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沛溱 - 服務管理 - CH4 |
|
|
CH4第4章 1.試說明五力分析觀念為何? Ans. 與服務業者最相關之微觀環境,或是說要進入之競爭環境分析,可以波特之五力分析做為進入一產業之前,必須進行之細部分析,方能確定可否進入該產業,如圖4-1所示。 圖4-1 5力分析觀念 資料來源:修改自M.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2.試說明策略之三種層次型態? Ans. 策略基本上依照其考慮層次和相關範疇,可分為如圖4-2之三種層次策略型態,包括:公司策略、競爭策略和其下之功能策略(Dessler, 2004)。
圖4-2 策略型態 3.試說明公司策略之四種子策略? Ans. 公司策略又可再分成圖4-3之細部策略:
圖4-3 公司策略 1、成長策略 成長策略(growth strategies)係企業試圖在銷售、產品線、員工人數等大幅擴充所採取之策略。在此狀況下,一般會以集中本業發展、上下游之垂直整合或多角化方式成長發展。例如:麥當勞在台灣的分店數持續增加或統一超商在台灣已將近5,000家分店的方式,都屬於本業之集中發展;而過往統一企業由生產食品起家,再經營下游通路「統一超商」的策略,則是屬於上下游的垂直整合;至於eBay是世界上最大的拍賣網站,以192億美元買下全美最大比價網站Shopping.com,和併購網路電話業者Skype之做法,則是屬於多角化方式擴充成長。 2、穩定策略 穩定策略(stability strategies)係企業滿足於當時經營狀態,不進行任何成長行動。當企業之產業環境變動遲緩,甚或不會有過大波動,企業之策略即會傾向穩定導向,經營力求減少缺失、嚴格內控管理,分店或分公司數不會再急劇增加。 例如:台灣之事務機器(影印機、傳真機)銷售,對於企業或政府機構用戶,長期由台灣全錄、震旦行、佳能等公司銷售、服務,產業中沒有新的加入者,需求狀態也甚為穩定,基於此,這些公司之銷售也趨於平穩,分公司與員工人數也都持平,沒有大幅增加或衰減。 3、防禦策略 防禦策略(defensive strategies)又稱退縮策略(retrenchment strategies),係企業遭遇經營困境,而要縮小其營運規模之策略。當企業遭遇嚴重經營危機或產業不利狀況,可採翻盤(turnaround)做法,克服逆境讓公司重新獲利,如:在1980年代,美國三大汽車廠商之克萊斯勒,經營困難,虧損連連,就靠了艾科卡的精減成本和重新設計新產品,讓該公司起死回生。 再如2012年柯達的聲請破產保護,也是一種防禦策略。媒體報導全球家喻戶曉的相機及軟片巨擘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早在1975年便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卻終於不敵數位化浪潮,聲請破產保護。柯達將在18個月重整期內出售1,100項與數位相關的專利權,重新塑造成一家以數位影像及材料為主的公司。 另外也可採撤資(divestiture),將企業部分事業部不再經營,或採清算(liquidation)方式,將公司全部售出,不再經營。以國外企業為例,德國西門子將其手機部門售予台灣明基電通,或是美國IBM將其個人電腦部門售予中國聯想,這都是屬於撤資之做法。但相對於明基電通和中國聯想而言,其策略則是屬於成長策略。 4、綜合策略 綜合策略(combination strategies)係企業對於不同之事業部,同時採取不同策略。通常當各事業部面對之產業環境或地區興衰懸殊時,就會採取綜合策略。例如:可口可樂在1990年代,就採綜合策略,一方面將其旗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賣掉(撤資),一方面又擴充軟體飲料與橘子果汁之經營(成長)。對於集團型之企業,擁有眾多不同事業項目時,綜合策略常是高階經營者最關心也最頭痛之議題。 4.試說明競爭策略之三種主要型態? Ans. 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ies)又稱經營策略(business strategies),係企業之各個事業部,在其經營領域與競爭者競爭,以獲取競爭優勢之經營規劃(Fry, Stoner and Hattwick, 2005)。所謂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就是企業與同業不同之處,企業可與同業比較,贏過對方之經營能力或技術,可分為如圖4-4之觀念。
圖4-4 競爭策略 5.試說明策略規劃程序有哪些步驟? Ans. 策略之形成到落實,可分為形成、執行和評估成果三個主要階段,此種階段分類,就是管理循環(management cycle)的規劃、執行、考核精神。以服務業者為例,進行策略管理之第一步驟,就是確認組織現在之使命、目標與策略;其次,則是進行環境偵測之內、外部分析;其後,則是形成策略、執行策略和評估策略執行成果如何之基本管理過程。而整體之策略規劃過程,如圖4-5所示之五大步驟(Rue and Byars, 2005)。
圖4-5 策略規劃程序 6.試說明使命之意義為何? Ans. 使命(mission)係組織之基本經營目的,通常使命之發軔,係企業當時創辦人或高階管理者們,對於企業經營訂定之最高原則與宗旨。使命一般包含了企業經營哲學、企業自我特色、主要提供之產品或服務、針對之顧客或市場、經營區域、對於股東義務、員工之承諾等等各個不同構面之最高主張與陳述。 高階主管在策略規劃開始,先要能夠完整回答: 1.企業屬於何種事業? 2.企業應該服務那些顧客? 3.企業應該如何發展能力? 訂定使命可使員工之思考和工作規劃,有所基本依循方向。而一個好的使命陳述,「最好不要太長,也不能太短;不能太廣,也不能太狹隘」,重點在於要使企業全體員工,或是外部顧客都能通曉。使命也必須有特殊意義,例如:「公司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產品」,這就缺乏明顯特色,也過於廣泛。 7.請以「我家牛排」為對象,說明產品/市場擴張矩陣? Ans. 安索夫(Ansoff)所提出的產品市場擴張矩陣(product/market expansion grid),了解企業應該採取何種方式進行未來之成長(Ansoff, 1957)。
現有產品 新產品 圖4-7 產品市場擴張矩陣 行銷工作者可由市場新舊和產品新舊兩個構面,規劃企業之成長策略。依據安索夫之理論,成長策略就可分為分為:「市場滲透」(market penetration)、「市場發展」(market development)、「產品發展」(product development)和「多角化」(diversification)四種策略(Armstrong and Kotler, 2005)。 我家牛排之例子: 「市場滲透」(market penetration)-針對原有客群舉辦促銷活動。 「市場發展」(market development):針對原有產品,開發新顧客。 「產品發展」(product development):針對原有客群,提供新產品(如火鍋)。 「多角化」(diversification):針對新客群提供火鍋或披薩專賣。 8.請舉例說明學校的「市場發展」(market development)和「產品發展」(product development),應該如何進行? Ans. 台灣的學校開發大陸學生市場,即為市場發展;台灣大學院校開放校園拍攝婚紗或是經營校園咖啡廳。
|
|
中華科技大學數位化學習歷程 - 意見反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