臘文之「禮物」一字,在文字意義上為「來自上天之神聖給予禮物」(divinely conferred gift)。而魅力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則係領導者影響他人行為,係植基於其個人的激發和啟示力量,而非組織之正式職權。而從「魅力」原文之意,可知魅力多半由領導者個人天生而來,而非後天之外來因素強加,因而,能有「魅力」進行領導者,自然極少(Hitt et al., 2005)

 

7.試說明轉換型領導為何?

Ans. 轉換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係特別能夠創新和改變之領導者。如同魅力領導者之特殊性,轉換型領導者,最突出之處,在於能為組織,帶來巨大程度之變革和創新,轉換型領導者,必須為員工產生思想上之轉變,以新的思維來處理舊問題,也對企業經營現狀產生質疑,而意圖改變現狀。

轉換型領導都不僅對於下屬也對組織,產生鉅大變化,首先,對於企業之願景、使命和經營策略,先進行根本之改變;其次,組織之架構和企業文化,則會進行第二階段之調整;第三,若有必要,生產之技術、產品和服務之改善,則是實際變化之落實(Daft and Marcic, 2004)

 

8.試說明改善溝通之道的三種方法?

Ans. 如何達到良好的溝通,學者建議可從三方面來進行改善(Dessler, 2004)

()建立正確溝通原則

進行溝通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之溝通是否具備下列原則:

1.集中注意力:溝通時不能一心二用,心無旁騖,專心一致,才可有良好之溝通。

2.明確表達:溝通之文句或意義,務求精準,不能含糊。例如:「儘快辦好」就不如「明天下班前交給我」來得精確。

3.勿攻擊對方:當溝通對手被批評或建議時,本能會有防禦行為或語言,此時,不應直接再攻擊對方。例如:責難下屬經常遲到,下屬一定會舉出遲到之原因,如果,直接攻擊其遲到原因不合理,一定會使溝通難以順利進行。此時,應針對「如何避免遲到」做為溝通之題,方能有圓滿結果。

4.獲得回報:任何溝通最後都是為了要取得回饋,若是溝通之後,未見任何回饋,那此次溝通就要視為失敗,還要有下一回合之溝通。如詢問員工遲到原因,下屬未明言,此即為未獲得回饋;而員工提出下次不會遲到之承諾,隔日卻又重蹈覆轍,又是遲到,這也是另外一種未獲得實際回饋。

()主動傾聽

學者強調溝通並非是一直發話,不斷傳送訊息。在溝通時,能多主動傾聽,以收訊者之立場,同理心來思考,更有助溝通之順利和圓滿。

1.全神貫注傾聽:傾聽時必須專心之外,更要能讀出「言外之意」。例如:企業主管詢問「有無信心完成業績目標」,每人都會回答「有」,可是,是否有許多人是在公開場合的群體壓力之下,不得不回答出違心之論?

2.反應感情:主動傾聽時重要回饋,即是要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收訊者。例如:對於銷售業績目標之溝通,除了「目標數字」外,也需注意「如何達成之方法」溝通,會更為有意義。

3.避免不專心動作:在溝通力有許多身體語言會達出您並未專心傾聽。例如:仍在打電腦、觀看手機訊息、接聽其他電話、看錶或未注視對方,這些都會令對方感覺「您並未注意」也「缺乏溝通誠意」。

4.展現溝通誠意:溝通時要能鼓勵對方發言,講出心裡的話。最忌諱的是直接打斷對方:「好啦!你所講的這些我都知道」、「這一部分就不用講了」,打斷或抑制對方的談話,往往會使溝通嘎然而止,變成一方的獨角戲。

5.鼓勵對方講出全貌:溝通就是要能獲取己方未知之訊息,因而,要能適當運用語言,鼓勵對方講出事情全貌。例如:「你剛剛說的好像還有一些保留」?「我對此部分還是不太瞭解,你可不可以再多談一些」?「是不是就是這些,還有你要再補充的嗎」?

(三)改善說服技巧

溝通之目的,除了了解訊息之外,也是要達到說服之目的,讓對方接受我方觀點或意見。要能有效說服,必須注意以下五點:

1.建立個人信用:要使對方相信並接受您的觀點,首先是要有可信賴之信用,最簡單的是個人專業知識與誠信。例如:業務人員要能說服客戶,即是要以個人專業,證明對於產品極為認識,客戶方有可能接受其推銷說辭。

2.建立共同立場:說服之前,要能想出「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共同立場,而非是雙方共持一方觀點,沒有共同交集。

3.說之以情:除了以「理性理由」說服對方之外,善用人類的情感因素,會產生溝通潤滑效果。例如:主管要求員工假日加班,不以直接命令式:「明天全員要加班」,而係「明天可不可以請大家來陪同我完成客戶臨時追加的訂單」?

4.提供證據:說服對方在口語之外,加上有力的證據,往往更能加速說服對方。例如:要推銷環保的「油電混合車」,可以「實際節省用油量30%」、「歐美企業家也爭相購買」、「美國市場已賣到缺貨,簽約後要等三個月才能交車」等證據,來打動有意購車者。

5.利用同儕壓力:由於企業是群體組織,面對主管個人可易應付,但是同儕之間多人的壓力,則較難面對。例如:主管說明年的調薪幅度為3%,部門內所有同事都已接受此調幅,那堅持己見的您就會屈服同儕之意見,而由反對改為同意此項調薪幅度。

 

9.試說明「主動傾聽」應掌握那些要點?

Ans. 學者強調溝通並非是一直發話,不斷傳送訊息。在溝通時,能多主動傾聽,以收訊者之立場,同理心來思考,更有助溝通之順利和圓滿。

1.全神貫注傾聽:傾聽時必須專心之外,更要能讀出「言外之意」。例如:企業主管詢問「有無信心完成業績目標」,每人都會回答「有」,可是,是否有許多人是在公開場合的群體壓力之下,不得不回答出違心之論?

2.反應感情:主動傾聽時重要回饋,即是要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收訊者。例如:對於銷售業績目標之溝通,除了「目標數字」外,也需注意「如何達成之方法」溝通,會更為有意義。

3.避免不專心動作:在溝通力有許多身體語言會達出您並未專心傾聽。例如:仍在打電腦、觀看手機訊息、接聽其他電話、看錶或未注視對方,這些都會令對方感覺「您並未注意」也「缺乏溝通誠意」。

4.展現溝通誠意:溝通時要能鼓勵對方發言,講出心裡的話。最忌諱的是直接打斷對方:「好啦!你所講的這些我都知道」、「這一部分就不用講了」,打斷或抑制對方的談話,往往會使溝通嘎然而止,變成一方的獨角戲。

5.鼓勵對方講出全貌:溝通就是要能獲取己方未知之訊息,因而,要能適當運用語言,鼓勵對方講出事情全貌。例如:「你剛剛說的好像還有一些保留」?「我對此部分還是不太瞭解,你可不可以再多談一些」?「是不是就是這些,還有你要再補充的嗎」?

 

10.試比較說明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在學校所常用之方式與其優缺點?

Ans. 語言溝通(verbal communication)係人類使用之語言方面溝通,日常生活上,人類最常使用之溝通方式,即為語言方面之使用。

1.口頭溝通:口頭溝通(oral communication)係口語上之意義傳遞與交換之溝通方式。在企業內有一般雙方之對話、公開之演溝、電話交談或是視訊會議。使用口頭溝通之優點,主要在於生動、可引起注意、即時反應、溝通內容有彈性、容易調整對話內容;缺點是透明化、對方有誤解之可能性,縱使雙方使用相同之語言(如:英文、中文),仍有可能誤解對方之原始本意,而造成不良後果。

在學校常用之口頭溝通方式為上課報告、向老師請教問題。

2.書面溝通:書面溝通(written communication)係以文字傳達欲溝通之訊息。在企業內可用正式信函、備忘錄、報告、電子信函和傳真等方式,進行書面溝通。如此,口頭溝通之誤解缺點,使用書溝通就可避免,書面溝通會較為精準和明確;但書面溝通之缺點,則是缺乏彈性和較易被忽略,尤其在不同語言系統之轉換,書面溝通會較難被正確轉譯。

在學校常用之書面溝通方式為繳交書面報告。

 

全部共 0則留言
登入帳號密碼代表遵守學術網路規範


文章分類 Labels


最新文章 Top10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