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五國
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二○○一年首次提出「金磚四國」(BRIC)的概念,由巴西(Brazil)、俄國(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大陸(China)四國的英文國名開頭字母所組成的詞,英文發音類似磚塊(brick)。歐尼爾預期二○五○年時,「金磚四國」將超越英、法等已開發國家,與美、日並列新的全球六大經濟體。二○一○年底,中國大陸外長楊潔篪表示,已與俄國、印度、巴西商定,吸收南非(South Africa)加入,人稱「金磚五國」(BRICS)。金磚五國希望透過合作機制將經濟力量轉化為政治影響力,但目前的合作機制仍只是鬆散的政治俱樂部。
風水輪流轉。過去接受歐美援助的新興市場「金磚五國」,如今將研商紓困辦法,協助陷入債務危機的歐洲。歐盟也考慮推出聯合債券,集體借貸。
金磚五國之一的巴西財長蒙迪嘉十三日透露,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大陸、南非等「金磚五國」廿二日將在美國華府集會,討論如何協助歐洲脫困。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的年會,將於廿四日在華府舉行。分析師認為,動用外匯存底加碼買進歐債將是金磚五國討論的選項之一,藉此宣示對歐洲債市具有信心。但巴西財經報紙指出,金磚五國目前只考慮增購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或是英國(非歐元區國家)的國債。
巴西的外匯存底約三千五百億美元,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底約三點二兆美元,印度的外匯存底則在三千二百億美元左右。
巴西想當金磚五國的領頭羊,中、印態度保留。大陸總理溫家寶十四日在大連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典禮上表示,他相信歐盟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大陸也將持續擴大對歐元區的投資,目前焦點應該擺在防止歐債危機擴散。總之,溫家寶並未說明如何援助歐盟的細節。印度經濟部官員也說,要等到五國會議上再做討論。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十四日在德國、法國、希臘三國領袖臨時視訊會議前表示,將儘速提出歐元債券(Eurobonds)的法案,讓十七個會員國可以聯合借貸,解決希臘等出問題的國家借貸成本高漲問題,但德國始終反對此案。
倫敦金融時報指出,金磚五國是經貿全球化的贏家。已開發國家面對貧富差距擴大加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難題,如今得靠新興市場協助脫困。金融時報在名為「全球化扮演兩面刃」的報導中指出,每年從已開發國家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金額達一兆美元,國際貿易欣欣向榮,已開發國家的政府卻深陷泥淖。產業外移,失業率和貧富差距變大,保護主義的呼聲蠢蠢欲動。但唇亡齒寒的教訓讓新興市場記憶猶新,二○○八至二○○九年的經濟衰退固然重創美、歐、日,新興市場同樣被拖下水,難保這次歷史不會重演。
國際貨幣基金本月可能會把已開發國家的年經濟成長率下調到百分之二點二,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率降為百分之六點六。總部設在已開發國家的跨國企業談的是每年三到五趴的業績成長率,如果不轉進新興市場,十年後將會發現江山易手。
在金融時報全球五百大企業排行榜上,中國大陸有廿七家進榜,排在美國、英國和日本之後;但若是把香港的十八家算進來,大陸排名將僅次於美國。二○○七年,大陸只有九家企業上榜,香港有八家。根據最新統計,印度有十四家上榜,巴西十二家,俄國十一家。金融時報認為,無論全球經濟如何變化,新興國家的大企業數量只會增加。
經貿全球化讓新興國家無法置身事外。例如,大陸視歐洲為主要出口地區,不會坐視歐洲陷入經濟衰退。一旦大陸出口減少,巴西將是受害者,因為它是中國大陸鐵礦砂和大豆等商品的主要供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