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起生效,發出三張原產地證明早收降稅石斑柳丁搶頭香
兩岸經濟協議(ECFA)貨品貿易早收清單元旦起生效,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繼元旦核發一張5,000尾、2,800公斤活石斑魚的原產地證明書後,昨(2)日再核發一張,這次是6,000尾、約3,000公斤的活石斑魚。
貿易局官員指出,早收清單適用以來,元旦和昨天總計發出三張原產地證明,其中兩張是出口石斑魚,一張是出口柳丁和哈密瓜。官員說,來申請石斑魚產地證明的,是同一個業主,都是運往福建。合計兩天共運出1.1萬尾石斑到對岸。石斑魚原本適用的大陸關稅為10.5%,元旦起降為5%,明年再降為零關稅。
另一張申請原產地證明者是出口柳丁約3,900公斤(300箱)及哈密瓜約530公斤(50箱)。官員指出,中國大陸原本對柳丁課11%的關稅,對哈密瓜課12%,元旦起均降為5%,同樣地明年再降為零關稅。官員說,元旦適逢周六、昨天又是周日,可能是假日的關係,申請原產地證明的不多,預料新一周開始,申請ECFA產證者會變多。
2011年元旦是ECFA正式啟動第一天,台灣水果與石斑魚都爭搶頭香,不過,由於廈門啟動「ECFA專用申報窗口」,台灣水果昨(1)日下午順利完成手續,打響台灣產品享關稅優惠的第一炮。ECFA早期收穫清單自元旦起正式實施。中國大陸給予台灣557項貨品納入早收清單關稅優惠,分二年三階段調降關稅至零;台灣給予對岸早收清單產品267項。
國貿局強調,今天上午近10時,金門縣業者即上網申請輸往大陸的ECFA原產地證明書,國貿局核可後,近中午12時由國貿局委託發證單位金門縣商業會,發出價值總計10萬元的哈密瓜與柳橙ECFA原產地證明書。屏東縣石斑魚業者也提出申請,由於事先業者即告知國貿局有意在元旦首日提出申請,農委會屏東生物科技園區籌備處也特別加班處理,順利發出台灣石斑魚輸往大陸首張ECFA原產地證明書。
石斑魚業者總計申請3公噸、5千條石斑魚銷往大陸福建,昨日下午五時裝船出海,預計13小時後,今日上午六時即可抵達目的地。搭上首航水果降稅列車的買主是廈門鑫金鷺果蔬貿易公司,貿協表示,這家公司是去年11月應貿協邀請來台進行採購的廠商之一。為了讓ECFA實施後貨物進出口可以順利運作,廈門相關單位,包括檢驗檢疫、海關、港口等單位,昨天照常上班,幾天前也啟動ECFA專用申報窗口。
除了昨日完成首航的柳橙與哈密瓜外,早收清單中的水果品項還有香蕉、檸檬與火龍果,貿協表示,ECFA降稅後,台灣水果出口大陸將有更亮眼的成績。
至於台灣石斑魚人工繁殖技術世界第一,產值新台幣40億元,占全球總產值58%。由於肉質細、口感佳,一直是餐廳裡的高價魚,主要外銷市場為中國大陸、香港、日本。
近年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對高價石斑之需求大為殷切。石斑魚列入ECFA早收清單後,首年關稅從10.5%降至5%,次年降至零關稅,讓台灣石斑魚產業如虎添翼,成為道地的石斑魚王國。